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

第4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4节

小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这叫观照。这样子你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初步得力,你在生活里面过失就少了。所有一切过失都发生在情执里面,你能够舍掉情执,用智慧、用理性、用客观,那就不一样了。减少许许多多的过失,这是我们常讲的断恶修善,到真正功夫得力,这断恶修善才真谈得上,否则的话,你断恶修善全是感情边上事情,善未必是真善。
  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就叫照住,这个观照第二层就是照住。这个照住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得禅定,得定。烦恼纵然是有,它也不起作用。这个照住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 在禅宗里面得禅定,得到禅定,这个就是照住。 最上层的功夫呢?叫照见。你看你们读心经,心经中国人都会念。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它照见了。照见是最上乘的功夫。在我们净土宗就是理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照见。  由此可知,禅宗里面讲观照、照住、照见三个层次;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功夫成片,这个功夫成片跟观照的意思一样。讲事一心、讲理一心。其实所证入的境界是相同的,名称不相同,所以这是讲的功夫。本经教给我们这个观,这个观就是修行的方法。世尊在此地给我们讲了十六种,所以这个经也称做十六观经。十六观里面大别来分,分为三大类: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种念佛。那一种属于观照?那一种是照住?那一种是照见呢?跟诸位说,任何一种里面都有浅深不同。
  我们用持名,我们在初学的时候,功夫还没有得力,那什么都谈不上。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是什么样子呢?是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佛。就像此地讲的,心里面所想的、所念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想、口里念,这个佛境界很广。就像大本无量寿经所说的,我们想阿弥陀佛,他在因地的发心求学,修行证果,发愿广度众生。我们常常想他,不知不觉自己就跟他一样。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阿弥陀佛,想久了,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想到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依正庄严,依正庄严要记住,正报里面报的,从初发心修行证果,一直到广度众生都叫正报。依报里面种种设施,提供十方大众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这样美好的一个环境,这都属于依报。庄严是主要讲的是这些,这个我们要懂。换句话说,说依正庄严就是依正庄严四个字全部的无量寿经,乃至于我们说全部的净宗经论,这四个字都包括尽了。我们心里想的是这个,我们期望的是这个,我们念的是这个。把这个世间一切尘劳烦恼不知不觉的都离开了。那为什么?不想它了嘛!不想它,自自然然它就远离了。这个时候,这个境界才叫做观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得力、功夫成片。成片是这个意思,是这个境界。
  有这样的功夫,给诸位说这决定得生,生西方极乐世界。生那一土呢?凡圣同居土。这个品位不高,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功夫更进一层,你念到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真的断了。从断证功夫上来讲,他跟阿罗汉、辟支佛是平等的,但是从智慧功德上来说,那阿罗汉、辟支佛望尘莫及啊!他不能比啊!这个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功夫再上一层,这是理一心不乱,那就照见了。跟心经上的境界完全相同,照见五蕴皆空,世法、佛法都了不可得,这个是见到法身,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净土。可见得,你用观想、用观像、用持名,任何一种念佛方法,功夫都是由浅而深,都能成就。
  末后是个‘经’字,这一个字,在我们讲堂里面常讲,每一部经都要说,这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前面佛说观无量寿佛,这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但是大师在此地有几句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在第十面倒数第四行,倒数第四行从二句看起,第一句看起也行。  ‘能令修趣之者’,修是修行,趣是趣向。就是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必藉教行之缘因’,这个藉就是借,要依靠教,教在此地就是讲的是经典、教科书。经典就是佛对我们的教科书。行,我们必须依照佛的教导去奉行。这个缘因,乘愿往生。乘谁的愿呢?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帮助我们太大太大了!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彼无为之法乐’,这句不好懂。我们说得简单通俗一点,证得性德流露出来果报之乐,性德流露出来的,那就是依正庄严了。‘既生彼国,更无所畏’。到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一切恐布、颠倒、妄想都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不安,一个人从生到死可以说是每一天都有忧虑,都不能安稳。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如是,生在其他世界也不例外。我们这个人间没有一天安稳的,活在恐惧之中。那么其他的呢?天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没有例外的。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他方诸佛国土也都差不多,那里去找一个安稳处呢?找不到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就真的找到了。尽虚空夹法界,唯独这一个安稳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诸佛的报土是安稳处;但是你要不是证到大菩萨的果位,你得不到。像我们这样生死凡夫,烦恼没有能力断,想找一个安稳地方,到那里去找啊?所以尽虚空夹法界,只有这一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一处,唯独这一处,再没有第二处了。怎么知道再没有第二处呢?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说还有第二处,这是我们一定要珍惜的。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离一切畏惧恐怖。
  ‘长时起行,果极菩提,法身常住,比若虚空’,这是说明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证果容易,修行证果之高超,都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是大师在此地,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说的这几句,我们很受用,听了很受用。再看下面第三段,第十一页第三行。  ‘辩释宗旨’,辩是辩别,释是解释。什么叫宗?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必须要明了,要真正能掌握,我们修什么?假如有人问你们:你们是修净土宗的,念阿弥陀佛的,那你们净土宗念阿弥陀佛修的是什么呢?一定要知道。如果这个我们都说不出来,那就不能怪人家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盲修瞎练,修什么不知道,这个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此地大师以很简单的这个句子,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一面第五行。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这是把我们修学的宗旨指出来了。观佛三昧,从第一日观一直到第十五,都是属于观佛三昧,第十六观是念佛。十六观所说的是持名念佛,所以念佛三昧为宗,也就是刚才讲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我们念佛的目的在那里呢?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修行的宗旨。在古德判教,这个判教的意思,是判别这一部经论、这个课程应该在什么时候,排在那一个学年,那一个学期来教授,是这个意思。
  佛法里面有分小乘,有分大乘。它到底是属于小乘还是大乘,有渐教、有顿教、有圆教,它是属于那一个教?这个几几乎乎是所有古大德都公认的。这一本经典是属于菩萨藏,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是大乘佛法当中的顿教。为什么?它一生成就,不需要多生多劫的修学。它是一生圆满成就,它是顿超,不是渐修。这是第三段的意思。
  第四段呢‘辩说人差别者’。这个经谁说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经有五种人说。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佛法是很符合现代所讲的民主科学的精神,它不专制,它不武断。佛说的称之为经,别人说的行不行呢?别人说的也行。只要说的这个道理是真实的,方法境界是正确的,佛都承认。你说的跟我的没有两样,是一样的,我这个称为经,你那个也可以称为经。所以经有五种人说。第一个是佛说;第二个是圣弟子所说,或学生所说;第三个不是佛弟子,天仙所说的,鬼神所说的;第五个是变化人所说的。虽然是五种人说,除佛以外,那四种人说的,必须要得佛的印证,也就是佛点头,没错,这个就可以称为经;如果没有得到佛的印证,那就不能算数。佛当年在世,请佛印证不难,现在佛不在世了。那怎么办呢?佛给我们讲了一个原则,小乘经有三个原则,叫三法印。与这三原则相应不违背,佛都承认,这是佛经,跟我说的没有两样,这个大乘法里面有一法印。这个法印,我们中国人对这个印很重视,政府发布公告的时候一定要盖上大印,这个公告的内容是不是譬如说台北市政府的,是不是市长自己写的,没有关系,只要那个印盖上,那就是市长所颁布的。佛法也是如此,符合三法印,就等于是佛颁布的经典,我们可以信受奉行。
  三法印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无常,第二个是无我,第三个是涅槃。这是小乘经所说的,绝对不能违背这三个原则,大乘佛法里头只有一法印叫实相,诸法实相。所以大乘法印比小乘法印讲得更合理了,可以说完全没有争执。  实相是什么?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佛说的是事实真相,你说的也是事实真相,那怎么不是经呢?那跟佛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大乘经所说的是诸法实相。我们这是大乘经,这个里面所说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决定没有虚妄,都是说的事实真相。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五段。第五段是给我们拣别定、散两门,这个是本经教给我们修行的重点。什么是定善?什么是散善?善导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很清楚,希望同修们多多的看几遍。 在这一段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要特别提醒大家。 第一个,这一个法门,什么人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人可以修学?当然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事情。想想我有没有资格接受,我有没有能力修学这个法门。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佷明白,他的解答在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谤法与无信,八难及非人,此等不受也。’那些人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不能够修学这个法门呢?第一个是诽谤佛法的人,第二个是不相信的人,第三个是具有八难之人。这个八难只要有一个就是障碍,这个是八种。八难,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里面包含着三恶道,三恶道修学这个法门很困难,它的业障烦恼太重了。包括有长寿天,长寿天它没有机会听到这个佛法,佛前、佛后,这个世间没有这个法门,他遇不到。世智辩聪、聋、盲、喑□,这个都是属于八难。他们障碍比一般人多,接受比一般人困难;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在谤法与无信。这一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了它。
  我们信佛,真信了吗?这个常常说啊,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这一万个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过三、五个。你要问什么原因呢?不信啊!那三、五往生的,他为什么能往生?他信啊!他不谤法,难啊!我们说这个是非说长短,批评道场,批评四众。四众是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常常在一块聊天,不知不觉的就是非长短,这叫谤法。几个不谤法的呢?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问他什么都不知道?那个人不谤法?所以往往他们修行能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为什么?她不谤法,她真信。我们有意无意当中都在谤法,不知道、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六祖常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六根接触的都是世间过失,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在评论。诸位要晓得这个对于往生是很大的障碍,还有这种念头,还有这种行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真正想往生的人,善导大师这一句要特别牢牢的记住,决定不能轻易看过。
  谤法与无信,我没有谤法,我也信,我不是无信 。那是你自己的标准,不是祖师大德的标准,不是一个公正客观的标准,是你自己订的标准。那个不行,必须要有很公正客观的标准,这个才行,可见得非常非常不容易,很难做到! 这是说明不得往生的。 那些人能往生呢?大师告诉我们的,这段文在第十三面第一行从最后一个字看起。  ‘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这是告诉我们,决定得生的人,决定得生的关键在一心,一心没有二念才行。还有杂念,还有妄想,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那就不是一心,这就不能往生。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