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二部)作者:马辂-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今在外流落。”彭德怀冷冷一笑。
“有这等事?不像话,不像话!我马上下令保护,你让他们回家!”蒋介石站起
来,连声叫:“来人,立即通知张治中。”同时签署了5万元支票,亲自送给彭德怀。
彭德怀起立,正色道:“德怀一家素以劳动为生,身为抗日军人,每月有八路
军规定之津贴费足矣,其他分文不能领受。”稍停,又补充说:“八路军在前线浴
血杀敌,现部队扩充,衣食不继,粮弹两缺,主要靠缴获维持。委座以抗战为重,
希给八路军按兵员实数发购。”
蒋介石面色微沉,仍不失笑容:“那——那是另外的事,至于这,是赠给副总
司令的薄仪。”
“德怀是共产党人,决无个人受财之理!”彭德怀忍住性子起身告辞,蒋介石
无可如何。
彭德怀回到住所,尚未坐定,何健即来访。彭德怀料知还有文章,对这个当年
屠杀湖南人民的刽子手余恨未消,托辞不见。旋即奔赴码头,乘轮渡江北去。按下
不表。
再说蒋介石为了表明对国共合作的诚意,这时不仅邀请八路军将领参加军事会
议,而且还邀请共产党领导人参加某些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个部。
蒋介石任命其嫡系宠将陈诚为政治部部长,请周恩来担任副部长。为此,陈诚亲自
登门相请。同时,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也表示要周恩来到行政院任职,并由行政院副
院长张群出面相邀。
对这两次邀请,周恩来本人和中共代表团都婉言推辞了。
1月中旬,蒋介石发话了:政治部副部长非周恩来不可。
蒋介石为什么这么做?是出于对周恩来十分赏识呢,还是使的离间之计,抑或
仅仅为了装璜门面?外人无法窥得蒋的心迹,单知道他的态度够坚决的。
周恩来仍然再三推辞,理由是:我做副部长可能引起两党磨擦,恐不要。
蒋介石还是不依不允,对周说:“你不要怕磨擦,可以避免磨擦。政治工作方
针是加强部队,发动民众,副部长职权可以明确规定,按职负责,不致引起磨擦。
编制人事还没定,都可以商量嘛。你和陈诚原来就熟,康泽也是可以共事的,不致
捣乱。”
1月21日,中共代表团依照组织程序向中共中央报告了这一情况,未见中央答复。
2月1日,是新政治部开始工作的日子,中共代表团再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孔
祥熙为主和者,行政院方面应谢绝;政治部属军事范围,为推动政治工作、改造部
队、坚持抗战、扩大我党影响,可以去担任职务。如果屡推不干,会使蒋、陈认为
共产党无意相助,使反对合作者的意见得到加强。”
经过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正式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这是
整个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担任的惟一要职。
蒋介石对改善国共关系作出的另一表示,是邀请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1月
上旬,周恩来向国民党提出扩大国防参议会为民意机关的具体建议。他说:“为了
动员和组织全民参加抗战,采纳各种抗日的好建议,要有一个民意机关,既要有国
共两党、救国会、国社党等以及无党派人士参加,也要吸收其他坚决抗日和真正代
表民意的分子参加。各集团军亦可派代表参加,以增多坚持抗战分子在政府和军队
中的力量。”蒋介石采纳了这个建议、半年后宣布国民参政会成立。中共方面的参
政员共有7人:毛泽东、王明、博古、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除毛泽东
请假外,其他6人都出席了国民参政会的第一次会议。
这一些,不能不说是国共合作的某种成果: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国民党阵营中
冒出了一种不和谐音。这种不和谐音是CC系、复兴社首先鼓噪起来的,领头的便是
与中共代表团谈判的康泽、刘健群等人。他们在1938年初突然发起了一场鼓吹“一
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党”的宣传活动,宣称“今天国民党外的一切党派,都没
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他们控制的《扫荡报》、《武汉时报》、《血路》、《抗战
与文化》等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把矛头直指共产党和它的政权、军队。2月
10日的《扫荡报》发表社论,公然声言中国有三种妨碍并破坏统一的因素,把陕甘
宁边区说成是西北的新的封建割据区域,指责红军虽改易旗帜却不服从中央,并说
在国民党外存在其他党派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统一,要求取消这三种势力。“一个领
袖、一个主义、一个党”的问题,在武汉三镇弄得满城风雨,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
热门话题。
中共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正是:
你敲鼓来我吹号,
鼓号不是一个调。
要知中共如何反击,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部) 第十九回
一党宣传暂息旗鼓 双方合作别开生面
却说国民党的这种“一个党”的宣传,显然违背了国共合作的宗旨,从利益上
看,它明显带有全面吞并对方的意味。
2月6日,中共代表团与长江局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扫荡报》等掀起的这场风
波,决议:“起草向国民党建议书,指出取消各党派、限制信仰的错误,提议建立
民族革命联盟,以更加巩固统一战线,并先电中央及国际请示。”
2月10日,王明起草的《毛泽东先生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在《
新华日报》上发表,批评国民党的“一党运动”,明确宣布:“中共决不放弃政治
信仰,决不放弃共产党组织。”这种批评无疑是有力的、适时的,但王明未经毛泽
东本人同意就借用他的名义发表公开谈话,也反映出王明把自己凌驾于中共中央之
上的心理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同一天,周恩来会见了蒋介石。他直来直去地说:“《扫荡摄)等报刊这种宣传,
是一种不计后果的矗动。限制信仰是十分错误的。”
蒋介石回答:“我在主义与信仰问题上并不准备对各方加以限制,先总理说共
产主义与三民主义并不矛盾,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进行修改或反对。至于你说的报刊
上的言论,并不代表国民党,也不代表我个人。我对各党派都无意取消,或不容许
它们的存在,我希望的是各党派溶为一体。”
周恩来机警地问道:“是不是组织你提出的同盟会?”
蒋介石说:“我是说共产党可以加入国民党,成为一个派别。两党存在,总不
免冲突和竞争。你们共产党讲策略,隐蔽在国民党内来求自己的发展,不是一种很
好的策略吗?将来在国民党内,最革命、最能干的,也就成了国民党的基础。当然,
国民党也可以改变名称。各党加入可以各为一派,党内可以有不同的派别嘛。”
周恩来说:“党是不能取消的,国共两党都不可能,我看只能从联合中找出路。”
蒋介石说:“好吧,这个问题可以研究。”
周恩来心里有了底,重提现实问题:“我们党内对《扫荡报》这种做法很反感。”
陈立夫在一旁打圆场道:“总裁已经批评了《扫荡报》,要求以后各报不准再
登这类文章了。还可以考虑这种办法,在两党以外组织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两党
都可加入。”
由于对国民党的实际意图还不了解,周恩来这样回答:“我们研究研究再说。”
后来,周恩来将此事报告中共中央后,中央指示:“应该采取积极赞助的态度”。
周恩来再去见蒋,提出应使三民主义青年团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来统一全国的青
年运动。蒋介石表示国共两党可以共同训练,但坚持各党派不能在三民主义青年团
内活动。根据这个情况,中共代表团认为对三民主义青年团只能暂时采取静观的态
度。
再说蒋介石这时的主要精力还是用于抗战。为了表明抗战决心,他严肃处理了
一批畏敌如虎的败将。
1938年1月中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开封召开第一、五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
除研究战略问题外。蒋介石当众宣布了《作战奖励办法》和《作战惩罚办法》各10
条:他神色肃然地说:“我们抗日是全国一致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将领义不容辞的
责任。但在我们高级将领中间,怀着一种保存实力的卑鄙心理,不顾国家的存亡,
不顾民族的生死,就是望风退却,带了部队步步后撤。敌人由济南攻下泰安的部队,
不足一师人。而且不是主力。他们如此脆弱的部队,居然向南深犯,完全是我们图
保实力,敌人一到就退,既不攻击,也不死守的缘故。”
说着说着,愈加声色俱厉:“我们竟有那么一个高级将领,放弃黄河天险的阵
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进人山东,影响整个战局。我问韩
主席:你不发一枪,从黄河北岸,一再向后撤退,继而放弃泰安、济南,使后方动
摇,这个责任,必须由你负担!”
韩主席即韩复榘,陆军上将,时征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
山东省政府主席。南京失陷后,蒋介石退到武汉,准备人川。韩复榘与四川军阀刘
湘勾结,密谋由刘湘封锁人川之路,韩则从南阳、襄樊、汉中撤退,与宋哲元部联
合倒蒋。蒋介石觉察这一阴谋后,正想找韩的茬儿,正巧韩不战而逃,把柄落在了
蒋助手里。
然而韩复榘一向以资格老而做上。他听了蒋介石的话,毫不客气地顶撞:“山
东的丢失是我的责任,南京的丢失是谁的责任呢?”
话音未落,蒋介石一拍桌子:“我现在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
有人负责!”
韩还想反驳,身旁的刘随即劝他走出会议厅。蒋介石早在外面布置了军统特务,
韩一出门,即被逮捕,押解武汉。
蒋介石在会场继续讲话。大声疾呼:“当此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我们如果
再不铲除这种保存实力的落后思想,洗刷这种卑劣无耻的亡国心理,还要拥兵自卫,
就一定要踏着东四省伪军的覆辙,要被敌人压迫来毁灭我们祖宗的墓庐,残杀我们
自己的同胞,绝灭我们子孙的生命。真是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比奴隶牛
马还不如!”
全场肃然。无人敢大声出气。
当日下午,蒋介石在行辕召集程潜、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谈话,主张要严办韩
复榘。
1月19日,武汉行营宣布韩复榘的罪状为不遵长官命令。擅自撤退,强迫鲁西人
民购买鸦片,强索民捐,侵吞公款,嫂缴民枪。24日,判处死刑,将韩复榘枪毙在
软禁他的一座楼房内。
差不多同时,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公布了对43个抗战不力将领判决名
单,其中判死刑8人,其他处分35人。地位显赫的如: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香翰屏因
指择失当,记大过一次;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作战不力,解职留任;第六十一军
军长李服膺,购误战机,放弃守土,处死刑。
这些严厉措施,固然暴露了蒋介石集团内部的矛盾,但主要还是体现了国民党
政府在抗战初期的积极姿态,“确使抗战阵营中精神为之一振”(李宗仁语)。
2月中旬,侵犯京沪方面的“中支那派遣军”越过蚌埠,推进到淮河一线;同时,
在济南方面的“北支那方面军”,也被中国军队引诱沿律浦线南下,其中矶谷第十
师团中的一部向鲁南台儿庄突进,钻人了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包围圈,板垣第五师
团为支援矾谷师团也迅速赶来,企图会师台儿庄,直下徐州,打通南北战场。
这时,蒋介石派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前往徐州,协助第五战区司令
长官李宗仁指挥作战。白乃桂系的领袖之一,足智多谋,素有“小诸葛”之称。他
力主抗战,在武汉与周恩来时常见面。去徐州前,他把周恩来和叶剑英请到寓所,
请教对敌作战方针。
周恩来建议:在津浦铁路南段,由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在新四军第四支队
的配合下,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
使津浦铁路南段的日军时时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而在徐州以北,
以主力采取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白崇禧对周恩来的这个建议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