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宝积经-淨居天子会 「谤法」探 >

第3节

大宝积经-淨居天子会 「谤法」探-第3节

小说: 大宝积经-淨居天子会 「谤法」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剑瑏砑訌娝険P的法門不容否定的權威性,但是反而造成意料不到的副作用,因此,鼓勵這些被排斥於外的「謗法」者對內,自己保持無礙心、正直心;對外,則親近、供養說法師。特別是後者,能夠讓遠離此說法會場的「謗法」者,再度回到說法的地點、親近說法師。這樣的作法,站在宗教的立場,不僅「慈悲」地讓「謗法」者能有重新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因為親近說法師的緣故,使得說法的地點更能聚集聽法者以鞏固經典崇拜之地。

結論 
由上述的初步的考證,以《般若》、《法華》的對譯語推論:就梵語來說,該會的「謗」可能來自“pratikSipati”、“pratibAdhati”、“duSaka”等詞;從語義來看看:「謗法」是在表達行者自己「不相信」「法」而「捨棄」、「遠離」、「拒逆」或是提出某個法門非佛所說、阻止他人學習的概念。這些不太同於現今「造郑埂ⅰ笎毫R」的詞義。

至於《淨居天子會》特殊的「謗法」淨除方式,若就大乘思想發展的層面而論,《淨居天子會》的編輯者是在消融比該會更早編輯的《般若》、《法華》等經典中所敘說的:1。 奉持該教法者對拒逆該法者應不共住、不共語等等,在信與不信者之間豎立一道永遠隔絕的籓籬;還有2。 所記載的未來世可怖、幾無出期的謗法業報,反而使得一個以解脫眾生為終極關懷的宗教在護法的熱忱下造成的矛盾。其方法是透過行者保持正直、無礙心與親近、供養說法師的方式不僅可以清淨「謗法」的業障,同時還能提供「謗法」者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打破「護法」者與「謗法」者之間的鴻溝;並使「謗法」者回到說法師之處以使經典崇拜處聚集更多的聽法者,建立穩固弘化地點。

以上即為筆者對《淨居天子會》「謗法」粗略的認知。由這樣的一個研究,不禁讓筆者認識到小小的一個語詞背後,可能蘊含著許多珍貴的、得以澄清思想發展與宗教現象的線索。最後,在此期願有志者一齊在這片園地共同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