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86节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86节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你的心会跑开。你会忘失,你阻止不了。但一旦你察觉到了就把心带回来。别产生失 望22
或沮丧。就接受心已跑开了,再从新开始。现在要更认真地,更勤奋地用功。时间很短。
你已来参加一个有很认真的气氛的课程,没有新学员的干扰。要善用来利益及解脱自己。
愿你们都享有真正的安详,和谐,快乐。
愿众生快乐。23
第 三 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三天结束了。
我们对这位老比丘表达我们感激之情,由于他,大迦叶尊者才决定编篡所有的教导。
结果它们得以世世代代保持其原始纯净。有时有益的事情却导自于不好的情况。那时所 发
生的情况就是如此。几个世纪以来,有六次的比丘结集来覆诵及鉴定三藏 Tipitaka ,去除
任何不知不觉中产生的错误。有三次结集在印度举行,一次在斯里兰卡,两次在缅甸。 第
六次,也是最近的一次,距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年后,于 1955…56 年在仰光举行。就像我 们
感恩于维持方法原始纯净的人一样,我们也感恩于保存佛陀教说纯净的人。今天我们可 以
将教说与方法来做比对,由了解到我们所修习的就是佛陀所教的,而产生更多的激励。
我们继续研读经文。
四念住
我们讨论过,有四个念住 :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vedanasu vedan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eneyya loke dbhijjhadomanassam;
citte cittanupassi vihara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dhammesu dhammanupassi viharti atapi sampajano satima;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念住的目的是探索被认为「我」的领域;人们对这个「我」产生了非常多的执着。 有
两个不同的范畴:身 ( kaya ) 和心 ( citta ) 。
这个探索的工作必定要落实在体验而非智力的层面上。如果你只想以唤起注意的方 式
来了解身体,就以头为例,你声明「这是头」,它只是智力上的实相,是属想蕴 saNna ( 辨
别 ) 。要体验实相,你必定要去感觉它。因此必定要有感受存在,而身体 ( kaya ) 和感 受
( vedana ) 是在一起探索的。
心 Citta 也是一样 : 坐下来,然后只声明说这是你的心,那只是一种想象,或大不了 是
智力的理解罢了。要体验心,则必定在心中要有什么东西起现:或许是某个强烈的贪爱 或24
瞋恚,或某个念头。它生起又灭去。它不论是什么都叫做法 dhamma ,它文字上的意思是
心「所涵容物」 dhareti ti dhamma ,就如身 ( kaya ) 和感受 ( vedana ) 伴随一起,心 ( citt a )
和法 ( dhamma ) 也是伴随在一起的。然后,依佛陀从自己的体验,而在其它处所宣说
的另一个实相是:「当诸法在心中生起时,就有感受在身上开始流动」 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 。 Samosarana 意思是「聚集在一起而流动」。
感受 Vedana 如此变得非常重要。要探索身体你就必定要感觉感受。同样,在探索心
与法时,每个在心中生起的东西都会以感受呈现。
继续下去,每个念住都使用了一些相同的词汇 :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nupassi 来自 passana 或 dassana ,「看」。你亲自直接地看 东
西。 Vipassana 意思是,以特别的方式,正确的方式来看。 Vividhena 意指以不同的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 Vicayena 是分离,剖析,离散。所以你观察任何生起的实相。 Anupassan a
是时时刻刻不停地。因此, kaye kayanupassi 就是在身体中时时刻刻观察身体。同样地,
vedanasu 是在感受中, citte 是在心中而 dhammesu 是在心的内涵 ( 诸法 ) 中。
内观不用想象。你可以假想一个感受,而且它甚至不经体验也在变化,但这不是如 其
本然,如其所在的实相。你的身体必定要在你的身体中体验;感受在你的感受中;心在 你
的心中;心的内涵 ( 诸法 ) 在你的心的内涵 ( 诸法 ) 中。因此禅修者持续地就身体观察 身
体, atapi sampajano satima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Atapi 字意是 tapas ,「燃烧」。一个非常精勤、勤奋的禅修者会烧尽内心的不净染污。
Satima 是「觉知」。 Sampajano 是具足 sampajanna ( 时时彻知无常 ) 的特质。觉知必须
具足感觉感受生起和灭去的智慧,因为无常的体验必须落实在感受的层面上。所以不论 是
身体 ( kaye ) ,感受 ( vedana ) ,心 ( citta ) ,或诸法 ( dhamma ) 的观察都必定要 atap i
sampajano satima 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 去除 ( 远离 ) 对这个身心世间的贪和瞋。
Vineyya 是远离或去除的意思。 Lokas 是宇宙的诸界。 Loke 在这里意指整个身心的 范
畴,所有组成「我」的五蕴:色蕴 ( rupa ) 及心的四蕴,即识蕴 ( vinnana ) 、想蕴 ( s anna ) 、
受蕴 ( vedana ) 和行蕴 ( sankhara ) 。所有四个念住只能基于感受来修习。这是因为,
除非有所感知 ( vedana ) ,否则贪爱和瞋恚 ( abhijjha…domanassam ) 不会生起。只有感 受
愉悦时,贪爱才会生起;只有感受不愉悦时,瞋恚才会生起。如果你没体验到感受,你 连
贪爱或瞋恚生起时都不会知道,你是去除不了他们的。25
观呼吸 Anapanapabbam
在探索色身 ( kaya ) 的范畴方面,第一节是谈入出息 Anapana 。
Idha; bhikkhave; bhikkhu arannagato va rukkhamulagato va sunnagaragato va
一处隐居的地方是需要的 … 隐僻又无干扰。禅修者前往一处森林 ( aranna…gato va ) ,
树下 ( rukkha…mula…gato va ) 或无人居住之处 ( sunngara…gato va ) ,像你在这里的禅修 小
室 … 任何这三者之一。
Nisidati pallankam abhujitva; ujum kayam panidhaya
禅修者必须坐下 ( nisidati ) 。 Pallankam abhujitva 是「盘腿」。双盘或单盘姿势并非必
要。如果能这样,那倒是个能带来较高警觉的姿势;否则任何的盘腿姿势,能舒适地坐 上
长久些就够好了。上身部分应该竖直 : ujum kayam panidhaya 。
parimukham satim upauuhapetva
觉知要安住在嘴巴周围,鼻腔的入口处 : parimukham 。某些传承将这翻成「在前面」,
好似想象把觉知摆在人的面前,但这样就闹双包了。事实上,你必须在嘴巴周围,上嘴 唇
之上觉知息入和息出,这就是 parimukham 。
然后开始用功了 :
So sato va assasati; sato va passasati。
以此觉知,他入息 ; 以此觉知,他出息。
Digham va assasanto ‘ Digham assasamiti ’ pajanati; digham va passasanto ‘ Digham passasamiti ’
pajanati。
入长息 ( digha ) 时,他正确了知 ( pajanati ) :「我入长息」。出长息时,他正确了 知 :
「我出长息」。长的入息,和同样地长的出息,都如此了知:因为它是被感觉到,体验到
的。
Rassam va assasanto ‘ Rassam assasamiti ’ pajanati; rassam va passasanto ‘ Rassam passasamiti ’
pajanati。
现在气息变浅,短 ( rassa ) 了,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了知。你会看到每一句都表示 在
此道路上的另一站,新体验。当心静了下来,烦躁减少了,而气息就变短了。它不必像 呼
吸运动要受到控制,只是观察而已。
Sabbakayapauisamvedi assasissami ’ ti sikkhati; ‘ sabbakayapauisamvedi passasissami ’ ti sikkhati。
现在他训练自己:「我当感受全身 ( sabbakayapauisamvedi ) ,而入息 ; 我当感受全身, 而26
出息」。现在是用 sikkhati ,「学习,训练」这个字,代替 pajanati 正确了知。作为一位禅 修
者,在呼吸上用功一两天之后,你已经在这区域体验到感受了。然后两者都练习,你就 到
达通体都觉知到感受的阶段 …sabba…kaya 。起初它很粗重,坚硬,紧绷,但当你持续耐心
地,坚持地,保持平等心地去体验每个感受,整个身体就融化成微细的波动,那么你就 达
到了完全消融 bhanga 的阶段。从自然的呼吸开始,你学习到达一口气就能感知全身的重
要阶段 : 当你呼气时从头到脚,当你吸气时从脚到头。
没有实修就会产生迷惑。其它的传承把这些字解释为「呼吸的主体」,彷佛从开始、
中间、结尾,以及全部的呼吸都被感觉到。当然,当氧气跟着呼吸进入血管,它就从头 顶
到脚趾移动,而感受也就跟随着血液流动。它可以这样的解释,但我们是在修习观身念 住
kayanupassana 。全身必定要被感觉到,这个才是禅修者所体验到的东西。
当消融 bhanga 尾随所有的不愉悦的感受而来临时,心的癖性是以贪爱及执取来反应 。
这是个危险 ( adinava ) ,恐怖 ( bhaya ) 的处境。对不愉悦的感受停止产生瞋恚,要比对 愉
悦的感受停止产生贪爱来得容易。但这个贪爱是瞋恚之母,而内观的修习是 vineyya loke
abhijjha…domanassam… 无贪爱或瞋恚。你要持续不断地了知愉悦的感受也是无常的,只是
极微的波动,泡沫,生起又灭去。有着这样的智慧,不净染污就会被去除,寜静、轻安 的
状态就会到来。
‘ Passambhayam kayasankharam assasissami ’ ti sikkhati;
‘ Passambhayam kayasankharam passasissami ’ ti sikkhati
现在身体的行动 ( kayasankhara ) 寂止了 ( passambhayam ) ,他训练自己入息出息 。
再次用到 sikkhati 训练这个字,因为藉学习及练习这个状态已达到了。在一个小时的坚定
精勤的禅坐,姿势不能变动,起初很挣扎,现在变得很自然了。身体不动了,因为全身 都
没有不愉悦的感受了。呼吸成了唯一的活动。这也是 kaya…sankhara 身体行动或活动的一
种。当心训练成安静和寂止时,呼吸也变得越短,越静,越微细,直到它彷佛一个回转 就
进来了,而且有时好像停止了。它这么的微弱。此处也有执着的危险,以为这就是最终 的
阶段了。
现在佛陀以木匠做例子。好比木匠在车削及切割木头,来做家具的脚。他使用车床。
车床的长拉锯比短拉锯切出更深的口。他或其徒儿正确了知 ( pajanati ) 长拉锯或是短拉
锯 ; 同样地,禅修者正确了知 ( pajanati ) 息长或息短。
在这例子中,车床在接触点上切割。同样地,禅修者的注意力要保持在气息接触的 地
方。你不应该跟随气息深入到里面,或出去到大气中。你觉知着这个部位,并且也感觉 整27
个气息的吸进或呼出。
Iti ajjhattam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bahiddha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ajjhattabahiddha va kaye kayanupassi viharati。
在下一个重要的状态中,藉呼吸之助而感知身体内在, ajjhattam 。然后也感知外在,
bahiddha ,在身体的表面,并且最后同时内在与外在。
这些都是佛陀的教说。有些圣典的注释或附注对这些教说有所著墨,有的在佛入灭 后
一千至一千五百年间,有的甚至是很近期。这些著作为佛陀的教说做了很好的阐述,也 将
那时候整个社会的生活面貌,举凡政治,社会,教育,和经济等方面,做了描绘。然而 他
们有一些诠释,我们的禅修传承不能接受。例如,有一个注释把 ajjhattam 解释为禅修者
的身体 … 这个可以接受 … 但把 bahiddha 当做是别人的身体,甚至没人在。它解释说,禅 修
者可以就只想有某个人在,而且众生如何同样地入息出息。这点我们不同意,因为这是 想
象,但在本传承的内观 vipassana 或随观 anupassana 是要在你身体内 ( kaye ) 观察。因
此对我们而言, bahiddha 是身体的表面,但仍在它的架构内。
Ajjhatta…bahiddha 也可以与五个感官关系上来理解。当外境与眼睛、耳朵、鼻子、舌
头、身体表面接触时,它是在身体的架构内,但在身体的表面被感知的。甚至心也是在 身
体的架构内,虽然它的所缘可能在外。经中并没要你去开始想有某个人或看见某人。
接下来的几个句子在每节中都出现。它们描述内观的实际修行,应该非常小心正确 地
加以了解。
Samudayadhammanu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