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

第92节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辟,市场已初步形成,且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若政府能善加整理和扶助,发挥其优势,必有可为,但国民党中枢无意于此。1945 年8 月下旬,内迁工厂代表130 余人群集国民政府行政院请愿,要求给予贷款,协助复员。据称院长宋子文答曰:“中国以后的工业,希望寄托在美国的自动化机器,你们这批破破烂烂的废铜烂铁,济得什么事呢?”②对此,请愿者满腹抱怨,后又求见蒋介石,蒋担心事情闹大,勉强答应贷款38亿元。38 亿元贷款分给300 个厂家,每厂所得无几。等到各厂贷款到手时,法币币值又江河日下,各厂还得变卖资产,以了债务。
  沿海城市工业的恢复抗战胜利之初,上海等沿海城市的物价也猛跌,市场不景气。但因后方大量法币涌至,抢购商品,上海物价在抗战胜利后第三个月即回涨,并因政府当局规定法币兑换中储券(伪币)的比率过高,中储券持有者转向囤购商品,市场出现虚假活跃。国家垄断资本因接收了巨额的敌伪资产和美国的援助而高度膨胀起来。民族资本家曾要求政府以一部分敌伪产业作为他们在战争中遭受经济损失的补偿和战后重整企业的补贴。其中以棉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向国民政府争取由他们接收敌伪纺织厂的事例最为典型。茂新、福新、申新面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尔仁于1945 年10 月5 日向宋子文提出《接受日本纱厂及人造纤维厂的建议书》,建议不仅要求接收日本在华纱厂,还要求从日本国内拆迁400 万至500 万枚纱锭和一部分人造纤维厂设备至中国,分配给战争中受损失的各民营纱厂经营,以资补偿①。但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5 年11 月27 日通过决定,全部敌伪纺织厂由国营中国纺织建① 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 辑第244—246 页,引自《中国工业》第31 期。② 胡西园:《抗战胜利内迁工厂陷入困境》,《工商经济史料丛刊》1983 年第2 辑,第98—99 页。① 《荣家企业史料》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400 页。
  设公司经营,两年后再归民营。已被各民营企业接办的日本纱厂,也只得忍痛让出,民族工业资本家大失所望。荣德生在《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称:“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转而向我榨取倾销,作经济侵略之资本。今我一旦获此,洵属可喜。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亦是与民争利,以后民营纱厂恐更将不易为也。”②所谓“两年再归民营”是国民政府欺骗搪塞之词,棉纺织业民族资本家向国民政府争取分享抗战胜利果实的活动,前后闹了两年,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厂也没有到手。在当时也有某些行业的民营资本家分得一杯残羹,使得少数沿海城市局部性的行业和企业,一度出现过短暂的繁荣现象。据统计,国民党统治区1947 年12 月工厂登记有15048 家,职工100 万人,比战前厂数大增,但民营厂恐怕不会比战前增加。1948 年以后,国统区日益缩小,国统区的工业也全面衰退,已无统计发表。但此时发生北方资金南流现象,故上海一带设厂仍盛。到1949 年,大量资金外逃,上海的工业迅速衰败下来。据解放后1953 年的调查,1949 年全部私营工业(指4 人以上的户,3 人以下者划为个体户)有12。3165 万家,职工164。3832 万人,资产净值20。08 亿元(人民币),总资产68。28 亿元(人民币)。据推算,1949 年10 人以上私营工厂有1。478 万家,职工92。5477 万人,资产净值14。056 亿元(人民币),折战前法币56244 万元,总产值46。635 亿元(人民币),折战前法币186541 万元①。这个调查数字大于1947 年底公布的工厂登记数,这可能是计算标准和方法不同的结果。但即使1949 年全国有民营厂近1。5 万家,职工近百万人,其资本额恐怕也达不到1936 年民营厂的水平。
  战后农业的衰退战后农业生产逐年下降。与1936 年比,1947 年粮食产量减少17。1%,油料作物减少24。1%,棉花更减少了35。1%;1948、1949 年因受战争影响,情况就更坏了。这几年无特大自然灾害,农业反而衰退,这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错误政策所致。其中继续实行田赋征实和内战中的征发为害最甚;大量进口美国粮棉又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使城乡贸易失衡。农民购买力的急速递减和粮棉等原材料的缺乏,不仅是战后民营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国家垄断资本和国民党政权终于崩溃的原因之一。
  美货大量倾销压得民企透不过气来② 《乐农自行纪事续编》,1945 年8 月10 日纪事。《申新系统企业史料》第6 编,第2 期,第231 页。① 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 卷,第645 页。
  战后美货大量涌进中国市场,把疮痍尚未愈复的民族资本压得透不过气来。据海关统计,1946 年美货已占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53。19%,如加上美货走私贸易数字,其所占比例还要高得多。1946 年中国进口总值合65090 万美元,1947 年合44120 万美元,1948 年合20130 美元,三年合计129340 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美货。美货倾销,不仅造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量入超(1946—1948 年三年入超72150 万美元),而且破坏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民族资本工业更是巨大的灾难。上海是美货倾销的主要基地,民族资本所受打击也最严重。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946 年7 月,上海有大小民营工厂3419 家,受美货倾销冲击,倒闭停工的竟达2597 家,占76%。上海全市有200 多家制药厂,在美国西药倾销下,1946 年先后倒闭了160 家。全市有袜厂240 余家,在美国尼龙丝袜冲击下,有172 家被迫停工。上海有近百家奶牛牧场和乳品工厂,因竞争不过美国奶粉和乳制品,纷纷停工关场。上海的民营面粉厂本来就开工不足,1946—1948 年的三年间,每年平均进口美国面粉444 万余包,最多的1947 年竟达685 万包,等于那年国产面粉总量的70%,严重威胁了民族面粉工业的生存。这个时期,美国水泥充斥上海市场,每袋(50 公斤)只售1。8 美元,而刘鸿生经营的上海水泥厂所产水泥每袋成本要合到3 美元,无法竞争,只得关门,改为堆放美国水泥的仓库。上海的大大小小马路上,到处是美国的罐头、巧克力、香烟、玻璃丝袜、火柴、手纸等等。当时整个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遭受美货不同程度的打击,美货成了“美祸”。
  官僚资本的垄断独占和敲诈勒索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庞大的敌伪资产,仅工矿企业即达2411个,估计价值达20 亿美元,为官僚资本垄断工矿企业奠定了基础。资源委员会隶属的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从1945 年的128 个增加到1947 年的291个,并改组建立了一系列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垄断组织。如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水产公司、中国石油公司、华北盐业公司和台湾糖业公司等。1946、1947 年两年,官营厂矿产品价值,按美元计算,即比1945 年增加了20 倍。当时官营厂矿在国统区所占比重如下:煤炭80%、钢铁98%、石油和有色金属100%、电力78%、机械72%、水泥67%、纱锭60%、机制糖90%。再加上金融、交通运输、商业方面的垄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形成垄断独占局面以后,便利用手中的种种政治特权,变本加厉地与民争利,在资金、原料、能源、市场、价格等方面加强控制,使得民族资本走投无路。国民政府的官吏贪污腐败,对民营企业横加干涉和限制,以至借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更成为民族资本家的沉重负担。
  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祸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大规模内战,以致军费开支大增,财政赤字节节上升。1946 年的财政赤字已近4 万亿元,1947 年上升为27 万亿元,1948 年竟达900 万亿元。这样庞大的财政赤字,依靠美援和官办企业收入作抵补,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不得不大量印发钞票以资弥补,于是法币发行量便毫无限制地膨胀,1945 年底为10319亿元,1946 年底增至37261 亿元,1947 年底又增至331885 亿元,1948 年8月21 日更增至6636946 亿元,比1945 年底增加了642 倍多。随着通货的无限制膨胀,物价更是扶摇直上。通货恶性膨胀和物价疯狂上涨,给经营正当工商业的民族资本家带来了两大祸害:一是虚盈实亏;另一是投机盛行。1948年8 月19 日,国民党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发行金圆券。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借机收刮民脂民膏,对民族资本更是致命的打击。
  民营工业的全面衰退上述几点说明了战后民族资本所处的大环境,这也是导致民族资本衰败的诸种因素。考察战后民营工业发展状况,产量及产值比工厂数、职工数、资本额等更有意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择若干有产量记录的产品(也是主要产品),并仿考察战时后方工业生产的办法,用1933 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产值,制成战后主要工矿业产量及产值估计表(此表仅计至1947年,1948 年的统计残缺,1949 年统计全无)。是表如下:战后主要工矿业产量及产值估计①(1936、1946、1947)
  产值按1933 年不变价格估计① 此表引自《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 卷,第647 页。
  1936 1946 1947华商总数内民营总数内民营民营1947 比1936 年(%)
  电力产量(万度) 77295 209501 103184 373519 145890产值(万元) 7730 20950 10318 37352 14589188。7煤产量(万吨) 1228 1816 1418 1949 1420产值(万元) 6140 9080 7091 9745 7100115。6生铁产量(吨) 21600 31000 29674 35733 29997产值(万元) 110 158 151 182 153138。8钢产量(吨) 15700 8164 63000 44483产值(万元) 157 82 630 445钨钞产量(吨) 9763 2260 2260 6404 6404产值(万元) 526 123 123 348 34865。6纯锑产量(吨) 15600 426 426 1909 1909产值(万元) 328 9 9 40 4012。2锡锭产量(吨) 12810 1963 463 3970 2493产值(万元) 2981 457 108 924 58019。5铜产量(吨) 483 947 — 1070 —产值(万元) 28 55 — 63 —0。0汽油产量(万加仑) — 506 — 877 —产值(万元) — 380 — 658 —(续表)
  1936 1946 1947华商总数内民营总数内民营民营1947 比1936 年(%)
  洒精产量(万加仑) — 12379 8987 31057 29417产值(万元) — 29710 21569 74537 70601酸产量(吨) 10300 12501 11513 26146 19865产值(万元) 195 245 225 1267 963493。8碱产量(吨) 70543 61177 57730 60500 56735产值(万元) 1693 1468 1386 1452 136280。4水泥产量(吨) 530209 292497 204748 725585 482108产值(万元) 2121 1170 819 2902 192890。9棉纱产量(万件) 145 154 112 170 96产值(万元) 3O160 32032 23296 35360 1996866。2棉布产量(万匹) 1099 3721 2791 4763 3162产值(万元) 10375 35126 26347 44963 29849287。8面粉产量(万包) 10916 7719 7362 5565 5371产值(万元) 24561 17368 16565 12521 1208549。2火柴产量(箱) 810314 846000 846000产值(万元) 4052 4230 4230104。2纸产量(吨) 65447 62361 57369 190656 175466产值(万元) 2291 2183 2008 6673 6141268。1合计产值(万元) 93291 150671 110097 233847 170382 182。6民营占总产值% 100 731 72。9民营产值可比项93291 92446 99336 106。5合计从表上可见,民营传统的最大工业棉纱业和面粉业都衰退了,1947 年棉纱产量只有1936 年的66。2%,面粉产量比战前跌落一半。两者均受原料不足的影响,棉纱又受官营厂的排挤,面粉则又受美麦、美面的冲击。水泥和制碱1947 年产量也未恢复到战前水平,分别为90。9%和80。4%。火柴产量刚刚超过战前水平,为104。2%。煤、铁1947 年产量比战前略增,分别为115。6%和138。8%。电力发展比较正常,为188。7%。钨、锑、锡均凋落不堪,1947 年产量分别为战前的65。6%、12。2%、19。5%。仅酸、棉布和纸增加较多。总的看,可比项目14 种,民营产值1946 年尚未恢复战前水平,1947 年较战前微增6。5%。①除上述14 项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又找了另外10 项较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