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更说明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的差别。
(九八) 念处经……………………………………………………………………………二八五
《中部》十〈念处经 Satipatthana sutta〉(MN。 I。 p。55)、《长部》二二〈大念处
经Maha…Satipatthana…Suttanta〉(DN。 II。 p。290)、增一阿含入道品第一经(大
二.五六七下)。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三世诸佛都是断五盖、修四念处与七觉支,而成就无
上正等正觉。此外,佛陀更为诸比丘详细说明修习四念处的方法。
(九九) 苦阴经(上)………………………………………………………………………三○九
《中部》十三〈苦蕴大经 Mahadukkhakkhandha sutta〉(MN。 I。 p。83)、佛说
苦阴经(大一.八四六下)、增一阿含三宝品第九经(大二.六○ 四下)。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详细说明欲、色、觉之味、患、出要,并且强调只有佛
陀、佛陀的弟子,及向他们学习的人,才能够解说这个问题,并令听者心得欢
喜。
(一00) 苦阴经(下)………………………………………………………………………三二五
《中部》十四〈苦蕴小经 Cu1adukkhakkhandha Sutta〉 (MN。 I。 p。91)、佛说
释摩男本四子经(大一.八四八中)、佛说苦阴因事经(大一.八四九中)、增
一阿含莫畏品第一经(大二.七四四上)。
本经叙述佛陀为释摩诃男详细说明欲味、欲患,只要能断除欲,便能灭除心的
三种污秽,贪欲、瞋恨、愚痴。最后,佛陀以尼干外道的主张为例,说明乐不
是由苦行得,而是由正确的知见,即欲只会带来苦,没有乐,进而断除欲、邪
恶不善之法,才能证得内心的平静及无上的寂静之乐。
(一O一) 增上心经………………………………………………………………………三四一
《中部》二十〈恶念止息经 Vitakkasanthana sutta〉 (MN。 I。 p。118)。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想要成就增上心,应该常常思惟去除恶念的五种方
法,即思念与善相应的相、观照不善念的灾患、停止思念、作意“停止恶念的
起因”、用心对治断除内心的烦恼。
(一O二) 念经……………………………………………………………………………三五一
《中部》十九〈双想经 Dvedhavitakka Sutta〉 (MN。 I。 p。114)。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在他尚未成就正等正觉之前,曾经将念头分成二部
份,欲念、恚念、害念与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佛陀更详细说明,如何舍
弃、去除、消灭反覆生起的欲念、恚念、害念,以及如何广泛修习无欲念、无
恚念、无害念,并且以此为基础修习四禅定,断一切漏,成就解脱。
(一O三) 师子吼经………………………………………………………………………三六三
《中部》十一〈狮子吼小经 Cu1asihanada sutta〉 (MN。 I。 p。63)。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因为四法,信尊师、信法、信戒德具足、爱敬同道
恭恪奉事,所以诸比丘可以如狮子吼般地宣称“除了佛法中的第一、二、三、
四种沙门之外,没有其他的沙门。”如果不知道常见与断见的因、集、灭、
尽、味、患、出要,就是有欲、有恚、有痴、有爱、有受、无慧、非说慧、有
憎、有诤者,无法断一切苦。如果不能断尽无明,就无法断尽四种执取,即欲
取、戒取、见取、我取。
(一O四) 优昙婆逻经……………………………………………………………………三七五
《长部》二五〈优昙婆逻狮子吼经 Udumbarika…Sihanada…Suttanta〉 (DN。
III。 p。36)长阿含第八经散陀那经(大一.四七上)、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大
一.二二二上)。
本经叙述实意居士前往外道无恚的园林,无恚想要以一个问题打败佛陀,佛陀
以天耳通得知此事,便前往外道无恚的园林,为外道详细地分别有污秽与无污
秽之苦行,得到表皮与节之苦行,以及得解脱之法。虽然外道均认同佛陀的说
法,但因为受制于魔王波旬,所以无人欲学习佛陀所说的法。
(一O五) 愿经……………………………………………………………………………四一三
《中部》六〈愿经 Akankeyya sutta〉(MN。 I。 p。33)、《增支部》十.七一
〈愿经 Akanha sutta〉 (AN。 I。 p。33)。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比丘应该希望的十三件事,要实现这十三件事,比
丘应该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即修习增上戒学、增上心学、
增上慧学)。
(一O六) 想经……………………………………………………………………………四二一
《中部》一〈根本法门经 Mu1apariyaya sutta〉(MN。 I。 p。1)、佛说乐想(大
一.八五一上)。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如果能够证知地、水、火、风、众生、天神、造物
主、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征服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
处、非想非非想处、所见、所闻、所觉、所识、单一性、种种性、一切、涅槃
为涅槃,不思惟〔自己〕为涅槃,不于涅槃思惟〔自己〕,不从涅槃思惟〔自
己〕,不思惟“涅槃是我的”,不于涅槃生欢喜,就是具足遍知的人。
(一O七) 林经(上)………………………………………………………………………四二五
《中部》十七〈林薮经 Vanapattha Sutta〉 (MN。 I。 p。104)。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 选择依住的森林、村落、小镇、城市、国家、人
时,应考虑四种情况,即如果不得正念、心定、解脱、漏尽、涅槃,即使具足
四事供养,也不应依住;如果可以得正念、心定、解脱、漏尽、涅槃,即使缺
乏四事供养,也应依住;如果不得正念、心定、解脱、漏尽、涅槃,而且缺乏
四事供养,则不应依住,应连夜离去;如果可以得正念、心定、解脱、漏尽、
涅槃,而且具足四事供养,则应终身依住。
(一O八) 林经(下)………………………………………………………………………四三三
《中部》十七〈林薮经 Vanapattha sutta〉(MN。 I。 p。104)。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选择依住的森林、村落、小镇、城市、国家、人
时,应考应四种情况,即如果不能够达到出家修行应该达到的修行目的,即使
具足四事供养,也不应依住;如果能够达到出家修行应该达到的修行目的,即
使缺乏四事供养,也应依住;如果不能够达到出家修行应该达到的修行目的,
而且缺乏四事供养,则不应依住,应连夜离去;如果能够达到出家修行应该达
到的修行目的,而且具足四事供养,则应终身依住。
(一O九) 自观心经(上)…………………………………………………………………四三九
《增支部》十.五四〈寂止经 Saatha sutta〉 (AN。 V。 p。98)。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如果比丘无法观察他人的心,则应观察自己的内
心,即是否已成就自己内心的平静,是否已成就以增上慧观法的能力。此外,
佛陀也说明如果亲近衣、食物、卧坐具、村落、小镇、乡村地区、人,会使善
法增长,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应亲近,反之,则不应亲近。
(一一O) 自观心经(下)…………………………………………………………………四四五
《增支部》十.五一〈己心经 Sacitta Sutta〉 (An。 V。 p。92)。
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如果比丘无法观察他人的心,则应观察自己的内
心。如果有增伺、瞋恚心、睡眠缠、掉、贡高、疑惑、身诤、秽污心、不信、
懈怠、无念、无定、恶慧,则应努力断除这些恶法。如果没有这些恶法,则应
努力彻底断尽一切烦恼。此外,佛陀也说明如果亲近衣、食物、卧坐具、村
落、小镇、乡村地区、人,会使善法增长,邪恶不善之法衰退,则应亲近,反
之,则不应亲近。
(一一一) 达梵行经……………………………………………………………………四五一
《增支部》六.六三〈抉择经 Nibbedhika sutta〉(AN。 III。 p。410)。
本经叙述佛陀为诸比丘详细说明“抉择法门”,即应该知道漏、觉、想、欲、
业、苦,及其原因、果报、差别、灭尽、灭尽的方法。
(一一二) 阿奴波经……………………………………………………………………四六三
《增支部》六.六二〈水经Udaka sutta〉(AN。 III。 p。402)、佛说阿耨风经
(大一.八五三下)。
本经叙述佛陀尊者阿难:由于提婆达多没有丝毫的清净法,所以命终后必
堕地狱。此外,佛陀也说明“分别人根智”,授记二重三种人,即得清净法、
得衰退法、命终坠地狱者;得衰退法、得清净法、现世般涅槃者。
(一一三) 诸法本经……………………………………………………………………四八一
《增支部》八.八三〈根本经 Mu1a sutta〉(An。 IV。 p。338)、《增支部》十.
五八〈根本经Mu1a sutta〉 (AN。 V。 p。106)、佛说诸法本经(大一.八五五
下)。
本经叙述佛陀教导诸比丘,对于外道所问,关于一切诸法的“本、和、来、
有、上主、前、上、真、讫”,比丘应回答“欲、更乐、觉、思想、念、定、
慧、解脱、涅槃。”此外,佛陀更勉励比丘应当学习“学道心、无常想、无常
苦想、苦无我想、不净想、秽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知世间好恶、
知世间习有、知世间习、灭、味、息、出要”,如此便能断爱离苦。
(一一四) 优陀罗经……………………………………………………………………四八五
《相应部》三五.一○ 三〈优陀罗经 Uddaka sutta〉(SN。 IV。 p。83)。
本经叙述优陀罗罗摩子误把第四禅定的成就当成究竟的解脱,宣称“一切知者
、一切胜者、具知痈本。”因此,佛陀为诸比丘详细说明,如何成就正观〔即
一切知〕、觉〔即一切胜〕、具知痈本〔即断一切苦〕,以及何谓痈、痈本。
(一一五) 蜜丸喻经……………………………………………………………………四八九
《中部》十八〈蜜丸经 Madhupindika Sutta〉(MN。 I。 p。108)、增一阿含七日
品第十经(大二.七四三上)。
本经叙述佛陀为舅舅执杖释及诸比丘略说宗本法,前者不是不非掉头而去,后
者不明法义。后来,尊者大迦旃延为诸比丘广说法义,并且得到佛陀的认可,
取名为“蜜丸喻法”。
(一一六) 瞿昙弥经……………………………………………………………………五○五
《增支部》八.五一〈瞿昙弥经 Gotami sutta〉(AN。 IV。 p。274)、《律藏》小
品10.1 (Vin。 II。 p。253)、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大一.八五六上)、五分律卷第
二十九(大二二.一八五中)、四分律卷第四十八(大二二.九二二下)。
本经叙述佛陀的姨母瞿昙弥大爱三度请求出家,都被佛陀拒绝。后来,尊者阿
难代为求情,佛陀便说“八尊师法”,女众必须遵守八尊师法,才能出家。最
后,佛陀说明女众出家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女众不能成就的五事。
(一一七) 柔软经………………………………………………………………………五二九
《增支部》三.三八〈柔软经 Sukhuma1a sutta〉 (AN。 I。 p。145)、《增支部》
三.三九〈骄慢经 Mada sutta〉(AN。 I。 p。146)。
本经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