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我感受到寿命〔即将〕结束。’并且他也知道‘当寿命结束,身体坏散之后,
现世中的一切受将不再令人欢喜,将会完全〔止息〕平静。’”
29。 “比丘!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为前已灭讫,后
不相续,无所复受。如是比丘受身最后觉,则知受身最后觉;受命最后觉,则知受
命最后觉,身坏命终,寿命已讫,彼所觉一切灭息止,知至冷也。比丘!是谓比丘
第一正慧,谓至究竟灭讫,漏尽比丘成就于彼,成就第一正慧处(1528)。”
“比丘!譬如因为有油与灯心,油灯才能点燃,如果油与灯心耗尽,无人再添加油
、更换灯心,则油灯将因为没有燃料而熄灭。同理,当感受到身体〔即将〕结束时
,他知道‘我感受到身体〔即将〕结束。’当感受到寿命〔即将〕结束时,他知道‘
我感受到寿命〔即将〕结束。’并且他也知道‘当寿命结束,身体坏散之后,现世中
的一切受将不再令人欢喜,将会完全〔止息〕平静。’因此,具足如此的比丘就是
八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八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具足最上智慧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圣智慧,即一切苦断尽的智慧。”
30。 “比丘!此解脱住真谛,得不移动。真谛者,谓如法也;妄言者,谓虚妄法。比丘
!成就彼第一真谛处(1529)。”
“比丘!他安住于真谛的解脱是无可动摇的。比丘!凡是虚伪的都是虚妄法,凡是
真实的都不是虚妄法。因此,具足如此的比丘就是具足最上真谛住处的比丘。比丘
!这就是最上的圣真谛,即涅槃不虚妄法。”
31。 “比丘!彼比丘施说施若本必有怨家,彼于尔时放舍、吐离、解脱、灭讫。比丘!
是谓比丘第一正惠施,谓舍离一切世尽,无欲、灭、息、止,比丘成就于彼,成就
第一惠施处(1530)。”
“比丘!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执取依着,并使之扩大。〔现在〕他舍断依
着,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因此,
具足如此的比丘就是具足最上舍断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圣舍断,即一
切依着的舍离。”
32。 “比丘!彼比丘心为欲恚痴(45)所秽,不得解脱。比丘!此一切淫怒痴尽,无欲、灭、
息、止,得第一息。比丘!成就彼者成就第一息处(1531)。”
“比丘!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有贪爱、欲求、贪着。〔现在〕他舍断贪爱
、欲求、贪着,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
起。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有瞋怒、瞋恨、邪恶。〔现在〕他舍断瞋怒、瞋
恨、邪恶,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
在过去,当他无知的时候,他有无明、愚痴、邪恶。〔现在〕他舍断无明、愚痴、
邪恶,从根源切断,犹如连根挖起的棕榈树,不能存活,未来也不会再生起。因此
,具足如此的比丘就是具足最上寂静住处的比丘。比丘!这就是最上的圣寂静,即
贪欲、瞋恨、愚痴的寂静。”
33。 “比丘!我者是自举(1532),我当有是亦自举,我当非有非无是亦自举,我当色有是亦自
举,我当无色有是亦自举,我当非有色非无色是亦自举,我当有想是亦自举,我当
无想是亦自举,我当非有想非无想是亦自举,是贡高、是憍傲、是放逸(1533)。比丘!若
无此一切自举、贡高、憍傲、放逸者,意谓之息(1534)。比丘!若意息者,便不憎、不忧
、不劳、不怖。所以者何?彼比丘成就法故,不复有可说僧者。若不僧则不忧,不
八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八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
忧则不愁,不愁则不劳,不劳则不怖(1535)。因不怖便当般涅槃(48) ,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25)。”
“比丘!‘我是此’是妄想,‘我当有’是妄想,‘我当非有非无’是妄想,‘我当有
色’是妄想,‘我当无色’是妄想,‘我当非有色非无色’是妄想,‘我当有想’是妄
想,‘我当无想’是妄想,‘我当非有想非无想’是妄想,妄想是病,妄想是廱,妄
想是箭。比丘!超越一切妄想的人被称为寂静的贤者。比丘!寂静的贤者没有生、
老、〔死〕、动摇〔即不安〕、欲求。比丘!他没有任何再生的因缘。没有再生,
怎么会有衰老呢?没有衰老,怎么会有死亡呢?没有死亡,怎么会有动摇呢?没有
动摇,怎么会有欲求呢?因此,他可以得到解脱,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
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
34。 说此法已,尊者弗迦逻娑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293)。于是,尊者弗迦逻娑利见法得
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由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
得无所畏,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悔过,善逝!我自首。如愚、
如痴、如不定、如不善解,不识良田,不能自知。所以者何?以我称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为君也。唯愿世尊听我梅过,我梅过已,后不更作。”
当佛陀在说这个法的时候,尊者弗迦逻娑利远离烦恼污秽,生起清净的智慧,能够
了知缘起法。于是,尊者弗迦逻娑利亲自体证佛陀所说的法,断除一切的疑惑,不
会再接受其他的宗教导师及其说法,不再有犹豫,证得初果,对于佛陀的教法有坚
定的信心,没有丝毫的疑惑犹豫。他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告诉佛陀:“我向佛陀
忏悔,向佛陀自首。我是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知者,不知福田的对象。为什
么呢?因为我称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为朋友,这是不应该的。请佛陀接受我
的忏悔,接受我的表白,我忏悔后,一定会防护自己不再犯过。”
35。 世尊告曰∶ “比丘!汝实愚痴,汝实不定,汝不善解,谓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为君也。比丘!若汝能自悔过,见已发露,护不更作者,比丘!如是,则于圣法律
中益而不损,谓能自悔过,见已发露,护不更作。”
佛陀回答说:“的确!比丘!你实在是个愚痴者、心不安定者、不善知者。为什么
呢?因为你错误地称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为朋友。不过你能忏悔、表白、防
护自己不再犯过,如此,比丘!能够忏悔、表白、防护自己不再犯过者,必定能在
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八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2)分别六界经第一
贤圣的教法与戒律中有所增长,不会退失。”
36。 佛说如是,尊者弗迦逻娑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弗迦逻娑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一六三)中阿含根本分别品分别六处经第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 ,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
净,显现梵行(25),谓分别六处(184)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我现在要为你们解说在文义上彻底清净,会导致尽苦之
法,即关于六处之法。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3。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唯当受教。”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佛陀!”
4。 佛言:“汝等六处当知内也(1536),六更乐处(1511)当知内,十八意行(1512)当知内,三十六刀当知
内(1537)。于中断彼成就是(1538)。无量说法当知内(1539)。三意止,谓圣人所习,圣人所习已,众
可教(1540)。无上调御士者,调御士趣一切方(1541)。是谓分别六处经事(1542)。”
佛陀说:“你们应知道六内处,应知道六外处,应知道六触处,应知道十八意行,应
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知道众生的三十六种状态。此中,依此断此。应知道无量说法。有三念处是圣人所
修习,因为修习此三念处,圣人成为适合教导大众时导师。在调御师中,他被称为
应被调御者的无上调御师。这就是六处分别的略说。”
5。 “六处当知内者,此何因说?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六处当知内者,因
此故说。”
“‘应知道六内处,应知道六外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眼、耳、鼻、舌、
、身、意处。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内处。’有色、声、香、味、触、法处。
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外处。’”
6。 “六更乐处当知内者,此何因说?谓眼更乐为见色,耳更乐为闻声,鼻更乐为嗅香
,舌更乐为尝味,身更乐为觉触,意更乐为知法(1515),六更乐处当知内者,因此故说。
”
“‘应知道六触处。’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眼触处、耳触处、鼻触处、舌触处
、身触处、意触处。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六触处。’”
7。 “十八意行当知内者,此何因说?比丘者,眼见色已,分别色喜住,分别色忧住
分别色舍住(1516)。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分别法喜住,分别法忧住,分别法
舍住。是谓分别六喜、分别六忧、分别六舍,总说十八意行。十八意行当知内者,
因此故说。”
“‘应知道十八意行。’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他伺察〔令
心〕喜悦的物质、伺察〔令心〕忧愁的物质、伺察〔令心〕平衡的物质。同理,耳
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味道、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也是一样,当
他的意念认知到概念时,他伺察〔令心〕喜悦的概念、伺察〔令心〕忧愁的概念、
伺察〔令心〕平衡的概念。这六种〔令心〕喜悦的伺察、六种(令心〕忧愁的伺察
、六种〔令心〕平衡的伺察,合起来就是十八意行。就是根据这个而说:‘应知道十
八意行。’”
8。 “三十六刀当知内者,此何因说?有六喜依着、有六喜依无欲、有六忧依着、有六
忧依无欲、有六舍依着、有六舍依无欲(1543)。”
“‘应知道众生的三十六种状态。’这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有六种依在家之喜、六
种依出离家之喜、六种依在家之忧、六种依出离之忧、六种依在家之舍、六种种依出离
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九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3)分别六处经第二
之舍。”
9。 “云何六喜依着?云何六喜依无欲?眼见色已生喜,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
。云何喜依着?眼知色可喜、意念、爱色、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忆已生
喜(1544) ,如是喜,是谓喜依着。云何喜依无欲?知色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
前及今一切色无常、苦、灭法,忆已生喜(1545),如是喜,是谓喜依无欲。如是耳、鼻、
舌、身,意知法已生喜,当知二种,或依着,或依无欲。云何喜依着?意知法可喜
、意念、爱法、欲相应乐,未得者欲得,已得者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着。
云何喜依无欲?知法无常、变易、尽、无欲、灭、息,前及今一切法无常、苦、灭
法,忆已生喜,如是喜,是谓喜依无欲。”
“什么是六种依在家之喜?什么是六种依出离之喜?当眼睛认知到物质时,会依二
种情形而生起喜,依在家〔即因欲乐〕或依出离〔即因智慧〕。什么样的喜是依在
家而生起的喜?当得到或觉察到眼睛所认知到可爱、可乐、可意、适意、关系到世
间利益之物质的获得时,或者回想以前所得到,现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