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阉宦 >

第13节

阉宦-第13节

小说: 阉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例。后来又有权阉刘腾废后戮相,并专权擅政,显赫一时。 
  北魏时期的另一个著名权阉是刘腾。刘腾,字青龙,北魏宦官。本是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城的普通百姓,后迁居南兖州的进郡(今安徽亳州)。幼时因罪被阉,入宫做了宦官,补小黄门。刘腾自幼入宫,从未读过书,只不过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因善于观察,心藏计谋,能通解人意,由是特蒙恩宠,很快由小黄门转补中黄门。 
  此时,正值孝文帝拓跋宏变夷从夏、变礼从华的关键时期。孝文帝的改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保守的拓跋贵族的反对。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太子拓跋恂乘孝文帝巡幸嵩岳之机,企图回平城发动叛乱,被大将元微所阻。惊骇万分的孝文帝火速从汴口折返,召太子责问,亲加笞杖。后将其幽禁在金墉城的西别馆。太子拓跋恂素来懒惰,体态肥壮,受此打击,卧病在床。余怒未息的孝文帝召群臣共议把太子废为庶人,此后仅供其不致饥寒的食物。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发动兵变。孝文帝急派任城王元澄前往镇压,将二人拘捕在平城狱中。孝文帝亲往审讯,诛杀穆泰,赐陆睿自尽。还至长安,又接中尉李彪密报,称废太子拓跋恂内外勾结,意图谋反。勃然大怒的孝文帝派咸阳王元禧与中书郎邢峦,奉诏强迫太子恂饮鸩而死。 
  内祸已除,孝文帝继续其统一大业。次年他即发兵二十万进攻南齐,并很顺利地攻下新野、南阳、樊城等地。当大军停在悬瓠一带休整时,宦官刘腾自洛阳宫中匆匆来报,称有机要秘事求见。惊诧万分的孝文帝随即召见。刘腾所报有两件大事,一是洛阳局势紧张。当日孝文帝出征时留尚书任城王元澄居守,太尉李彪、仆射李冲加以辅作。其中出身卑微的李彪本是由李冲推荐才得以担任太尉职位的,但此时偏偏与李冲意见不合,专权恣事。李冲盛怒之下把李彪私自关禁在尚书省内,并上书历数李彪的罪过,请求孝文帝将其处死。二是宫闱失德。孝文帝的皇后冯妙莲与中官高菩萨淫乱中宫,乌烟瘴气。对李冲与李彪之事,孝文帝认为二人行事皆有过错,但李彪罪不至死,可以撤职了事;而对皇后失德的密报,孝文帝则半信半疑。几日后,皇妹彭城公主忽然又从洛阳城冒雨前来求见。颇感蹊跷的孝文帝慌忙召见皇妹,了解皇后与宫中事宜。   
  历朝宦祸十例(4)   
  孝文帝皇后冯妙莲风采照人,妩媚艳丽。十四岁入宫,深得皇帝宠爱。未几身患疾病,被文明太后遣出宫外为尼,一年后,太后去世,一直挂念妙莲的孝文帝把她接入宫中,宠爱如初。当时孝文帝的皇后是冯妙莲的妹妹冯媛。冯媛端庄秀丽、文弱娴静,但对孝文帝改制中所提倡的说汉语、穿汉服之事颇不以为然,因而难以讨得孝文帝的欢心。加之冯妙莲因决心登上皇后的宝座而不顾姐妹的情分时常诋毁妹妹,最终使冯媛由皇后而被废为庶人,被迫到瑶光寺出家做了尼姑。冯妙莲于第二年,即公元497年,在孝文帝南征前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皇后。 
  皇上领兵在外,在后宫做主的新皇后冯妙莲水性杨花的本性又显现出来。她与中官高菩萨一拍即合夜夜寻欢作乐,并在阉宦双蒙等的帮助下,淫乱宫闱。此种丑闻不久即传入朝中大臣耳中。年少寡居的彭城公主被冯妙莲不学无术的弟弟冯夙看中,冯妙莲逼公主于近日成婚。无奈的公主率几个婢仆秘密出宫,赶往皇帝军中,合盘端出了皇后与高菩萨的奸情。两相印证后孝文帝相信了刘腾的密报,遂提拔刘腾为冗从仆射,但皇帝因急怒攻心病倒在军中。 
  冯皇后得知刘腾与彭城公主把自己的丑行密告了皇帝后,忧惧之中忙与母亲常氏商讨对策。俩人求托女巫,诅咒孝文帝速死,并希图援引文明太后故例,另立少主临朝称制。同时为了侦探孝文帝的情况,多次派心腹双蒙到军中探望孝文帝,孝文帝为免打草惊蛇,对宫中之事佯作不知,冯后心中窃喜。 
  公元499年,孝文帝经周密安排,突然赶回洛阳,一入宫即捕拿高菩萨、双蒙等人,严刑之下两人供出皇后淫乱宫闱、找女巫咒皇帝死等事,把大病初愈的皇帝当即气昏。后派人把皇后传来,从皇后身上搜出一把三寸长的小匕首。顾念旧情的孝文帝在处死高菩萨与双蒙后还是留下了废后冯氏的性命。经此剧变,孝文帝竟致一病不起,临终时下旨:“后宫久乖阴德,自寻死路,我死后可赐冯皇后自尽,葬用后礼,庶可掩冯门之大过。”孝文帝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孝文帝死后,次子元恪继位,是为宣武帝。他先立皇后于氏,后又专宠高贵嫔,并重用高贵嫔的哥哥高肇。于皇后暴毙后,高贵嫔继立为后。貌美如花的高皇后天性善妒,所有的宫嫔妃不许宣武帝召幸。她与皇帝所生的一子一女又皆不幸早亡,以至于及近壮年的宣武帝尚无后嗣。正巧宫中司徒胡国珍的女儿胡妃容色殊丽,据说出生时红光四绕,被术士预言是大富大贵之命。宣武帝宠幸于她,果然产下一子。按北魏旧制,嫔妃所生之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就应被处死。胡妃为皇家子嗣计,宁愿身死也不愿堕胎保全性命。性本和善的宣武帝不忍遵守祖制,不仅未赐死胡妃,反而晋升其为贵妃。胡妃所生之子名诩,三岁时立为太子,为防止怀恨在心的高皇后迫害皇子,宣武帝另择乳母抚养、保护。胡贵妃成为高皇后的眼中钉。 
  此时,高皇后和高肇在朝中专权行事,朝中大臣稍有不遂即被杀害。彭城王元勰乃数朝重臣、皇室至亲,却被其谗言所杀。宣武帝另一叔祖任城王元澄担心高肇加害自己,整日假装痴狂。司徒胡国珍无力保护女儿,胡贵妃不得不求助于给事中刘腾。刘腾为谋进身之路,慨然应允,并拉拢左庶子侯刚及已故于皇后的世兄于忠。刘腾和于忠献计,让宣武帝下旨令胡贵妃移居别宫,派亲军严加守护,从而防止了高皇后的迫害。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病死在皇宫式乾殿。当夜,领军将军于忠及左庶子侯刚至东宫迎太子元诩,趋入内殿,并与中常侍刘腾等加意保护胡贵妃,以防发生意外。詹事王显是高皇后的心腹,建议天亮后请示高皇后然后再讨论太子即位之事。崔光抗辩道:“皇帝驾崩,太子继位,这乃是国家常典,又何须皇后的命令!”众人随即请太子即皇帝位,是为北魏孝明帝。 
  孝明帝上台次日,即大赦天下。册封高皇后为皇太后,生母胡贵妃为皇太妃,请太尉高阳王元雍、任城王元澄、清河王元怿等有势力的皇族参预内务。高肇此时正领军在外,闻变匆忙回京,元雍与于忠下令卫士潜伏于内,当高肇为亡帝哭丧时将其扼死。然后让皇帝下旨,历数高肇罪恶,称其已畏罪自尽。胡太妃随即迫令大势已去的高皇后出家为尼。胡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当时孝明帝还是个六岁的孩子,胡太后临朝听政,总揽朝务,控制了北魏的大权。志得意满的胡太后时常念及刘腾对其母子的帮助,对刘腾倍加宠信。封刘腾为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后又任崇训太仆,加侍中,改封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连刘腾所养二子也被封为郡守和尚书郎。 
  不久,刘腾突患重病,胡太后以为其难以救治了,作为安慰再升其为卫将军,仪同三司。但刘腾得此高官后,渐渐康复。胡太后高兴之余,对他更是宠信有加。洛北永桥、太上公寺、太上君寺及城东三寺,都是太后主政时刘腾主持修建的。这几个寺院都极尽华丽、劳民伤财、靡费无度。刘腾趁机敛财,自幼信佛的胡太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多次奖赏。刘腾因受宠于太后,威福一时。河间王元琛为求复职,屈王爷之尊拜刘腾为义父,刘腾权势之大由此可见。刘腾还卖官鬻爵,并派人到各地搜括财物,八方敛财。朝廷百官因为刘腾受宠,千方百计地讨好刘腾。只有清河王元怿对刘腾以法相责,刘腾与其矛盾日深。   
  历朝宦祸十例(5)   
  清河王元怿是宣武帝之弟。自幼聪敏,长相俊美。胡太后看上元怿的才貌,委其以重任,并时常招元怿夜宿宫中。元怿得太后恩幸后更加以天下事为己任,竭力匡辅,刘腾以及朝中亲贵、百官,但有不法之处以法论处,因此得罪了许多官僚。刘腾即利用朝中权贵对其不满,伺机报复。其中胡太后的妹夫元叉,恃宠而骄,多行不法之事,屡次受到元怿的责难与裁抑,对元怿恨之入骨。刘腾与元叉密谋,指使党羽在皇帝的御食中下毒,栽赃于元怿,诬蔑元怿欲害帝自立,年仅十一岁的小皇帝信以为真,含糊许可,元怿随即被处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朝野上下对元怿之死充满了气愤与悲哀。 
  处死元怿后,刘腾为防太后报复,矫诏称太后身染重疾不能理政,还大政于孝明帝。刘腾将太后囚禁于北宫,宫门昼夜长闭,刘腾亲自掌管钥匙,任何人包括孝明帝也不能与太后见面。所供衣食不足果腹,胡太后常在宫中啼饥号寒,泪水长流。右卫将军奚康生不满刘腾废后的行为,被刘腾处死。百官中再无人敢有异议。刘腾更被进任司空,位列三公。 
  废后戮相后,刘腾与元叉控制了朝政。两人互为表里,共树党羽,专权擅事。朝中八座九卿,常常一早就去刘腾住宅静候,得到刘腾的训令后,依言而行。一些新上任的大臣,也必先朝拜刘腾。更有一些寡廉鲜耻之徒,甘愿为其义子,以求飞黄腾达。 
  刘腾政治得势后,在经济上愈加贪得无厌。凡公私之事请托者,只重财物不计其他。到各地搜括财物时,“舟车之利,水陆无遗;山泽之饶,所在固护;剥削六镇,交通互市”,每年利息数以万计。而且身为阉人的刘腾还尽挑美女侍寝。刘腾还广开室宇,营造豪宅,贪暴之状,无以形容。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十岁的刘腾因病而死,朝廷显贵都去送葬。丧礼之隆重无出其右者。 
  刘腾死后,大权在握的元叉更为不可一世。元叉耽于酒色、才疏学浅。致使政事懈怠,纲纪不举。被囚禁在北宫的胡太后,认为东山再起的时机已到。她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终于相机解除了元叉的兵权。正光元年(公元535年)四月,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下诏降罪元叉、刘腾,罢元叉为庶人,追削刘腾官爵。有人乘机为清河王元怿鸣冤,要求诛元叉,戮刘腾尸。此议正中胡太后下怀。她借此下令发掘刘腾墓,将刘腾骸骨撒露于野。刘腾的家产全部被没于官,其四十余位养子也被诛杀殆尽。 
  (4)把持枢要,逼宫弑帝的唐代宦官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肃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战时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玄宗;然后又把对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这样,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凉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李辅国权势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