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上;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升上;妄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者,
以善戒为升上;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慧者,以善慧为升上。”
“周那!凡是不善法都会趣向卑劣的存在,凡是善法都会趣向高贵的存在。同理,
周那!对于具足邪恶欲望的人,不具足邪恶欲望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有害人之
瞋恨的人,没有害人之瞋恨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杀生、偷盗、不道德的人,不
杀生、不偷盗、有道德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有贪欲、诤论、昏沈与睡眠、激动
不安、贡高、疑惑的人,没有贪欲、诤论、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贡高、疑惑的
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有瞋恨、阿谀谄媚、欺骗不实、无惭、无愧的人,不瞋恨、
不阿谀谄媚、诚实不欺、有惭、有愧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傲慢的人,不傲慢的
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有极端傲慢的人,没有极端傲慢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不
广泛学习的人,广泛学习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不观照世间善法的人,观照世间
善法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造作非法邪恶行为的人,造作如法善良行为的人是高
贵的存在;对于说谎、挑拨离间、恶口、说无意义的话、不遵守戒律的人,不说
谎、不挑拨离间、不恶口、不说无意义的话、遵守戒律的人是高贵的存在;对于没
有信心、懈怠、没有正念、没有禅定、没有智慧的人,有信心、努力、有正念、有
禅定、有智慧的人是高贵的存在。”
9。 “周那!若有不自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终无是处。自没溺,他没溺欲拔出
者,终无是处。自不般涅槃(48),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终无是处。周那!若有自
调御,他不调御欲调御者,必有是处。自不没溺,他没溺欲拔出者,必有是处。自
般涅槃,他不般涅槃令般涅槃者,必有是处。”
“周那!如果不能调伏自己的人,想要调伏其他尚未调伏的人,是不可能的。自己
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八 秽品第八(91)周那问见经第五
没溺〔于泥淖中〕想要救出其他没溺〔于泥淖中〕的人,是不可能的。自己尚未解
脱,想要教导其他尚未解脱的人得到解脱,是不可能的。周那!如果能够调伏自己
的人,想要调伏其他尚未调伏的人,是有可能的。自己不没溺〔于泥淖中〕想要救
出其他没溺〔于泥淖中〕的人,是有可能的。自己已经解脱,想要教导其他尚未解
脱的人得到解脱,是有可能的。”
10。 “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般涅槃!害意瞋者,以不害意瞋为般涅槃;杀
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般涅槃;增伺、诤意、睡眠、掉、贡高、疑惑
者,以不疑惑为般涅槃;瞋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以惭愧为般涅槃;慢
者,以不慢为般涅槃;增慢者,以不增慢为般涅槃;不多闻者,以多闻为般涅槃;
不观诸善法者,以观诸善法为般涅槃;行非法恶行者,以行是法妙行为般涅槃:妄
言、两舌、粗言、绮语、恶戒者,以善戒为般涅槃;不信、懈怠、无念、无定、恶
慧者,以善慧为般涅槃。”
“同理,周那!对于具足邪恶欲望的人,不具足邪恶欲望是解脱;对于有害人之瞋
恨的人,没有害人之瞋恨是解脱;对于杀生、偷盗、不道德的人,不杀生、不偷
盗、有道德是解脱;对于有贪欲、诤论、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贡高、疑惑,没
有贪欲、诤论、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贡高、疑惑是解脱;对于有瞋恨、阿谀谄
媚、欺骗不实、无惭、无愧的人,不瞋恨、不阿谀谄媚、诚实不欺、有惭、有愧是
解脱;对于傲慢的人,不傲慢是解脱;对于有极端傲慢的人,没有极端傲慢是解
脱;对于不广泛学习的人,广泛学习是解脱;对于不观照世间善法的人,观照世间
善法是解脱;对于造作非法邪恶行为的人,造作如法善良行为是解脱;对于说谎、
挑拨离间、恶口、说无意义的话、不遵守戒律的人,不说谎、不挑拨离间、不恶
口、不说无意义的话、遵守戒律是解脱;对于没有信心、懈怠、没有正念、没有禅
定、没有智慧的人,有信心、努力、有正念、有禅定、有智慧是解脱。”
11。 “是为,周那!我已为汝说渐损法,已说发心法,已说对法,已说升上法,已说般
涅槃法,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
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坐禅思惟,勿得放逸!
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周那!我已经为你解说了禁欲、自制之法、发心之法、避开之法、趣向高贵之
二○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一○ 秽品第八(91)周那问见经第五
法、达到解脱之法,我身为导师,慈哀悲愍弟子,为弟子求利益,求安隐快乐的责
任,我已经完成了。你们应当实钱我的教法,前往没有干扰的地方,或者在树下,
或者在空旷的地方,禅坐思惟,切莫懈怠!勤奋努力,以免将来后悔!这就是我的
教法,我的训诲。”
12。 佛说如是,尊者大周那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大周那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九二)中阿含秽品青白莲华喻经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或有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或有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或
有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有些法应从身体灭尽,而不是从嘴巴灭尽;有些法应
从嘴巳灭尽,而不是从身体灭尽;有些法不是从身体、嘴巴灭尽,而是以智慧的见
解灭尽。”
3。 “云何法从身灭,不从口灭?比丘者,有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着身,诸比丘见
已,诃彼比丘:‘贤者(120)!不善身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着身?贤者!可舍不善身
行,修习善身行。’彼于后时,舍不善身行,修习善身行,是谓法从身灭,不从口
灭。”
“什么样的法应从身体灭尽,而不是从嘴巴灭尽呢?有比丘充满身体的不善行为,
二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一二 秽品第八(92)青白莲华喻经第六
以身体具足、受持不善的行为,其他比丘知道后,、诃责该比丘:‘贤者!为什么你
会充满身体的不善行为,以身体具足、受持不善的行为呢?贤者!你应当舍弃身体
的不善行为,修习身体善的行为。’后来,该比丘便舍弃身体的不善行为,修习身
体善的行为,这就是法应从身体灭尽,而不是从嘴巴灭尽。”
4。 “云何法从口灭,不从身灭?比丘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着口,诸比丘见
已,⊕诃彼比丘:‘贤者!不善口行充满,具足受持,何为着口?贤者!可舍不善口
行,修习善口行。’彼于后时,舍不善口行,修习善口行,是谓法从口灭,不从身
灭。”
“什么样的法应从嘴巴灭尽,而不是从身体灭尽呢?有比丘充满嘴巴的不善行为,
以嘴巴具足、受持不善的行为,其他比丘知道后,、诃责该比丘:‘贤者!为什么你
会充满嘴巴的不善行为,以嘴巴具足、受持不善的行为呢?贤者!你应当舍弃嘴巴
的不善行为,修习嘴巴善的行为。’后来,该比丘便舍弃嘴巴的不善行为,修习嘴
巴善的行为,这就是法应从嘴巴灭尽,而不是从身体灭尽。”
5。 “云何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增伺(212)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如是诤讼、
恚恨、瞋缠、不语结(928)、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恶欲、恶见,不从身口
灭,但以慧见灭。是谓法不从身口灭,但以慧见灭。”
“什么样的法不是从身体、嘴巴灭尽,而是以智慧的见解灭尽呢?贪欲不是从身
体、嘴巳灭尽,而是以智慧的见解灭尽。同理,诤论、瞋恨、盛怒、覆藏恶法、有
恶意、吝啬、嫉妒、欺骗不实、阿谀谄媚、无惭、无愧、邪恶的欲望、邪恶的见解
不是从身体、嘴巴灭尽,而是以智慧的见解灭尽。”
6。 “如来(109)或有观,观他人心,知此人不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修
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生恶增伺而住(932)。如是诤讼、恚
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
何?以此人心生恶欲、恶见而住。知此人如是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如修身、
修戒、修心、修慧,得灭增伺。所以者何?以此人心不生恶增伺而住。如是诤讼、
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得灭恶欲、恶见。所以者
何?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
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所以者何?如
二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一四 秽品第八(92)青白莲华喻经第六
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一切世间。”
“如来会观察众生的心,知道不修习身、不修习戒、不修习心、不修习智慧的人,
不会如同有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习智慧的人一样,可以断除贪欲。为什么
呢?因为他被贪欲征服而生活。同理,他也不会如同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
习智慧的人一样,可以断除诤论、瞋恨、盛怒、覆藏恶法、有恶意、吝啬、嫉妒、
欺骗不实、阿谀谄媚、无惭、无愧、邪恶的欲望、邪恶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他
被邪恶的欲望、邪恶的见解征服而生活。如来也知道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
习智慧的人,会如同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习智慧的人一样,可以断除贪
欲。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被贪欲征服而生活。同理,他也会如同修习身、修习
戒、修习心、修习智慧的人一样,可以断除诤论、瞋恨、盛怒、覆藏恶法、有恶
意、吝啬、嫉妒、欺骗不实、阿谀谄媚、无惭、无愧、邪恶的欲望、邪恶的见解。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被邪恶的欲望、邪恶的见解征服而生活。譬如青、红、赤、
白莲花,生于水中,长于水中,最终会浮出水面,不着于水。同理,佛陀生于士
间,成长于世间,最终会超越世间,不着于世间。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者是超越世间者。”
7。 尔时,尊者(77)阿难(314)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此经当名
何?云何受持?”
此时,尊者阿难以扇子扇佛,于是,尊者阿难合掌请示佛陀:“佛陀这个法应当如
何取名?如何受持?”
8。 于是,世尊告曰:“阿难!此经名为青白莲华喻,汝当如是善受持诵。”
佛陀回答说:“阿难!这个法应当取名为‘青白莲花喻’,你们应当好好地奉行诵
习。”
9。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共受此青白莲华喻经,诵习守持。所以者何?此青
白莲华喻经如法有义,是梵行本,致通致觉,亦致涅槃(48)。若族姓子,剃除须发,
着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应当受此青白莲华喻经,善讽诵持。”
于是,佛陀告诉比丘众:“诸比丘!你们应当一同受持这个青白莲花喻经,好好地
奉行诵习这个经。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青白莲花喻经的文义清净,是梵行的根本,
可以导致通达、觉悟,得到涅槃。良家子弟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
二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二一六 秽品第八(92)青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