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104瑜伽论问答 >

第9节

104瑜伽论问答-第9节

小说: 104瑜伽论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麨榧儆小2恍拧ば傅⊥拧ぞM。互各一性。對誰全分此名一分。既非一分。故名實有。問。別境通三性。其中不善性猶是念·定·惠。非忘念等三。故忘念等三非別境一分。是別隨煩惱。何名之一分。名為假有乎。答。忘念等三惑雖非別境法。別境中不善理通彼隨惑。以其理通邊。還以忘念等為別境一分。故一分名假。問。若爾。何故逸不名為實有。翻信之不信是各一性故。既名為實有。放逸不放逸亦各一性故。放逸可名實。何名為假有。答。不放免尚假。況放逸寧實。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三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月)。
    問。於異熟等四種無記。分別假實云。於異熟所攝諸蘊及心加行差別中而施設故此顯何無記是實有。何無記是假有乎。答。慈恩記云。於異熟所攝諸蘊者。謂第八同時心數等也。及心加行差別中而施設故者。謂異熟心任呱ā7莿e加行。若三無記加行心發。言心加行。於異熟心假施設故。故是假有意云。異熟無記是實物有。餘三無記是世俗有問。論次下結云。當知一切皆世俗有以此文見。四種無記皆應假有。何分別云異熟實有餘三假有乎。答。是頗叵思。若乘記意消論文者。餘三無記一切假有非謂異熟亦是假有歟。問。唐三藏宣。四種無記若得名言故皆是假有。若不得名言並名實有。今且待名言故云假有彼三藏御意云。皆實有義。皆假有義。今此論約皆假有義案論文。云當知一切皆世俗有。合三藏御釋。慈恩何緣摺畮熑丶罢撐闹肌T埔皇菍嵱叙N三假有乎。答。非慈恩獨云一實有餘三假有。景泰二師皆同云爾。且景師云。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異因而熟名為異熟。此名實有。除異熟外。於餘加行所生蘊中。假立威儀·工巧·變化。名世俗有泰師記云。賴耶四蘊及相應蘊是異熟。故云於異熟所攝諸蘊。餘三無記是方便心。云加行。加行三心於異而假施設。故是假有見諸師釋。皆云一實有三假。何偏非撥慈恩釋乎。問。誰言諸師皆得道理。三藏既立二門宣皆實有皆假有也。何輒依門徒異說乎。答。門徒異說非破三藏。然為顯義門差別。作種種會釋。二釋云。四無記心皆於遍行別境上假施設故。當知一切皆世俗有此釋非三藏同義。然依別義云皆假有。是尤義門無窮故也。且付慈恩。餘三無記於異熟心從假施設。何可假有。答。彼記次文云。此一名言各子類故。餘三名假異熟名言種子之外三無記心。無別種生。其威儀等四塵五塵。於異熟上假施設故如文可知。問。身業等中雖有香等。非身口威儀。所有四塵皆為彼體。答。身名有表。唯色可然。香等表示。其相非□利。不為身業體。威儀中四塵皆心所心引生。故為威儀體。身為中香等非心所引生。不可以為例。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四遍造。
    問。於異熟等四種無記。有大乘論分別三性。即真文云。又異熟生一向無記。二三可得。一有二種此文意何。答。異熟一種一向無記。威儀·工巧俱通三性。變化一種即有二性問。且除異熟一向無記。威儀·工巧何通三性。又變化有何二性。答。記文說云。若依伎樂以染污心發起威儀。是染污性。若依寂靜。即是善性。若依染著發起工巧。是染污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此是說威儀·工巧通三性也。次下又云。為引導他。或為利益諸有性故而起變化。當知是善此說變化性通二也。問。何故文中但說善染。不說無記。答。無記本性。不可云通。今說通方。但顯善染。問。凡四種無記皆應唯無記。何有通善染。答。大體分別時。雖皆是無記。然於其無□相似善染。以相似善染。云通三二性。非大體三性善惡所攝善惡性。問。變化無記或為嬉戲。或為利他種差別。利他變化文既為善。嬉戲變化可收何性。答。嬉戲變化是唯無記。故此不舉。問。佛四攝中。嬉戲菩薩以嬉戲圓滿功德。乃至成佛化度眾生。何此中唯無記。答。為嬉戲心起變化時。彼彼互諍無利他行。徒盡心力。只耀人眼。自他無益。故名無記。嬉戲菩薩為供侍佛。為莊嚴佛。任善淨心。修嬉戲行。故此嬉戲為大功功德。不為例。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五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
    問。以無常等四行相對治四顛倒云。初一行對治初一顛倒。次一行對治次二顛倒。後二行對治後一顛倒。此顯以何等行相對治何等顛倒。如此云乎。答。次一行對治二顛倒者。以苦一行對治樂淨二倒也。後二行對治後一顛倒者。以空無我二行對治一倒問。且付苦行方。所對法顛倒既有二種。何故能對治但用一行乎。答。云之諸師云不同。且慈恩釋云。以見戒取外道執為勝淨因故。於上起貪故此二俱貪。為除之故。以一苦行相對治樂淨。即見戒二取也是其以一苦行對治樂淨二倒義也。問。此釋意何。答。此釋意云。見取見外道。於向邊邪見劣法。執為勝因。戒禁取見外道。於雞狗等不淨戒。執為淨因。各於彼起貪生樂淨二倒。今為破此。修苦行相。除彼二倒問。於身邊邪見劣法。執為勝因。何名樂倒。若其樂倒義不成。能對治苦行不可用也。於雞狗等不淨戒執為淨因。應是淨倒。然此淨顛倒以不淨行可對治者也。何以□行對治耶。能治行不相應。所治淨倒不可初破何可云。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六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二月日)。
    問。若拢B下具四行相治四顛倒。集諦下四行相治何物乎。答。記文云。由常樂我淨愛差別故意云。亙四顛倒皆有愛故。有四種愛。為治此愛。立四行相問。於四顛倒有何等有何等愛。為治彼愛立四行相。答。說文云。常愛為緣。立後有愛。樂淨二愛為緣。立喜貪俱行愛彼彼喜我樂受。我愛為緣。立自體愛問。何故常愛為緣。立後有愛。乃至我愛為緣。立自體愛。答。記文釋云。由彼常愛愛來報故。立後有愛。由樂愛故。於現得境耽著不捨。立喜貪俱行愛。由淨愛故。未得境見淨追求故。立彼彼喜樂愛。由我愛故愛樂自身。立自體愛問。於四顛倒。有心倒·想倒·見倒三種差別。今所言常樂我淨彼三種中。何倒所攝。答。應是心倒。其由何者凡心顛倒。唯是貪愛。此常樂我淨既名四種愛。故是心顛倒。問。瑜伽本地分說。想見二種皆具四倒。心倒是愛也。唯有樂淨准彼本地分。心倒唯有樂淨。今此常樂我名心倒。唯應有樂淨。何具四倒乎。答。記文云。意耽樂淨故。本地分說彼心倒唯有樂淨。輕重總取故。此處文具四種問。為治四愛立四行相。以何行相對治何愛。答。記文云。此據四數總相相當。立集四行。不得說言何行治何行治何。以彼愛一一皆有因集生緣四種理故問。論初文作問云。何故於集諦為四行觀。答。云由有四種愛故。此答意云。有四種有。為治此愛。立四行相既配四愛立四行相。即應一行對治一愛。何云四行通治四愛。答。其答意。非以一行治一種愛。所治有四。能治亦四。總治四愛云有四愛。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七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問。說三苦中壞苦行相云。是壞苦性非唯變壞。已離憂者。雖復遇彼。不為害故意何。答。記文釋云。外人等云。即樂受壞名為壞苦。非結俊幸猿蓧目唷=穹谴藞坦省T品俏ㄗ儔牡纫庠啤P〕藥熣f。但樂愛壞即名壞苦。大乘師說。煩惱結俊嗝麎目唷9势菩〕宋肥軌拿麎目鄦枴1诵〕嗽莆肥軌拿麎目嗔x。有何妨難。大乘破云非唯變壞。答。次下文云。已離憂者。雖復遇彼。不為害故記釋之云。不還果人欲捨憂。雖遇樂壞。不生憂憂故意云。凡樂壞名苦。由有煩惱者生憂惱悲戀。如不還果等。雖遇樂受壞。不生憂惱害。何唯樂受壞名為壞苦耶。故加結俊小R鄳麎目喙视洿蜗略啤S捎薪Y俊墘纳鷳n。名為壞苦問。若必加結俊麨閴目唷l断氯o懀А2豢闪目唷1穗m遇樂壞。不生憂惱故。然下三靜懀Ъ冉目唷XM必加結俊矫麎目嘁:纹菩〕嗽品亲儔暮酢4稹S浳恼谠啤I缰T行即壞。是苦名為壞。以彼無有緣壞憂惱。名壞苦義意云。色界雖無緣壞憂惱。然壞是苦。猶名壞苦問。若爾。不還果無緣壞憂惱。以壞即是苦。應名有壞苦。何從無無結俊2涣目嘁9蕬嬓〕宋肥茏儔目嘀x。答。色界無憂惱。猶是有漏道。有漏道未得究竟離苦輪故。雖無憂惱。但壞名壞名壞苦。不還無憂惱。亦是無漏道。無漏道已得究竟離苦輪故。雖有變壞。不名有壞苦。故唯有變壞不可壞苦。問。色界雖非究竟離苦。然無憂惱唯有樂壞。既立壞苦。豈唯變壞不名壞苦。答。彼未斷隨眠。但暫伏現纏。現纏所攝憂雖暫伏不起。隨眠所攝憂彼未得永斷。已有隨眠憂。亦是有結俊l洞擞薪Y俊Uf有壞苦故。應知壞苦義要不離結俊先〗Y俊C麎目嗔x成。問不還果人雖斷欲染。然有果報老病死苦。是壞苦。問。不還無壞苦耶。答。老病死苦羅漢未離。何況不還離老病死。雖有此苦。不生憂悲。無憂悲故不名壞苦。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八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問。無常等十六行相與空等三解脫門相攝云。此約無我觀已生由無常觀建立無願此文意何。答。次上文起問云。要由無常想能住無我想。何故此中先說空耶答此問而如此云也。問。見問意何也如何答乎。答。記文釋問意云。見道已前要先觀無常。無常是無願門。後入見道住無我想。無我想是空解脫門何。何故三解脫門中。先舉空門。不先舉無願門次釋答意云。見道已初修方便。先起無常及苦行相。入無願三昧。後無我修入空三昧。即依無願而修彼空。復從無我起無常行。即依彼空而修無願。無願與空前後展轉更相修。三解脫門中先立空門者。據十六行中已修得空無我行。次起苦無常行等。故先說空門後說無願意云。有二作法。一先修苦常無常。後修空無我。二先修空無我。後修苦無常。今依第二作法。先說空門後說無願門問。若如此記文。十六行次第三解脫次第。俱應不定列。而何諸經論列十六行相。云無常苦空無我。列三解脫門。云空無願無相乎。答。遁倫記不明此由。但憬興師記云。見道已前即如所說。無常為初。若人真觀。無常苦行不遍一切。真觀不作。唯作空等。後入相見道。從前空淨第乃至無常觀。故見前無常為。初入見道已空行為初。不相摺σ庠啤U嬉姷乐形ㄗ骺沼^。相見道時觀空無常等。依此第列三解脫。先列空門。次列無願可消論文樣云。無我觀已生指真見道也。由無常觀建立無願者。指相見道也。問。依此憬師記。真見道時。唯有空解脫。不餘解脫。答。可云今也相兼真相二見道可具三解脫門。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九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問。記四拢B生起次第。何故列說苦集滅乎。答。記文云。由此故苦為第一。如此故苦此為第一一。由此故樂此為第三。如此樂此為第四是其列說苦集滅道生起次第。問。今此中且付初二句文。苦說云由此故苦。集諦云如此故苦之意何。答。記文釋云。由此故苦此為第一者。謂由逼迫故苦。如此故苦此為第二者。謂如集諦故苦如文可見。問。言逼迫者即是苦諦。而今言由逼迫故苦。即為由苦故苦。此義何無所詮。又集諦者即是集諦。何物同集論云如集諦故乎加之。集諦是苦之因。非即是苦。何云如集諦故苦乎。又云由逼迫故苦如集諦故苦。但顯苦諦義。不顯集諦義。何以此二句可顯苦集二諦前後次第乎。答。此義叵思。私聊會釋。被他逼迫自心謂苦。逼迫是緣。由緣生苦。故記釋云由逼迫故苦。隨集□細受苦輕重。此苦輕重如集□細。如集□細別受苦輕重異。故記釋云如集諦故苦。以苦體苦因顯苦集二諦。以樂體樂因顯滅道二諦。由逼迫故苦。舉現在苦體。如集諦故苦。舉過去苦因。苦體是苦諦。苦因是集諦。說逼迫故苦。先顯苦果體。說集諦故苦。次顯苦因緣。故苦諦苦因顯苦集二諦。此二諦前後但由苦一法。後二諦生起但由樂一法。
    伽第五十五。遁倫記第十五。第三百十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問。於四拢B分別世俗勝義云。由自相差別故建立世俗諦。由彼共相一味苦建立勝義諦如此云意何。答。同瑜伽論第五十五作問云。四拢B為世俗諦。為勝義諦。答此問云勝義諦攝。顯其義諦之所以云爾也。問。爾為顯其勝義諦所以如此意何。答。記文釋云。此中義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