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

第8节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第8节

小说: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大智度论上说:‘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

 

经典上曾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养佛,佛立即以那钵饭布施给狗吃,而
且问舍利弗说:‘你布施饭给我,和我以饭布施狗,那一个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
说:‘佛布施饭给狗的福报多,因为佛的心清净无比。’

 

(十)施多福少

 

布施时心不恭敬,没有欢喜心、没有至诚心或者布施时心生傲慢。。。。。。则布施的东
西再多,所得到的福报仍然很少。

 

布施的对象(福田)没有智慧也没有道德,则布施的福报少。譬如把种子播在不肥
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种子再多,所收获的种子一定很少。(见菩萨本行经)

 

(十一)施少福多

 

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而且布施给佛菩萨圣贤等最好的福田,布施的财
物虽然少,所得的福报多得不可计数。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里,种的种子虽然
少,可是所收获的果实却很丰硕。

 

所以法苑珠林上计载:八十亿耳(人名)过去曾用一朵花供养佛塔,因此在天人间
和天上快乐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圣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十二)同忧异果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很富有,一个很贫穷。有一天,这两个人遇到乞丐,他们都感
到很忧愁。那个穷人担心自己没有钱,不能施舍。那个富人担心乞丐要钱,他的钱
财会减少。那个有钱人死后出生做饿鬼,而那穷人死后却升天上,这是因为吝啬和
慈悲心的不同。忧愁虽然相同,可是受报却完全不同啊!

 

(十三)异寿同果

 

人寿百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与人寿十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所得到的福
报,等无有异。

 

寿命一百岁的人行善五十年,与寿五十岁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报没有两样。

 

(十四)为恶善终

 

有些人一生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横死。这就是因为他今生种的恶果还没有成熟以
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说,从前有一个人七辈子都以杀羊为职业,而临终
不坠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但是到了第八辈子便坠三恶道,而且先前所造
的杀业都一一偿还果应了。(见大藏一览)

 

所以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并非无报,时机未到。’

 

(十五)为善恶终

 

有少数人一生行善,临终却不得‘好死’。这是因为他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可是
他前世的恶果已经先成熟了。

 

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为是‘恶终’,其实不是恶终的。例如,譬喻经上记载:有
一个牧羊的孩子采花要供养佛,可是走到半路却被牛触死了,但是他的神识(一般
人叫‘灵魂’)却升天了。经律异相这一部书也记载:有一只猴子看见一个得道的高
僧,心里很高兴,他开玩笑地披著裘袈,没想到失足坠地而死,它的神识也生天。
总而言之,因为行善而死的人,来世没有不得善报的。只是我们凡失的肉眼一时认
识不清而已。(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诸君一定要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信心,做好事千万不可因为发生挫折或倒霉
的事而退失善心!我们必须要明白眼前的凶祸都是过去世的恶业造成的,只要我们
对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结果和机运迟早一定会来
临。况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凶是祸,其实是大吉大福。下面我举个
例子来说明:

 

明朝时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

 

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拿出一杆秤子,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
招!这一杆秤子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的便
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秤子啊!’

 

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可是父
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不便说明。

 

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子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
罪过。

 

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那倒是心甘情
愿的。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
不得好报。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
诉他说:‘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
不必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
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迷痴。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
投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
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
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那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
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
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
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

 

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摘自
第一九一期慧炬)

 

上面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印光大师全集的一段话,他说:

 

‘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一种是
讨债。报恩是:因为他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了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
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
的。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女过去世有亏损的地方,为了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
子。所以怨恨较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
父母的,活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著
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
著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
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
的。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了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
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还清了,父母想望他成事业,而他忽然夭折,再
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
破人亡才罢休。’

 

如果我们明白上面这番道理,当我们行善拜佛,求子女病愈而子女反而去世时,我
们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说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来是来讨债报怨的,因为我们现在的
忏悔行善和佛菩萨的慈悲,才停止了恶运。这好比我们曾经得罪了某人,某人想来
报仇,幸好我们透过了道歉赔偿或有势力的人为我们从中调解,才使对方怨恨消释
而不再想报仇。

 

第五章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
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
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

 

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是个‘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八
十岁老翁做不到’的问题。所以春秋时代,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遽伯玉,二十岁就
开始下反省的工夫,每天都有缺点可以改进,到了五十岁时还发现四十九岁的缺点
和过失。

 

可是有些人每天都认为没什么过失可以改,这实在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叫做过失的
缘故。所以要改造命运,必须先明辨善恶。下面我们先来谈谈善的种类:

 

一、真善—有益于人(虽打人骂人)是善。假善—有益于己(虽敬人礼人)是
恶。(引中峰国师语录)

 

二、直善—从良知出发,不计较名闻利养,不贪欲乐果报。邪善—抄袭别人,或追求
物质,爱好名利,或期望未来的果报。

 

三、端善—行善完全出于济世、爱人、敬人之心。曲善—行善夹带媚世、玩世、侮弄
之心。

 

四、阴善—为善而不被人知晓。阳善—为善而为人所知。

 

△朱柏卢治家格言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善希望别人知
道最要不得,因为你做了一件善事被人知道,便会被人嫉妒或称赞。被人嫉妒,你
就可能会招到毁谤,惹来离奇的灾祸。万一被人称赞,你做的福报就会报销了一大
部分,将来所结的善果就很少。我举一个浅显的例子,诸君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譬如,你把果树种在很明显的地方,这棵果树将来的收获量一定大大减少。因为不
但许多过路的人会顺手摘去果实,也有些顽皮的小孩喜欢爬树摘果子乱丢。所以做
善事被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的福就损失越大。难道你还不觉悟?

 

做恶可就不同了。作了恶业让越多的人知道越好,因为你做恶让别人知道了,别人
就会责骂你、批评你。有许多人评击你、责备你,你的恶业无形中就减轻了,将来
结恶果时不致于那么可怕,那么重!所以说做了恶事让越多人知道,我们将来所受
的祸害就减轻,因为你已经让恶业报掉了一大部份了。

 

五、是善—有些善恶,不可单从眼前的利害去决定,需要从长远的流弊来判断。譬
如,子路救了溺水的人,那人就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下来,孔子听到了说:
‘从此以后鲁国人都会乐于拯救溺水的人了。’因为救人和感谢会造成风气。

 

非善—只考虑到现在和某一个人,没有考虑到久远的影响。譬如:鲁国的法例规
定,如果有人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捉去作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奖金,
作为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很富有,赎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
‘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
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作呢?现在鲁国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无形中创下了
恶例,使大家都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一件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
后赎人回国的好风气,将慢慢消失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大都会以为子贡做善不领赏金是廉洁的好事,子路接受赠牛是不
高尚的事,但孔子的看法却与众不同,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这是孔子十分高
明的地方。

 

所以判断善事不可以根据表面的行为,而要考虑它的流弊;不可只看现在,要看将
来的结果;不可只看个人的得失,需看对大众的影响。非善的其他例子多得很,例
如:不应该的宽恕,过份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成大患。。。。。。
等。(了凡四训语译)

 

六、偏善:以恶心来行善事,叫做‘正中偏’。例如:明朝的宰相吕文懿公辞职返乡
后,乡民都很尊重他。有一天一个乡民酒醉后却骂他一顿。当时他认为那乡民讲酒
话因此不去计较。没想到一年后,这人愈变愈坏,终于犯上了死刑罪。吕公才后悔
地说:‘当初我的宽宏大量害了他,假如稍微给他教训一下,也许那醉汉今天不效
于犯了大恶。’

 

正善—以善心来行恶事,叫‘偏中正’。例如某地有次饥荒,暴民白天公然抢粮。富
家告到官府,官府却一概不理,于是暴民便愈放肆,变本加厉,那富家逼不得已,
只好私自惩治暴民,乡里才平静下来,不教演成大乱。

 

七、半善—没尽心尽力行善,又著善相。满善—全心全力行善,不著善相。

 

譬如,从前有一位女子,到庙里去烧香,想施舍家境又困难,找遍身上只发现两文
钱。她就把这两文钱全部捐献,但是庙里面的住持高僧还亲自替她诵经忏悔祈福,
后来她被皇帝选入皇宫。她富贵以后就带了数千金来原先那个庙里捐献,主持高僧
只派徒弟替她祈福回向。因此她就问这是为什么。那高僧说:‘以前你的施舍虽然
小,但心意真切,非老僧亲劳不足以报答。今天你捐献的虽多,却不如从前真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