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46节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46节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首的长老大声叫道:“这还用争么,去迎回风氏族人,再行推选族长就好了!”
  又是一片沉默,尤其是几个刚才争得最凶的长老,看来风氏一族在多年后,还是在太昊族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纷争不断的部族,对我的大计是不利的。
  只有让太昊族尽快地平定下来,进而密切太昊与少昊的联系,提升两族的生产水平。利用远胜于大元的人口力量,才能达到文明总量与质量的在这个时代的最大化。
  “赢氏的族人会让我们去迎回风氏么?”一位长老嗫嗫嚅嚅地问道。
  看来不仅是有的部族不欢迎风氏回归,还慑于赢氏一族的战斗力。
  “我已经到过赢氏建立的少昊族。族长赢伯亲口承诺,如果我太昊族在东方的后人要返回太昊族。少昊族绝不留难!少昊族愿意放下仇恨,成为太昊的兄弟之族!”我面向所有长老,大声地宣布。
  “那风氏为什么不和你们一起回来?”
  “风氏在遥远的北方,如果走路的话,需要3个月以上。加上现在还有另一支赢氏族人——祀鹰鸷的莱夷人,还没有放弃对太昊族人的仇恨,还在向北方去与风氏为敌。所以如果要风氏回归,就得派遣战士去击退莱夷人,并带回风氏一族。”我对他们分析道。
  再次沉默。
  “我元齐不愿看到太昊族再有纷争,愿意率族人前去,迎回风氏。还有哪些部族战士愿意随我前往?”
  仍然沉默。
  “我太昊族牲畜遍布草原,族人连狼群、野猪、虎、豹子、熊都疲于应付,还哪里有战士能去对抗少昊战士?”一名长老无奈地说。
  我这才注意到,太昊族战士还没有弓箭和鱼网。
  看来迎回风氏的任务,又只能由大元族骑兵一力承担了。
  我们的时间有限,现在已经进入十月,要在新的一年春播之前将风氏迎回,并将农业生产快速地在太昊推广,就得立即往北方进发。
  而我还得返回贸易城,带上还没有完全训练好的300多名骑兵。
  时间有限,来不及传授弓箭技术——加上我不知道去迎接风氏这段时间内,还会有多少族内纷争,一旦有了弓箭,说不定回来时就没有这么多人了。
  但我还是让木驼他们扎好营帐,在十天之内教会太昊族人学会制做和使用鱼网。
  十天后,太昊族人开始在附近的河中捕到了不少鱼,同时畜栏也在我的指导下加固上了带刺的藤条,大大增加了防御猛兽的能力。
  临行前,我把长老们都请在一起,跪伏在太昊一族始祖神像壁前,和他们一起发誓,在风氏回归之前,不得再发生内斗。
  这样至少我能离开得放心一点。
  在风氏一族的强大号召力和对祖神的无上尊崇前,这些长老们基本上不会有明确的反对意见,希望在我离开后,他们能遵守这个诺言。
  然后我带上120骑,暂别太昊族,开始返回贸易城。
  现在,大元文明将拥有前所未有的人口资源,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个瓶颈,将有可能在迎回风氏以后,得到圆满的解决。
  相信在迎回风氏之后,我元齐在太昊、少昊两族内总有一席之地了吧!
  第七十九章 风氏一族
  木驼知道终于将要对莱夷作战,一路上跑得极为欢腾,墨龙旗在他手中高高飘起。
  但我还是得先去向盈伯说明我在太昊族接到的任务。
  “既然难免冲突,我尽量约束其他部族,不要卷入莱夷与大元之争——但元齐族长还记得对我的承诺么?”沉默了许久,盈伯说道。
  这个滑头!说明了就是不让此事又扩大为少昊与太昊之争罢了。
  “谨如兄长所言,元齐必信守承诺”我跪伏告别。
  不过莱夷,我多杀你一个,不算得背信吧?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回到贸易城,木驼紧急召集所有骑兵,让我分配任务。
  共计约600名骑兵中,我只打算带走300名骑兵和400匹马。
  这是一次远征,敌人有以逸待劳的优势,我们也必须节省马力,多出的100匹马是供骑兵们轮流使用的。
  当然所需要的物资也不少,总得有一些马专作运输之用吧。
  大元三城留下了200匹马和300名骑兵,主要工作已经转变为开展海盐运输贸易。
  因为除了秋收后才开建的“汉土城”,大元城、贸易城、有穷城都有足够的防御和生产能力,不需要再远程运输粟米和陶器了。
  这使得我的机动能力大为增加,才得以抽出如此多的骑兵从事一次远程奔袭。
  十月30日,天刚拂晓,我率300骑站在宗庙门口的广场上。木驼高举墨龙旗,满面红光,连胯下的马也不安份,不断地跃起踏地。
  我面对着墨龙旗,问所有骑兵:“莱夷杀我大元族人,毁我大元新城。这个仇要不要报?”
  “要!”
  “如今我大元族已经是太昊族的一员,莱夷将去攻击太昊风氏族人,我们能不能答应?”
  “不能!”
  “大元万岁!”
  “大元万岁!”
  “出发!”
  “出发!”
  300骑如一道狂飚,跟在我和举着墨龙旗的木驼身后,卷出贸易城,奔向北方的大草原。
  记得上次莱夷人渡过了一条由南向北的河,并且是自西向东渡过的,为了避免在靠近入海口的位置被阻隔,过了莒族的区域后,我就选择了略偏东北方向前进。
  途中经过了不少小河。不知道哪一条是上次那条的源头,但从大致方位看。应该是不需要再眼睁睁看着象兵过河了吧。
  九天后,我们在一个小族那里听到了莱夷人的消息。
  据说一个有长鼻巨兽的强大部族和一个北方大族已经打了好久了,但并没有哪一方覆亡的消息传来,看来战斗还在继续。
  从这个小族牧人所形容的距离来看,战场离我们应该只有200公里左右,两天内我们应该能到达。
  木驼两眼发光,要不是我劝阻,晚上他也想带一队战士先行出发。
  那可不行,大战之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储备马力。
  两天后的早上,按距离估算,应该靠近战场了。
  我让战士们准备好弓箭。
  50名战士负责照看备用的战马,不用投入战斗,另有50名战士作为侦察队,分为十组。呈扇形向前方分出。
  200名战士作为主力,匀速向战场靠拢。
  两个小时后。十个小组回来了三组,报告的都是共同的信息。
  在前方约10公里外,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就是战场,但此时的战场一片风平浪静,双方都没有任何举动。
  在林中小心地推进约六公里后,将云龙交给木驼,我随侦察队小心翼翼地靠近森林边沿,向双方的中线靠近。可以看到莱夷族人的战象正在草地间的小河里戏水。秋末的河水已经有一点寒意,但莱夷族战象和战士们似乎没有什么感觉。
  草地上有被破坏的畜栏的痕迹,处在莱夷人的营地边上,我猜测那是被破坏的风氏族人原来的基地。
  在林中潜进了约4公里后,可以看到一公里外有隐隐约约的帐篷群,粗略地数了一下,大约有100多个破败的帐篷,按我的经验,应该总共有500来人的样子,林中还传来牛羊鸣叫地声音。
  前方约500米处,有几名战士在站岗。
  看来风氏族人在平原上的确不是象兵和莱夷人的对手,连放牧的草原都不能保住。不过显然风氏也找到了在象兵面前自保的办法——利用茂盛的丛林,战象在这样的丛林面前也无计可施。
  但这却不是长久之计,从风氏族人的处境来看,就比莱夷族人差太多了。在游牧时代,失去了草原的部族,哪里还有生存下去的足够条件?
  除非他们能在下一个春天第一时间能够有足够的种子种下粟米。
  但在林中开荒也不容易啊,那得砍倒多少大树才行。
  不过有我们的的支援,相信风氏一族不需要在这个地方学习农业了,温暖的南方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我伏在草丛中,叫一名侦察骑兵回去让木驼将墨龙旗带来——我从风氏族人的帐篷上看到了原始版“龙”形状的图腾画。
  带着墨龙旗,我和五名战士小心地向风氏族人靠拢,如果不是也看到他们的图腾,以及之前盈伯的介绍,我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太昊后人,但从规模上看,应该就是风氏族人了。
  当年太昊各族败逃的后裔们,剩下的多半都应该死在丛林中或草原上了吧,能在一两百年后还有这个规模的,恐怕也只能是风氏了。
  很快,我们就被那些站岗的战士们发现了。
  但看到我们手中没拿武器,还举着一幅墨龙旗,风氏战士们的敌意迅速缓和下来。
  我走上前去,让木驼说明来意,并介绍了我的身份,那几名风氏战士立即跪伏在我脚下,行了叩礼。
  “是太昊各族的代表,前来迎接风氏一族回归神山!”披着一块破旧羊皮的长老手扶木杖,听到这个消息,全身颤抖,泪流满颊。
  “元齐族长稍等,风余这就将其他长老们带来!”他在颤抖中匆匆走向密集的帐篷区。
  不一会儿,墨龙旗前跪伏了一堆“衣不蔽体”的老头子。
  不过我关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你们的族长呢?”
  “几天前战死了!”一名长老嘶声答道。
  第八十章 大战莱夷
  原来莱夷自从在一个半月前就找到了风氏族人,并立即以象兵开路对风氏族人的营地发起了攻击。莱夷人明显从大元族的战马那里得到了启发,战象身上覆盖了大块的藤甲,风氏战士投掷的木矛对战象毫发难伤。
  很快,风氏族人的帐篷、畜栏就破坏殆尽,牛羊和族人被赶出草原,逃入丛林。
  更让风氏族人无奈的是,莱夷族人有用于远程攻击的弓箭,而他们的战士则只能用长矛进攻,十来天下来,死伤惨重。
  丛林中,风氏族人发挥了地形熟悉的优势,开始可以跟莱夷人互有进退。
  但离开了草原的风氏族人,就像断了根的草,不仅长不大,连生存都很快就出现了问题:牛羊一天天瘦下去了。
  这一任的族长见族人已经难以为继,忍不住率族中战士偶尔出动,乘夜向莱夷族人发起偷袭,给莱夷人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迫使莱夷人向后退却了一段距离。
  但就在前几天的袭击中,族长不慎被一支箭贯入胸部,未及回来便死了,就在日前,莱夷人还挑着那位族长的头颅前来挑衅。
  现在族中群龙无首,只盼能挡住莱夷人的下一次进攻,不致灭族,就是多得祖神庇佑了!
  “太昊祖神在上,终不灭风氏一族,让元齐族长来解救我族!”风余和几名长老又向墨龙旗跪下,喃喃祷谢。
  看这般模样,已经无法再等着风氏产生新的族长了,我直接下令让全族向我们的骑兵基地方向迁移。
  莱鹰,该我们再次直接面对了!
  近70名风氏战士坚决要求参加我们对莱夷族人的战斗。
  我让所有侦骑和后勤保障骑兵共约100人承担起卫护风氏族人的任务,那70名风氏族人,则充当我们的诱兵吧。
  中午时,200骑作战主力隐藏在林间,70名风氏族人开始走出森林,向莱夷人那边呐喊。
  莱夷人显然对风氏族人的搬迁有所察觉。战士们早已经作好准备,以十一骑战象开路,共约200名战士向风氏这边压来。
  每头战象背上都驮了一个大藤筐,里面有四到五名战士。地面上还有100多名战士跟随。步行的战士基本上都拿的是长矛。但藤筐里的战士都持地是弓,看来是欺负惯了没有弓箭的风氏族战士。
  森林的位置略高于草原,当莱夷人已经接近到300米左右时。我大叫一声“驾!”率先骑马冲出,木驼哈哈大笑,双腿一夹,紧跟在我身后。
  两百骑战马马蹄撞击地面的声音如巨雷突然震响,莱夷人闻之色变。
  对付象兵地办法,我和木驼已经预演过多次,都觉得只能用骑射这一个法子。我曾想过用后世的火攻,但森林和草原易燃的特点让我放弃了这个诱人地想法。
  那另一个办法就只能是骑射——少攻象,多攻人,先消灭地面的步兵!
  当地面部队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时候。区区几头大象还能成什么气候!
  所以我们明智地选择不和战象硬冲,而是利用马匹的速度优势,轻轻地从距离战象约50米的地方掠过,其间每名骑兵至少发出了两箭,我和几名战士发出了三箭。
  但同时,象兵的优势也得到了体现,在藤筐内的莱夷也发出了至少一箭。造成我方七人三马带伤。但由于有藤甲保护,伤势都不重。
  莱夷步兵就惨了,数息之内,被400多支箭覆盖,造成了至少一半地战士退出了战斗,躺在地上呼天抢地,或一动也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