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则会有正确的意念。如果有正确的
意念,则会有正念正智。如果有正念正智,则会有六根的守护、持戒、不后悔、欣
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
蕴〕、离欲、解脱。如果成就解脱,则会成就涅槃。各位贤者!譬如有一探树木,
如果不破坏外皮,则会成就内皮。如果有内皮,则会有树茎、树干、树心、树节、
树技、树叶、花、果实。同理,各位贤者!比丘也是一样,如果有惭有愧,则会得
到他人的友爱尊敬。如果得到他人的友爱尊敬,则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得到他
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
二二 习相应品第五(46)惭愧经(下)第五
人的信任,则会有正确的意念。如果有正确的意念,则会有正念正智。如果有正念
正智,则会有六根的守护、持戒、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
、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解脱。如果成就解脱,
则会成就涅槃。”
4。 尊者舍利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利子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含利子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尊者含利子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七)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上)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549)、欢悦(290)、喜(20)、止(291)、乐(20)、定见如
实、知如真(550)、厌(551)、无欲(552)、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48)。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
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
槃。”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诸比丘!如果犯戒,则无法成就不后悔、欣悦、内心的
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
、解脱。如果没有成就解脱,则不会成就涅槃。诸比丘!如果持戒,则会成就不后
悔、欣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
离〔五蕴〕、离欲、解脱。如果成就解脱,则会成就涅槃。”
3。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
二四 习相应品第五(47)戒经(上)第六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八)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下)第七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抓独园。
2。 尔时,尊者(77)舍梨子(119)告诸比丘:“诸贤(120) !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549)、欢悦(290)、喜(20)、止(291)
、乐(20)、定、见如实、知如真(550)、厌(551)、无欲(552)、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48)。诸贤!
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
比丘亦复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
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有一次,尊者含利子告诉比丘众:“各位贤者!如果犯戒,则无法成就不后悔、欣悦
、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
〕、离欲、解脱。如果没有成就解脱,则不会成就涅梁。各位贤者!譬如有一棵树
木,如果破坏树根,则不会成就树茎、树干、树心、树节、树技、树叶、花、果实
。同理,各位贤者!比丘也是一样,如果犯戒,则无法成就不后悔、欣悦、内心的
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
二六 习相应品第五(48)戒经(下)第七
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
、解脱。”
3。 “诸贤!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
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
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持戒,便习不
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
涅槃。”
“各位贤者!如果持戒,则会成就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
、禅定、如实知见〔 付闲的现象〕、厌离〔 五蕴〕、离欲、解脱。如果成就解脱,
则会成就涅梁。各位贤者!譬如有一探树木,如果不破坏树根,则会成就树茎、树
干、树心、树节、树枚、树叶、花、果实。同理,各位贤者!比丘也是一样,如果
持戒,则会成就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
〔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解脱。如果成就解脱,则会成就涅槃。”
4。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含利子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尊者含利子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
二八 习相应品第五(48)戒经(下)第七
(四九)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上)第八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抓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25)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
善观、不敬重(555)诸梵行已,具威仪法(556)者,必无是处(308)。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557)者,必
无是处。不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无是处。
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
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48)者,必无是
处。”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比丘应该尊重、顺从、礼敬梵行者。如果比丘不尊重、
不顺从、不礼敬梵行者,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基本的善行。如果比丘没有基本
的善行,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有学者应有的训练。如果比丘没有成就有学者应
有的训练,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戒行。如果比丘没有戒行,那么比丘就不可能
二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三○ 习相应品第五(49)恭敬经(上)第八
会具足禅定。如果比丘没有禅定,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智慧。如果比丘没有智
慧,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成就解脱。如果比丘没有成就解脱,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
具足解脱知见。如果比丘没有具足解脱知见,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成就涅槃。”
3。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
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处。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
是处。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处。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有是处。具解
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如果比丘尊重、顺从、礼敬梵行者,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基本的善行。如果比
丘有基本的善行,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有学者应有的训练。如果比丘成就有学者
应有的训练,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戒行。如果比丘有戒行,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
足禅定。如果比丘有禅定,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智慧。如果比丘有智慧,那么比
丘就必定会成就解脱。如果比丘成就解脱,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解脱知见。如果
比丘具足解脱知见,那么比丘就必定会成就涅槃。”
4。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三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三二 习相应品第五(49)恭敬经(上)第八
(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下)第九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25)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
善观、不敬重(555)诸梵行已,具威仪法(556)者,必无是处(308)。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557)者,必
无是处。不具学法已,护诸根(355)、护戒、不悔(549)、欢悦(290)、喜(20)、止(291)、乐(20)、定、见如
实、知如真(550)、厌(551)、无欲(552)、解脱;不具解脱已,具涅槃(48)者,必无是处。”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比丘应该尊重、顺从、礼敬梵行者。如果比丘不尊重、
不顺从、不礼敬梵行者,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基本的善行。如果比丘没有基本
的善行,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具足有学者应有的训练。如果比丘没有成就有学者应
有的训练,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有六根的守护、持戒、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
、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解
脱。如果比丘没有成就解脱,那么比丘就不可能会成就涅槃。”
三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三四 习相应品第五(50)恭敬经(下)第九
3。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
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
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如果比丘尊重、顺从、礼敬梵行者,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基本的善行。如果比
丘有基本的善行,那么比丘就必定会具足有学者应有的训练。如果比丘成就有学者
应有的训练,那么比丘就必定会有六根的守护、持戒、不后悔、欣悦、内心的喜悦
、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如实知见〔世间的现象〕、厌离〔五蕴〕、离欲、解
脱。如果比丘成就解脱,那么比丘就必定会成就涅槃。”
4。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五一)中阿含习相应品本际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558)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
知,所因有爱(559)。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560)。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
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日:‘五盖(217)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
五盖习?答曰:‘三恶行(561)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日:
‘不护诸根(355)为习。’”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对存在之渴爱’的最初起点是无法知道的,所以有人
说:以前没有‘对存在之渴爱’,后来产生了‘对存在之渴爱。’因此可以知道:‘
对存在之渴爱’是因缘所生的。我说:‘对存在之渴爱’是有助缘的,不是没有助缘
。什么是‘对存在之渴爱’的助缘呢?无明是‘对存在之渴爱’的助缘。无明是有
助缘的,不是没有助缘。什么是无明的助缘呢?五盖是无明的助缘。五盖是有助缘
三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
三六 习相应品第五(51)本际经第十
的,不是没有助缘。什么是五盖的助缘呢?三恶行是五盖的助缘。三恶行是有助缘
的,不是没有助缘。什么是三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