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味茶-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出,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上去。不要几年,就会户给人足,礼乐恢复。〃虽因故未到任,但其言切中时弊,王导甚为敬服,此后,又任侍中、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升光禄勋。退休时,晋成帝赞扬他的品行,特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并派朝官四时致膳,他都一一谢绝。
他为人正直,不媚权贵。王导是皇帝的老师,名位隆重,满朝大臣认为应该降礼,派人争取颜含意见,含说:〃王公虽重,礼无偏敬,降礼之言,是你们的事,我老了,不识时务!〃随后对别人说:〃我听说讨伐一个国家不问仁人,有人问佞于我,难道我有邪德吗?〃他拒绝强权人物桓温的通婚要求,说他盛满之后会走下坡路,故不能联姻。有人请他评论江南群士优劣,他回答说:〃除了周伯仁正义,邓伯道清廉,卞望之气节,剩下的吾不知也。〃表示对现实人物胡吹海侃行为的蔑视。
颜含注重行实,反对浮伪,生前留下遗嘱:死后素棺薄殓。反对当时套棺厚葬,挥霍浪费的恶劣风气。颜含去世后,由江夏人李阐撰碑文述其生平,曾孙颜延之作铭。400多年后,颜含十四孙颜真卿罢抚州刺史,途经南京,为颜含重新立《颜含大宗碑》。
从颜含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经典观点在人生上的最佳诠释。此人,为人孝悌,由此得官,坚守仁义,为官清廉,忠诚刚正,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儒家君子的代表人物。这也是〃孝悌〃观的基本含义〃为人孝悌〃也就能做到〃忠〃、〃仁〃等等为人的道德标准。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庾衮,晋朝人,他有三个哥哥。有一年,村中发生流行性瘟疫,庾衮的两位哥哥都因为罹患瘟疫而不幸病逝,就连二哥庾毗也在垂死边缘。
家中的亲友,及庾衮老迈的父母亲,为了避免被传染,也纷纷远走他乡,整个村里,除了生病和病亡的人之外几乎都离开了。庾衮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二哥,正独自一人面对病魔的折磨,深刻感受到二哥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心想:「二哥在这个正需要有人陪伴、关怀的时候,我怎能弃他而去!」庾衮留下来亲自为二哥调理汤药,日夜不眠地照顾他。由于当时人心慌乱,因病身亡的家人只好先放置在家中,庾衮想到未能妥善安葬两位哥哥感到十分哀伤,他常常抚摸着棺木悲泣不已。
如此过了好几个月,疫情慢慢缓和下来,远走的亲人也渐渐返回家中。大家发现庾毗在庾衮悉心的照料下竟然痊愈了,庾衮也丝毫未受感染,健康如昔。大家都对庾衮在瘟疫的弥漫中竟然没事,感到很惊讶,纷纷询问他庾衮回答:〃我只是一心一意的希望二哥的病能够赶快好,所以很用心的照顾他,根本没有想到我自己。〃大家都对庾衮那颗友爱兄弟,为人着想的心,赞叹不已。
庾衮不和父母去躲避瘟疫,就是为了兄弟之间的情谊,不舍得抛弃亲兄,甚至这个〃悌〃都超过了〃孝〃;而故事的结局庾衮的二哥得了瘟疫并且痊愈,也给出了一个受到完美道德感化的世界的美好图景。庾衮照顾得瘟疫的二哥自己却没有被传染,暗示了照完美道德观行动的人是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
【茶余回甘】
功夫红的〃功夫〃二字,可谓是意味深长。要制作好茶,要下一番功夫;要品得出好茶之好,亦要下一番功夫。人之为人,首先是父母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给你吃穿,哺育你长大;同由父母带来的还有你的兄弟姐妹,你们同气连枝,血脉同宗;你长大了,要遇到你的另一半,开始和她(他)一起走过后面的生活;然后你会作为父母,带来一个新的生命,开始新一轮父母的使命。这由血缘关系做基础的感情,称为亲情。要体会得了亲情的深厚,要一番功夫,要奉献出深厚的亲情,更要一番功夫。其实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每个角色都扮演的很好,能让亲人爱人幸福快乐的人。只是真的要做到这样,是要很下一番心思的。我们在前面列了许多为人子,为夫妻,为父母,为兄弟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碎形红叶散也归根
红碎茶是在功夫红茶制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种。其初制过程与功夫红茶相似,但在搡捻工艺中先将鲜叶切碎再加工。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红碎茶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图外称洛托凡(Rotovane)红碎茶);C.T.C.红碎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萎雕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同时使叶子全部轧碎成颗粒状。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尽管在其品质上差异悬殊,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末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末,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红碎茶产区主要是云南、广东、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等省、自治区。
同宗之情
从家庭到宗族的扩展使得中国人的感情关系推广了一大步。宗族的概念既融合了血缘关系,也重视了地缘关系。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即使在现在的农村和部分城市,这种宗族概念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某些大姓整修族谱,就是相当大的一件庆典活动。
这种对自己家族的孝敬和神秘责任的感觉,常常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宗教态度:这是毫无疑义的。例如,十七世纪的儒家大师颜元在年老的时候,带着感伤的心情出门去寻找他的哥哥,因为他没有子嗣,希望他的哥哥有一个儿子。这个相信行为重于知识的儒家弟子,当时住在四川。他的哥哥已经失踪多年。他对于讲解孔子教义的工作感到厌倦,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觉得应该去寻找这个失踪的哥哥。他的工作是困难到极点的。他不知道他的哥哥在什么地方,甚至也不知道是否尚在人世。当时出外旅行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明朝的政权已经倾覆,各地情形甚为混乱。然而,这位老人还是怀着宗教般的虔诚,不顾一切地出门,到处在城门上和客栈里张贴寻人的告白,希望找到他的哥哥。他就这样由中国西部一直旅行到东北诸省去,沿途跋涉几千里;经过了许多年,有一天,他到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把伞放在墙边,他的哥哥的儿子看见那把伞上的名字,才认出他,带他到家里去。他的哥哥已死,可是他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已经替他的宗族找到一个子嗣了。
这种宗族观念也是中国人感情维系的一天坚实纽带,比如我们经常见面之后会询问〃贵姓〃而不是名字,询问籍贯而不是现住处,这些都是意图寻找共同特点的询问方式。如果两个人恰好同性,那么就互称〃族兄〃、〃族弟〃了。关系听上去也更近一层。
中国人礼意悠长。重视宗族,重视乡土,都是中国人难舍的情节。
红茶之故土难离
中国的老古话〃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也反映了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特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的诗中,描述了传统乡村社会人们聚族而居的景象:〃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性,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观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由于聚族而居,人们共处于一块土地,共同分享有限的资源,并以血缘为纽带,族人自然形成利益群体,这种感情是西方个人主义社会无法理解的。
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故乡的赞颂和缅怀之多,实在令人目不暇接,西游记中都有〃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的说法,由此可见国人之恋故乡情结,特别对于那些飘泊在外的人,思乡之切,犹如诗云〃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所谓〃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即使身处海外的华人,学有所得或者业有所成之时,想的都是衣锦还乡。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寄人篱下,对于早期移居海外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痛苦选择。原因无非是躲避战乱、迫害、被拐骗劫掠或是求学、经商。在实现政治认同的转化之前,海外华侨都有〃海外孤儿〃的痛切感受。乡情族念成为早期华侨维系感情、增进团结、心怀桑梓的纽带。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多,华侨社会的扩大,这种将来自不同地域,源于不同宗族,有着不同出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海外华人华侨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得到进一步升华,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华人华侨所持有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华夏后裔〃等民族认同意识比其他民族移民更为执著、更为根深蒂固。同为龙的传人,〃骨肉同胞〃、〃血浓于水〃、〃血脉相连〃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海外华人的群体观念和感情联系,由此而激发的极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使他们超越狭隘的自我局限,同心同德,济困扶危,互助互利。这是海外华人华侨成功的因素之一。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海外的延伸。它不仅是对家乡家人的眷恋、对祖国山川河流、文化历史的热爱,更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思想。
正因为如此,老一代华人华侨灵魂深处的〃根〃文化意识都比较浓重、强烈,即所谓〃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祖国就是海外华人的〃根〃。即使暂时身在异域,最终还是要回归故里、振兴家乡、报效祖国。尤其是在中国生长的老一代华侨,都心系祖国,希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创造充裕的经济条件或发财致富后,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晚年羁留台湾,始终思念故乡,思念亲友,心系大陆,期望落叶归根、祖国统一。写得一首《望大陆》,是情激山河的千古绝唱,令世界中华儿女裂腹恸心。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那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乡土难忘,乡恋难斩,相思难断。落叶归根,正是中华儿女特有的民族感情。惟愿不要再有人为的因素,去增加这一感情的无奈与辛酸。
【茶余回甘】
红碎茶,是叶碎,也是心碎。浮云思家,游子顾返。茶,一个只有中国人能够理解和感悟最深的字眼。茶有茶的品性,茶有茶的韵味。千百年来,海峡两岸的华夏子孙已经把深邃久远的中华茶文化逐渐推向美的极致。正是那片片清香和无穷的回味,将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溶于一杯,润泽了千千万万龙的传人。无论走到何处,同饮一个文明的炎黄子孙一样血脉相连。
第四篇 乌龙稠指点江山觅封侯
【茶之章】
说茶
乌龙茶又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清代苏乌龙)而得名,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最早产于福建省。一千多年前福建武夷山一带就已经盛产乌龙茶。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最早生长在武夷山岩石壁上的〃大红袍〃茶经过多年的人工培育,现在已经是名扬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清朝乾隆六年,安溪举人王仕让奉召进京,将精心培育的茶叶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饮后大喜。因为这种茶叶乌黑似铁,而且产自安溪南山观音岩下,乾隆便赐名为〃铁观音〃。〃大红袍〃和〃铁观音〃都是享有盛名的乌龙茶品种。
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