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97节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97节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相对于太昊城中所有的主排水沟都采用石砌开放,大楚城中的排水系统都是用成块的陶砖覆盖上的,这让我叹为观止:元方的城市建设标准已经高于太昊了。
  大楚城没有像太昊那么发达的铜业,也没有太昊那么多马车、牛车,所以庸族人能够乘车的并不多,城中人口虽然也达到了五千多,但还有大量的庸族人散居在距离大楚城20里的范围内,这些庸族人多半都在城中有房子,平时却都住在城外的地里,在那边另外修有房子,那才是他们主要的居所,这些居所多半都以几户到几十户的规模连在一起,外面修有篱笆墙,用于防御野兽,我们在狩猎时就经过了许多这样的小“村子”。
  在大楚,城乡分化已经开始出现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太昊翻版
  在个头低矮的庸族人面前,从太昊族移民过来的族人有一种显然存在的优越感,但眼下大楚族中长老却以庸族人最多,庸族人在城中享有足够治权,虽然偃鹏是城主,却仍然不得不在多数事务上服从长老们的决定,这让我体会到元方在统治大楚方面的苦心。
  在大楚城中见到我的庸族人都会停下脚步,恭敬地立在路边,直到我通过并远去,或者我示意会停留下来,而让他们先行离开,这一点让我更深刻感受到元方在族中的威望,必竟这些族人都知道眼前出现的是族长的父亲,那个创造了太昊文明的神一般的族长。相比之下,太昊城中的族人对我却没有这种敬畏,就算我要带大元的老兄弟到太昊酒坊喝上一杯,最多不过有人会为我让座,多数族人只不过端起杯子打个招呼,然后继续畅饮不缀。
  而太昊族人眼下住在大楚的居民却已经不再有这般随意,面对我时,居然也表现出和庸族人一样的敬畏,这是什么原因?入乡随俗吗?
  庸族人给我的另一个映象是勤劳。
  大楚城中来来去去,身负重担的多是庸族人,太昊族人以军队和匠人为主,长期的征战下来,一支比太昊更为专职的军队已经成型,太昊族人在大楚往往负责宗庙和城池的守卫,前些时间也参加南征的攻坚战,但眼下多数都分散在已经建成地两座庸族城和一座大越城里。前线除了少量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庸族人了。大楚和湘楚两个码头的船厂里有不少太昊族人,大楚的匠作区也是由太昊族人把持,虽然眼下已经有了不少庸族的学徒,不过师父级的匠人却绝对是以太昊族人为主。
  城外地农田是庸族人的天地,在城外建小村子的也全都是庸族人。这些庸族人让我看到了后世地农民影子,夏末秋初时节,常能够看到年长的庸族人在地里一坐就是一天。什么都不做,就只是一株株地看着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
  庸族人原来也是按小部族为单位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管理,但最近两年则快速地实行了土地私有,包产到户。庸人只需要交够农业税。其他地收成就属于自己所有。因此许多人在城里有一间房子,在地里有另一间房子,城里地房子用于堆放地里多出的的收成,便于在城中交易其他的匠作区产出品。
  对大楚的观察花去了我大量的时间,甚至都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照顾孙子,这也可算是元方周密安排带来地一个副作用。
  带风越这几个月来。含饴弄孙的新鲜感已经消失殆尽,元楚虽然可算是我的“嫡长孙”,却没有让我能够在他身上付了太多时间,最多是交待照顾公孙诎和元楚的庸族妇女应该注意些什么,倒是梅梅尽量多花了些时间抱孙子,有时连我和偃鹏的狩猎也因此而放弃。
  小孙子的成长让我更关心大楚医馆和学校的建设情况,必竟这两个地方对以后的元楚有更重要的作用。
  大楚医馆的建设几乎就是太昊医馆地翻版,这一点不消说了,现在里面的医生都还是以太昊城中过来地医生为主,我在城中无聊时。也会把闲下来的医生叫上,和土鲁的徒弟一起。到大楚酒坊里喝上一杯,跟他们的交流也比较多。现在所有的匠作坊和医馆里都充斥了庸族的学徒,这些师父们也开始学会了忙里偷闲,能够有时间陪我去畅饮一番了。虽然元方家里就有酒,但这些族人却都不肯陪我在元方家中喝酒,到酒坊去则没有这种顾虑,大家都可以放得开一些。
  这些医生们都在太昊听过我的讲座,但到了大楚以后,接触我的时间少得多了,为此很有些不满足,这一次我到大楚来,他们也借此向我请教许多从太昊医馆传过来的最新知识,这让医生们受益不少。匠作区的师父们却没有这个问题,土鲁早就派人过来,把最新的工艺和绘图标准告知了这边的徒弟,甚至做到了太昊和大楚的产品之间具有“互换性”,太昊产出的车轴,可以通过鸽书传尺寸到大楚,这边产出的轴承和马车运到的车轴之间可以准确地装配,这在后世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却在这个时代就实现了。
  大楚学校采用的全是太昊教材,教师中也只有极个别的才是庸族人,而且都是当年大楚村的村民,现在的新教师都在从庸族人中培养,却仍有一段时间才能成长起来。大楚学校在教学中采用的文字是太昊文字,语言则采用了太昊语和庸族语的“双语”教学,却将太昊语言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对下代的庸族人进行考核,小孩子们必须拿出后世学英语的劲头来学习太昊语才能够通过考核,否则将来要想进匠作区就是难上加难。
  总的来说,元方在大楚尽力地维持了庸族人的政治主导性,却将太昊文化和技术一丝不芶地,甚至更为过之地灌输到大楚的各个层面,从文字、语言、技术、建筑、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地将庸族人带入到太昊的文明层面。据偃鹏讲,在南方的大湘城和大越城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此次征服之战后拟建的新城中,也将继续沿用这一管理方式,换言之,大楚的每座城,都将是太昊城的一个个翻版。
  9月,大楚城附近山地上的粟丰收了,这让大楚城处处变得金黄,房前屋后的平地上都晒满了粟穗,据大楚宗庙农部的长老介绍,这在大楚的全年收成中,大约占三分之一强,我估算了一下,所有的粟地大约有3万来亩,亩产也就130斤左右,总收成在2000吨以内,那么大楚全年的粮食收成不是也有近6000吨么?这可是大楚两年半以上的口粮!
  看来大楚也已经进入了农作物过剩阶段。
  10月底,元楚已经开始硬朗,梅梅遣散了多数照顾的庸族女子,少量的妇女照料起居足矣,而元方已经传回捷报,准备班师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濮人战俘
  10月24日,大楚的第二季稻已经开始泛黄喷香,丰收在望。
  从大楚码头不断有江南的物资运回大楚城中,来来往往的庸族战士鲜衣怒马,在大楚城外的马道上奔驰,且逐日密集,城中的军队和战马越来越多,大楚城中的族人都知道,元方回城的日子不远了,偶乐听到庸族年青人操着不很纯熟的太昊语聊天,提到族长在南方的大胜,都感与有荣焉。偃鹏和城中长老们连日开会,布置城门内外,洒扫城中街道,为族长凯旋作迎接准备。
  “禀族长!”偃鹏还是习惯叫我族长,其他称呼在他看来都有点叫不出口“大楚族长将在后天抵达大楚码头,不知道您去不去大楚码头迎接?”
  庸族长老和偃鹏他们经过商议,一致决定全体长老团和城主一起到大楚码头去接元方,可是我却成了他们为难的一个问题,族长的老爸要不要去接族长?这个问题他们都不敢为我做主,只得让偃鹏来问我的意思。
  “干嘛去!”梅梅不同意了,直接了当地把偃鹏回绝掉“这个什么族长当的!比他老子还不要命!儿子生下来,不在家看着,一跑就几个月去打仗!什么事情比儿子还要重要?”
  我笑笑而已,这话我也不能反对,虽然未必认同,偃鹏却是满脸尴尬,唯唯而退。
  “怎么?不想去接你儿子?”我对梅梅是清楚的,若说想早点见到元方平安回来,梅梅的心情之迫切恐怕不在公孙诎之下。只是不肯说而已,但这一次居然忍心不到大楚码头去接儿子却是出乎我地意料之外。
  “接!为什么不接!元楚乖孙子。对不对?咱们去接你那个不要命的爸!可是啊,谁让他这么久都不回来看我们呢?咱婆孙俩啊,最多就在大楚城门口接着就行了,对不对?”梅梅自顾自地去跟孙子商量去了,把我晾在那里,估计她也看得出来,我跟孙子地关系是比不上她了。
  大楚城中如过盛大节日,庸族人喜笑颜开,把南方的大捷奔走相告。丰收之际,再加上这时元方班师,族人可以跟好久不见的亲人团聚,还有在南方的战事顺利,这么多好事加在一起,难怪城中满是喜庆气氛。连我都颇受感染。
  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家人征战在外,谁又不是心中挂念呢?不要说这些庸族人。就是我和梅梅,不也每日为元方祝祷么?哪里又不是热切盼望着这一天?梅梅口中不说,我却知道,这时候她和元楚多半都很开心,公孙诎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两天家中也如过节一般。
  据偃鹏所说,这次元方南征所征服的部族与庸族截然不同,不仅外观长相颇多差异,语言与生活习俗也绝对不同。文明程度跟大楚现在的水平也天差地远,多半都还在山上结巢而居,或者依山洞而居,平时主要的食物依*渔猎所得,因此这些部落战士们都精通丛林狩猎技术,加上南方的丛林密布,地形高峻,战斗中庸族人损失也很大,若不是元方能够稳住军心,加上庸族人本身也是丛林中的优秀猎手。还不太可能在这短短数月中基本平定南方各部。
  经过数月征战,眼下已经在南方建立了一个颇有规模地基地。甚至已经在基地外开始了农业生产,只是安全形势还有些挑战,需要一段时间继续扫荡周边部族,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偃鹏,你知不知道,这些个部族应该是叫什么部族,如果他们不是庸族人,又是什么族人?”这个问题让我很好奇。
  “据族长鸽书中所说,应该叫濮族!”偃鹏答道。
  “所有的部族都是同一种语言,都叫濮族吗?”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据说有好多个部族,可能各自的称呼并不一样,却都被族长称作濮族,大约应该差不多罢。”偃鹏也有些吃不准了。
  这个问题只能够留待元方来回答了。
  26日,大楚城中已经开始准备秋收,但更重大的事情却是元方返城!
  头一天晚上,凯旋而归的部队已经渡过大江,元方一直守在南岸,等到所有战士都渡过以后,他才踏上最后一条船,赶到大楚码头时已经繁星满天,不可能再赶回大楚城了。大楚的长老们和偃鹏早就在大楚码头等候,也都要求元方在码头安歇一晚,以便参加第二天地入城庆祝仪式。
  27日一大早,大楚城门口人头攒动,城中钟鼓齐鸣,大楚铜钟比太昊声码中的还要大上一号,钟声响起时,据说在10多里外地大楚码头都清晰可闻,甚至让码头上的族人以据此安排上下班时间。
  这个说法我没有真正验证过,但在城周围狩猎时,确实能够按时听到大楚城中报时的钟声。若这个说法是真的,那现在大楚码头上的族人,包括元方,也都应该听到大楚城中源源不断的钟声了。
  族人们也知道,从十多里外的码头整理好部队,用过早餐再赶到大楚城,应该已经是近午时分了,但从天明开始,城门内外就站满了欢迎的族人,心急一些的甚至已经跑往码头方向,准备在途中迎接亲人了。
  第一批到达地却不是元方的仪仗,而是押送战利品的部队,因为俘虏不需要太整齐,所以元方在安排整理队形的时候,就打发前队押着这些俘虏和战利品出发了,前队的早餐都是在马背上吃的。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所谓的“濮人”。
  果然如偃鹏所言,这些濮人与庸族人虽然个头高下差不多,但满身更为黝黑,跟余杭那边的大越人差不多,只少了脸上的图划,身上没有一块像样的兽皮,肩背倒有不少鞭痕,眼中满是惊惶,对骑在马上地庸族战士畏若蛇蝎,稍有逾矩,不待庸族战士喝止,便自行纠正,看来这一路上吃的苦头不少。
  大楚城中地庸族人在这个时节还不需要*兽皮御寒,多数人都披着太昊送过来的麻布秋装,哪里像这些濮人这么狼狈!
  不过这一批战利品中倒有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
  这是真正属南方的特产
  第三百七十八章 所图者大
  一行濮人战俘护着中间的牛车,上面满载各种南方产出,但吸引我的却是排在这一个队伍后在面的一个藤筐。
  这个藤筐有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