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41节

谛闲大师遗集-第41节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人二六时中,穿衣吃饭,皆与人同。唯不起妄念,故境界独异。所谓不起者,并非真不起。玩讲义自明。若真不起,下文何又曰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耶?须知妄心不必灭,并不能灭。登地已还,尚且不能,何况凡夫。盖妄想原是依他起性,如水上浮沤,自性本空,有何妨碍?起念灭之,即是□计。何以故?以心中分别好坏故。但对境不被所惑。妄想起时,即时一照不生我法二执,即是本领。要在此处用功。初不在除妄想。了得依他如幻,当体即是圆成。诸居士多有以妄想不能息灭为问者,不可不知此理。因缘和合而有,有非真有。因缘分散而无,无非真无。性真常中,原无有无迷悟之相。有了知固是虚妄,无了知亦是虚妄。又何必辩?受者,领纳之义。领纳此法门,对境不起二执,岂非受用乎?
  ○辛二 赞随顺人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讲】当知者,谓当知其所以能随顺者,有由来矣,故曰已曾等。极显其供佛之多,不但于一二三佛而种善根也。供佛及僧,必兼闻法。福慧双修,以植万德之本。故曰植众德本。佛说者,所言不虚。种智者,即是佛智,能生佛地一切智慧。是知众生虽在末世,但能随顺觉性,必至成佛无疑。
  【记】此段及偈颂,玩讲义自明。
  ○戊二 偈颂
  ○己一 颂示圆满觉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讲】前四句,颂本来平等。长行云:圆觉自性,今云圆满菩提性,二即一也。无取亦无证者,性自有故。长行云,非性性有,亦一也。菩萨是能证人。众生是能取人。所取所证既无,能取能证何有?故并以无称,同幻化故。后二句,颂迷倒成差。文云: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颂云: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盖长文以一切幻化,皆生如来妙圆觉心。灭得一分幻化,显得一分觉性。故曰灭未灭。约所灭之幻言之。颂云:觉与未觉时。约所显之觉言之。盖幻灭,即是觉时。幻未灭,即未觉时。文云:便显差别,颂云:渐次有差别,皆约两楹言之。文有究竟平等一段,而颂无之。而渐次差别一句,直是标下颂意。
  ○己二 颂示随顺成别
  ○庚一 颂次第随顺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随顺。
  【讲】首句,颂凡夫众生伏惑,得法界境,名为凡位。为解碍者,文云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虽不自在,尚不至于背逆。故云随顺。次句,颂地前。文云虽断解碍,犹住见觉,故为解碍。次二句,颂登地以上。永寂灭者,上二位有照有觉,俱名障碍。登地以上,则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故也。不住相者,谓碍觉二相,俱不可得故。末二句,颂如来。今言大觉,即是如来。悉圆满者,文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乃至云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所谓不可得中恁么得也。□随顺者,文云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故云□也。
  ○庚二 颂顿圆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讲】初二句,颂明随顺相,只在心不虚妄。一言蔽之,谓不唯起妄念为虚妄。而息妄心,加了知,辩真实,有意欲乐,一一皆为虚妄,同幻化故。今以一不字,赅文中不起不息,不加不辩之义,皆摄之矣。佛说下,颂赞随顺人。佛说者,显是真实语故。人指末世众生,转从四依边闻,设能不生惊畏,许其现生,即是菩萨。供养句,出其所以。文云百千恒沙佛,今但云供佛。文云植众德本,今云功德圆满。虽有句,许其不欲速成。皆名句,许其为度众生,随顺一切种智也。为中根人显性竟。
  ○乙三 为中根人示圆修
  ○丙一 示三观圆修
  ○丁一 谢前请后︱︱威德自在章
  ○戊一 具仪谢前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讲】怜及末世众生,希成遐益,故称大悲。且就现前大众,统冀传芳,故云广为。分别者,微细开示。随顺者,即前所说。觉心光明者,闻次第,则随分识碍显觉。闻顿圆,则句下承当领荷。承,领也。佛圆音者,一音说法,随类各解故。不因修习而得善利者,言前荐取者,固然难得其人,而句后明宗者,随闻入观,识得自心,即是圆觉。不依观行而得发明,如斯善利,实未曾有。此则悟后正好修行也。
  【记】此章发明从凡夫成佛,修证功夫。修行惟人道为最宜。盖诸天极乐,被乐所迷,不肯修行。三途极苦,为苦所逼,无暇修行。人道则有苦有乐,因乐知苦,因苦识乐。二者相因,方知苦应离,乐应得。正心虑,趋菩提,惟人能之。若既为人,不肯修行,真所谓自暴自弃也。上来普贤章修如幻三昧。普眼章修奢摩他行。其法太妙,惟上根利智者能之。威德辩音两章,专为中根人示修行之路,且辩音二十五轮,反不如威德章之纯粹,诸君宜格外留心。既为中根人圆修法门,须先知经中教相,相是顿教之相,而义则是圆。无法不摄,无机不投,三根普被,上下皆宜,故曰圆修。若论文相,则有次第。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〇提,后修禅那。而今判圆者,文相虽有次第,而其理无非一圆。盖本经所谈了义,无非圆照清净觉相。觉之一字,虽有六种不同,而起修则一。依理起行,一修一切修,无法不圆也。大而周□法界,是一圆。小而析至微尘,亦一圆。所有十法界依正二报,无非因缘所生,当体皆空。而即空即假即中,随拈一法,皆是妙理。任依何法,皆是圆修。何况此三种次第耶?悟此圆理,即修藏教观行,如数息观,则一息亦圆□法界。无圆外之境为所照,无境外之智为能照。智圆境圆,境智一如,此为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故下文随举一观,无不具三。此之谓圆修。本经中请法之人,无不与本章中所说相应,是为当机。此章所修三观,为初学者说。威德初学时,亦从三观入手,是过来人,故能为众生请问此法。吾辈若有观行功夫,则我心平平帖帖,即入地狱,入刀枪剑戟林中,亦无所惧,以心中本无此物也。如此自受用,令人见而生畏,是为威。若金刚怒目,虎豹食人,饿鬼变相,人亦望之生畏,然是有威无德。此云威德者,行道有得于心,能以此教化人,使人有威可畏,有德可怀也。其下更加自在二字,可见并非有意做作,乃自然而然。此即表明此菩萨之德性,亦即修三观所得之果也。众生本具圆觉妙性,因彼不觉,迷性成识,障碍觉性。今佛随众生根器,令识得障碍开显觉性,故云随分识碍显觉。不因修习而得善利者,言上根人根器极利,当如来未发言前,已识得自性,是为言前荐取。若正当闻经时,便能以智观照,并断无明,与佛无二,是为随闻入观。此类人古今不可多得。若中根者,闻法时虽能了了,过后习气又来,故须修习观行。威德之请,正为此也。
  ○戊二 请后显殷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
  【讲】先喻说也。大城,京都也,国主所依故。喻圆觉妙心,清净法身之所依故。四门,喻菩萨修行圆觉,亦必由有,空,双亦,双非,四门而入故。来者非一者,喻菩萨欲证圆觉,必依四法而修。随彼根性,发觉初修,乃有多种方便,所谓方便有多门也。
  【记】大城譬如北京城。四门东西南北四正门也。城有防匪御敌之用。圆觉妙心,能防魔外,故以城为喻。从空门入者,即奢摩他。从有门入者,即三摩〇提。从亦有亦空门入者,为禅那。既有四门,应立四观,今只有三者,以非空非有,乃别教所修,双遣二边而显中,是为但中观。亦空亦有,则即边明中。离边无中,一中一切中,是为圆中观。禅那中摄此但中圆中两门也。众生根器不同,约藏通别圆四教论之,当有四四十六门。即当经而言,亦应别教四门,圆教四门,立为八门。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讲】次举法合也。一切菩萨,谓欲证圆觉之人。此合随方来者,庄严佛国及成菩提,总以教化众生为本。言菩萨依四法而修,并教化众生。一为庄严佛国,二为成就菩提。但随其根性乐欲,发觉初修方便,乃有多门,故云非一方便。此合非止一路。
  【记】大城喻佛国,即常寂光土,即妙庄严域。庄严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修止观,得定慧,故止是福庄严,观是智庄严。又觉性是所庄严,定慧是能庄严。庄严佛国,即庄严自己清净觉性,故云及成菩提。是培植体智用三德,不是一种方便能庄严得成。下文三观,一一皆成就菩提之方便。悟圆理者,无一不圆。任修何法,皆成方便。持戒是第一方便,由戒而定,由定而慧。定能伏惑,慧能断惑,能悟圆觉妙性,无一非方便。经是文字般若,依经修观,为观行般若。由观行证实相,为实相般若。亦无非方便。念佛一门,为庄严佛国之大方便,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无形无相,即是空。能念之心,历历明明,所念之佛,句句现前,即是假。持名念佛,空假圆融,即是中。故曰念佛即是修观。了此则无一法不可修,无处非方便矣。
  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
  【讲】古德云:欲知三叉路,须问过来人。以世尊乃过来人也。故曰唯愿。近接现前法会,远济末世众生,故曰广为宣说。一切方便者,以所为既广,根性乐欲,自应不齐。随其发觉初修,应用何等方便,渐次增进。并诸能修行人,总有几种,求佛一一宣说,乃见慈无遮而悲无尽也。
  【记】唯,独也。并无他愿,专为此事。威德知众生根器不同,不能请世尊将方便一切尽说,只就修行人大概有几种言之。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讲】现前既是大乘之机。末世求大乘者,亦是菩萨之侣。谓令其速得开悟,初修方便,及渐增进之法。从此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度如幻众生,严阳焰佛国,成梦里菩提,故云游戏大海。
  【记】未悟人修之,处处着相。既悟人修之,处处自在。开者,开慧眼法眼佛眼也。开此三眼,知见方正,方可全性起修。否则不能入如来大寂灭海。发心修观,入观行位。观行得力,入相似位。相似得力,入分证位。初断一品无明。从此十住十行十回向而登地。十住从空门入,十行从有门入,十回向从亦有亦空门入,十地从非有非空门入,正可游戏。游戏者,自在之义也。依圆理开圆解,依圆解修圆行,方能自在游戏。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此至三显殷也可知。
  【记】如文可知。
  ○丁二 师资缘合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讲】准前问词,请为广说一切方便,渐次增进。今牒词但云如是方便,不言渐次增进者,以初步定千里之程,不待言自知故。
  【记】方,法也。便,宜也。一切方法,皆可修行,惟随众生之机宜说之,故答威德之问。只提方便二字,不及其他。以明将一切法,收在方便二字之中也。
  ○丁三 应求开示
  ○戊一 长行
  ○己一 总标三种
  善男子!无上妙觉,□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讲】妙觉,指本妙觉心。体居象先,故以无上称之。非约修得,名无上也。□诸十方者,法性□在一切处故。出生如来者,随缘出生一切诸佛,岂惟诸佛,乃至情无情等,亦皆从此出生,故云与一切法。前云种种幻化,皆生妙心,即此意耳。同体平等者,既皆从彼妙觉出生,则佛与诸法,同一体性。则佛性即是法性,法性即是佛性,故平等也。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者,谓于彼诸佛,及与诸法,随据一法修行,实无差别。以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