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4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hikkhu evam pajanati: Yo kho me pancasu kamagunesu
chandarago; so appahino ti。 Itiha tattha sampajano hoti。
Sace pan' Ananda; bhikkhu paccavekkhamano evam pajanati: Na
'tthi kho me imesu pancasu kamagupesu annatarasmim va
annatarasmim va ayatane uppajjati cetaso samudacaro ti; evam
santam etam; Ananda; bhikkhu evam pajanati: Yo kho me
pancasuk amagunesu chandarago; so me pahino ti。 Itiha
sampajano hoti。”(MN。 III。 p。114); 中文译为“比丘应该不断地
省察自己的心:‘对于此五种欲望中的任何一种,我是否有生起心
的活动?’阿难!当他省察时,如果他知道:‘对于此五种欲望中的
任何一种,我有生起心的活动。’那么,阿难!他知道:‘我对于五
种欲望的欲贪尚未断除。’这就是正知。阿难!当他省察时,如果他
知道:‘对于此五种欲望中的任何一种,我没有生起心的活动。’
那么,阿难!他知道:‘我对于五种欲望的欲贪已经断除。’
这就是正知。”
1790。 是法一向可、一向乐、一向意念,无漏无受,魔所不及:对应之巴利
文为“Ime kho te … dhamma ekantakusalayatika ariya lokuttara
anavakkanta papimata”(MN。 III。 p。115),中文译为“这些法是完
395
396
全趣向于善的,是神圣的,超越世间的,不会被魔王侵犯”。
为“Evam sante kho …acariyapaddavo hoti ;
1791。 随道品,语意不详。或许是指三十七道品(参考注解793)。
1792。 以何义故,信弟子随世尊行奉事至命尽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Kam atthavasam sampassamano arahati savako sattharam
anubandhitum api panujjamano ti?”(MN。 III。 p。115),
中文译为“因为看到什么样的义理,弟子即使被拒绝,仍然认
为追随尊师是值得的?”
1793。 若其正经、歌咏、记说故,信弟子随世尊行奉事至命尽也。但,
阿难!或彼长夜数闻此法,诵习至千,意所惟观,明见深达:对
应之巴利文为“Na kho… arahati savako sattharam anubandhitum
yadidam suttam geyyam veyyakaranassa hetu。 Tam kissa hetu?
Digharattassa hi vo; Ananda; dhamma suta dhata vacasa
paricita manasa 'nupekkhita ditthiya suppatividdha。”
(MN。 III。 p。115),中文译为“弟子不应认为为了〔尊师的〕正经、
歌咏、记说,而追随尊师是值得的。为什么呢?阿难!因为这些法是
你们长期所听闻、所忆持,以意所观察,以见所洞察的法。”
1794。 如是为烦师,为烦弟子,为烦梵行:对应之巴利文为
“evam sante kho 。。。 acariyupaddavo hoti; evam sante
antevasuppaddavo hoti; evam sane brahmacariyupaddavo hoti。”
(MN。 III。 p。115),中文译为“于其时,有尊师的灾患;于其时,有弟子
的灾患;于其时,有梵行者的灾患。”佛陀在说明独住远离者,如果没有
实践独住的目的,将会有灾患。
1795· 彼学远离,精勤安隐,快乐游行已,随弟子还梵志、居士、村邑、国人。
彼随弟子还梵志、居士、村邑、国人已,便贡高还家:对应之巴利文为
“Tassa thatavupakatthassa viharato anvavattanti brahmanagahapatika
negama c' eva janapada ca; so anvavattesu brahmanagahapatikesu
negamesu c' eva janapadesu ca muccham nikamayati gedhim apajjati
avattati bahullaya。”(MN。 III。 p。116),中文译为“当他如是远离而住
时,婆罗门、居士、市民、乡民前来拜访他。当婆罗门、居士、市民、
乡民前来拜访他时,他变得迷惑,充满欲望,心生羡慕,转求奢侈
的生活。”
1796。 于烦师、烦弟子,此烦梵行最为不可、不乐、不爱,最意不念:对
应之巴利文为“Tatr’… yo c' evayam acariyupaddavo yo ca
antevasupaddavo ayan tehi brahmacarapaddavo dukkhavipakataro
c' eva
397
398
katukavipakataro ca api ca vinipataya samvattati。”(MN。 III。
p。117),中文译为“此中,有灾息的梵行者会比有灾患的尊师与有
灾患的弟子,有更严重的苦报,更痛苦的报应,甚至它会导致恶处。”
1797。 是故汝等于我行慈事,莫行怨事‘对应之巴利文为“Tasmatiha mam
… mittavataya samudacaratha; ma sapattavataya; tam vo
bhavissati digharattam hitaya sukhaya。”(MN。 III。 p。117),
中文译为“因此,以友善的行为对待我,不要以怨敌的行为对待我。
这将会是你们长期的利益与快乐。”
1798。 所以者何?我不如是说,如陶师作瓦。阿难!我说严恶至苦,若有真
实者,必能住也,对应之巴利文为“Na vo aham … tatha parakkamissami
yatha kumbhakaro amake amakamatte; niggayha niggayhaham; Ananda;
vakkhami; payayha pavayha。 Yo saro so thassatiti。”(MN。 III。
p。118);中文译为“我对待你们不会如陶师对待未烧的陶盆那样。阿难!
我是一再地劝诫你们,训诫你们。凡是〔证得〕真实者必得〔梵行〕住
立。”注释书解释说:佛陀一旦对比丘提出忠告,便不会停止,而会一
再地劝诫比丘,直到比丘达到解脱。解脱者就是梵行已住立者。但是,
陶师只给未烧的陶盆一次机会,如果有瑕疵便弃之不用;如果没有瑕疵,
才会入窑烧陶。之后再检查烧过的陶盆,如果有瑕疵便弃之不用;如果
没有瑕疵,表示已通过考验,有存在的价值。
1799。 世尊于我除众苦法,增益乐法;世尊于我除无量恶中不善之法,增
益无量诸善妙法,对应之巴利文为许“Bahunnam vata no Bhagava
dukkhadhammanam apahatta; bahunnam vata no Bhagava sukhadhammanam
upahatta;bahunnam vata no Bhagava akusalanam dhammanam apahatta;
bahunnam vata no Bhagava kusalanam dhammanam upahattati。”(MN。 I。
p。447),中文译为“世尊的确是我们众多苦法的排除者,世尊的确是
我们众多乐法的带来者,世尊的确是我们众多不善法的排除者,世尊
的确是我们众多善法的带来者。”
1800。 此大沙门不能消食:对应之巴利文为“adhisallekhat' evayam samano”
(MN。 I。 p。449); 中文译为“这位修行人过度禁欲。”
1801。 我等于世尊威神妙德敬重不堪‘对应之巴利文为“mayam … Bhagavati
peman ca garavan ca hirin ca ottappan ca sampassamana”(MN。
I。 p。448),中文译为“因为我们于佛陀正观敬爱、车重、惭、
399
400
愧”。
1802。 二食:比丘原本在中午之前吃一养,中午过后又吃一养,晚上又
吃一养。后来,佛陀禁止过中食,所以只剩下二养,即中午之前
的一养与晚上的一养。
1803。 若于诸家施设极妙最上食者,唯有夜食,我为朝中:
对应之巴利文为“Ya kaci … sankhatiyo sabba ta
rattim; appa diva。”(MN。 I。 p。448),中文译为“〔几乎〕
一切的料理都是在晚上〔完成〕,很少在白天〔完成〕。”
1804。 非时入村而行乞食:对应之巴利文为“rattandhakaratimisayam
pindaya caranta”(MN。 I。 p。448),中文译为“在闇夜中行乞”。
1805。 罴:音ㄆㄧˊ,一种熊类而体形较大的野兽。
1806。 一比丘: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是指乌陀夷比丘。
1807。 睒睒:音ㄕㄢˇ˙ㄕㄢˇ,光亮问烁的样子。
1808。 彼痴人所缚极坚极牢,转增转恶,不可断绝,不得解脱:
对应之巴利文为“Tesan tam。。。 hoti balavam bandhanam dalham
bandhanam thiram bandhanam aputikam bandhanam thulo
kalingaro。”(MN。 I。 p。449),中文译为“对他们而言这个是有力
的束缚、坚因的束缚、弦固的束缚、不会腐蚀的束缚、粗大的圆木。”
1809。 犹如有蝇,为涕唾所缚,彼在其中或苦或死:对应之巴利文为
“yena sa latukika sakunika putilataya bandhanena baddha
tatth' eva vadham va bandham va marapam va agameti”
(MN。 I。 p。449),中文译为“如果鹑.鸟被腐斓的蔓草
绑住,那么它必定遭遇杀害、束缚、死亡”。
1810。 彼蝇所缚,不坚不牢,不转增恶,而可断绝,则得解脱:对应之巴
利文为“tam hi tassa abalam bandhanam dubbalam bandhanam
putikam bandhanam asarakam bandhanan”(MN。 I。 p。449);
中文译为“对鹑乌而言,乡住它的蔓草是无力的束缚、脆弱的束
缚、腐烂的束缚、不坚实的束缚”。
1811。 沙门为快乐,沙门如涅槃:对应之巴利文为“Sukham vata bho
samannam; arugyam vata bho samannam”(MN。 I。 p。451),
中文译为“修行人所做的修行是快乐的、修行人所做的修行是
无病的”。
1812。 比丘行舍,彼行舍已,生欲相应念,爱乐结缚,彼乐是,不断、
不住、不吐:对应之巴利文为“ekacco puggalo upadhipahanaya
patipanno hoti upadhipatinissaggaya; tam enam upadhipahanaya
patipannam upadhipatinissaggaya upadhipatisamyutta
sarasankappa samudacaranti; so te adhivaseti; na ppajahati
na vinodeti na byantikaroti nanabhavam gameti”(MN。 I。 p。453)
,中文译为“有
401
402
一类人修习依着的断除、依着的舍离。当他修习依着的断除、依着的
舍离时,生起关于依着的念与思惟,他容忍它们,不断除它们,不去
除它们,不消灭它们,随顺它们”。其中,“依着”(upadhi),请
参考注解1530。
1813。 或时意忘,俱有欲相应念,爱乐结缚,迟观速灭:对应之巴利文为
“kadaci karahaci satisammosa upadhipatisamyutta sarasankappa
samudacaranti。 Dandho Udayi satuppado; atha kho nam khippam
eva pajahati vinodeti byantikaroti anabhavam gameti”(MN。 I。
p。453),中文译为“有时候因为念的混乱,生起关于依着的念与思惟。
乌陀夷!虽然念的生起是缓慢的,可是他很快地断除它们,去除它
们,消灭它们,不随顺它们”。
1814。 俱在苦根,游行无生死,于无上爱尽,善心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
“ekacco puggalo: upadhi dukkhassa mulan ti iti viditva
nirupadhi hoti upadhisankhaye vimutto”(MN。 I。 p。454),
中文译为“有一类人知道依着是苦的根本而没有依着,
因为依着的灭尽而解脱”。
1815。 圣说是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