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入佛指南 >

第3节

入佛指南-第3节

小说: 入佛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至佛灭後七百年间,龙树菩萨出兴,从海龙宫内传来本经。并且造「大不思议论」以解释之。相传现行於世的「十住 婆沙论」十七卷,即是彼论的一部分。在印度诸师中,即以马鸣龙树二大士为本宗的祖师。
  至於中国,有佛陀跋陀罗的初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但在当时,尚皆未成一宗的组织。
  直至陈隋之间,有终南山杜顺禅师,悟入华严法界。始唱华严宗。著有「法界观门」一卷,「五教止观」一卷  等;发扬华严的法门,此即华严开宗的中土初祖。
  杜顺禅师的门下,有至相寺智俨法师,传承宗义,精极教相。著「华严经搜玄记」九卷,「华严孔目章」四卷,「十玄门」一卷,「六相章」一卷  等。
  俨师的法嗣,为贤首大师法藏;华严宗的教义,至此师而大成。因参与实叉难陀翻译「华严经」八十卷,并著「五教章」四卷,以立本宗的教纲。作「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以明本经的实义。此外并著有「华严十重止观」一卷,「金狮子章」一卷,「华严料简」十二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华严问答」二卷  等数十余部。一宗的规模,显扬备至。帝室归仰,门下弟子数万人;中以智光,宗一,慧苑,慧英,宏观,文超六人,称为六哲。
  贤首入寂後,慧苑作「刊定记」,改变诸祖立教的至义,而加以己意的创作;於是历来传承的华严正义,反将湮灭。
  其後清凉大师澄观,慨然作「华严大疏钞」九十卷,破斥异端,再兴宗义。并著「华严经纲要」三卷,「华严玄谈」九卷,「华严经疏」六十卷,「华严法界玄镜」一卷  等;振复贤首的正统。清凉大师原从学於法诜,法诜学於慧苑;然而贤首以後丕振宗风者,为清凉大师;所以清凉继著贤首为中土的第四祖。
  清凉的法嗣宗密禅师,原为禅宗学人,通圆觉经;後归本宗,盛弘教法。所著有「原人论」一卷,「华严合论」四十卷,「注法界观门」一卷,「华严心要注」一卷  等三百余卷。
  从此以下,传统不明。如上所列的西土二祖,中土五祖,是为通常所传的本宗七祖。七祖系统,如次列之:
            禅宗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禅的起源。
  释迦成道以後第四十九年间,在涅盘会上,拈花示众;惟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赞大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於汝;汝当善为护持。」此即禅宗以心传心的起源。
  大迦叶尊者受法以後,传於阿难尊者,阿难传於商那和修,以次则优婆★多、提婆多、弥遮迦、婆弥密、佛陀难提、伏驮密多、胁尊者、富那夜奢、马鸣、迦 摩罗、龙树、罗罗、迦那提婆、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 夜多、婆修盘头、摩 罗、鹤勒那、师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诸祖,次第传承;是为本宗的印度二十八祖。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又为中土传灯初祖。当梁代的普通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来到中国南海,广州刺史上表奏闻,梁武帝遂迎师至金陵;问道之间,帝不领悟。师因机缘不契,渡江至魏,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如是九年。直至二祖慧可,於风雪中,断臂求法;大师乃传以心法,为本宗中土的第二祖。
  慧可又传法於僧璨,为第三祖。僧璨又传法於道信,为第四祖。
  四祖道信以下,分了两系:一为黄梅弘忍大师,是本宗的正传;称为中土五祖。一为牛头法融禅师,乃本宗的旁系;称为牛头禅。
  五祖弘忍以下,也分两系:正受法的,为六祖惠能大师,化行南方,今所称为南宗禅。次则神秀大师,化行北方,今所称为北宗禅。又惠能所弘的为顿教,神秀所弘的为渐教,因之又称为南顿北渐。
  从此以後,北宗虽经一度的兴盛,但是不久便渐渐衰微;而南宗的教化,却日臻弘盛。
  六祖的门下,传心得法者:其最著的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诸师。以上五师,俱各化行一方;其中尤以怀让行思两大师,传法最盛。其後流而为五宗七派,在全中国的佛教中,独居弘盛的地位。
  所谓五宗七派:是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道一传百丈怀海。怀海下又分两家:一为黄★希运,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二为沩山灵佑,灵佑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
  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以下有天皇道悟,药山惟俨二系。惟俨的法嗣为云岩昙晟,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
  道悟的法嗣为龙潭崇信,崇信传德山宣监,宣监传雪峰义存,义存下又分两家:一为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二为玄沙师备,师备传罗汉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是为「法眼宗」。
  临济义玄以下,又经兴化存奘,南院慧 ,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五传;至宋代石霜楚圆以下,又分两系:一为黄龙慧南,所谓「黄龙派」。二为杨歧方会,所谓「杨歧派」。
  以上之五宗七派,虽各有传承,而尤以临济曹洞二宗为最盛。有「临天下」「曹半边」之称。
  从此以下,系统繁多,不能尽述;欲知其详,有「五灯全书」「景德传灯录」等,最为本宗详悉巨大的纪载。
  此宗不立文字,因之不重著述。但历来祖师垂传的教法,藉文字以传流而最著的;有元宗宝禅师所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宋延寿禅师的「宗镜录」,宋宗绍禅师的「无门关」,宋佛果圜悟禅师的「碧岩录」,宋万松老人评唱的「从容录」,唐玄觉禅师的「禅林永嘉集」,以及历来各家祖师的「语录」等。
  此宗的源流,系图如次:
            净土宗
  荆溪大师说:「诸经所赞,多在弥陀」。而净土三经,般舟,悲华,宝积等经,言之尤切,即为此宗的起源。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劝生净土;龙树菩萨著「十二礼」「易行品」等,世亲菩萨造「往生论」等;皆是净教弘传的源流。
  佛法传入中土以来,虽有净土教的传布;但是实地修行净土的,实始於庐山慧远大师。自庐山倡导以来,望风兴起,代有名师。虽无系统的传承,而愿行高明,实可师法。宋代明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而功德高盛的大德,立为七祖。志磐遵之而作「净土立教志」,立莲社七祖,永为後世的师承。明代学者,又奉云栖大师为八祖。八祖的名号,述之於次:
  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二祖光明善导大师 三祖般舟承远大师
  四祖五会法照大师 五祖台岩少康大师 六祖永明延寿禅师
  七祖昭庆省常大师 八祖云栖 宏大师
  初祖远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幼时博通六经,尤精庄老。因闻道安讲般若,发心出家。後过浔阳,喜庐山的清峻,刺史桓伊为建立「东林寺」以居之。公尝谓:「凡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因结合大德居士百二十三人,共结莲社,六时念佛。其间最有名的,远公以外;有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献,昙恒,道 ,昙诜,道敬,佛陀耶舍,佛陀跋陀罗,居士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十七人。後世合称为东林十八高贤。远公居东林三十年,足不出山,倡励圣教;请佛陀跋陀罗在庐山出译「华严」「禅」「数」等经,请昙摩流支在关中译「十诵律」等,又留鸠摩罗什在中土译完诸经论,皆是远公之力。公三见阿弥陀佛圣像,临终时又见西土三圣来迎云。
  二祖善导大师,姓氏不详,因闻道绰禅师讲诵观经,遂即笃志净土。昼夜礼诵,为人演说,道俗受化的,不计其数。每念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口中出,百千万声,光亦如是。唐高宗仰其高明,为建立「光明寺」,世称为光明大师。所著有「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往生礼赞」等五部九卷;以及「念佛镜」二卷  等,传诵於世。
  三祖承远大师,世居南岳,弟子万计,盛弘念佛。唐代宗每南向礼拜,士民尊仰。
  四祖法照大师,为承远大师的嫡嗣。初在衡州,开五会念佛道场;感见空中祥云楼阁,出现阿弥陀佛二菩萨等;衡州全郭,皆焚香瞻礼。因感种种瑞应,远诣五台,居大圣竹林寺,遇文殊为说念佛法门。唐代宗在宫中闻念佛声,遣人追寻,直至并州,见师五会念佛,教化甚盛;代宗因大生感佩,尊为国师,亦教宫中五会念佛。照师的著述,有「五会念佛法事仪赞」「大圣竹林记」各一卷。
  五祖少康大师,初在洛下白马寺,得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遂专弘净土。凡男女老幼,见师皆称阿弥陀佛,念佛之声,盈满道路。遗著「二十四赞」「瑞应删传」等。
  六祖延寿禅师,为法眼的嫡孙。因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二阄:一为「一心禅定」,一为「万善庄严净土」;师七拈皆得净土阄,於是专修净业。在永明日课二百八事,日暮往别峰念佛,人皆闻螺贝天乐之音,吴越忠懿王为建立西方香岩殿。弟子千七百人。施食回向,庄严净土,道传海外,所著有「万善同归集」六卷,「宗镜录」百卷等。今世所传诵的「有禅有净土  」四偈,为师所传出。
  七祖省常大师,宋代淳化年间人。慕莲社的遗风,立净行社以比莲社;当时公卿名士预此会的百二十人,三十余年,皆称净行弟子。其比丘众无数,教化甚盛。
  八祖云栖大师,明代仁和沈氏子,少时以学行称。年三十一,出家受戒,参知识。路过云栖,见山水清幽,结茅而居。四方学者,多来相从,门下济济。师回向净土,最为深切,用参究念佛之法,开净土一门;教化甚盛,天下归宗。师所遗著:有「弥陀经疏」,「往生集」,「劝修净土章」等数十卷。
            真言宗
  此宗法门,乃是法身佛毗卢遮那,在摩醯首罗天金刚法界宫所说;即此土应身佛释迦牟尼如来成道的初一七日,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萨 诸大菩萨说此真言,即为本宗的起源。
  金刚萨 既受法已,遂结集成「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纳於南天铁塔。
  後来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 ,承受大法,并受两部大经。龙树著述甚多。
  龙树以後,授法於龙智菩萨。龙智化行南天竺及师子等国,寿七百余岁,并传两部大法於善无畏金刚智两三藏。
  善无畏三藏,初学空宗;入密以後,化行南印度。南印度素秉龙树提婆的教化,空宗盛行;因此善无畏本著一法界而弘密教。其後来到中国,乃至翻译经轨,亦多用空宗的法语。
  金刚智三藏,初学相宗;入密以後,化行中印度。中印度素秉无著天亲的教化,法相盛行;故金刚智本著多法界而弘密教。其後来到中国,乃至翻译经轨,亦多用空宗的法语。此乃当机的不同,所以教化也有差别。
  当唐玄宗的开元四年,善无畏三藏来到中国。次年译「金刚顶虚空藏求闻持法」,十三年,「大日经」的略本译成;遂开两部灌顶的曼荼罗,而授之一行阿 梨;此为密教传来的开始。一行阿 梨,初学禅宗,後从善无畏受法;作「大日经疏」二十卷,为密教的要典。又从金刚智受金刚顶法;博学深慧,唐玄宗尊为国师。
  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与其传法弟子不空三藏偕来长安;奉敕建两部曼荼罗,开坛灌顶。更翻译「略出经」等;传法於不空。不空从金刚智得法後,又从善无畏受胎藏法。後金刚智入寂,不空三藏复归印度求取经轨;在师子国又遇龙智阿 梨,更得瑜伽十八会等法。天宝初,还归中土,传译金刚部经轨数百卷,为一代的国师。
  不空三藏传法的弟子五人:一含光,二惠朗,三昙贞,四觉超,五惠果。其中惠朗法师,传於天竺,天竺传於德美,慧谨,居士赵政。慧谨又传於义灌,志清  等。惠果大师以下,传於义操,空海等十六人。空海师为日本国人,学法回国,大弘密教,至今传持不绝。而吾国的密教,自此反渐次衰减。本宗的源流,系列如次:
          乙 所依的经论
  我们试看一切的树木,他的青枝茂叶,无不以他的本根为依据的;至於佛教内各宗的教义,他的发扬光大,无不以经论上的圣言量为依据的。
  各宗的教义,就譬如树木的枝叶;所有的经论,就譬如树木的根本。所以佛教各宗,莫不以经论为教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