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排排的水泥砖房开始大规模搭建,建成工业区工人们的集中居住区。这是水泥在三国时空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其效率震惊了那些往rì的砖瓦工们,往rì工程浩大的房屋如今在水泥和砖的作用下,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的平原上长了起来,一排排的整整齐齐,就像是排队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这是集体工业化的审美趣向在三国时空的第一次展示,代表着铁一样的秩序和火一样的热情!昭示这三国时空工业化浩瀚的未来!
然后是炼焦炉的搭建,工匠们吸收了水泥烧炉和汝南郡炼钢的经验,开始再一次考虑提高燃烧的温度,炼焦势在必行。
这新型的炼焦炉的建设也是在李哲的指导和大量的现代资料的参考下进行的。经历了诸般磨难。
三国时空的工匠们虽然独创xìng不行,但是山寨能力却是超乎想象的强。吸收了历史上烧制木炭的经验,工匠们将这炼焦炉也改进的像模像样,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火道、炉顶、烟道应有尽有。一样是炭化室和燃烧室互相用高温耐火材料隔开,有蓄热室传来的煤气进入燃烧室充分燃烧。从侧面给炭化室加温,形成焦炭。而炉顶则是充满了通道,装煤通道和煤料干馏而出的废煤气出口,以及看火孔,检测火焰和温度所用。
在炼焦炉的建设中,硅石烧制的硅砖作为耐火材料大量使用。充分发挥了本地的资源优势,也使得工匠们的经验大大增强,对这种耐火材料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在以下的各种工业过程中更是大量应用。
然后,就是高炉炼铁和坩埚炼钢,李哲搞了大批的土法高炉的资料,带到了三国时空以作参考。而坩埚增碳炼钢,汉代虽然没有,但是却有极少数的坩埚减碳法炼制生铁的经验。在现代时空就曾经出土过东汉时期的坩埚炼钢的墓葬。
其实说是高炉炼铁,本质上就是古代竖炉炼铁的现代化改进。当然即使是竖炉炼铁貌似三国时空也是没有的,类似比较相像的只有青铜器铸造中使用的竖炉。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渣口排出。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还可以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这样的高炉高达十几米,单单是搭建起来就需要几个月功夫,总之,也是艰难之极,和坩埚炼钢一样,都是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
而坩埚,则是李哲从现代带来的一批大大小小形制不一的现代化高品质石墨和石英坩埚,用来救急,毕竟这种东西要求很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而且在很多场合都用的着,干脆直接走私过来得了,就为这,整个宣传系统的柴油机为之停了好几天的电。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接下来就是中国古代真正划时代意义上的工业——玻璃工业,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玻璃,只出现过琉璃,这一直是一件让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人们费解的事情。但如今,李哲就要改变这个状态了,之所以要上这个项目,还是因为李哲突然发现,爆发式的科技进步还真的离不开这些玩意儿,工匠营的科技发展主力军——方士们对李哲发出的走私玻璃制品的请求已经堆到了山一样高!
在李哲治下的工业体系中,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如今都成了工匠营的香饽饽,温度计,水平尺,望远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各种凸透镜,凹透镜的需求爆发一样增长,主要原因是三国时空的光学发展已经突破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玻璃制品!
几乎人人都在观察星空,观察各种各样的围观器物。在这些人的眼里,一个个新的世界正在向他们敞开,或者宏大深远,或者微小无比,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世界,都使得他们的思想范围获得了解放。
再想起天师所说的天道,无数的人们迸发出了海一样的激情!自发的寻求新的知识的渴望遏制都遏制不住!
这也是李哲一件乐见其成的事情,当然是欣然应予,短期内玻璃制品可以凭李哲的时空走私,但长期内就必然考虑本土化了,毕竟,李哲的随身空间是不可能应对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的,玻璃工业的大规模展开已经迫在眉睫。
好在平顶山如今也拥有所有玻璃工业所需要的基础原料,所以,在平顶山工业区煤铁联合体的建设中,加上玻璃工业的计划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玻璃工业和炼钢也有些相似,初期,同样是坩埚,同样焦炭的使用,温度的控制,大型鼓风机同样也不可缺少,只是玻璃的浇筑极其需要功夫,退火是一个极难掌握的火候,一不注意,制成的玻璃内部应力退化不当,就会形成极为脆硬,根本无法使用的成品。好在有了各种工业用的温度计,这一步难关凭着不断的实验还是能够掌握。之所以炼钢和玻璃都使用坩埚法,也就是初期这种方法经得起挫折,更容易掌控和形成经验,以便为后来的大规模平炉烧制提供经验数据。这也是工业进步的一个低成本的妙诀。
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三国时空的钢铁工业从作坊式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至关重要,以李哲此时对麾下人得控制力,这是一个最好的技术跃进的时代。
总之,在集群化的工作模式下,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下,以及李哲的偶尔不知所谓的点播和大量的神迹一样的视频和技术资料的催化之下,一切前进路途中的困难都被工匠和方士们一个个突破,上千年的技术壁垒正在这些山寨之神们面前一步步裂开,从而慢慢塌陷。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工伤甚至是死亡,都阻挡不了这些人跟随天师脚步的信心!
从生下来就生不如死的人生,长期的灾难、不断经历的生死离别和数十年如一rì的艰苦劳作早已经将这一群难民的心炼制的如同钢铁,生死犹如等闲。一旦被近在咫尺的希望之光唤醒了生命本身的光芒,那就能够焕发出超越了世人想象的战斗力!
天师道的天界给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天师道的天道理想给了他们前进的信心,天师道的救赎让他们放下了过去的苦难的包袱,让他们毫无顾忌的轻装上阵,这——是一群超人一样的人类!是最受苦受难的一代,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一代!在天师道jīng神的指引和救赎之下,他们意志能够征服高山,能够填平大海,这是最无畏的一代!
第一百四十三章婚姻大事,拒绝!
嬗变的三国卷第一百四十三章婚姻大事,拒绝!
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人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这一点,即使是身为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例外,李哲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
一经进入许都,李哲的婚姻大事就开始纠缠着这个政权内每一个既得利益者的内心。各位重臣一有空暇就互相串联,终rì里商讨李哲的终身大事!
作为一个即将成为华夏君主的人,即使是一个神人,婚姻大事和子嗣繁衍都是关系到天下政局的大事,若是处理不好,便是人心不稳,这是君王的福利,也是君王的责任!往rì在汝南时,李哲在其他事情上从善如流,唯独在此件事情上一直是刚愎自用,只肯正式接受农家女子苏翠为妾侍,如今第一百四十三章婚姻大事,拒绝!,这却是不行了,必须要迎娶正妻!
君王者,家事即为国事,牵涉到天下人心的安稳,是绝不能威福自用的。在这件事情上,李哲突然间发现了华夏古代社会政治中一个相当奇怪的逻辑,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势的君王,国事上李哲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威望还可以乾纲独断,但是自己个儿的家事,却是无法真正自主,实在是奇怪之极!
赵云、黄忠、苏武、魏延,甚至是远在司州洛阳的张燕,这些方面大员,都一一上了表,诉说自己对于李哲的终身大事的担心和忧虑,末了还要提出一些自己对于李哲未来妻室的选择的建议,这家儿的女儿怎么知书达理,那家儿的女儿如何的美貌贤淑,一点儿也不见外!这可是李哲的私事来的!
到了朝中,那就更是天天都在耳边聒噪,一刻也不得清闲。在李哲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很多人。都甚至开始私自议论未来的嫔妃的人选了!
烦不胜烦!
是的,即使是现在只是五月份,还没有到真正称王建制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开始等不第一百四十三章婚姻大事,拒绝!及要做从龙之臣,在李哲的登基大事上预作筹谋了。
在朝中的重臣们看来,李哲这个人无疑是天生君王,不管是在国家大事还是军政问题上都是无与伦比,各种神通手段层出不穷,军略无可挑剔。降临世间仅仅半年的功夫,真正算得上战役的大战也就是一场。却能够抓住这唯一的时机一举席卷中原。真正可以说是将战争这种手段运用到了极致,便是古时兵圣孙子恐怕也不过如此。唯一的在这件问题上却是有失君德,是一个可以做做手脚的地方。
总体意见集中起来,是这么一个意思:李哲必须要娶一个士族的女子为妻!
如今朝局不稳,这是正常的。李哲毕竟是从草莽起身,按照此时的说法就叫做根基薄弱,没有亲戚朋友帮衬,要是依照常理,那绝对是不可能有问鼎大宝的机会的,只是李哲是神人,那就另当别论了。只是即使如此,有些事情还是应该按规矩来。
为政之道,不能一味的勇猛jīng进。该考虑平衡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一路上以来,李哲对士族的政策一直是严厉打压,但如今就可以考虑缓和一下,毕竟如今的适合母仪天下的女子,要求知书达理。品格高洁,顾全大局,如今似乎也只能到士族里面去找。
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此事可以适当的向天下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李哲入主朝廷之后,对人才读书人的政策有所不同,可以适当的对这些人敞开大门了。毕竟李哲朝廷现在面对的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根基浅薄,官员数额缺少,对地方的控制力还是远远不够。和士族之间搞好关系也有助于朝廷体系的建设,分化和拉拢士族。
至于科举制度,虽然大家都前景看好,但是缓不应急,短时间内还是排不上用场,毕竟这是个新事物,很多人还是不敢对这东西抱有太大期望,人嘛?思维惯xìng这个东西,始终是认知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力的。
总之,这是内阁的一班朝臣们考虑再三总结出来的缘由,理由相当的充分。这说明李哲手下的这个体系如今在向zhōngyāng朝廷的进化道路上进步的非常快,已经学会了从长远的全局上考虑问题,比起以前来已经非常的不简单。
大家,终究都是在进步啊!
他却不知道,自从他率领领导班子入住许都以来,手下的这一拨人都迅速地进化,不知有多少人毛遂自荐,投入门下,每个人背后如今都站着一大帮子的智囊团在为之殚jīng竭虑,再不能用以前的泥腿子来形容了。改朝换代,一个新的既得利益体系的形成,就是这么的迅雷不及掩耳。而华歆、贾诩这样的老狐狸,那就更是深不可测,云淡风轻,轻描淡写之间就已经将很多问题处理了,甚至不见一丝火气。都不是什么省油灯。
李哲面对着这波人,思考了很久,终于说出话来。
“我不会娶一个士族女子为妻!”话音很平淡,但内容却让众位朝臣心惊!难道在这件事上,李哲也要一意孤行么?
李哲接着续道:“其实这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诸位还没有理清楚我朝的施政根基,拉拢士族,是完全无用的。我朝执政,将不会再依赖过去的那种士族阶层,而是依靠寒门和普通百姓,我将彻底斩断士族控制朝局的途径。有汉以来,世家独大,把持朝政数百年,搅得天下不得安宁,我绝不会再犯那种错误。科教制度改革,文教制度改革,普及教化,开启民智,大举选拔民间英杰进入朝廷,这才是我的治国大道。这一策,和世家大族诗书传世、品经论典、垄断文化从而把持舆论甚至朝局的举动是根本相悖的,除非其更弦易辙,参与到和天下人竞争的这条道路上来,否则两者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缓和的努力是完全无用的,利益才是根本!
总之,如今时机还是未到,娶一个士族的女子绝不可行!”
这一番话,让所有的大臣们彻底的瞠目结舌,即使是有心辩解,但是面对李哲这样的单手独脚打下一片江山的人物,他们又能辩解些什么?只能是不了了之。!!!
第一百四十四章世间总有知心人
嬗变的三国卷第一百四十四章世间总有知心人
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