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

第6节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第6节

小说: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援藏大军。从即日起奔赴新的祖国西南边陲。你们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你们的坚强与勇敢,你们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不久,你们将登上那号称“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经受长期的更加特殊的考验。相信你们将不辱使命,在建设保卫祖国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接着,省委福书记也发表了热烈洋溢的讲话,他谦虚地表示: 
  “你们的革命行为使我深受感动,我要学习你们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然后,他客观地介绍阿里的情况,并向干部们提出殷切地希望:“西藏阿里民主改革已整整十年。坚持在那里工作的同志,长期奋战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奉献!限于人力和物力,他们身体健康受损,有的家庭关系甚至紧张……但是他们仍毫无动摇地坚持着。你们的前往,将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增添新鲜的血液,你们是新的生力军!阿里的党、政、军、民正以热切的心情翘首盼望着你们……你们到那里,要与当地民族同志搞好团结,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比赛着干,看谁做的更好!赛革命、赛团结,我这个书记赛的还不够,希望你们入藏的干部,要争作民族团结的模范! 
  你们就要奔赴战斗岗位,让我代表全省人民祝你们—— 
  一路顺风!” 
  热烈的掌声淹没了一切…… 
  金主任、福书记从主席台上走下来,和前排的干部们说话问好。 
  当福书记握住谢大军的手时,忽然眼睛一亮说: 
  “你是小谢吧!记得为战备疏散的事,你找过我……” 
  谢大军深深佩服福书记的记忆力,忙回答说:“是的!我为战备疏散工作中的矛盾问题,曾经找您请示过工作,您当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麻烦您了……” 
  “什么麻烦,你的工作也是我的工作。我是省战备领导小组负责人,应该依靠、支持你们才能搞好工作。你在战备疏散中,讲究工作方法,不搞强迫命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福书记又用力握了握谢大军的手,才慢慢放下,点头离去。 
  政工组大组长王国栋,在前边不断招呼,分开众人。两位领导在他的引导下,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中,依依不舍地走出会场。 
  首长离去后,王国栋宣布休息一小时,告别亲友按时登车出发! 
  会场外,客运公司的十多辆大巴、吉普及专门装载行李的车辆,整齐地排在饭店大厦前宽敞的停车场上。车身上帖着红绿标语,车头上还特意挂了彩绸和红花。 
  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锣鼓声越敲越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记者们的闪光灯,从不同的角度不时地拍照。 
  楼顶上高音喇叭,播放着高吭、嘹亮的歌曲,让人激情涌动…… 
  太阳啊, 
  霞光万丈。 
  雄鹰啊, 
  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歌唱 
  …… 
  围在一号、二号车附近的是原省人委、党委的入藏干部们,正和家属话别。 
  亲朋好友们,谁也不忍心上前去打断他们,都知趣地站在稍远的地方,至少在开车时好上去告别。 
  人事局的入藏干部纪伯乐的家属华大姐,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正不停地向老纪述说着什么。老纪只静静地听着,默默地从妻子的怀中接过儿子,紧紧地抱着,一只手也不忘记拉上女儿。 
  高大的老纪,平时总是喜笑颜开。今天却略带严谨,急切地不时向妻子解释或安慰几句。白皙的脸上,已透出微红。剑眉星眼的男子汉,正舒展着挚爱的情怀。 
  黄褐璧是组织点名调动入藏的青年干部,分配到人事局的六五级大学毕业生。才刚刚转正不久的共产党员。他中下等身材,长相稍奇特。方脸大嘴、大鼻子。圆眼、笑面,一副天生的机灵相。由于他爱开玩笑、爱斗嘴惹人,即使说不过他,最后也要叫他句“龟儿子”方才罢休。 
  黄褐璧这次被调动入藏,开始不甚情愿,让媳妇王川妹到学习班闹了两趟,不见效还得服从。能去就好,领导也不再计较。现在入藏干部即将出发,黄褐璧、王川妹两口,百般无奈,只好躲在丁香树下抹泪。 
  站在人群外圈的人事局干部上官香茗和冷芬两位女同志,在一起说着闲话。 
  上官香茗不无感慨地说:“这次咱人事局往阿里调干,只有黄褐璧一个。纪伯乐和谢大军却都志愿报了名。原想他们唱唱高调罢了,没想到他们竟是真的。老纪作为老党员,应该带头,就不说了。谢大军这小伙子,说走就走,还真有点男子汉气概!” 
  “什么男子汉气概!说白了是太单纯。满脑子理想啊、事业啊这些美妙的词汇。他看不到严酷的现实生活,或者说总是把生活看得很简单,整天生活在梦幻中,永远长不大!” 
  “你小看他了!你看他不成熟,依我说,你这‘老姑娘’是成熟过劲了!成熟得连一个小伙子的手脚也拢不住……” 
  “不是手脚没拢住,是心没拢住!” 
  “你没有同他谈过心?” 
  “我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也都说了,他无动于衷……还说他‘不愿靠朋友、同志,特别是女同志过日子!’气的我差点同他争吵起来!另外,我觉得他只重事业,前程什么的,根本不重视什么感情。” 
  “这事,有种说法叫作缘分。你们恐怕还是缘分未到啊!”上官香茗说。 
  “他这一远走高飞,等他回来给我缘分,恐怕我老的连花轿也上不去了!” 
  “瞧你说的!”两个人都笑了互相拉扯着说:“谢大军哪里去了?” 
  也许冷芬早就留意到了,他随手指指说:“他和他的老乡王明理,在大松树下说话呢。” 
  王明理与谢大军已经说了不少话,地下灭掉的烟头有好几个。王明理还在鼓励谢大军:“这次‘纳新’虽然未成,文革发让杜怀新写了个极好的鉴定,让我看了。本来说让我带来交给你,后觉得还是随档案一起转到新单位去好,鉴定内容都是优点。此外只说了一个暂时未‘纳新’的原因,是因为你父亲当旧警察的历史,没人证明……总之,对你的表现大家没有意见。你父亲的事,到新单位说说清楚,随时可以发展。” 
  谢大军说道:“说来说去是找借口……你回去对文革发说,我谢大军非常高兴,谢谢他的好意,至于什么鉴定、培养介绍信之类,就不必了!” 
  谢大军生气地抬起头目视远处,一眼看到军宣队项队长、人委学习班党委书记项良,竟直奔他走来。 
  项良书记快步来到谢大军面前,一把抓住谢大军的手紧紧地握着。竟像送别战友一样,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谢大军先开口说:“谢谢项队长、项书记能拨冗相见,请不吝赐教!” 
  项良脸一红苦笑道:“惭愧的很!我没有给你们做一点好事。我堂堂一个军宣队队长、党委书记,竟连一个党员也发展不了!” 
  “这不能怪军宣队,要怪只能怪我父亲,谁叫他有那当旧警察的一段历史呢!” 
  谢大军本来是想缓和一点气氛,好让项书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愧疚。项书记却非要表白几句: 
  “党内外多数人都同意你入党。只有个别人提出你父亲那点历史,甚至是算不上问题的问题。你在‘谈话’时已经说得很明白。我满以为很有把握的,不料出来了意外的干扰,硬是给卡住了……” 
  “项书记,文革中的事是复杂的,所以您不必太介意!军宣队的工作,对稳定局势是有成绩的。”谢大军平静地说。王明理看看项良嘿嘿一笑。 
  对于军宣队的工作,项良毫不回避地说: 
  “你说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军宣队两年来的工作,‘一斗,二批,三改’的任务,至少在我的心里是走了过场。该斗的没斗;该提没提;该吐的没吐,该纳的没纳……有些人却乘机钻了空子。有的人有重大问题,狐狸尾巴被抓住了,暂时的弯了腰趴在地上。一旦军宣队撤离,他会马上挺起腰来,后遗症恐怕少不了!我在军队服务二十年,没做过这样窝囊的工作。——我很遗憾!今天,我送你们大家走,一个月后,我将交待工作回部队和你一样,很快转业到地方,这也是我必然的归宿,我们后会有期!” 
  项良说罢,握别而去。谢大军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然后对王明理说:“你也回去吧!我还要和另一个人说几句话。”王明理笑笑说:“到阿里后别忘记来信。”说完便离开了。 
  送别的话语无尽无休…… 
  高音喇叭里一曲终了,忽然别出心裁地放出了军营里用的集合号:“打地哩地打……”随后便听到各车厢带队负责人吹响的哨音和呼喊声: 
  “上车啦!上车啦!” 
  所有的家属们,倾刻间都泪如雨下。陆续踏上车门的男子汉们,虽然流泪者不多,但面对亲人们的涕泣,都相对无言,无奈地摆手,甚至希望车子尽快地开动。 
  一号车的纪伯乐,站在车门前大喊:“谢大军!开车了!谢大军……” 
  谢大军就在不远处和冷芬在一起说话。听到老纪的呼喊,他放下冷芬拔腿欲走。又被冷芬一把拉住。只见她从自己的胸脯上摘下一枚金光闪闪的红地毛主席像章,亲手给谢大军戴在胸前,并深情地说: 
  “祝你一帆风顺——傻狍子!” 
  谢大军最后看了这位痴情的女同志一眼,迅速转身跑向车门。当他最后一个踏进车门时,汽车同时起步。 
  这时,人们听到喇叭里播放的是更为振奋人心的曲子: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锣鼓声更加激越、有力……红旗招展,口号声此起彼伏。送别的亲友们手中的彩色小旗帜,还在摇摆。直到末尾的一辆车在视线里消失。 
  上官香茗搂着冷芬微微抖动的肩膀转身拭泪,缓步离去。 
  话说简洁。 
  阿里调干车队,经过近一个礼拜的行程,顺利到达阿里驻新疆叶城办事处。 
  地委副秘书长胡言,早已在此迎候。 
  当天,天色已晚。迅速安排下住处,吃过便饭,便让大家休息。第二天早饭后,在办事处礼堂与全体调干正式见面,并介绍些阿里地区的概况: 
  胡副秘书长侃侃而谈: 
  阿里是一九六0年实行民主改革,并同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从封建农奴制,一下子改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在社会发展史上,可谓一步登天的变革。 
  胡副秘书长向干部们简单介绍了阿里的农牧业生产。他说翻身做主的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热情是很高的。但是生产上受大自然风、霜、雹、雪的侵害,每年都有不小的损失。牧业上靠天养畜的状况,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改变的。我们干部们下牧区巡回检查生产,常常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如果站的高一点,从宏观经济上说,真正的困难,是 
  能源问题。阿里有水,限于水文地质资料,现在还修不起电站;有煤,但是由于那里地层的构造复杂,资金有限,勘探困难,暂时还无法开采。生产、生活的燃料问题,无法解决。现在机关办公取暖,烧红柳疙瘩。牧民群众祖祖辈辈是烧牛粪和茅柴…… 
  胡副秘书长看到有的干部叹气,有的摇头,他笑道:“我并非吓唬大家!境外反动势力,还竭力扶植叛匪不时在边境骚扰……同志们!我如实地向大家介绍这些,是要你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战困难!我相信,上有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群众的热情支持,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全心全意地去奋斗,胜利终归是属于我们的!” 
  全体干部们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 
  会后,胡副秘书长代表阿里地委为新来的“阿里战友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再次体检,调干队伍终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上山了。 
  “上山、下山”等词语,从调干学习班,到叶城办事处以来,已经成为干部们生活中的常用语。从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叶城,爬上四千五百米的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途经上千回百转的盘山路,翻越几座有名的冰大坂……所以去阿里叫“上山”回内地叫“下山”是名副其实的了。 
  尽管出发前,经过多次提醒注意“高寒、缺氧”等问题……但车子一起动,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克制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车队开出叶城办事处的大门,工作人员全体列队欢送。车内干部们挥手告别,不出一百米,车内年青人,已经激情满怀地开始高歌了。谢大军、纪伯乐唱得很起劲。 
  两个小时后,车子开始钻入深山,爬上高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