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史-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竿局校蚧⒕认录至悖┌倌曛茫笸毒隼钣龃海苍谡笄傲⒐Α4耸蓖泶豪凑矣龃海憷凑姨煊樱苋嗜稹⑼趼枰怖淳校彝旁病=攀橐惨虼税展佟�
《三滴血》作为经典剧目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著名演员,樊新民、孟遏云、肖若兰、陈妙华、刘棣华、伍敏中、全巧民、王芷华、张宝玮、戴春荣、王科学等,都无不得益于经典名剧《三滴血》的滋养。
2、经典剧目欣赏
《白蛇传》,易俗社演出的《白蛇传》,是谢迈千先生根据越剧剧本改编的。该剧通过对角色性格的精微把握,生动的展示了这一传奇故事的隽永意味,显得缠绵悠长,卯足了戏味。第二场,许仙上坟归来,因遇鱼搭船回家,上船时向船家是这样交代的:
许: 船资依你,只是不许(再)搭客……(可是少顷白蛇和小青淋雨前来要求乘船)
船: 客人,岸上有两位姑娘,站在雨中,想要搭船……
这时,许仙在船内听说岸上是““位姑娘”就有了一种好奇之心;后来听说““在雨中”,便稍稍点头,表示对两位姑娘的同情。如果这样表现,还不足以把许仙的态度和当时的西湖雨景表现到淋漓尽致。秦腔舞台上的许仙是未立即让两位姑娘上船,而是将半身探出,要一睹二位姑娘芳容,这是很契合青年男子的特定心里的,但如果表现太过便容易伤害许仙的形象。戏的妙处就在于许仙这一探身并未见着白娘子与青儿,而是迎头受了一阵风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急忙缩回舱中,并吩咐船家:
许:这大风雨,快快请她们上船。
由于这样的处理,加上演员细致的表演和程式化的动作,就把观众的想象引入西湖雨景的图画中,同时把许仙能同情别人、忠厚善良的性格活生生的刻画出来了。
在“游湖”一场中,白娘子的性格也得到了十分细致入微的展现。白娘子与小青上船之后,眼见着船已到岸,白娘子要下船上岸了。传统戏曲对下船的动作是有比较详细的程式的,那就是提裙抬臂,身体前伏稍许即又往后轻仰以示船身摇晃。但在秦腔《白蛇传》中,白娘子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程式化的表现,而是根据内心的波澜来动作:白娘子和许仙萍水相逢,同船共渡,由于船外烟雨西湖美景的催化,加之船内的小叙,白娘子对许仙已暗生爱慕之心,但““船儿行的快”,眼见得已到青波门,就要分别。青儿首先下船,许仙最后,白蛇在中间。这时的白蛇,不想下船,可是船已经到了终点,无可奈何;欲待下船,又想到下船后许仙立即要走,该拿什么借口留住他再作长叙?有心问许仙家住何处,无奈小青已经下船,自己又羞于启齿。在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白娘子下船时,一方面提裙抬臂,一步一步慢慢向船边挪动;一方面眼睛却不看脚下,而是频频回望许仙,表现出无限柔媚与眷恋。当她走到船边时,不觉脚下一滑,身体向前一伏又立即缩身向后一仰,不禁打了一个冷战,这样就又舞姿更好的表达了下船动作,显得美;又形象化传达了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慕之情,显得真。
“断桥”一场是该戏的高潮段落,白娘子和小青金山战败,逃至断桥——昔日与许仙相遇之地,此时正是枫叶红透的深秋:
青:……姐姐你看,此处不是你我当初避雨之地么?
白:(伤感不已)……啊……(滚板叫白)
这时两人相扶慢慢将身背过观众,回头向四处遥望,然后再慢慢转过身来,相扶再四下眺望,最后才正面对着观众,这时白蛇的面部表示是恩怨交织、积郁满腹;青儿则是悲愤交加,怒形于色;再加之演员声调哀怨、胡琴声悠长渺远,一幅沦落天涯的断肠景象便实实的立在舞台之上了。
“断桥”会得许仙,青儿要杀许仙,白娘子替许仙挡过,并期望用过去的恩义打动许仙:
白: 想当初风雨同舟情义好,
缔结良缘配鸾交。
我为你开设药铺谁不晓?
我为你成家立业把心操。
端阳惊变病魔扰,
为取仙草不辞劳。
闺房恩爱你全忘了……
当唱至“闺房恩爱你全忘了……”时,白娘子用指头在许仙头上一指,许仍旧跪着,而小青听得此话,更为恼火要拔剑刺杀许仙。白娘子因挡小青不及,赶忙抱住许仙。这一简练的动作融合了多少缠绵悱恻的情意呵,直叫任何看过演出的观众都不禁为白娘子的真情所容,要落下几滴泪水来。
总之,《白蛇传》是易俗社的导演和演员共同努力创作的优秀剧目,它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至少在对白娘子这一传奇故事的刻画上,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易俗
第三节 易俗社的人才培养制度及成果
1913年招收了第一批学员,按照年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个班。以“中、华、民、国、秦、易、俗”七字排名,实际上后来“秦”字基本没用过。甲班为最先培养之人才,随着时间淘汰,以乙班优秀之学生补给,丙班之优秀生则相应续补至乙班,如此循环,始终维持甲班之强硬阵容,这一制度在后期一直保留沿用。凡演戏,甲班学生演主角,乙班或丙班则配演龙套或其他配角,耳濡目染,起到帮带作用。甲班毕业之优秀学生,也有义务辅助教练教授小学生,以维持师资的充沛。
第一批学员招收完成后,社方陆续聘请了当时社会上享有声望的著名演员入社执教。最先入社者为陈雨农,西安市人,为民国初年最著名之旦角演员,挑班玉成班,入社时携带全副衣箱加入,此后教学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易俗社第一功臣;富平庄里镇人赵杰民,工青衣;长安人李云亭,工须生,为润润子高足;还有呼延鑫(武生)、聂金铭(丑)、党甘亭(刀马小旦)、王观登(须生)、刘立杰(须生)、高天喜(须生)、郑香亭(刀马花旦)等,俱是清末民初享誉全秦的艺坛翘楚;此外还延聘京剧武功教练阮遐龄(京剧花旦)、唐虎臣(京剧武生)、蔡俊德(京剧武生)、王小道(京剧武旦)、刘美贤(京剧花脸)、肖魁元(京剧花旦)等入社教授学生练习把子、毯子等基本功;1931年又聘请长安人封至模入社,封至模曾在北京就学,又加入过齐如山组织的国剧学社,对京、昆、秦都有一定的研究,对于第九期学员的成才有很深的影响。
由于教练出类拔萃,易俗社在成立初期就很快的迎来了第一阶段演出的黄金时期。出现了“易俗六君子”。“易俗六君子”指的是刘箴俗、刘迪民、沈和中、路习易、苏牖民、马平民。这是易俗社第一个阶段最杰出的六位代表人物。
刘箴俗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旦角演员,甚至和梅兰芳、欧阳予倩被并称为“北梅、南欧、西刘”,可见影响之大。刘是易俗社第一班的学员,在同辈中年龄最小,入社不久便被在陈雨农、党甘亭两位教练的指导下排演了《新女子顶嘴》这出时装新戏。在这出戏里,刘因为成功的饰演了一个被母亲宠爱却被逼缠脚的姑娘而备受教练和观众赞赏。后来刘有相继饰演了《惜花记》里的林黛玉,《双景衣》里的姜秋琴,《美人挽马》里的沈云波,《若耶溪》里的西施等角色。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刘都能很好的把握。刘箴俗很注意基本功的培养,在演出过程中又很注意角色的塑造,加上他出色的基本条件,他的声名很快传遍了西北。1921年易俗社到武汉演出后,刘更是名震武汉三镇。但是旧社会让刘箴俗过早的承担了过大的压力。他16岁就染上了肺病,武汉回来后更是病情加重,但为了生活必须抱病演出。1924年春天,刘因病停演,却招来剧团收入减少甚至流氓闹场胁迫等带来的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刘不得不于炎热的夏季抱病继续演出。因身子虚弱,不得不由人扶着走上舞台。一次演出《美人换马》,当他上台刚唱了一句:“女裙钗在衙内精神不畅……”久病的身体再也不能支撑,当同台演员将他抬下来时,箴俗却早已不省人事。旧社会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过早的扼杀了一个年轻的艺术声名,刘死时年仅21岁。
建国之后,易俗社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的黄金时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联合演出的局面。演员终于获得了自己驰骋的艺术舞台,以老带新,代代都有英才出,其中老一辈的有刘毓中、李可易、王秉中、宋上华、杨令俗等,中年演员樊新民、王仲华、杨天易等,青年演员尹良俗、陈妙华、张咏华、全巧民、刘棣华等,1950年开始,陆续吸收了一些著名坤伶入社,如孟遏云、肖若兰、赵桂兰、宁秀云、孟小云等,阵容强大,极盛一时。
第四节 易俗社对秦腔的传承
一、 易俗社对传统折子戏的传承
《赶驾》折戏是红生唱做并重之戏,是皇帝赵匡胤心路历程的释放,有悔恨,有不安,有焦虑,有无奈,有英雄本色的气概。著名演员梁安建的赵匡胤和著名花脸晁红勃的呼延赞都在人物刻画上下足了功夫。梁安建唱得高亢豪放,豪放中有沉郁的表达,动作更是势劲有力,威严存在,颇具赵匡胤个性,晁红勃以架子花脸应工,招式利索干净,有风雷之势,唱腔嘹远高深,有松涛之劲,是呼延赞个性。 两位演员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赶驾》的内容之实。
著名旦角演员李淑芳是肖(若兰)派最得力的传人,她秉承了肖若兰甜润婉转,甜美含蓄的唱腔特点又有所创新,一折《数罗汉》,让我们看到了李淑芳的艺术功力,她以细致细腻细微的表演程式,一丝丝浸入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物有所恨,有所怨,有所想,有所思,唱得更是情真意切,切切入语,吻合人物而独得风采。
《柜中缘》折戏是热闹戏,因为有了““气”的淘气。 秦腔丑角刘大平的淘气,诙谐幽默,令人捧腹;优秀旦角范莉莉的翠莲,端庄正直,灵动羞涩;优秀旦角孙文茹的母亲,淑达知礼,沉稳冷静;青年演员韩磊的公子,英俊潇洒,略有气度。尤是刘太平,极尽夸张手段,很合舞台形象。
王宝钏坚守十八年寒窑,终于等来了丈夫薛平贵的回归。《赶坡》折戏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优秀旦角朱海娥饰演的王宝钏是贫苦中的坚贞,坚贞中的刚强刚烈,她动得有形有式,唱得有韵有味,很好地完结了王宝钏爱情的高贵;优秀须生刘小安饰演的薛平贵,大方有大举,大举有大势,是人物气度上的流露。二人一问一答的演唱方式,很生动。
秦腔折戏《打镇台》是一出以弱抗强的正义戏,县官王震怒打总督,打出了为官的清正,打出了为官的威风。王宏义饰演的王震,从精、气、神三方面装点了人物性格,因而很有看点。无论是以程式行进的表演,还是以规律行进的唱腔,王宏义均能情理相融地走向深刻与厚实,提人物上一个塑造上的高峰。
《探窑》折戏是母女情感的真实流露,范小星的王宝钏,刘慧的王母演得合情合理,是人物其时的心境。二人作为优秀旦角演员,自有着对旦角人物的理会和刻画。王宝钏的苦之痛,是痛在了心上,范小星演到了这个层面,殊属不易。刘慧的王母以慈祥化眼泪,化疼爱,也有特色。
李卫平是易俗社的优秀丑角演员,他在秦腔折戏《看女》里饰演的任柳氏,是活脱的农村老太太形象。以男身演女旦,掌握不易,但李卫平做到了,而且做的很体面,很实在。恨媳妇的动作,爱女儿的表情,换衣服的麻利,全在李卫平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夸张手法里完成,映证了任柳氏““爱女儿不爱媳妇”的生活原理。
旦角朱海娥,花脸温军海,须生梁安建的强强联手,就丰盛了秦腔折戏《二进宫》的壮丽景色。此戏以唱为主,朱海娥唱出了李艳妃的悔恨,温军海唱出了徐彦昭的忠诚,梁安建唱出了杨侍郎的正义。悔恨悔在了当初的让位,是李艳妃之情,是朱海娥之情;忠诚忠在了一心的保国,是徐彦昭之情,是温军海之情;正义正在了勇往的信念,是杨侍郎之情,是梁安建之情。如此一来,人物的鲜活就在三人的打造下亮堂并亮泽。
《路遇》是秦腔传统名剧《三滴血》里的一折老生重工戏,是当年须生泰斗刘毓中老先生衰派之看家戏。青年演员屈鹏不畏艰险,敢于演此周仁瑞一角,端得勇气可嘉,他动得老迈苍苍,唱得也是苍苍老迈,有一定的人物表达。王妈的扮演者姜二丽,也是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基本上演出了苦凄王妈的命运。屈鹏姜二丽正值艺术上升阶段,会有好的收获。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