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燃情·阿里轶迹-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莶煌耆臣疲匾皆杭案髑轿袼侥昀矗孪缙捣薄6ㄆ诓欢系脚┠燎稣雉哐不匾搅扑鸵剿鸵痢痢寥舜危恢瘟瞥< ⑶谰戎夭」病痢痢晾晃巡窘由痢晾O匾皆壕侔斐嘟乓缴嘌蛋嗉啤疗凇E嘌煽梢缘8撼跫段郎ぷ鞯某嘟乓缴痢寥恕聊壳埃匾鸦拘纬闪耍桓龉潭ǖ囊搅仆纾沟赘谋淞嗣窀那熬晌鞑毓愦笕嗣袢褐谌币缴僖┑穆浜竺婷病�
当然,作为一个山野小县的一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他们
为人民服务,为高原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的精神,又是没有限度的。谢大军满怀激情地说:本地的医务人员经常地下乡去,下到帐篷,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巡回医疗,跟随牧群跑上半个月二十天,那是家常便饭。而内地调来的医生,有的是夫妇一起来的,一干几年不下山,几乎忘记了什么是休息。有的单身青年,因工作贻误婚期而分道扬镳。还有医生本身就病重,不顾自己出诊巡医,加重病情,而失去治疗时机酿成严重后果……其中典型事例,有口皆碑,勿须赘述!
近两年来,牧民们最为欢欣鼓舞的事,是北京医疗队的到来。他们无私奉献的事迹,可圈可点:医疗队不但冒风险开展了危重病的手术活动,还对地方高发病白内障复明、肝胞囊肿的切除、难产妇的剖腹产,成功地治愈了许多病例。使群众感激得五体投地。在妇幼保健、培养本民族助产士、赤脚医生等工作中开辟了新的一页。对县上在职医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医疗队对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普及与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大军赞赏党中央、国务院暨国家卫生部向边疆、偏远农牧区派遣医疗队的做法,称之为“中国暨世界医疗卫生事业上的伟大的创举!”说,“通过医护们天使般的手,向兄弟的民族人民送上了心灵的温暖与感情的慰藉!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谢大军这些褒奖溢美之词,也许正是这次来深入基层视察的卫生部领导们所希望听到的,甚至他们也感到有些过誉了。这是事先未曾想到的。
然而,谢大军却并非有意这样做,以讨取上级的欢心。在他心目中只是实事求是地评价医疗队员们的功绩,不想埋没好人好事罢了。而且主要的是,对派遣医疗队这件事,需要充分地肯定,对未来寄予更大的希望!
卫生部长带着一种谦逊的口气说:“你把他们说的太好了吧!听说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下乡巡回医疗还买牧民的土毛线、羊羔皮什么的,这是违犯纪律的行为!群众会不欢迎,有意见的!”
谢大军笑道:“部长言重了!医疗队买土毛线、羊羔皮织件衣服、作件背心保暖,是工作需要。是按群众自己的定价,一分不少的付给。群众劳动之余作点手工土杂物,专门卖给县上职工,换些零花钱,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哪,自然没有意见!再说这些零星杂货并非计划紧缺物资,也不违反政策的。你不拿钱买,群众还拿来送给你,他们高兴这样做!这常常是群众对干部们友好的感情的表示,干部们收到礼物,则以糖果、茶叶之类回敬之,是感情的交往,无伤大雅的!”
部长极有兴趣地问道: “群众究竟有什么具体反映啊?”
谢大军说:“无论群众、还是机关干部们,对医疗队的感情都是很深的。在前不久,医疗队回去时,群众流着泪向他们献哈达。群众说:“医疗队是毛主席派来的神医!”这使人们感受到医疗队员们被称为天使的美誉。群众的感情是最实际的,一个被抢救的难产妇女一家,抱着孩子,对离去的医疗队的汽车磕头作揖,祈祷他们一路平安。”
“县上机关干部们对医疗队有没有什么意见啊?”部长又认真地问。
谢大军也学着当时现代戏中的台词说:
“有,有——还不少那!”惹得在场的人都笑起来。有人悄悄地批评说:“这家伙,敢和部长开玩笑!”
“他们怎么说?”部长微笑着半信半疑地问。
谢大军一脸郑重地说:“他们的说法归纳起来有四句话——”
风雪高原万里程,
救死扶伤逞英雄。
翻身农奴齐称颂,
白衣天使心最红!
部长及其随员们都很信服地鼓起掌来。
部长说,这不像从普通群众口里说出来的话。
谢大军只好如实告诉部长,说这是医疗队在离开县上时,送给医疗队员们纪念册上的临别赠言,是全体干部与群众的心声。
部长终于连声赞叹说:“好!好!!”然后转念又说道:
“不过,关于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你还一句都没说。
谢大军微微点头道:“问题当然是有的,我还未来得及说,或者说我还在考虑如何来说……”
“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没有人敢把你怎么样!”
“我倒不是怕,我只是想有没有必要说。”谢大军稍加思索,然后还是决定说出来。
谢大军以凝重的语调侃侃而谈:我们幅员这样辽阔,中央距地方动辄千万里。就拿部长来说,离开京城来到小县上听汇报,夸张一点说,恐怕是千载难逢的!就省地级的头面人物而言,三年五载也不见得来一次……但是有些人,工作做得不够好。从医药公司发来的透视机是坏的;他们发出的中西药品,不出一年半载都是接近过期的……究竟是在流通系统某个环节上出的问题,还是医疗卫生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
部长听了后边提到的问题,很有些吃惊,似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谨慎地说道:“透视机是不是经过长途运输,磕磕碰碰,有些小毛病。”
佟向阳插话:“这些小事情,不说也罢……”
谢大军好像没有听到佟向阳在说什么,他只扭头看了看医院院长曲松,下意识地端起茶杯喝水。曲松会意地站起来,轻轻地走了出去。
谢大军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正视着部长,用低沉的语调,缓缓地说下去:“关于透视机问题,并不只是我们一个县的事,在别的县上,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很可能是这批产品,出厂时就不合格……”
佟向阳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难看,有些坐不住了,他只努力克制着,没有说话。
正在这时,曲松院长又悄悄回到会场里来,只见他把手中一份盖有图章的材料递给谢大军。
谢大军看也未看,就将这片纸头交到部长手里。
部长接过材料后,眼光飞快地将材料扫视了一遍,然后交给身旁的一位秘书,连连摇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重地说道:“真是不可思议!不合格的产品也敢大摇大摆地出厂走向社会,这简直是破坏行为!回去一定要查清楚,会同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她接着说道:“还好,我们的医疗队还算负责,写下一份很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好吧,这材料就交给我带回去,研究处理问题时,作为依据。”
秘书小心地将材料收在公文包里。
透视机的事刚说完,部长转怒为笑地说道:“谢局长在前边说的,医疗队救治的一位难产妇一家,送别医疗队时的情景,使人深受感动。不知这家牧民离县上有多远,我能不能见上一面。”
谢大军转脸笑吟吟地看看曲松。
曲松院长看看谢大军又看着部长笑道:
“这户牧民男人叫贡布,女人叫曲珍。生产队就在县周围放牧,要见也容易。坐汽车沿公路下去,拐入草滩一会就到了。不愿坐车,骑马走近路更方便。翻过一道山梁,下去就到了,如果部长有兴趣,我们陪您去。部长能进牧民帐篷,他们不但欢迎,一百年都会感到光荣的!”
在场的人都笑了。
部长也高兴极了——“只要牧民们高兴,我去见见他们无妨。我们不能坐车,只能骑马去。我不但要到牧民的帐篷里去看看,如果可能,我希望同牧民一起放放羊!”
秘书有点紧张忙插话说:“这是不是回去与同志们商量商量再定……”
部长爽朗地笑道:“咳!这有什么商量的,就这么定了!我也不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吗!我们既然来到牧区,到帐篷和畜群去看看牧民,也是顺理成章,理应如此的吗!”
县武装部黎部长听了这番话,显得格外高兴。他朗声对部长及其随员们说:“请首长和同志们放心!这里的社会治安是良好的。在县机关周围,回窜、反叛的干扰,绝没有能力到达这里。我以武装部全体干部的身家性命担保,这次行动,绝对是安全的!如果骑马,我们将选老骑兵出身、最好的骑手作护卫。您就是从马上往下摔,也保您掉不到地上!”
这番话集中了大家的心声,干部们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
佟向阳也想凑热闹,补充了一句:“如果部长害怕马,我就亲自给您牵着马,慢慢走过去。如有什么不测,我就是背,也能把您背回来!”
“谢谢你!我是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现在还不甘示弱!”
会场上一片笑声,包括部长本人的。上、下级干部、群众的感情水乳交融,会合在一起。
汇报会接近尾声……谢大军总有千言万语,也不想多说一句,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毁坏眼前这一片美好的气氛。他知道,凡事能做到适可而止,这本身就是一种美。
谢大军向佟向阳点点头,然后向部长说:
汇报简单就到这里,不妥之处请指正!
部长还带头鼓了掌……
佟向阳一再请部长作指示。
部长作了简单的表态:
县上的医疗卫生工作,按现有条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汇报中可以看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希望继续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为边疆高原牧区的卫生事业,进一步做出新贡献!
对于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待于深入西藏各地,多做些调查研究,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后,再向组织具体报告,希望对以后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第二天县委办公室与武装部协商安排专人挑选了最好的马匹,由武装部黎部长、县上有关领导既卫生系统的谢大军、曲松加上武装部的几位参谋组成了一个精悍的保卫小分队。准备陪同部长,一起去牧民家访问。
部长坚辞了所有县委领导的陪同。仅仅同意由卫生系统的谢大军、曲松率翻译、武装部参谋、与自己随行的保卫干部等一同前往。留下的部长随从人员,安排在县上参加分组座谈会,对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顺便听取意见,作广泛的社会调查。
部长一行离开县机关,大家乘马翻过北山梁。以缓慢的速度行进,两个多小时后,顺利到达了牧民的帐篷。
高原的牧民,耳聪目明。造访客人的马队,远在千米之外早已被主人贡布发现。他已经开始准备打酥油茶了。他猜想下乡巡牧县里干部要来他家,他十分欢喜,不时到帐篷外观察等待。
部长的小分队转瞬间到了帐篷前的草地上。贡布从帐篷里跑出来,到二三十米外迎接。
客人被迎入帐篷,部长被延入上座。
经过介绍,贡布明白了今天到他家来访的,不是县里的干部,而是国家
卫生部的高层领导,他顿时无比振奋。对突然到来的远方客人,视若从天而降的神灵,惊喜万分,敬畏莫名。他晕头转向,手忙脚乱,真不知道如何招待是好。
部长虽然不懂藏语,从这位年青牧民的动作表情上终于看出了,他那一片热心,纯朴的友好感情。
部长善意地阻止他东翻西找,引导他坐下来说话,同他拉家常。她此刻才注意到他身边一件羊皮袄里,包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她的脑海里立刻意识到了什么。眼光又不自觉地,投向那孩子一两次。
翻译不等人指点,便主动与贡布说了几句藏语。贡布如梦初醒,便面向部长,一手朝孩子指指画画,说个不停。
翻译说,他告诉部长,这就是北京医疗队抢救活过来的孩子!是医疗队从魔鬼那里夺回了他的老婆和儿子,把他们交还给他。他一家三口的幸福,是医疗队给的,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常向菩萨祈祷保佑医疗队员们平安幸福!
部长说,“过奖了!”然后把话拉回来说,让我们看看贡布缝制的皮衣,多漂亮!
大家这才注意到,那白楂新皮袄的领、袖、衣襟上都镶着大红大绿的呢子条,贡布一个牧民男人的手,使起针线来,却非常灵巧。
部长欣赏着这位牧民的手艺,她拿着那皮衣袖口上的活计,细看那针脚,夸奖道:“真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