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眢w」是指別人和動物的身體,「身體中的身體」是指身體中的任何一部份。對於哂帽孀R智去觀察思惟身體並如實地認識它們的人而言,所有的這些事物都會呈現出它們本身是噁心而嚇人的。裡面和外面,內在的身體和外在的身體都一樣,全都共有相同的特性。它們永遠必須予以洗濯和清理——因此對世間上的每一個人而言,照料身體就是一項經常的責任。那些用來照料身體,讓它活著而能見人的枺鳎际侨澜缱顣充N的商品。
對身體觀察思惟,以便用辨識智清楚地看透它的起始、需要、活動狀況,就是切斷心裡憂悲苦惱之泉的方法——因為即使一座高聳入雲的硬岩大山也未能重壓心意造成苦惱,但是積蘊(中譯裕В何逄N的積聚)——諸如物伲姆e蘊或身體——一直壓迫,並增加心意的重擔,弄得我們無法卸下它們,相關於積蘊的苦惱之事因此集中於肩負它們的心意之上。因此,掌理積蘊的心意,必須對積蘊得到全方位的瞭解,包括好的和壞的方面,以便於順利地和愉快地管理它們,不至於永遠被它們虐待。
正常地,積蘊整天在利用我們,我們所做的每一個舉動都是為了它們。如果心意能夠從對積蘊的瞭解中找到一條出路——即使它仍然肩負它們——它就能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上與它們競爭,而不必要負擔所有積蘊的苦惱和傷痛。同時,積蘊的苦惱和傷痛也不會開店把它們的痛苦賣給我們。因此那些用辨識智觀察思惟積蘊以便看清它們優缺點的人,就不是注定要肩負積蘊的痛苦——除痛苦之外再也洠в惺颤N。他們一定會找到一條路來減少並解除他們心裡的緊張和壓力。
在觀察思惟身體時,為了你瞭解上的需要,你必須重眩赜^察思惟它,一次又一次的,而不是由你的懶散來決定——直到你真正地看清楚身體就是身體而已,絕不是有情、人、我或其他的。這就叫做觀察思惟身體做為參學的架構(中譯裕В荷碛^念處)。
至於感受,心意和法相,你應該知道它們都呈現在這個相同的身體,但它們的特性有些不同,所以它們的名稱才有不同。你務必要弄清楚這一點。否則,四個參學的架構和四拢B將會變成痛苦的因緣——憂傷和疑懀У膩碓础斈阏谛蘖暤臅r候,因為你混淆了這些法相的始末之處。
【受觀念處】
至於感受有三種:快樂、痛苦和漠不關心——既不是快樂也不是痛苦。來自身體和來自心裡的感受都有這三種相同的類型。要觀察思惟它們,你必須搜出並檢查與它們一致的特性,但不要把身體當做感受。身體是身體,感受是感受——同樣的,看到老虎是老虎,看到大象是大象,不要把老虎當做大象。否則,你的知證將與實相不一致,而妄想將會蔓延直到不可收拾。換句話說,搜出並觀察思惟當下展現的感受,以便看到它如何生起,如何停留,如何消散。所有的三種感受生起的基礎是身體和心意,但是感受本身並不是身體,也不是心意。在它們的生起和消散中,它們持續著感受,不要認為它們是其它任何枺鳎駝t你將會錯铡夭t解它們。那時,苦惱的因緣將會生起,而你將找不到任何方法來補救或逃離它。你的觀察思惟,除非導入辨識智才能從苦惱和它的因緣中解脫,否則,當時在你不知不覺中,將會變成一座生產苦惱和其因緣的工廠。
感受作用的方式是生起、停留、消散。每次它們都是這樣子。對它們而言,全然洠в小赣星椤埂ⅰ溉恕埂ⅰ肝覀冏约骸够颉钙渌埂.斘覀儗λ鼈兺度搿赣星椤够颉溉恕沟挠^念,它們立刻就呈現出「有情眾生」、「人們」的觀點,這是當時生起苦惱因緣的力量,而我們也將立即地強化著苦惱,禪思者必須如是哂盟麄兊谋孀R智去審慎地處理感受。當你觀察思惟「感受」時,如果你不铡J為「感受」就是「你自己」的話,那麼所有的三種感受都將清楚地呈現它們真實的樣子——與參學的架構和拢B的精義一致。無論這些感受變好或變壞,對於時時刻刻觀察思惟著它們展現其異動和變化的人,這是增長辨識智的一個方法。「有情」、「人」、「我們自己」或「其他」的觀念就全然洠в腥魏温┒纯梢粤锶脒@三種感受裡去。就只是呈現著:感受就是感受而已。
當這三種感受正展現著它們的活動狀態時,無論如何,將洠в袘n傷、不滿、沮喪,迷惑或自負的感覺能夠生起,因為我們對它們有了正確的瞭解——當感受生起時,我們身為禪思者,一直對它們有著正確的瞭解,我們可以說是以感受的觀察思惟做為心裡參學的架構(中譯裕В菏苡^念處)。
【心觀念處】
做為參學架構的心意並非異於或離開其它三個參學架構的心意層次。這就是它被稱為參學架構的原因,就像身體、感受和法相一樣。假如我們用木材做個比喻,這個層次的心意就像整棵樹,包括全部的樹枝、樹皮、軟木、主根和細根,那是不同於用作蓋房子的木料建材的。以觀察思惟心意做為參學架構,就像把一棵樹裁切成你所要的建材。在這個層次上觀察思惟心意,我們必須凝聚專注於心意中的「思想形成」(中譯裕В阂庵肝逄N中的行蘊),做為我們觀察思惟的目標或主睿驗檫@些都是讓我們認識心意的煩惱和光輝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們不認識它們,那麼即使心意整天感受著煩惱和痛苦,我們也洠мk法知道。如果我們想要認識心意,我們首先就要瞭解「思想形成」,它們就像眨镀焚x予食物各種味道一樣地眨刂囊狻J聦嵣希囊庹宫F如此無限變化多端的形態,從它原始的狀態變得連它自己都迷惑了,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對治它,屈伏於心事而洠в惺欠巧茞旱母杏X,這都是由於「思想形成」在眨刂R虼耍鰹閰W架構的心意,就是與其主觀偏見糾纏著而由其「思想形成」所眨氐男囊狻!杆枷胄纬伞沟挠^察思惟就是這樣關係著心意,因為它們恰好在本性上是相互關連的。如果我們瞭解「思想形成」,我們就開始瞭解心意;而如果我們瞭解心意,我們就會更加瞭解「思想形成」——從顯著的「思想形成」開始到中級的和微細層次的;心意也從顯著到中級、微細的層次。這些層次的「思想形成」和「心意」是來自於心意會牽涉到顯著的、中級的或微細的主觀偏見。以觀察思惟心意做為參學架構的人們,必須如是讓他們自己從一開始就瞭解,心意和它的各種狀態——或「思想形成」,是不同種類的兩件事情。它們不是相同一樣的,否則心意和它的「思想形成」就會混淆不清,使我所解說的觀察思惟變得眩s了。
凝聚專注的重點是在「思想形成」的生起,牽連——它們所樱暗闹饔^偏見——以及它們的消散,連同它們的主觀偏見一併消散。試著去觀察並追蹤這些「思想形成」的活動情形——它們從心意出來,凝聚專注於過去或未來的主觀偏見,顯著的和微細的都有。永遠要知道,「思想形成」和各種互相關連的主觀偏見必然一起生起和消散,它們不能用不同的方法產生作用。因此「有情」、「人」、「我」或「其他」的觀念不應導入、涉及到心意,因為它們將立刻變成苦惱的因緣。試著去觀察,直到你看見每次一個「思想形成」的構成,它就只是一個「思想形成」而已,在觀察思惟的過程中,辨識智將會看到這個,也會看到,如佛陀所教導的——心意就是心意而已,並洠в衅渌臇|西——洠в杏星椤⑷恕⑽摇⑵渌蛉魏蔚摹.斘覀冞@樣觀察思惟心意時,內心就不會受到諸行和因緣的困擾或迷惑,這就是以心意做為參學架構的意義(中譯裕В盒挠^念處)。
【法觀念處】
以法相做為參學的架構,涵蓋了心意凝聚專注的任何事物。在精細的層次上,它指心意本身。外在的法相有許多種。內在的法相包括身體的每一部份,所有的三種感受,以及在參學架構層次上的心意。所有這些都包含於觀察思惟法相做為參學架構之內。身體、感受、心意一併觀察思惟——當下所有四個參學架構——從叢林法義的觀點(亦即從實邸畬W得,非由書本學得),就是以觀察思惟法相做為參學的架構。如果這有任何錯铡耸怯伸段以诓t解和解說這件事時缺乏善巧所致,我要請求聽者和讀者的原諒。因為每次在我的談話或書寫中提到「叢林法義」時,我總是覺得辭不達意。因此,我請求讀者們,當讀到「叢林法義」時,對每一個章節試著去培養完全開放的心胸,以免在閱讀的時候感到困擾。
在觀察思惟四個參學架構的過程中,當把它們一併導入法相的觀察思惟,以便成為一個單一的法義層次時,這是修習的要點,遠較從前所經過的任何一件事更為令人驚訝和不可預料。這是因為在開始觀察思惟身體的階段,就像一塊粗糙狀態的原木,「感受」呈現粗糙的狀態,「心意」呈現粗糙的狀態,即使「法相」也呈現粗糙的狀態。因為觀察思惟本身就像一塊粗糙的原木,所以所觀察思惟的事物也都呈現相同的狀態。但是當我們用努力修習來刨平和磨光事物時,修習範圍內的每一件事物就逐漸地改變它的情況。
我在這裡所提到的,有關以法相的觀察思惟做為參學架構,是非常精細的法義層次,所以我們不禁要感謝,在開始的層次上,粗糙狀態的觀察思惟所打下的基礎。當我們在最後階段觀察思惟法相時,會覺得與開始的階段有相當的不同,雖然它們是相同的四個參學的架構。當我們到達最後階段時,四個參學的架構——身體、感受、心意和法相——在心裡呈現聯結,所以它們全都在「法相的觀察思惟」之下成為一個參學的架構。它們完全地融合,所以並洠в羞@是身體,那是感受,這是心意,那是法相的感覺。它們似乎進入一個單一的法義層次。
在論及身體、感受和心意時,對修正和解脫心意的觀察思惟方法上,我已經給予相當充足的說明,但是現在我們談到法相的主睿懻撍坪跬耆珷可娴轿覀人的經驗。不過,我希望你們能夠用我剛剛所提到的態度來探討它,並以適合你們自己個性的方式來實邸Y果相信會與我跟你們說明的一致。
摘要略述四個參學的架構:身體,包括內在的身體,外在的身體,和身體中的身體。感受——內在的感受,外在的感受,和感受中的感受。(感受的流出是相當眩s的,所以我願意在這兒補充一些意見:內在的感受是心裡的情緒,外在的感受是身體的感受。)心意——內在的心意,外在的心意和心意中的心意。「內在的心意」係專指心裡牽涉到主觀偏見的心理狀態。「外在的心意」係指涉及外在的主觀偏見的心理狀態。「心意中的心意」係指從心裡湧現的許多心念瀑流中的任何一個單一的心念之流。還有法相——內在的法相,外在的法相,和法相中的法相。「內在的法相」是指心意的精細狀態或主觀偏見,它是心意的目標或焦點,也是心意本身,它是所有心理目標的集中點。「外在的法相」是指能夠成為一個心意目標的每一個外在因緣。「法相中的法相」是指心意焦點的許多因緣中的任何一個單一因緣。
因此所謂「身體中的身體」,「感受中的感受」,「心意中的心意」,和「法相中的法相」都是指這些事物中的任一單一部份或例子。例如,頭上許多毛髮中的一根毛髮,我們的許多牙齒中的任一顆牙齒,這些就叫做「身體中的身體」。通常,一個人觀察思惟身體的任何一部份,就叫做觀察思惟著「身體中的身體」。感受、心意和法相也是一樣。因為擔心時間不夠,我就不再詳述,讓我們留待日後。
從叢林法義的觀點來說,四個參學的架構全部呈現在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心意上。不過,這並不是說它們的外在方面就不相關。當你在參學的架構上努力,直到你能夠在法相的觀察思惟層次裡,把它們全部聯結起來,你才會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心意不會覺得被迫去追尋任何外在的事物來幫助修習,僅只是專門地觀察思惟著身體和心意,哂弥眢w和心意所完全具備的四個參學的架構,就足以對治它自己的問睿恕
在開始的層次上,內在和外在的每一件事都是相關的,因為心意的執著讓它們相關。但是當你漸漸到達「放下」的階段,那些種種的因緣將會失去它們的關連。即使是身體、感受、心意和法相,它們是參學架構的必要名詞,也必須放下,它們不應被執著或生成心裡的重擔。當你的觀察思惟完全地達到「法無我」(法相不是我)的程度時,它們都必須要被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