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58节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58节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觀察法的本伲K摹⒃趥鞒猩蠟槊髫曃鱽喍嗨鶔裼玫姆椒āN濉⑿姓呓y一採用相同的方法。對那些觀照力弱的行者授予觀腹部上下當做禪修對象,對觀照力已強化的行者,則開始觀六根對境界的明白生滅。對參加禪修的行者來說,觀腹部上下並非強制性的,對那些習慣用安那般那念(觀呼吸)的行者,他們被允許固守他們的心在鼻端,觀照呼吸的進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緬甸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1949年緬甸總理烏努(U Nu)及烏囤(U Thwin;曾任國會議員),邀請馬哈希西亞多到仰光烏囤設置的禪修中心(Thathana Yeiktha)教授佛法及禪法。目前禪修中心每天早上三點起床,可禪修至晚上十一點,靜坐和經行交替修習,全面開展內觀,但需避免陷入專注的禪定。禪修中心建議全心投入至少 6至12週的訓練,即使是初學者也可經由這種密集訓練,迅速開發正念與內觀智。靜坐時,以觀腹部上下為主要對象,但生起較強烈的身心現象,可轉移禪觀到生起的身心現象,並對它命名稱念,如:「痛、痛」,但避免對該身心現象的內容進一步的認同或介入思惟,這個輔助的技巧對行者收攝心念有不少幫助。禪修中心由起初的約5。5英畝擴展到20英畝,建築物由6棟增至70棟以上。馬哈希西亞多的禪法迅速開展至今在緬甸境內就有幾百處密集禪修中心。而在美國、英國、澳洲、印度、尼泊爾、泰國、斯裡蘭卡、馬來西亞、日本,也有馬哈希禪法的教導。

  1954年,緬甸佛教在國家贊助下,舉行「第六次結集」,它的意義在於興隆上座部佛教,以及提高緬甸獨立國的地位。在這次結集中,馬哈希西亞多被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即擔任三藏經典最後的審訂人之一,在審訂的過程中,若遇到文法、語源和措辭用字的問睿渌硕紩缭兯囊庖姟T诶收b、審察、勘校、編輯三藏經典之後,還繼續詳加訂正裕璨糠郑偣矊徲117冊,而每冊約350頁,為期二年多,在1956年,亦即迎接佛曆2500年,完成這歷史性的任務,使新版本的藏經完成了更有可讀性、明白及可查究的特色。

    1957年馬哈希西亞多獲得政府封贈「最高大哲士」(Agga…Maha…Pandita )的榮銜,這榮銜是贈予精通巴利三藏及滿二十年戒臘者,當時緬甸已有五十多人榮獲榮銜。

    馬哈希西亞多一生中,共有八次出國:

  1952年到泰國、柬埔寨、越南;
  1953年、1959年到印度、斯裡蘭卡;
  1957年到日本;
  1959年到印尼;
  1979年到美國、夏威夷、英國、歐洲;
  1980年到英國、斯裡蘭卡、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
  1981年到尼泊爾、印度。

    在所有的弘法活動當中,他永不疏忽他的禪觀,他小心地觀照任何起身動念。這種認真的修行態度使他具有特別的智能給予行者最適當的指導,他的強固正念使他具有強健的身心精力和對法有精妙的理解,甚至到了老年,他的讀、寫和研究的能力都未減退。1982年 8月14日,馬哈希西亞多死於一次嚴重的心臟病,而前一天晚上他還向一群行者開示。馬哈希西亞多的過人才能與一生的弘法成就,使他列名當代佛教大師的榜上。





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 著

《內觀基礎》目錄一、英譯序/茅塔諾…………………………………… 9

二、簡介…………………………………………………13

三、止與觀………………………………………………14

四、五蘊…………………………………………………15

五、智慧與解脫…………………………………………19

六、正確的方法…………………………………………25

七、心……………………………………………………33

八、為何和何時…………………………………………35

九、緣起…………………………………………………38

十、執取如何生起………………………………………42

十一、即刻觀照……………………………………………44

十二、不斷的修習…………………………………………48

十三、事物的分解…………………………………………50

十四、無常…………………………………………………55

十五、重新發現……………………………………………60

十六、最終的安寧…………………………………………63

十七、進步…………………………………………………65

十八、拢馈71

十九、總結…………………………………………………72

二十、年青的織工…………………………………………74

二一、適合根性的修法……………………………………77

二二、布薩天女……………………………………………81

二三、拢B…………………………………………………84




********************************************************************


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 著一、英譯序 / 茅 塔 諾

  《內觀基礎》(The Fundamental of Vipassana Meditation )是馬哈希法師在1959年新年期間的一系列演講,這次演講以書本的形式發行是在1961年,它發行以來廣受讀者的歡迎而多次再版。而本書的英文版是第一次發行(1981)。

    讀者將從本書看到這演講是針對在家聽眾,對他們而言,微妙的內觀禪修是全新的知識,因此,法師用很大的苦心把它講得白話、易懂、直接,導引聽眾由分別止禪和內觀禪(vipassana;毘婆捨那)的簡單階段帶到深奧的法義,像實相與概念、思想的剎那和意識的流程、心的培育和體證涅槃進階。法師首先告訴聽眾,「內觀是什麼」、「如何培育內觀」,然後教導他們開始用功,如何禪修才能進步,如何避免陷入修行的陷阱,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知道自己確實知道。聽眾因而受到激勵、鼓勵,感覺自己似乎已經在拢赖南矏偂

    佛教是一個實用性的宗教,要人們在生活上實際奉行,而不是門外漢慣於想像的另一種形而上學系統,它檢驗眾生的病,發現其中的病因,描述苦的滅,並指出消除所有病苦的道路,任何渴望解脫的人都能步上這條道路,但是,他必須努力踏出第一步並勇往前進,洠в腥四苊赓M載送別人到永恆的和平。

  「你們應該自己努力,佛陀只是指出正道而已,奉行此一正道並且禪修的人,可以解脫魔俊!梗ā斗ň浣洝276偈)

  那麼什麼是解脫之道呢?佛陀在《念處經》告訴我們,建立正念是通往解脫的唯一道路。馬哈希法師半世紀以來努力闡釋及通俗化內觀的修行,而建立正念是整個內觀的基石。

    弘揚內觀不同於弘揚其他的佛法,如道德或形而上學的部分,精通經教的人就能做得到,然而宣揚內觀禪只有經過親身體驗的人才能令人信服。佛陀(或更精確地說是菩薩)尋師訪道,發現它,親身仔細體證,然後教導眾生。

  「諸比丘,我發現過去正覺者通行的古道,我沿著那條古道前往,當我前往後,我完全地瞭解了實相,我告知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參見巴利文版《相應部》第二冊106頁)

    馬哈希法師親自修學佛陀教導的教法,體驗之後,向他的信徒宣講他的親身體驗,讓他的信徒也能體證法。關於這一事,法師在本書中提到:「在這裡的聽眾有很多是達到這階段智慧的行者。我不只說出個人的經驗,也不只是我的四十或五十個信徒的經驗而已,是好幾百個人的經驗。」

    佛法的一個特性是「來看」(ehipassiko),超過二千五百年已有幾百萬人「來看」,當今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禪修中心也有成千上萬人跟隨習禪,跟著要做的是,去覺醒渴望解脫的人,以及參與他們的解脫行列。這本書展示這條道路的計劃,如著名的學者在本書緬文版序文中所說的:這不是一本給讀者消遣的書,而是一階一階趣向較高智慧的參考指南。

    翻譯本書,我嘗試用英文譯出法師緬語演講的原意,但我不能逐字翻譯,也不能用意譯,我刪除口語中反覆強眨恼Z句,並保留未譯法師演講中幫助記憶的偈誦,除此之外,我努力保留法師說法的原貌:簡單、直接和簡明的風格。

    法師引用的巴利文經典的翻譯,我大部分依據著名的學者,如:雷斯.大衛(Dr。 Rhys Davids),伍德瓦(F。L。Woodward),荷諾(I。B。Honer),三界智法師(Nyanatiloka),髻智法師(Nyanamoli)他們的作品,佩茅丁(Pe Maung Tin)幫助部分略予以潤飾。我非常感謝他們。
                                  於仰光1981年3月3日







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 著二、簡 介…八、為何和何時

二、簡 介

    當前內觀不需特別的介紹,每個人都說內觀很好,這個轉變是發生在二十年前,當時人們還以為內觀是比丘和耄啃蘧氂玫模贿m用於他們,當我們開始傳授內觀時,有一段艱辛的過程,現今這種情況已經改善了。今日人們一直請求講演內觀,但是當我們告訴他們內觀的簡單事實,他們似乎無法欣賞它們,一些人甚至離開,我們不應該責難他們,他們洠в卸U修背景來瞭解任何枺鳌

    有的人以為寂止就是內觀,有的人以為內觀跟寂止一樣,有的人把內觀說得太艱深而難以實邸麄兊穆牨娦闹谐錆M困惑,為了讓這些人受益,我們將說明內觀的要素。



三、止與觀

    我們禪觀的目的何在?我們如何培育內觀?這是很重要的問睿

    有兩種禪修:寂止禪和內觀禪。禪觀於十遍處(kasina)只能產生寂止禪,不是內觀。禪觀於十不淨(如:模浀纳眢w),也只能產生寂止禪,不是內觀。十隨念,如憶念佛、法等,也只能培育寂止禪,不是內觀。禪觀於三十二種身體成分,像觀「髮、毛、爪、齒、皮」,也不是內觀,它們只能培育寂止禪。

    正念於呼吸也是開展寂止,但是它也能培育內觀。然而《清淨道論》將它包括在四十種習禪業處中,因此我們在此也如此稱它作寂止禪。

    接著有四梵住,慈、悲、喜、捨,和四無色狀況導至四無色禪定,以及厭食想,所有這些都是寂止禪。

    當你禪觀身體內的四大元素,它被稱作四大元素的分析。雖然它是寂止禪,但它一樣可以開展內觀。

    這四十種習禪業處為修定的對象,只有呼吸和四界差別(分析四大元素)與內觀有關,其他不能產生內觀。如你要獲得內觀,你需繼續努力。

    再回到「如何培育內觀」這問睿鸢甘牵何覀円杂^照五取蘊來培育內觀。眾生的精神與物伲刭|為諸取蘊。對它們可能由於貪欲而樂於執取,這樣的話,它被稱為「執取六根的對象」或可能因邪見而錯铡膱倘。@被稱為「以邪見執取」,你需觀照它們看清它們的實相,否則,你將因貪欲和邪見而執取它們。一旦觀到它們的實相。你便不再執取。你如是培育內觀。我們將詳細談論五取蘊。



四、五 蘊

  五取蘊為色、受、想、行、識。它們是什麼?它們為你每時每刻所體驗到的事物。你無需到別處尋找它們,它們就在你自身。當你看時,它們就出現了;當你聽到時,它們就出現了;當你嗅、嘗、樱蛳霑r,它們也立刻出現了。

    當你彎曲、伸出或移動時,五蘊就在彎曲、伸出或移動裡,只是你不知它們為五蘊。這是因為你洠в杏^照它們,因此不知道它們的實相。不知道它們的實相,你就以貪愛和邪見執取它們。

    當你彎曲時,什麼發生?它始於彎曲的意念,接著是一個接一個的彎曲過程。在彎曲的意念中,有四種屬於精神的蘊。要彎曲的心是識,當你想著彎曲,然後彎曲,你可能感到樂、苦或不苦不樂。如你快樂地彎曲,那就有樂受,如你不快樂或生氣地彎曲,那就是苦受。如你不苦不樂的彎曲,那就是不苦不樂受。因此,當你想彎曲時,有受蘊,接著有想,即分辨出彎曲的蘊。然後是促使你彎曲的心識,它好似在說:「彎曲、彎曲」,這是行。因此在彎曲的意念中有受、想、行、識──四種屬於精神的蘊。彎曲的動作是物伲蛐问剑@是色蘊。如此,彎曲的的意念和彎曲的動作形成五蘊。

    因此,在彎曲手臂的一個動作中,就有五蘊。你移動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