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了凡四训 讲记 >

第27节

了凡四训 讲记-第27节

小说: 了凡四训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这是讲善巧方便法。‘一时’,是当世。我们分析事理,劝导别人,令他觉悟,这是“口说”,只是有利于当世。如果我们要想劝导广大的群众,乃至于后世之人,最好的工具就是“文字”,能够保存得久远。这是劝我们把善言、善行记录下来,才能流传久远。像了凡先生这四篇文章,原先只不过是给他儿子作警惕而已,并不是要流传到后世,普遍劝导大众的。但是他的德泽,今天流传得这样广大、普遍,这是他没想到的;虽然无心,但做了大善!后世依照他的教训修学,改造命运、离苦得乐的人非常之多,都是受了凡先生之惠。了凡先生这本小册子,就是劝人为善的典型;是他一生改过自新的心得,传给他的子孙,希望他们记住,理解而效法!这是积善里面最有效、最显著、最深广的大善。实在讲这桩事我们人人可行;你说我没有文学的基础,我不能写作,其实不然。我们每天所见的,耳朵所听的,能够一天记一、两条,你能记录下来,也和这个教训相差无几。由此可知,“劝人以口,劝世以书”,不是件难事,只要真正肯发心。
  较之与人为善。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在佛门称为“同事摄”。跟他相处在一起,以身教去影响他,像舜王在那一群打渔人中一样。
  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佛教化众生用四个原则摄受众生(摄受就是感化诱导),称为“四摄法”。第一、“布施”。布施是与他结缘、与他有恩,彼此先结个善缘,说话、办事他才能相信,而喜欢参与。第二、“爱语”。爱语若是完全说他喜欢听的话,那就错了,爱语一定要善巧方便。前面中峰禅师就说过,真正爱人,打他、骂他也是善。但是在责备他的时候,要顾及他是否能承受;不能承受,过分的责备是得不到效果的。凡是责备人最好不要有第三者在场,人都顾全面子,面子下不去,他会起反感。这些都是善巧方便。第三、“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必定于他有真正的利益。第四、“同事”。与他共同来做一桩事,以身教去感化。
  佛接引一切众生,不外这四个原则,也可以说是手段。劝人为善是言教,与人为善是身教,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是‘失人’;这个人是可教之材,你不去教导他,这是‘失人’。不是这个材料,偏偏去教导他,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叫‘失言’。迎宾待客,与人相处,要用智慧去观察,使我们在一生当中“不失人”也“不失言”。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得很好,可以接受的应当给他说法,不能接受的就合掌令欢喜。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Н嵵谏怼K傥饩取;蛞砸谎陨炱淝帧;蛞远喾郊闷涞吡4拮釉弧;莶辉诖蟆8叭酥笨梢病8侨嗜酥栽铡
  人一生当中往往会遭遇到不幸的事,尤其是在战乱,遭受颠沛流离之苦,谁都不能保证明天生活怎么样。所以我在十岁开始,家里就训练我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生活,以防万一不幸散失妻离子散时,还可以生活下去。还有,自己一个人在山林中要有求生的本能。
  现在是太平盛世,尤其是现代的儿童,受父母的溺爱。世界会不会永远像这样安定和平下去?如果深入研究世界情势,前途实在并不乐观!这种‘患难颠沛’,如果在中年或者晚年遇到,就非常不幸。‘当如Н嵵谏怼绻颐羌接瞿训娜耍拖癫⊥丛谧约荷砩弦谎绞恰扒蟹糁础保欢ㄒ斐鲈秩グ镏饩褪恰拔尬凡际薄K锌嗄选⒂锌植朗保傥饩取
  或者是‘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抑’就是受压迫;‘屈’是冤枉。这是他的苦难,帮助他伸冤,帮助他平反。
  ‘或以多方济其颠连’,‘颠连’就是连续的颠沛流离。如果灾难很大,自己的力量不够,我们发起以大众的力量来救灾,来救援。崔子说:‘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这是仁者,是真正慈悲长者之言。恩惠不在大,要救急;救急不救贫。贫困的人要帮助他有谋生能力,应当要帮助他独立,这是最大的恩惠。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
  ‘乡’是乡村;‘邑’是城镇。小则为一乡谋幸福,大则为一县、一市谋幸福,就是现代所讲的社会福利事业。政府应该要做,每一个老百姓有力量的都应该要做造福乡里。
  ‘凡有利益,最宜兴建’,只要利益一个地方的,都应该努力去做。诸位要有个观念大家有福,自己才有福;若大家没福,只一个人有福,灾难也免不了。中国俗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福分给大家享,这个社会就安定,天下太平,这是真正的福报。真正有福报是要与大众共享,这是大智慧、大福德之相。今日‘兴建大利’,无过于尽心尽力提倡推行《了凡四训》与大乘佛法的教育。
  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中国过去以农立国,水利灌溉是最重要的工程建设。‘或筑堤防患’,低洼的地方,筑堤防范水灾。‘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不为自己,是为公众、为地方造福,纵然有一些挫折,也不能障碍自己的善行不为一切阻碍所挫折,善事才能真正圆满。初做事时不免有反对的意见,做成功之后大家才深受利益,才知道好处,才感激!所以眼光要远大,有智慧、有爱心、有毅力,善事才能成就。善的标准是利他利益众生是善;自利就是不善,中峰禅师所说的善恶标准在此。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这就是修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释门’就是佛教,佛陀教导人修行的方法很多,所以叫‘万行’无量无边的行门。所谓“法门无量”,“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行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佛陀为了教学方便,将它归纳成六大类,就是“六度”大乘常讲“六度万行”。这六大类再要归纳,实在讲就是一个‘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大类。“六度”都不出布施的范围;像持戒、忍辱可以归在“无畏布施”中;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三种布施把佛法的修行都包括了,行门再多都不出‘布施’的范围。佛在《金刚经》中,教人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是最究竟圆满的修行原则。
  所以布施是修福,菩萨修的菩萨真正在修福,六度都是修福。福里面包括智慧慧也是福。所以“法布施”得的是聪明、智慧,也属于福;“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当然是福;“财布施”得的是财富。中国人说“五福”:第一是福寿,有福有寿。第二是富贵,大富大贵。第三是康宁,健康快乐。第四是好德,其中就包括智慧了。第五是考终,就是好死,好死决定好生。念佛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看到的、听到的,完全是真的。世间法里一生得到圆满自在依照这本书去做,决定不错;出世间法里,依《无量寿经》就足够了。真正依照这两本书去修行,世出世间你就得大自在。所以这里劝我们修福,以‘布施’为先。
  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
  ‘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愈舍愈自在。‘达者’,是真正明白通达的人,像那些菩萨们有真正智慧。‘内舍六根,外舍六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诸位同修想一想,这些怎么能舍得掉?所谓‘舍’,不是在事上舍,事上的肉身怎么舍得掉?肉身不要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这一句,我要学菩萨道‘内舍六根’是从心意上舍,就是内舍分别、执着;外不为尘境诱惑。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内舍六根,不取于相是外舍六尘;内外俱舍,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过去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有生死,从这一生起不再造生死业了。所以智者当舍娑婆,念佛往生净土。“往生”是活着去的,不是死后去的是活着亲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跟他去的。如果死了以后才去,说老实话,超度还真有效!所以超度的效果是有限的,超度不能超度到西方,只能说使神识减少痛苦。
  像“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都没办法了;不可能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每次超度都希望他“愿生西方净土中”那只是我们的心愿,事实上他去不了,往生须要靠自己的信愿行。因此一定要趁着自己身体健康时认真修学,要认真去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舍’,是从心地上舍;就是心不牵挂五欲六尘,也不牵挂自己的身体,身心都不牵挂。凡夫妄想、执着很重,身心世界都不牵挂确实是难,妄想会常常起来。净宗修行方法就是转换观念,教你牵挂阿弥陀佛!把念头一转,身心世界就舍掉了,专门去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一切所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教人都要舍掉,心里面都不要挂念。‘苟非能然’,如果我们做不到,‘先从财上布施’。舍财不为财物所诱惑,我们的心不会被财物所转。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佛陀教人了生死、出三界,超凡证圣,就是用此法。初舍的时候,总是有点勉强,舍了很难过,舍了之后还后悔。须是有智慧、有决心慢慢的养成施舍习惯,就自然了。每一个人修学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到最后烦恼决定减轻,贪吝逐渐就淡了。对于一切财物受用,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心就自在了。心得自在,身也自在,性德逐渐逐渐透露出来了,就会得大自在。尤其是“因果定律”,世出世间法都不会变更的;财布施愈多,你财富也愈多。财从那里来的?连你自己都不晓得。法布施愈多,聪明智慧愈增长。所以不要吝财、不要吝法。吝财,得贫穷的果报;吝法,得愚痴的果报。不肯修无畏布施得的是病苦、短命的果报。
  富贵五福都是从布施得来的,布施是因。我们要想得好的果报,就要修因;有因才有果。不肯修因妄想得果报,无有是处。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
  ‘正法’,就是大圣大贤以真实智慧亲证之法,如儒佛大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这是先把护持正法的重要性说出来。
  ‘护持正法’,在中国首先要护持孔、孟、老庄,若不在这上面打基础,佛法就没有根。袁了凡时代没有问题,那是明朝,念书人没有不读孔子书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有相当的基础。今天佛法衰败到这个地步,要知道原因在那里?这才是根本之根本。儒家教我们做人,人都做不好了,还能做菩萨?还能成佛?佛菩萨是建立在人道的基础上,因此《四书》纵然不能完全读,《大学》、《中庸》、《论语》是非读不可的。《大学》、《中庸》、《论语》只有整个《四书》分量的一半而已,应当要熟读,才知道怎么样做人。这是佛法的基本,根本的根本。古今注解里面好的,我们把它会集起来,普遍的来流通。我们过去印的本子是大陆上石印的本子,没有版权的,是朱熹注的《四书集注》。这是应当要提倡,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去做。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念《四书》。实在讲,能念《四书》,能懂得中国的历史文化,爱国家、爱民族的心才能真正生得起来。现在人把国家民族忘掉了,这是教育的失策,也是教育的失败。现在只着重科技的教育,把做人的教育忘掉了。科技再发达,不知道做人的教育,古人说:“人与禽兽相去几希?”人也是动物之一,如果不知道道德、仁义,则人与禽兽差不了好多。人是一切动物里面最坏的动物,最残忍的动物;所以要救度一切众生,先要救人。人要能从恶转过来向善,一切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