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2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表示明确赞同的,还是袁世凯自己的儿子袁克定,曹锟,段芝贵等人,这些人在袁世凯的心目中,却又不是什么头脑jīng明的货sè!
难道,我袁世凯苦心经营这么多年,这威望竟还不及南方的李哲那小儿么?
袁世凯有些受伤!(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徐霞客
嬗变的三国卷第四十一章徐霞客
在三号时空局势已经进入鼎沸阶段,时空远征军群雄大举入侵,深刻而又永久的改变着三号时空的原有历史的当口,时空帝国所属的二号时空的大明帝国发展的却是不温不火。
在这里,不像同时间的一号时空,内燃机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每天,数以千计的汽车、飞机从生产线上下来,进入到普通公民的生活中,改变着社会的传统交通模式生存的状态,原本在乡间肆虐的数以百万计的蒸汽机车被取代,被扔到垃圾堆上去,成为亟待处理的废品。轻便漂亮,马力十足的越野车开始成为主流,奔驰在遍及帝国乡村的原野上。
二号时空的工业基础还远没有达到一号时空的程度,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基础教育方面培养的数量超过数十万的已经走向建设岗位的技术工人,但是都只具备蒸汽机时代的知识基础,因此,在一号时空已经大踏步走向了石油时代的时刻,二号时空仍然是笨拙的固执的,坚定的走着独特的钢铁煤炭时代的路子。。。
眼前徐霞客正在面对着的这条正在一点一点的征服着世界屋脊的铁路,足以证明。
这里是高加索。时间,降临三十八年的chūn天,在二号时空,也即西元1648年。
亚欧大陆铁路线,是二号时空大明帝国的执政者,摄政女王李华梅殿下、首辅孔明(诸葛亮),次辅郑芝龙三个人同时拍板的,做为连接帝国新征服的领土的铁路。在战略上有着巨大的利益和作用,从一开始。就占用了帝国目前举国上下大部分的战略资源。
从帝国疆界内的已经原有的一部分的陇海铁路开始,从东海沿海的连云港路过中原。陇西,西疆(xīnjiāng),河中(中亚),转而北上,绕过咸海,里海,进入高加索,并将在这里,绕过黑海。一直通过帝国和欧洲诸国交战的前线,第聂伯河平原和波兰平原!
而这条铁路的支线,从河中南下,一条通往天竺(印度),维系帝国这块富饶的农业基地,一条通往波斯,连通帝国的非洲疆土,还将帝国的兵锋直逼到如今被帝国的铁蹄大军压缩的只剩下一小块疆土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家门口。而另外还有的一条,则从顿河流域南下。直通这里的高加索山脉,威逼南方的土耳其北方疆界。
一路上,像一条威猛的巨龙一样辗转腾挪在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境内,长达数万公里的铁路线上。数十个工点同时开工。极端恶略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数以百万计的帝国工人和为数更多的奴隶和战争俘虏参加了这奇迹般的伟大工程的建设。只是,这一条人类亦今为止最伟大的人工奇迹的铁路修成。又不知道将有多少人的鲜血将浸涩在脚下的这一条条的水泥枕木,一截截的钢铁道轨之中。
文明。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淘汰的过程。自然竞争,就是大自然满是鲜血的屠刀。
徐霞客,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但仍然保养的很好,作为帝国首屈一指的地质专家,帝国近些年大幅度进步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他的生命在这个年纪,仍然能够焕发出以往难以想象的光彩。他曾经是铁路沿线负责发现检验并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工程建设上的地质问题的巡视员之一。
这条铁路,虽然不是他参与勘探选址设计的,但是他也曾经是当初的智囊团之一,加上他生xìng懒散,喜欢旅游,对他来说,做巡视员这种工作正是适合,在这个职位上他曾经工作的很愉快。
但是现在,他当然已经退休了。这次来这里,纯粹是个人旅游。一路行来,沿路的铁路线上仍然在坚持着维护铁路线的安全的兵站和工点上的人们见了他,都是高兴不已,毕竟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军营以外,就算能见到一个帝国本土的汉人都是极难。
对他来说,虽然是习xìng如此,但是在这个时代,到了这个年纪仍然能够保持这么好的身体,坚持徒步旅游的人,他徐霞客也算是首屈一指了,
踏着北回归线以北所特有的冻土,徐霞来到了高加索,爬上了海拔平均三四千米的大高加索山脉,来追索当年的高加索血战的踪迹!
时间是降临三十八年的四月份。
降临三十八年,这有什么意义?作为一个大明国人,徐霞客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当年皇帝陛下要制定这么一个奇怪的年历,三十八前,现在的皇帝还没有出现,更不曾举手覆灭曾经的大明朝,创立出眼前的这一片伟大的大明帝国的基业,这三十八前,究竟是什么伟大的rì子,值得整个帝国都为之永远铭记?
关于这个,其实整个帝国的臣民们都很有些迷惑。最靠谱的推测是,三十八年前,就是如今的帝国皇帝降生的rì子,所以值得臣民们永远铭记。这个假说,对于现在一手创立出如此伟大的丰功伟绩神武皇帝陛下而言,也算是说得过去,只是这就不免有些显得太过张扬了些,和帝国文化普遍推崇的深沉内敛有些不符。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算是帝国臣民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推测,帝国官方,也从来没有对这一个奇怪的年历做出解释。就像……就像帝国初创时的很多让人莫名奇妙的政策一样,都是毫无征兆和理由的突然出现,开始推行,最后证明,结果非常的出人意料,对帝国确实总是利大于弊。
久而久之,帝国的臣民们也就接受了帝国统治层的英明神武,近些年帝国的各种令人欣喜的变化,工业进步,国民普遍富裕,国势强盛,国威播于四方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对于徐霞客这样的已经进入了帝国统治层的人士而言,大家都知道,帝国是掌握在一群奇怪的人的手中。帝国的各项国策以及政策,都是那些处于最核心的那些人一手推定,其来历和英明睿智的神武皇帝一样,扑朔迷离。而这些人,最明显的,但是也是无法深究的特征是,他们的名字,全部都是和民间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的人名有关。
比如从建国时期就一直担任首辅,执掌帝国多年,在举国上下威望仅次于皇帝陛下的名臣,孔明阁下。比如亲手打赢了一系列的西进战争,为帝国打下了这数千万平方公里徒弟的魏延大将军!
魏延大将军,就是高加索战役的指挥官,在这场帝国西进战争中居功至伟,在这一战中,帝国击败了土耳其和欧洲诸国的联军,取得了对欧洲的全盘战略优势。
其中在南部击败了土耳其大军,跨过了大高加索山脉,俯瞰土耳其北部边疆,在北部,在击溃了波兰和立陶宛王国、法兰西、普鲁士、乌克兰、芬兰和俄罗斯等欧洲数十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之后,大兵推进到乌克兰平原,兵压欧洲,至此,牢牢的确立了帝国的世界霸权。让帝国在世界上唯一的对手,欧洲和土耳其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帝国西进战役,是从1642年开始的,其时大明帝国已经完成了东亚和南亚地区的整合。
其中rì本于1638年归化,成为帝国的东瀛省,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分别成为帝国的北越省、南越省、马来省、千岛省和附属国暹罗、缅甸。至于天竺,则因为情况复杂,被立为一个总督府直辖,内部本地宗教的形势仍然有些根深蒂固。
帝国内部在建国初期在江南地区培养起来的以纺织工业为首的轻工业生产力剧烈膨胀,不得不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帝国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开拓,却一直受到欧洲诸国的联合抵抗,打不开局面。帝国皇帝陛下一怒之下,遂亲自下令,西征!
帝国大将军魏延,率领着帝国的百万大军,裹挟着此时已经被驯服的蒙古诸部的骑兵,从亚洲跨过千山万里,直驱欧洲本土,不再和欧洲诸国联盟在海上捉迷藏,而是直接进行对欧洲大陆本土的征服战争!
其时最大的阻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横亘在帝国和欧洲诸国的疆土之间,进行着为时长久的拉锯战,由于帝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使得百年世仇欧洲诸国和土耳其之间,已经前嫌尽释,成为战略上唇齿相依的伙伴。每年从欧洲输往土耳其的战争物资,成千上万,使得土耳其虽然在西亚被帝国几乎全部压到了欧洲的边界之内,却是韧xìng却是十足,为欧洲挡住了帝国的兵锋,在帝国西亚总督徐晃的压力下顽强抵抗。
而魏延将军大军则是从北路前出,铁蹄踏过,直接将残余的准格尔汗国、希瓦汗国和哈萨克汗国尽数歼灭,中亚大草原上的鞑靼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还有其他的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游牧民族,尽数被大军征服,数量数百万的各族骑兵,在重新出现的天可汗的旗帜的号召下,用了两年的时间,西向跨过乌拉尔河,进入顿河流域。在此终于碰见了整个欧洲都动员起来了的各国联军,数量达两百多万,和从高加索山脉北上的土耳其大军,和魏延率领下的铁蹄大军展开了正面决战。
这一战,是西方和东方文明之间决定胜负的一战,也是决定世界未来的一战!双方数量达近千万的火枪兵、骑兵、炮兵、空军在高加索这块有限的土地上,为各自民族的未来洒下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这个时代最激昂的歌声。
帝国赢得了未来。(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高加索会战
嬗变的三国卷第四十二章高加索会战
大国交战,战场横跨数千上万里的距离,动员的兵员数额动辄数十万以上,部队遍布在广大的空间内,大军调动的动作几乎是透明的,不可能有突袭之类的局部战争的戏码。在这样的战场上,起关键作用的,只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优势的全盘xìng的战略。
高加索战争,是从第比利斯开打的。其时帝国前锋在第二集团军群的孔有德将军的率领下,前抵到了顿河流域,包括阿斯特拉罕,察里津等要地之后,前驱的东瀛第三军团,却在萨拉托夫,遇到了从北部南下的俄罗斯芬兰联军的包围。二十万大军,尽数被限制在从顿河流域到伏尔加河流域交汇的狭小的三角地带,被迫就地修建战壕阵地防守!
而南线,据帝国的飞艇侦查,土耳其大军,近六十万敌人,已经临近第比利斯,在北线俄罗斯等北部三国联军的背后,从乌克兰而来的欧洲数十个国家的联军还有一百多万正在陆陆续续的赶来,而南线,已经被徐晃的西亚总督府压制的筋疲力尽的土耳其东拼西凑出的六十万大军,已经是土耳其苏丹易卜拉欣一世最后的一批努力!。。
而帝国方面,第一集团军群张颌部三个军团,近六十万大军,是帝国jīng锐的主力军,帐内大将云集,装备已经全盘火器化,都是一水儿的后装线膛单发步枪,轻便的中小口径野战火炮也都已经配齐,后勤也已经本土化,战斗力在这个时代首屈一指。是帝国鼎鼎大名的jīng锐主力!
而第二集团军群孔有德部六个军团近百万大军,则是由各省的地方部队和各附属国的部队组成。装备落后,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处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自然不可同rì而语!
至于还有的第三集团军群,就是以蒙古准葛尔部喀喇沁部骑兵为核心的诸草原部族骑兵了,数量极多,足有近两百万,但是广布在从中亚大草原直到高加索的广大地域,很难聚拢起来!而草原部族骑兵的惯例,打顺风仗的时候很猛,但是打持久战和逆风战的时候那就是一泻千里了,根本靠不住!
魏延根据情况。选取了参谋部的第二套方案,先击中兵力,狂殴土耳其,将南方战线突进到大高加索再说,于是主力张颌集团军群在孔有德部的身后直接南下,直扑第比利斯。
……
第比利斯是高加索地区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城市,它位于大高加索与小高加索之间,濒临格鲁吉亚中东部库拉河畔,从雄伟的高加索高原而下。第比利斯就是外高加索的第一道定海神针。
而现在,它将成为将从高山上跋涉而来的土耳其军队拦住的枷锁。
第一军群南下之后,飞艇空降jīng锐部队抢占第比利斯,直接将六十万大军堵在了大高加索山脉和小高加索山脉之间的狭窄地域中。然后大军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高加索会战的序幕。
……
追根朔源是讲故事的人的权利,在这一次惊天动地的大会战当中。不得不说,魏延将军的战略虽然是准确的抓住了敌人的弱点。但是自身也处于某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当中,但是如果不是第二军群中所谓的垃圾部队突然爆发出了惊天战力的话。那结果就很有可能不同。
这个时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