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俱舍问答 >

第10节

俱舍问答-第10节

小说: 俱舍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5、 十四不相应行之三生、是否相续摄、三性、三界所属情况如何?
答:

不相应行 三生 是否相续摄 三性 三界
名聚等 等流生 是 无覆无记 欲、色
同类 等流、异熟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得 等流、异熟 是 三性 三界及无漏
四法相 等流、异熟 是 三性 三界
无想定 等流 是 善 色界
灭尽定 等流 是 善 无色
命根 异熟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无想 等流、异熟 是 善 色界
非得 等流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186、 什么是能作因?什么是有能力之能作因与无能力之能作因?
答:一法产生时,除自己以外其他对自己不作障碍的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即是能作因。
有能力之能作因:一法生时,除自己外其他于自生有帮助能力的法。(如水之于花,利于花的生长,为有能力之能作因。)
无能力之能作因:对于一法的产生,无有帮助之能力,但亦不作障之法。(如对于花之生长,涅槃未做有利有害之事,为无能力之能作因。)

187、 六因是哪些?如何分类?
答: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六因分类:
总因:能作因
总因:俱有因
别因:相应因
别因              总因:同类因
别因:遍行因
因果不同类因:异熟因

188、 光明能否成为黑暗之能作因?
答:可以。光明能够障碍的是未生的黑暗,而不能障碍已生之黑暗,因此光明可以安立为黑暗能作因。

189、 俱有因之事相有几类?
答:俱有因分三类:
(1)四大种互为俱有因;
(2)心与心随转法互为俱有因;
(3)有为法之法相(生住衰灭)与其事相(本法)互为俱有因。
190、 什么是俱有因?
答:同时产生是任何法与自己的果互相成为因果是俱有因,这是从互相起到帮助方面而安立的。

191、 哪些是心随转法?
答:心随转法有三:
(1)心所;
(2)禅定、无漏律仪;
(3)诸相(即心王上四相与心所、二律仪上四相)。

192、 安立心随转法的条件是哪些?
答:(1)时四种:心随转法与心必是生、住、灭同时并堕于一世;
(2)果等三种:心随转法与心必是同一果(即士用、离系果是同一个),并且异熟果、等流果亦是一个;
(3)善等三种:心随转法与心必同是善、不善、无记。

193、 一心能作为多少法之俱有因?
答:最少五十八法。
如无覆无记心(二禅以上):最少为五十八法之俱有因。
遍大地法:十个
五十八法  遍大地法之法相(根本法相):四十个(无随顺法相)
心王:自之根本法相四个,随顺法相四个
此五十八法中,除心王之随顺法相外余五十四法可为心王法之俱有因。

194、 什么是同类因?
答:前相同之法产生后同类之果,前法为后法之同类因。同性质的五蕴与同性质的五蕴为同类因,如善五蕴为善五蕴之同类因。
195、 什么是五类所断?
答:           苦谛见断
集谛见断
灭谛见断
道谛见断
修道所断——修道所断
这五类所断中,与自己同类的一切法为同类因,与自己不同类者非为同类因。

196、 哪些是有漏九地?
答:      欲界:一地
有漏九地  色界:一、二、三、四禅
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九地中,自地相同的一切法为同类因;不同地之法非为同类因。

197、 三时中何者是同类因?
答:过去、现在之法是同类因,未来不是同类因,因为未来无有次序。
过去是过去、现在、未来之同类因(是过去之同类因者,如宿世嗔心可以是昨日嗔心之同类因);现在是未来之同类因。

198、 无漏九地之无漏法必定同处一地才是同类因吗?
答:无漏九地:一禅未至定、殊胜正禅、四正禅、初三无色定。
此九地是无漏法生起的所依,称无漏九地。无漏法可以是不同地而为同类因。

199、 什么是平等殊胜同类因?
答:平等殊胜同类因是指,依无漏九地而生起之无漏法,前面三法为后面或平等或殊胜之(果)法的同类因。如苦法忍,与未来苦法忍(未来法实有)为平等同类因;与苦法智及修、无学道为殊胜同类因。钝根,与自己之后面同类钝根为平等同类因;与后面修成之利根为殊胜同类因。
加行生一切有漏善法也是平等殊胜同类因,如闻慧,与自己同类为平等同类因;与思、修慧为殊胜同类因。思慧,与自同类为平等同类因;与修慧为殊胜同类因。修慧,与自同类为平等、殊胜同类因。

200、 什么是相应因?
答:心心所同所依根、同所缘、同形相、同时间、同相应物质(事)而名相应因。

201、 什么是遍行因?
答:遍行因是一切烦恼性自果的共同之因。

202、 遍行因是哪些?其能增上何地烦恼?
答:遍行因有十一种:苦谛见断的五见、怀疑、无明;集谛见断的见取见、邪见、怀疑、无明。
三界各有十一种,共三十三个遍行因。遍行因只能增上自地(五类)烦恼。如欲界遍行因可以遍行于欲界五类所断(苦集灭道修)为因而增上其烦恼。

203、 什么是异熟因?
答:异熟因是不善与有漏善法。(异熟,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类而熟,名为异熟。)

204、 什么无漏法、无记法不是异熟因?
答:不善与有漏善是异熟因,因其具有力量并具爱的湿性,如欲界众生对于欲界自地具有强烈的执著与贪爱,其所造善恶业又具有力量,善恶业如种子,由贪爱之水滋润,所以由此种子心定招感系缚于欲界自地的异熟果报。而无漏法却没有对界地的贪爱,其如优良种子而无有水的滋润,所以不可能招感系缚于界地的异熟果。而无记法虽然于界地有贪爱,其自身却如腐烂的种子一样无有力量,所以也无异熟果。

205、 六因于三时中各具几时?
答:遍行因与同类因:具有过去、现在二时,不具未来,因为未来无次序。
异熟因、相应因、俱有因:具三时。
有为法:具三时
无为法:不为三时所摄

206、 果如何分有为无为?
答:有为四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无为一果:离系果

207、 无为法无有因果如何解释?
答:无为法不存在六因五果:
一、无为法是果(离系果)无因,即无有六因。
(1)无能作因:能作因是指不障碍法的产生,无为法无生,故无能作因;(2)余五因唯感有为果,故亦非无为法之因。此无为法唯是以道谛之力而获得,不由六因生,故说无因。
二、无为法是因(能作因)无果,即无有五果。
(1)无为法虽可以作为能作因,但其是一假立因,不能产生增上果。增上果只是有为法的果;(2)此无为法无有执果与生果的能力,故不能产生余有为果;(3)此无为法无有道谛之力,故不能证离系果。故无为法是能作因,但无有五果。
所以说无为法无有因果是说,其是果无因,是因无果。

208、 何果由何因生?
答:          能作因
同类因
遍行因
俱有因
相应因
异熟因

209、 异熟果法相、事相是什么样的?
答:异熟果法相:
(1)异熟果是无覆无记法,不是善法与烦恼性(不善与有覆),因为断善根与断烦恼者皆存在故;
(2)相续摄,于非情法中不存在;
(3)有记法生,其因唯是善恶性;
(4)其由善不善后时之业的能力成熟而产生,是业之异熟又是果,故称异熟果。
异熟果事相:异熟所生的一切法。

210、 等流果的法相、事相是什么?
答:等流果法相:于自相续同类之后产生的法。
等流果事相:除去初果圣者以外的一切有为法。

211、 有漏、无漏法之等流果有何区别?
答:一、有漏法之等流果:
(1)遍行因所生等流果:其与因在地、烦恼性上相同;
(2)同类因所生等流果:其与因在地、种类、本体(善恶无记性)上相同。
二、无漏法之等流果:其与因仅仅在本性(善性)相同。

212、 离系果的法相与事相是什么?
答:离系果的法相:通过智慧力灭尽所断有漏法。
离系果事相:抉择灭。

213、 士用果的分类及法相是怎样的?
答:士用果分为产生士用果与获得士用果两种:
一、产生士用果:依靠任何因的力量所生的任何果,无论是与彼因一起或无间或后来生,其果均是通过如士夫之作用而产生的,因而称为士用果。其事相有三:
(1)无间士用果:无间即连续不断意,如由世胜法位无间获得见道;
(2)同时士用果:诸如由俱有因所生的果;
(3)间断生士用果:因与果间断而生,如庄稼春种秋收。
二、获得之士用果:抉择灭得绳(即离系得)仅仅是靠获得而产生而并不是通过因的作用而产生。

214、 增上果的法相与事相是什么?
答:增上果法相:非为前生的新生有为法,即与因同时及后来产生的一切法即一切有为法的增上果(无为法无增上果)。
增上果事相:与自因一起或后来产生的一切有为法。

215、 增上果与士用果有何差别?
答:有部:士用果唯是作者的果(狭),而增上果是指不障碍自生之所有法的果(广)。如:家俱对于木工,是士用果,亦是增上果;而家俱对于其他非木工者,只是增上果。
有些论师说:增上果是总果,士用果是别果。

216、 果可以分为几种什么样的法?
答:果分为:
一、相应心、心所法;二、无情法(包括色法与非相应法)。
其中相应心、心所法分为四类:
(1)烦恼性(即不善与有覆无记);
(2)异熟生(无覆无记之异熟生);
(3)余法;
包括:a、无覆无记中除异熟生外工巧、威仪、化心;
b、有漏善法;
c、无漏善法(除初刹那)。
(4)初圣者无漏第一刹那。
善  (3)b余法       异熟 (2)异熟生果
工巧
威仪 (3)a余法
化心
有覆无记
不善           (1)烦恼业果
无漏(善)法 (3)c余法,(4)初刹那

217、 六因何时执果与生果?
答:执果:即因能成为生后面果的种子或具有能力,叫做执果。
能作因以外的五因只在现在位执果。
生果:因给果的力量,令入现在,叫生果。
俱有因、相应因:唯于现在位生果
同类因、遍行因:于现在、过去生果
异熟因:唯于过去位生果
另外,能作因,于现在执果,于过去、现在生果。

218、 相应心、心所法之中四种果法各有几因产生?
答:(1)烦恼性(果):由五因生,除异熟,因为异熟因生之果唯是无记。
(2)异熟生(果):由五因生,除遍行因,因为遍行因唯生烦恼性果。
(3)余法:由四因生,除异熟因与遍行因。此余法中有善法与无覆无记(除异熟):
a、其中善法(有漏与无漏)不由异熟遍行二因所生;
b、无覆无记中之工巧、威仪、化心非为异熟因生,所以余法(果)之因中除去异熟与遍行。
(4)初圣者无漏第一刹那:
由三因生(除异熟因、遍行因、同类因)。
a、初圣者刹那为善法,故非异熟、遍行因生;
b、无漏刹那为无漏法,世胜法位下为有漏,其前非同类,故非同类因生。

219、 无情法即色与不相应行法分四类由几因产生?
答:色法:
(1)烦恼性,即恶戒无表色:由四因生,除异熟、相应因;
(2)异熟色法,即眼等五根:由四因生,除遍行、相应因;
(3)余色法即余无漏戒(除无漏戒第一刹那)及禅定戒等一切善色,以及工巧、威仪通果色:由三因生。除异熟、遍行、相应因;
(4)初无漏戒即苦法忍上无漏戒:由二因生,除异熟、遍行、同类、相应因。
不相应法,即与心心所等法俱生的得绳、四相等法。可以类推之。

220、 佛经中所说四种缘是哪些?法相、事相分别为何?
答:四种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1)因缘之法相:指除去能作因以外五因的任何一种。
因缘之事相:一切有为法。
(2)等无间缘之法相:前后平等,故为等;同类未被他法阻断,故无间;又因是外缘,称为缘,由此故名为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事相:一切已生心、心所法。
(3)所缘缘法相:为心识所缘之对境,故名所缘缘。
所缘缘事相:一切法。
(4)增上缘法相:能作因。
增上缘事相:一切法。

221、 为什么色法非等无间缘?
答:(1)因果不等:
a、因小果大:如阿秀嘎种小而果大;
b、因大果小:如烧稻稗,大聚而成灰。
(2)色法一个未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