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45节

谛闲大师遗集-第45节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无修习,今起心修习,即同幻化,故曰幻力修习。当尔之时,随机分门。便有二十五种。通称清净者,各能断障故。通称定轮者,三观属定轮替修故。又轮有摧碾运动之功,喻依此而修,能摧二障,运至菩提涅槃果故。
  【记】此总标清净定轮二十五种,一一皆是修行下手功夫。一切如来圆觉清净者,即显二十五轮所依之体。正显现前一念圆觉妙性,本来如此。一切如来,皆依此取证也。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圆觉妙性,一心独朗,从不与惑相应,故开首标清净二字。既是清净,何须更修?所谓修者,不过净除流识习气而已。所修之法即空,能修之人自亦无有。然一切如来,已证圆觉,故无修习。若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未证圆觉,必须修习。以如幻智,起如幻观,破如幻无明。即此修习,亦同幻化。故曰依于未觉幻力修习。二十五种法门,称为清净定轮者,任修一种,皆能破惑,皆得清净。三观中各有止,故曰定。轮替而修,故曰轮。随分修则随分断惑,究竟修则究竟断惑也。
  ○己二 别明定轮
  ○庚一 单修
  ○辛一 单修空观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它。
  【讲】此观以取静为行。须逼拶至极静之处,所谓静极光通,故云唯取极静。由斯极静之力,一念不生,则一切烦恼,自然不起。到得静极光通,寂照含虚之际,则烦恼澈底冰消,二障自能瓦解。直得觉体圆明,自然成佛,故曰究竟成就。只此一观,送你到家。只消不出户庭,何必梯山航海,故曰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显是顿入,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故。
  【记】二十五轮,轮轮皆定门也。今此段文,虽明单修空观,乃为不得意人说法。得意者,即一即三,即三即一。文虽是单,义则三观全具。如下段之三摩〇提,假观也。而文中云不失寂念,即是禅那。又云及诸静慧,即是奢摩他。举一即三,明明可见矣。照前章文相,三观之前,皆有悟净圆觉四字。而二十五轮独无之,鄙人别有发挥,后当详说。取静者,放下余念,单提静念也。夫一切境无生,因心而有。一切心亦无生,因境而有。今取极静,则是一念不生,境智皆空。然初下手时,静何能极?须在功夫上仔细体究,必以极静之念,照极静之体。渐渐逼拶,证到百尺竿头,自然而至极静之处。则如水澄清,明相自现,所谓静极光通是也。至此一念尚且不生,烦恼自无。何以故?一切烦恼,皆由一念妄动而起故。初心人先不过用功伏之。必到极静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方能永断,而究竟成佛矣。此段文,说空观极显。而一空一切空,便是中谛理。所以说文虽是单,义则三观全具。了得此理,一门深入,自然水到渠成。余观亦复如是。
  ○辛二 单修假观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提。
  【讲】此观以起幻为行,余皆不取。故曰唯观如幻。即于如幻观中,上祈佛力慈光加被,下度一切众生。次观一切世界,以及众生等法,皆如幻化。犹如幻人,以幻术变化诸物无异。当知幻观,盖是一切诸佛已修成之法。今菩萨正是依诸佛修成之法而修成之,故云以佛力故。今欲度彼如幻众生。还以佛力修成之幻观故。乃能随彼如幻众生,变化如幻世界,以及种种作用。即如变娑婆而成净土,化地狱以作天宫,等类作用,即随机化度也。虽行如是变化作用,咸同幻化,了无实性,故云备行清净妙行,而行无滞碍故。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者,首章云有大陀罗尼门名圆觉者,即今之陀罗尼是也。寂念本是禅那功夫,静慧本是奢摩功夫。今单修三摩一观,于前后二俱不失者,足证圆融妙观,举一即三。实不单修,即具修也。
  【记】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观此十八界,一切如幻如化,是为如幻三昧。不但观自己身心如此,观众生亦如此,观佛亦如此,观世界亦如此。然虽了得一切如幻,必仗如幻佛事,方能永离幻相,而度如幻众生。故曰以佛力故。以者,仗也。谓仗诸佛如幻法门,修清净妙行,具种种作用也。既云不失寂念,是即此假观,而具中观。又云不失静慧,是即此假观而具空观,可见举一即三。
  ○辛三 单修中观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讲】此静以不取为入手功夫。以烦恼为正行。与奢摩他观较近,故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功夫。诸幻二字,即指根本枝末二种无明。今菩萨唯以寂灭之力,灭诸幻法,即是断烦恼之方便。不取作用,即不起利生之行。但先自究竟圆满,然后倒驾慈航,随流九界,故曰独断烦恼,谓独自先断烦恼也。盖以烦恼能障真理,其必烦恼断尽,真理方现。故云便证实相。实相即圆觉真心也。能为诸法之体,故曰实相。
  【记】唯灭诸幻,是以寂灭为下手功夫,即是不取作用之意。修妙禅那,是圆中谛理。中谛者,息空有二边也。修奢摩他,本是真谛,而修妙奢摩他,一空一切空,即是中道。故禅那与奢摩他,颇为相近。独断烦恼者,不取别种作用,唯独断其烦恼。直至断尽,则真理化道法身皆显。若有烦恼,则为所惑,不能显矣!所以云烦恼断尽,便证实相。烦恼如何断?先断见思,次断尘沙,后断无明。
  ○庚二 统修
  ○辛一 空观统修
  ○壬一 复修
  ○癸一 空假复修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它,后修三摩□提。
  【讲】统修谓七观皆以空观为首,故云统也。先取至静者,修空也。前云以净觉心,取静为行。今云至静者,亦极静意。以静慧心照诸幻者者,亦静极光通意,从空出假也。谓即以此极静之力,发起慧照之光,起如幻观,照诸世界及诸众生,皆如幻者。所以能便于是幻观之中,起诸利生之行。亦能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道,此前后之分也。
  【记】内照身心,外照世界,故曰照诸幻者。既然是幻,便好从空出假,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癸二 空中复修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讲】以静慧心上,有先取至静,故得静极生慧。所以能用此静慧之力,证至至静之性,性即圆觉妙性也。既已证到觉性,则烦恼不断自断,故云便断。烦恼,因也。生死,果也。因尽则果丧,故断烦恼,即出生死时也。故永出生死。即此一观深入,任运进修禅那,可以不必改弦易辙矣。此跨节之修也。
  【记】须久修静慧功夫,方能证至静性。此至静性,即圆觉妙性。证得觉性,则觉性本无烦恼,故云便断。不然,岂能如此易易?断见思出分段,断尘沙出变易,烦恼永断,二种生死,自然永出。
  ○壬二 具修
  ○癸一 空假中具修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提,后修禅那。
  【讲】以寂静慧,先修空也。静而寂,静之极也。复现幻力,次修假也。谓即以静慧照诸如幻之众。复于觉心性中,现起幻化之力,甚至种种变化,度诸幻众。此从空而出假也。以种种变化,必从假观中得故。然虽种种变化,度诸众生,惟恐身入尘中,为尘所染,故又期断烦恼而入寂灭。此由假而修中也。
  【记】云寂静慧,可见静极而后慧生。
  ○癸二 空中假具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提。
  【讲】以至静力,空观也。断烦恼已,中观也。谓深修空观,任运入中,最密切故。谓即至静之力,静极发光,便能观诸烦恼,最密切也。从此出假度生,最极稳健,故云后起等。
  【记】此空中假具修,又云不次修。
  ○壬三 融修
  ○癸一 空融假中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提,禅那。
  【讲】融修谓只以空观,而融入诸观,后先不定也。以至静力,空观力也。心断烦恼,本中观也。结名中,中观在后,而今置于静力之后。以空中有密切之关系故,故预为兼带于此。谓以至静之功,逼拶到底,致使无始念虑,顿然歇灭。故云心断烦恼。则自利之力具足。然后出假度生,建立世界。乃至进修中观,则一举而得,不遗余力矣。
  【记】此融修也。谓以一观融修余二观,建立世界,即建立道场。
  ○癸二 空假融中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它三摩□提,后修禅那。
  【讲】以至静力,修空也。资发变化,兼修假也。谓即空观极静之力,资助开发,发起变化作用,以度众生。所谓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如云东方入定西方起,北山下雨南山云。即此意耳。意谓虽空假双修,二利具足,尚恐不得圆满。故又深修禅那,永断烦恼,成就无上菩提。如是则二利之德,不期圆而自无不圆矣!
  【记】先用空观,得真谛理体。后起如幻作用,是为体用双修。
  ○癸三 空中融假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它禅那,后修三摩□提。
  【讲】谓仍以此空观极静之功,资助于中观寂灭之力,而令烦恼先断。然至静即寂,偏属于定。资于寂灭,则并寂亦灭,其定更深。唯恐慧心不朗,故复进修假观,便能起全体之妙用,故可尽际度生矣。
  【记】空观之至静,即中观之寂灭。
  ○辛二 假观统修
  ○壬一 复修
  ○癸一 假空复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后修奢摩它。
  【讲】谓假观必从起幻入手,因除幻而用变化之力,随顺众生而度脱之。以众生根性乐欲不同,故言种种。菩萨之随顺亦尔。而取至静者,知其如幻如化,有即非有,而心则湛然不动。虽任运度彼,而我自如如。所谓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是也。然变化必仗假观之力,至静之功,非空观不就。故先修假,次修空也。
  【记】种种随顺而取至静者,外随众生根机,内随自己觉性。正度生时,不取度生之相,即随顺觉性之义也。是谓正当修假之时,而兼修空。虽终日利他,而不失自利。虽自利而不失利他。必如此方可度生,此之谓二谛融通。
  ○癸二 假中复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后修禅那。
  【讲】仍即此变化之力,幻化种种境界,教化众生,显假观已成也。假观既成,则大悲轻安,永不至沉空滞寂,误入二乘境界。而言取证寂灭者,为自身永断烦恼故也。
  【记】以变化力云云,可见假观已成。虽变化种种境界,而取证寂灭,烦恼永断。此正如来境界。非永断烦恼,即不能度生。
  ○壬二 具修
  ○癸一 假空中具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奢摩它,后修禅那。
  【讲】以变化力,假观也。为度众生,而作种种事业故。安住寂静,空观也。虽作种种佛事,而心自常如故。而断烦恼,中观也。虽空观不动,而任运断惑证真。此三观具修也。
  【记】文显易知。
  ○癸二 假中空具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它。
  【讲】仍即以此变化之力,显现无碍作用。此假观力也。虽能如是作用,不以度生为累。重起静虑,进修禅那,以断烦恼,入中观也。虽断烦恼,而变化作用之□难忘。故须安住至静,重修空也。
  【记】安住至静,则上求下化之□皆无,并不住中道。夫先修假观,次修中观,最后更修空观者何故?以假观须忘,即中观亦须忘,不忘即着□。若不修空观,如何便忘耶?自断烦恼是上求,教化众生是下化。
  ○壬三 融修
  ○癸一 假融空中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