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教理(佛协-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病说,中国古代医籍常常称引。印度医方明中所谓八支的分类也很早就传入中
国。昙无谶在公元414~421年译出的《大涅槃经》提到八种药,释云公撰
的《音义》解八种药为,一、治身,二、治眼,三、治疮,四、治小儿,五、治
邪鬼,六、治毒,七、治胎病,八、占星。公元673~685年在印的义净,
在他所撰的《南海寄归传》卷三中曾提到八医,一、论所有诸疮,二、论针刺首
疾,三、论身患,四、论鬼障,五、论恶揭陀药,六、论童子病,七、论长年
方,
八、论足身力。又在义净所译的《金光明经·除病品》中也讲到四种病(风,
热,
痰癊,总集的治疗方法和八术的名称,为针刺,伤破,身疾,鬼神,恶毒,孩
童,
延年,增气力(公元五世纪初昙无谶所译的《金光明经·除病品》中没有提到这
八术的名称)。印度的医书虽然现在没有完全的汉文译本流传下来,但是在唐代
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已有许多丹方和治病方法是出于印度,宋代所编纂的《证
类本草》和明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也收有不少的印度出产的药物和梵文
原名,足见在医药治疗的实践上,中国医学仍然受到印度医学的影响(关于西藏
医学,参看《八支甘露》条)。
工巧明的范围比较广泛,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有十二种,营
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占相工业,咒术工
业,营造工业,生成工业(据《伦记》为养六畜等),防那工业(织工),和合
工业(据《伦记》为调解诤讼的事条),成熟工业(饮食业),音乐工业。从这
些内容看来,佛教中的工业明处偏重于和人民物质生活有关的工艺、农、牧、纺
织,建筑等应用技术,和印度古代相传的治病、战斗、星宿、祠天、歌舞等六十
四能,大为不同。
所谓内明,即指佛教中的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也就是诸佛的一切言教。
《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举出四相来说明内明处,一、由事施设建立相,二、
由想施设建立相,三、由摄圣教义相,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事施设建立指由
三种事总摄一切诸佛的言教,(一)素怛缆事,(二)毗奈耶事,(三)摩怛履
迦事。想施设建立的想,指名相,即佛教中一切专有名相的建立。摄圣教义的义
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在《瑜伽
师地论·闻所成地》中曾举二数以至十数的法相若干种,中国的《大乘义章》等
书可以算是同类的著作。据《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内明论有两个特征
(相),一、显示正因果相,二、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佛教中分别因果有
十因,五果。十因即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
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这十因又可摄为二因,一、能生因包括牵引、
生起二因,二、方便因包括其余诸因。这二因或十因与四缘也可互摄,能生因即
因缘,方便因即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五果即异熟
果,
等流果,离系果,土用果,增上果(关于十因五果的详细解释,可参看《瑜伽师
地论·力种姓品》的道伦记)。
佛教中大乘教义的创立和发展,本来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瑜伽师地
论》
中《菩萨地》提出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
上得到体现。《力种姓品》说,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
很快地圆满,并不是不逐步学习五明的人能够得到无障的一切智智。大乘瑜伽系
开祖的这个思想之提出,是使菩萨行和人生现实能够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特殊贡
献。后来瑜伽系的学者如陈那、护法、法称、月官等人对于印度的声明、因明都
作有创造性的发展,未始不是由于这一思想的鼓舞。关于医方明的著者父使的学
系虽然不明,但是西藏现在通行的《八支甘露心要》则出于莲华生一系的传承,
而莲华生则是属于瑜伽系的师子贤门下佛智足的弟子,在显教思想上,这种相承
之迹仍是很显然的。
(郭元兴)
【南三北七】
南三北七是隋代智者大师总结当时各家对于佛教所有教判之说的总称。中土
判教的起源,凡有两方面:其一,佛教传来,到南北朝时代的二、三百年间,三
藏经典已大致译出。这些教典,在印度出现的时地和因缘各异,而且隶属的部派
有别,因而所显的义理互有出入,有空性相等许多学说同时分存并立。此土的学
者更从而钻研探讨乃至解释阐明又不一其说,遂愈形其异解纷歧。然而佛教的教
义,是在多样之中有它的统一的理体,而学者爬罗剔抉,又可把这些纷岐的教义
加以整理,分别归纳作几个范畴,更把它有秩序地配列,统一在体系的组织之
下,
于是形成一个佛教大一统的构图。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一面。
其二,由于这时教典略备,学者钻研探讨,各有所崇,思想的体系逐渐成
熟,
因而逐渐呈现宗派的雏形,象毗昙师、成实师、涅槃师、地论师、摄论师等相继
而出。他们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依一家的义旨,或者加以时间的配列,或者
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来剖判解释,以阐明各家在整个佛教当中所占的地位和
价值。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又一面。
给予教相判释以重大启发的,乃是中天竺昙无谶三藏在北凉译出《大般涅槃
经》。《涅槃经》卷五以梵语《悉昙章》(成就吉祥章)的字本摩多(母韵)、
体文(子韵)为半字,用它比喻声闻乘经;以《毗伽罗论》(声明记论)义理皆
足成字为满字,用它比喻大乘经典。又卷十四用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
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比喻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
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一方
面表示了整个佛教的教义有它的体系,一方面也表示了教义有高下深浅,这可以
说是树立了教相判释的典型。所以最先由《涅槃经》的启发而从事教相判释的,
至少也可从现存文献上说是涅槃师,特别是道场慧观。慧观是庐山慧远的弟子,
后来师事鸠摩罗什,是刘宋时代有名的佛教学者,著有《辩宗论》、《论顿悟渐
悟义》等书。《涅槃经》在北方译出,后来却在南方盛行,而南本《涅槃》的修
订,慧观亦与其列,所以慧观的思想是深受涅槃的影响的。据隋吉藏《三论玄
义》
说:慧观立二教五时的教判,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大别作顿教、渐教二种,以
《华严经》为顿教,以从鹿苑到鹄林所说诸经为渐教。于渐教内更开为五时:以
说三乘行果不同诸经为第一时三乘别教,以《般若经》通化三机为第二时三乘通
教,以《维摩》、《思益》等经为第三时抑扬教(赞扬菩萨、抑挫声闻),以
《法华经》为第四时同归教(会彼三乘,同归一极),以《涅槃经》为第五时常
住教。一说慧观于顿渐二教外立不定教成为三教,这是由于《胜鬘经》(刘宋求
那跋陀罗译)、《金光明经》(昙无谶译)的译出而有此看法。《胜鬘》、《金
光明》不是顿、渐二教所摄而阐明佛性常住,所以叫它作不定教。其次萧齐隐士
刘虬在他所作《无量义经序》当中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分作七阶。然而据净影
慧远的《大乘义章》说,刘虬也把一代教法大别作顿、渐二教,华严等经是顿
教,
其余是渐教,渐教当中有五时七阶。所谓五时是:一、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
十善人天教法,二、佛成道后十二年中说三乘差别教法,三、佛成道后三十年中
说《般若》、《维摩》、《思益》等经三乘教法,四、佛成道四十年后于八年中
说《法华经》辩明一乘教法,五、佛临灭度一日一夜说《涅槃经》阐明一切众生
悉有佛性法身常住的教法。所谓七阶,是在第二时中更分三阶为拘邻等演说四谛
授声闻乘,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授缘觉乘,为上根说六波罗蜜授以大乘,和其余四
时合成七阶。
教相判释在慧观、刘虬之后,一时称盛。大成天台宗的智顗,在他所说的
《法华玄义》当中,网罗这一时代的教判,便概括作“南三北七”。南北之分,
据荆溪湛然说:“南谓南朝,即京江(扬子江)之南;北谓北朝,河北也。”一
般作江南三家、江北七家。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形式,主要把一代教法加
以时间的配列,而以教理的组织辅之。北地诸师之说侧重佛说法的内容,主要把
一代教法就教理的浅深加以组织,其中也有参合时间的配列的。
南北诸师的判教互有出入,然而智顗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都用
顿、
渐、不定三种教相。他说:“南北地通用三种教相:一顿,二渐,三不定。华严
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
二年后为大乘人说五时般若乃至常住,名无相教;此等俱为渐教也。别有一经非
顿渐摄而明佛性常住,《胜鬘》、《金光明》等是也,此名偏方不定教。此之三
意通途共用也。”吉藏《大乘玄论》也说:“常途诸师,顿、渐、无方三种判
教。”
实际南三以顿、渐、不定为通相,北七则以顿、渐、圆为通相。
【江南三家】
在顿、渐、不定三种教相当中,关于顿教及不定教的判释,江南三家大致相
同,他们的分别在渐教。
一、三时教说。虎丘山岌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常住教三时。
依他说,佛在《华严经》以后十二年间所说,阐明见有得道的法门,叫做有相
教;
十二年以后到《法华经》,阐明见空得道的法门,叫做无相教;最后在《涅槃
经》
的会上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是为常住教。岌师不见于僧
传,事迹不详。
二、四时教说。宗爱法师在渐教内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
四时。在岌师所判无相教终末的《法华经》,说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所以
特别把它提出来,叫作同归教。此说为梁京庄严寺僧旻(梁三大法师之一)所采
用。宗爱也不见于僧传。
三、五时教说。齐定林寺僧柔、惠次两师,承道场慧观之说,在渐教内更开
作有相教、无相教、褒贬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五时。《维摩》、《思益》等
经,贬抑声闻,褒扬菩萨,所以把它从无相教的终末提出来作为褒贬抑扬教。此
说为开善寺智藏、光宅寺法云(智藏、法云是梁三大法师中的两位)所采用。
【江北七家】
在江北七家中的特点,是开出了圆教。即北魏慧光僧统承佛陀扇多之说把一
代教法大别作顿、渐、圆三教,并以《华严》为圆教之初,为后世贤首宗所祖
述。
一、五时教说。北地某师用刘虬说以《提谓波利经》为人天教,又以《维
摩》、
《般若》两经列为无相教,其余三时和南地相同。其实就是于南地的四时教说加
上人天教。
二、半满二教说。北魏菩提留支说佛说法第十二年以前都是半字教即声闻
藏,
十二年后都是满字教即菩萨藏。如吉藏《胜鬘宝窟》说:“从菩提留支度后,大
分佛教为半满两宗,亦云声闻、菩萨二藏。”
三、四宗说。又慧光把一代教法分作四宗:(一)因缘宗,指说六因、四缘
的《毗昙》;(二)假名宗,指说三假的《成实》;(三)诳相宗,指说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的《大品经》及三论;(四)常宗,指说常住佛性本有湛然的《涅槃
经》及《华严经》。《胜鬘宝窟》也说:“北土彰于五时,立四宗教,谓因缘、
假名及真、不真。”又法藏撰《华严探玄记》说:“齐朝大衍法师(慧光的弟子
大衍寺昙隐)等立四宗教:(一)因缘宗,谓即小乘萨婆多等部;(二)假名
宗,
谓《成实论》及经部等说;(三)不真宗,谓诸部般若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
实等;(四)真宗,谓《华严》、《涅槃》明法界真理法性等故。”
四、五宗说。有师在慧光的四宗内,更从常宗中把《华严经》提出,叫它作
法界宗。此说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采用,净影慧远也采用它。
五、六宗说。有师说《法华》、《大集》两经,慧光的四宗未收,《法华》
说诸佛法久后要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