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36节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36节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月10日,我们经过了苗城,苗族长老和族长一起到城外跪迎,倒教我不好意思绕城而过,只得在城中住了一天。此时苗城中已经住进来2000余苗族人,周边的小部族还在闻讯不断赶到,就算是比上次规模更大的蛮人前来攻打,也将在现在的苗城面前无计可施。
  更让我意外的是,城中竟然住进了两个蛮人部族。
  尽管他们现在所建的房子仍是简单的木棚,相信不久以后,他们都会和苗人一样,放弃眼前还看得到的草屋,搬进太昊风格的土房或砖房中去。
  难得来一次,我把建筑苗城的太昊匠人们也叫到一起,宴请了他们一次,但由于建筑工程进展顺利,已经有大部分匠人返回了,这里还余十来人,我没打算带他们前往大江,尽管也有匠人提出这个要求,但多数匠人还是急着在年后回太昊与家人团聚。
  “苗族世代不会忘了太昊族长的恩德!”苗族长老和族长轮番上前为我布菜,言必称颂太昊恩德,元方也在被称颂之列,尽管苗族人都以为元方是在我的授意下才参加了苗城建设,但我和元方,以及少量的骑兵才清楚,这其实只是元方的自作主张。
  “我会让蛮村的苗族战士们尽快地回到苗城来,请族长和长老们不必担心。”蜀大吠日敬时我想到了这个问题,毕竟在蛮村的近200苗族战士还是苗族目前的生产和狩猎主力。
  族长和长老们喜上眉梢。
  第二百四十九章 浩瀚长江
  由于今年的收成不好,又被蛮人破坏掉一部分,最后收进城来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若是再少了冬季狩猎的壮丁,这个冬天就难过了,所以当我提出把满村里的苗人送回来时,苗族长老们兴奋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我却没打算当“扶贫班主任”,眼下我所带的逾十万斤粮食就不是为苗人准备的——毕竟他们还能*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而蛮村那边却已经没有了这个能力。
  现在苗城初创,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加上元方已经为苗城大致廓清了周边,苗城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按以前由族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对他们的前景还是颇为看好的。
  在苗城休整了一天以后,大队继续向南,这一带已经超过了上次我南行的的极限,开始进入到我从来没有涉足的地域。
  元方一路上指点江山,都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经过一些蛮人村落时,他还会带我去和村中的族人和长老们见面。
  从这些蛮人眼中,我看到的喜悦极少,反而是对我和元方的恐惧更多一些。
  “自古知兵非好战能攻心则反侧自安;不审势宽严既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词内的这一联,道尽了当年平定川南“蛮人”时的武侯如何小心谨慎。
  诸葛孔明在“七擒孟获”时,便知对付蛮人须令其“心服”,否则后遗问题会层出不穷。
  元方毕竟小孩子心性,对这些蛮族村落的所谓“臣服”看得太认真了一些,如果没有后续的手段,“平南”大计恐怕只是一场梦。
  所以我对建立南方基地的计划又更深入了一层——它将发挥在南方建设和推广文明的作用,同时也将用于稳定南方的局势,减少蛮族和苗族征战不休的可能性。
  不过最近的目标,则是为我的“渡江大计”建立一个基地。为我地江南之梦奠定基础。
  这一路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如我们刚经过的由族至苗族地区一般,这里也没有什么险峻的高山,都是丘陵为主,但丛林茂密,行进困难,这时我已经能够明白元方当初追剩蛮人的困难,以及为什么以少量的骑兵和大量的步兵配合。
  像我们眼前这样。以骑兵为主,前进时若遇到敌人,在丛林间的遭遇战中,骑兵就会远不如步兵灵活。
  过了苗城17天后,元月下旬,我们终于抵达了闻名已久地“蛮村”。
  这时的蛮村已经在苗族人的协助下,修建起了大量的草屋,虽然远比太昊的土坯房和砖房简陋,但对这些蛮人来说,已经远超他们的树棚了。我看到大树上还残留的“人巢”已经人去巢空,所有族人都转移到了地面。
  高大如神的族长,率领庞大的骑兵队伍开到,令村中的蛮人战战兢兢,不知道是祸是福。
  但接下来发生地事情让蛮人们放下心来一一太昊的骑兵们很快架起存放粮食的专用帐篷,10万斤粮食存放了进去,太昊骑兵的行军厨房迅速建起,当晚,所有的蛮族人就享受到了太昊标准军事伙食。
  这昧要说蛮族人,就是苗族战士们也享受到了空前的美味。
  这一天。后来被蛮人记载为部族历史上的“元日”甚至成为后来蛮人的新年。
  第二天开始,紧张的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
  四座陶窑同时开工,蛮人中的健壮妇女和还能够劳动地长老都参加了建设,更重要的是一挑土坯房也开挖地基,除了必要的看管马匹的人员和狩猎人员以外,所有的太昊骑兵都投入到建设之中。木匠们带着上百骑兵,将村外数百米处的一处林区伐成了平地。上千棵“原木”存入到了村中,随后开始制板。
  太昊战士和匠人们的劳动热情吸引了苗族人,本来已经接受安排即将返回苗城的苗族战士也坚决申请留下来参加建设,考虑再三,我同意他们多留半个月,把前期地土建工程推动起来。
  十天以后,30余间土坯房的地基已经挖得差不多了。筑墙工作已经开始,我却早没有了耐性,急急地催促元方带我去看长江。
  过蛮村向南,四天功夫,在一个艳阳天的下午。震天的水响在前方的一道山陵后响起。
  我止不住心中的激动,跃马直上山岭
  长江!这只能是长江!
  按我对地理那点可怜的知识残存地记忆。这里应该在河南的正南方,湖北境内的长江一段。
  在后世里,我家就在长江边上,夜夜伴着长江的水响入眠,但由于是在长江上游,江面较窄,满江白帆的景象小时候从来没有目睹过。
  成年后也曾经从中下游地长江大桥上经过,却从来没有见过眼前这般浩大的长江。
  映象中地长江上游好像也就数公里宽,到了中下游应该有数十公里宽的样子,可是眼前我站在高度也有六七十米高的地方,对岸却似乎只是一条隐约的线。
  难怪元方初时会以为到了海边。
  跟在我后面的太昊骑兵们眼前都豁然开朗,被这条壮观的大江所慑服。
  “我们在这里建一座码头!”我指着江边一处高地,那里有数块平整的礁石伸入江中。
  “不!爸爸!”元方竟然反对“我们在这里建一座城!好不好?”
  这小子!我摸摸他的头,却被他不经意地随手挡开。
  老爸这些年来所做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以为建一座城是想建就能建的么?
  这些年来,算一算,由我主持建设的城也不少了,加上在太昊影响和指导下建设的城,中原地区已经有了17座城池,还有的少昊部落建设的新城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每建一座新城,至少都有近2000人以上的人口基础支撑,才能够达到对一座城的基本功能人口分工,少了这个数字,城的功能就会大为受限,建设成本也会不合理地偏高。
  不过元方也没有错一一迟早,这里会有一座城。
  却不知道,会是谁来修
  第二百五十章 再尝美味
  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在中原的各部族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便是为了集中人口,建设城池,为文明建设积累规模基础,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后期的发展基本上符合我原来的思路,大量的创新并不尽都在我的指导下完成。到了今天,大量的匠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已经让我望尘莫及。用一个后世的说法,近年来,这些族人所取得的“专利”比我多得多。
  尽管目前我仍在知识上远超过这些族人,但有的知识在这个世纪是无法验证也无法应用的,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些不可轻易逾越的阶段。我就算知道钛合金的性能极佳,也没有办法指导原始人炼制出来造架飞机坐上去。
  眼下,在技术方面继续“拔苗助长”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历史上青铜时代持续了数千年,直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才开始发现有使用铁器的迹象,接下来如果说要有什么大的跨越式发展,莫过于带领这些原始人进入铁器时代了。
  但与青铜比较起来,铁器所能给这些原始人带来什么更多的利益呢?
  缓一缓吧,铁器与铜器的比较优势,最早就是从武器的比较开始的,铁质的武器在战场上轻易地战胜了铜质的武器,从而奠定了铁器的地位。而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铜器已经在绝大多数方面不弱于铁器了。
  当然,从后世的知识里,我知道铜矿的数量远不如铁矿多,发展到那一步是迟早的问题,但眼下,让原始人衣食无忧,拥有充足的生存物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更高程度的文化和文明,才是更加重要的目标。
  阶段性的任务是实现人口的进一步集中和快速增长。
  所以元方发现地大量蛮族人口也是促使我尽早来到南方的重要原因。在这个时代。任何部族的大量人口都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蛮人或者远落后于今天的太昊,却并不比当初的大元族落后多少。
  从这一路行来所见到地情况判断,数十个村落的蛮人不少于4000人以上的总量,何况还有大量我们没有看到的村落存在!
  这是我必须善加利用地资源!
  眼前的滔滔长江,让我对江南一带可能存在的“原始土著”充满想像。或许在那边,还有其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存在呢。
  江南!我一定要下江南!
  但时间却不是现在,得等到我的码头和船造好以后。
  大江的水量巨大,即使在如此宽阔的江面上。仍是波浪滔滔,小船过渡地安全性让我放心不下,所以要造的第一艘船就不会是小船,从建设码头到造好船,所需要地时间决不会少,不是一蹴而就地事情。
  所以眼下还得先把蛮村建设好,作为建设码头的后续基地。
  不过好不容易到了长江边。就这样返回是不可能的,怎么也要在长江边上多呆一点时间。
  扎下营以后。我问了元方一下。这里差不多就是上一次他们的宿营地,甚至在营地旧址上,元方还找到了上一次他们打碎的几块陶片作证。
  既然上次他们往下游探索没有什么发现,那这一次我就往上游走,看上游有什么让我熟悉的东西。
  第二天,除了少量战士留守营地外。一半战士外出狩猎,另一半随我往上游走。
  沿江奔驰到中午。极目所见,仍是单调地江岸,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考虑到晚上得赶回到宿营地,战士们劝我可以返程了。
  但我却颇有些不甘心,这一路也不过才百里左右地距离,说不定再走一段,会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呢?
  拗不过我,其他战士只好跟我前行。
  终于,在日薄西山的时候,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却不是我想找到的任何具有地标特点的景观,而是阻止我们继续前行的天堑:一条从未见过的大河出现在面前,从规模上看,应该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但从水量上看,竟然不输于大河的容量!
  这是哪条河?
  从江河交汇处看过去,江河间夹出了一个三角洲,却不知道应该是什么名字。
  但再往前行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们只能沿这条突然出现的支流前进了。
  不用战士们再劝阻,我已经决定就此返回去,不过时间已晚,我们只得在这江河交汇处宿营。
  次日晚,当我们返回营地时,元方他们已经收获颇丰,营地堆满了各种野兽,更让我食指大动的是,元方他们竟然在江边下网,捕获不少长江鱼。
  头一天我们至晚未回,留守的战士们还真有点不放心,不过这里是元方说了算,情况就大为不同。
  “放一百个心!我老爸到哪里能吃得了亏去?!”元方大大咧咧地安慰了老兵们。
  哄笑中,战士们也不真把这事看得太重,毕竟族长在他们眼里,是连天都不怕的“人神”,哪里会有什么意外!
  我却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我关心的是这几条鱼。
  在后世的长江边,这美味我大嚼了多年,如今虽然也曾在大元之日起,饱尝鱼肉鲜美,却都不是长江里的鱼,所以眼前这些鱼的意义格外不同。
  后世的家在江边,临江多有渔船烹鱼列席而售,到江边吃鱼是客人来访的必备项目,那时的鱼吃法以火锅为主,佐以酸菜鱼汤,麻辣鲜香兼备,思之垂涎。
  眼下没有川味里的辣椒,应该如何烹制这几条长江鱼呢?
  入夜时,我亲自指导行军厨房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