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玄义 性恶问题之探讨-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裕А21)且因諸法本寂滅,言辭相亦寂滅不可以言宣,則須假藉「緣」
「了」為方便,以此方便顯發法身,如《觀音玄義》云:
以此二種方便(案:指「緣」「了」因而言), 修習漸增長,起
於毫末,得成修得,合抱大樹。(裕А22)
此即是以「緣」「了」二因為修行之方便,以此為起點,終證得法身,
所謂「得成修得,合抱大樹」即是也。
因此,我們可以明確地理解到「緣」「了」二因實乃修行之方便,
雖於「觀世音」「普門」自行化他方面廣作根源性之探索,目的在於作
為引發眾生修行之方便法。若吾人
───────────────
(裕А21) 此中之「法身」、「正因佛性」、「實相」其意義是相通的,
「法身」是就果德上說,「正因佛性」是就因地上言,「實相
」則是就非因非果言。若就圓滿究意義言,即是「法身」,此
為因地上所欲達之圓滿究竟處。在《法華玄義》「三法妙」中
,以三軌類通諸法(包括三因佛性、三德等),以及「顯體」部
份對「實相」之闡述,可得知「實相」與「法身」、「正因佛
性」是相通的 (請參大正33?741中~742中,及779下。)
(裕А22) 大正34?880中。
184 頁
能先明瞭「緣」「了」於《觀音玄義》所扮演之角色,則有助於「料簡
緣了」所引發之性惡問睿私狻
第二項 「料簡緣了」性惡之剖析
在《觀音玄義》「釋名」之「通釋」的第四部份──料簡緣了,針
對鈍根眾生而廣談「緣因佛性」之性德善惡問睿G肮澲幸衙鬟用「緣
了」作根源上之探索,此為鈍根所演說之法,而《觀音玄義》對於性德
善惡問睿侵渺洞瞬糠菡撌觥R韵聰M將原文抄錄下來,後加以論述說明
。此部份共分四組,如下:
第一組
問:緣了既有性德善,亦有性德惡否?
答:具。
第二組
問:闡提與佛斷何等善惡?
答: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佛斷修惡盡,但性惡在。
第三組
問:性德善惡何可不斷?
答:性之善惡,但是善惡之法門。性不可改,歷三世無誰能毀,復不可
斷壞,譬如魔雖燒經,何能令性善法門盡;縱令佛燒惡譜,亦不能令惡
法門盡,如秦焚典坑儒,豈能令善惡斷盡耶?
第四組
問:闡提不斷性善,還能令修善起。佛不斷性惡,還令修惡起耶?
答:闡提既不達性善,以不達故,還為善所染,修善得起,廣治諸惡。
佛雖不斷性惡,而能達於惡,以達惡故,於惡自在。故不為惡所染
,修惡不得起,故佛永無復惡。以自在故,廣用諸惡法門化度眾生,終
日用之,終日不染,不染故不起,那得以闡提為例耶?若闡提能達此善
惡,則不復名為一闡提也。
若依他人明闡提斷善盡,為阿梨耶識所熏更能起善。梨耶即是無記
無明,善惡依持,為一切種子。闡提不斷無記無明,故還生善;佛斷無
記無明,無所可熏,故惡不復生。若欲以惡化物,但作神通變現度眾生
爾。
若佛地斷惡盡,作神通以惡化物者,此作意方能起惡,如人畫諸色
像,非是任撸蝗缑麋R不動,色像自形。可是不可思議理能應惡,若作
意者與外道何異?
今明闡提不斷性德之善,遇緣善發。佛亦不斷性惡,機緣所激,慈
力所熏,入阿鼻地獄,同一切惡事化眾生。以有性惡,故名不斷;無復
修惡,名不
185 頁
常。 若修性俱盡,則是斷,不得為不斷不常。闡提亦爾,性善不
斷,還生善根; 如來性惡不斷,還能起惡,雖起於惡,而是解心
無染, 通達惡際,即是實際,能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俊幻
,行於非道,通達佛道。闡提染而不達,與此為異。( 裕А23)
從「料簡緣了」這整段文字來看,很明顯地此並不合乎天台緣起中道實
相之義理,亦不合乎天台慣有的表達模式,如天台論述「一念三千」時
,對諸論師各執一邊之見作了強烈之抨擊,(裕А24) 且論述佛性之因時
,亦時時扣緊三因佛性來談。這是天台慣有的表達模式,縱使想由緣上
來開顯諸法,亦會言是隨順因緣而說,而不是以偏執某一端為是。然而
在《觀音玄義》「料簡緣了」這段文字,顯得是異軍突起,而陷入性德
善惡之自性執中,這基本上可說與天台思想相摺车摹Nㄒ豢梢杂脕斫
釋的,那是從「緣了」方面來看性德善惡問睿簿褪钦f《觀音玄義》
講性德善惡,是就「緣了」上來講的,如「料簡緣了」之標睿暗谝唤M
問答中,就明確地顯示此義──「緣了」,以「緣了」對根源之探溯來
論述性德善惡,且在此之前已告訴吾人,以「緣了」來探索「觀世音」
「普門」之性德種子,是對鈍根眾生而說的法,此種種說明,皆顯示了
一個道理──性德善惡是基於「緣了」來論述的,而此法門是為鈍根眾
生而開設的。雖如此,然在「料簡緣了」這段文字的哂帽磉_上,亦顯
得十分不周全、不完整,反而會令人錯覺到《觀音玄義》主張性惡說的
。何以會如此呢?此在於「料簡緣了」整個的問答進行中,尤其是第二
、三、四組的問答,幾乎喪失了「緣了」之精神(除了第一組問答還扣
緊「緣了」來談外,而第二、三、四組問答皆已不見「緣了」),甚至
連「緣了」所要表達的旨趣──非緣非了的正因佛性,也都喪失殆盡了
,而祇一味地強眨缘律茞海醋屓隋e覺到天台是主張性惡說。所以,
嚴格來說,這段文字的表達是不完整的,且與《觀音玄義》前半段所述
緣了精神並不吻合。除非「料簡緣了」這一部份故意將前面所述「緣了
」省略,以為前面已經將「緣了」涵義交待清楚了,而於此無須再重覆
,只於「料簡緣了」之標睿暗谝唤M問答中提及,告訴我們此中所處理
的是有關「緣了」的問睿抑本头穑ㄓ^世音普門)如何化度眾生,以
及一闡提如何能成佛來談,亦即是《觀音玄義》「料簡緣了」所要處理
的問睿牵
有性惡 (能)
性┌佛 ──── 與一闡提同──────→應用惡法門化度眾生
│
德│
┤
善│
│ 有性惡 (能)
惡└ 一闡提──── 與佛同 ──────→成佛
───────────────
(裕А23) 上述有關料簡緣了之引文引自大正34?882下~883上。
(裕А24) 此部份可參拙著《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第六章。
186 頁
此可說是「料簡緣了」所要表達的宗旨。然文中並洠в凶鋈魏谓淮ぉ
說明此是為「有」根性眾生而說的法。故而在文字的哂煤捅磉_上,為
後代、乃至近代學者铡詾樘焯ㄖ鲝埿詯赫f,且唯性惡說才足以代表天
台之特色。殊不知此乃對天台學說之一大铡狻!队^音玄義》所表達的
「性」是就「緣了」而說,而非如近代學說就本體的觀點來詮釋「性」
。
至於為何於「料簡緣了」這段文字中,會表達得如此不完整?除了
上述所推論將「緣了」之內涵省略(以為前已明述,讀者應可明瞭此道
理)外,有以下幾種可能情形:
1。隨機而答。因對象的關係而作如是答覆。
2。採問答方式,而限制了其作完整性之發摚А
3。記錄上有铡
4。後人添削。
5。非智者之論著。
諸如此類皆可能影響到一篇文章的完整性。若於「緣了」精神把握不住
,那麼就容易將此性德善惡變為自性化。
從上述的分析中,吾人知道《觀音玄義》「料簡緣了」所處理的性
德善惡問睿腔丁妇壛恕箒碚撌龅模丝捎傻谝唤M的問答中得知。
問答中針對於既然以「緣了」來詮釋「觀世音」「普門」自行利他之「
人法」乃至「本跡」之性德善,而問「緣了」中除了有性德善,有否性
德惡?這是屬於相對性的問睿鄬丁干啤梗岢鱿鄬Φ摹笎骸梗
不管是講性德善,或性德惡,皆是基於「緣了」而說。就「緣因」而言
,有無量多,歸而言,可分為四門: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
空門。本問答中是就「有門」而言,既然言有性德善,同樣地也可言有
性德惡,性德善惡是屬相對列舉,且只是表達「緣因」方式之一而已,
就此而言,說性德善、性德惡,事實上皆不外乎就「緣因」之「有門」
而談。但在「料簡緣了」問答中,並未作如此說明。此也是令人不解,
容易造成铡庵弧
在第二組問答中,提出了性善惡與修善之不同,修善惡是可斷,而
性善惡不可斷。所以說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佛斷修惡盡,但性惡
在,在此即是強眨陨茞翰豢蓴啵@示性之不可改,不可壞,此在第三
組問睿杏性敱M之說明。此為易铡庵
或許我們可以做這樣解釋,第三組問睿校且孕灾茞海鳛樯
惡法門之所依,所以強眨灾豢筛模豢蓧摹H羰切允强筛模蓧模
那麼就不足以作為善惡法門之所依,即此是針對善惡法門,而提出性之
善惡。也因為如此,而強眨灾豢蓴唷R捞焯ǖ慕汤恚痉菒海
性不可斷。此處則成了有性惡,所以是不可斷。這
187 頁
是在解說上出了問睿绕湓诘谒慕M問答中,強眨杂猩茞憾g斥他人
(指攝論師)以無明阿梨耶識為一切法依持,更是不合理,反而自己立
基於性善惡這一邊,來抨擊他人。此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根本不合乎
天台一貫之教理。自立一邊而用以抨擊他人,這與天台教理是相背離的
。天台慣用的方式,是「有因緣故,則可說」,從因緣上來論述問睿
在第四組問答中,提出「達與不達」作為佛與一闡提之區別,佛與
一闡提雖同具性善惡,但仍是有差別的,此差別在於「達」與「不達」
,佛達於惡際即是實際,所以不為惡染,而一闡提因不達,所以還為善
染。關鍵在於什麼是「通達惡際,即是實際」,文中並洠в凶鬟M一步說
明。若以白話解釋此句,是指佛能通達於惡的究竟處,了知惡本身即是
實際(實相),善惡本空,所以能於五逆相而得解脫,行於非道,通達
佛道。而說性之善惡,不過是就「緣了」上而說,目的在於透過對「緣
了」作根源性之探討,以便引領眾生悟入非緣非了的正因佛性,即達於
惡際即是實際之境界。由於第四組問答中未進一步開顯此義。因此,成
了讀者各懀臼聛砝斫狻4藶橐渍‘解之三。
第四節 從天台緣起中道實相論看性惡問睿
在天台的學說理論中,強眨运南ぬ椿铮豢善珗蹋缭凇队^音
玄義》中對於觀世音菩薩是已成佛?抑是菩薩之問睿岢隽诉@樣地解
釋,如其云:
問:觀音利物, 廣大如此,為已成佛?猶是菩薩?答:本地難知
,而經有二說,……二文相乖,此言云何?乃是四悉檀化物, 不
可求其實也。( 裕А25)
此明於觀世音菩薩,不可將之實性化。同樣地道理,於諸法亦復如此,
不可定執為實性。
若我們從天台的義理思想──緣起中道實相論來探討性惡問睿
們會發現《觀音玄義》所論述之性德善惡,是就「緣」上論性善惡,豈
可定執此為實性耶?而铡詾樘焯ㄖ鲝埿詯赫f。《觀音玄義》闡述「緣
了」之性德善惡,目的在於藉由「緣了」為方便,開顯非緣非了之正因
佛性,即令眾生了達法無自性之實相道理。此於下詳述之:
第一項 三因佛性與實相
在《觀音玄義》以「十義」來疏解「觀世音」「普門」之品名,而
「十義」之第九義「緣了」部份所處理的問睿翘接憽赣^世音」「普
門」之性德種子,亦即是處理因地問睿Q言
───────────────
(裕А25) 大正34?891下。
188 頁
之,即是三因佛性之問睿<床徽撌怯^世音菩薩化度之所依懀酥烈
闡提成佛之所依據,皆是《觀音玄義》「緣了」所要探討的課睿
在《觀音玄義》「十義」之前八義(指「人法」至「本跡」)所論
述皆是緣了因之性德善種子,而在「料簡緣了」部份,則是進一步地探
索既然有緣因性德善種子,是否同樣有性德惡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