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龙渊大唐 >

第2节

龙渊大唐-第2节

小说: 龙渊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他冲薛杨氏苦笑了一下,只好编起了谎言,“老妈妈,我叫薛枫,是——是西域人,向往大唐繁华,全家迁往长安定居,不料,路上遭遇强盗,全家人被杀,财物被抢,只我一个人在仓惶中逃到了这里。”他也只能编瞎话了,否则,这唐朝老太太非把他当神经病不可。
  薛杨氏怜悯地看着他,“可怜的孩子,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你也姓薛,真是缘分啊!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以后我……”
  第三章 生存之道
  薛枫望着薛杨氏慈善柔和的脸庞,心里一动,渐渐地,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高呼一声“母亲”,号啕大哭起来。这倒不是装的,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想到再也回不去,要一个人孤零零地生存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不痛苦才怪呢。
  “起来,孩子,今后,我就是你的亲娘。俺们娘俩相依为命,好了,孩子,不哭了!好好活着,就是对亡故亲人最大的安慰。”薛杨氏双手拉起薛枫,脸上泛起慈善的笑容,伸手替他抹去了脸上的泪珠。
  “母亲,家里就你一个人吗?”薛枫逐渐冷静下来,止住了哭声,慢慢站起身,转身看了看四周。
  “唉,一言难尽啊。你的父亲早逝,留下我和你的兄长薛青。然而,贞观10年,你兄长他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短短几天就不治身亡。现在如果在世的话,他已经35岁了。”薛杨氏抬起袍袖擦了擦湿润的眼睛,继续伤感地说,“我们家原来是龙门县有名的富户,家里粮田百顷,家仆数十人。可自从你薛青兄长过世后,薛氏的大伯薛雄欺压我一个妇道人家,连哄带骗,硬是将家产全部霸占了去。无奈之下,我只好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来到这里,以给别人洗洗补补为生。今天,我到绿幽谷里的小溪边浣洗衣服,看到你昏迷在草地上,于是,我就让几个乡亲帮忙把你抬了回来。”
  “孩儿多谢母亲的救命之恩。今后,孩儿一定不会让母亲再吃这么多苦了。”薛枫情不自禁地依偎在薛杨氏的怀里。这倒不是装样,他对薛杨氏,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亲近感,好似,她就跟他的亲娘一样。
  思绪如潮,心怀激荡,一边思虑现在,一边怀念过去,他半靠在薛杨氏怀里,慢慢昏睡了过去。
  ……
  就这样,22岁的现代青年、双科硕士薛枫在唐朝绛州龙门县的大杨庄定居下来。在薛杨氏和众乡亲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自己的唐朝户口——大唐绛州府龙门县大杨庄薛杨氏之子薛枫。当然,薛杨氏也没少费口舌,跟乡邻们编造了一番善意的假话。所幸,乡野之人多心思简单,死地善良,再加上薛杨氏为人一向仁厚慈善,很快,薛枫便得到了周围乡民的认可。
  人是安定下来了,可生活问题怎么办?薛杨氏的日子本来就过得穷困不堪,再加上薛枫,靠洗洗补补赚来的哪点粮米根本就无法维持两个人的生存。
  说实在话,薛枫虽然满腹“知识”,也年轻力壮,但从工业文明的现代社会突然来到古代王朝,两眼乌黑,他真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能干点什么。
  看到他愁眉不展烦恼的样子,薛杨氏苦涩地笑了笑,犹豫好久,才从一个破包袱里摸索出一些金银首饰。“枫儿,你进来一下。”
  站在茅草房外望着天空发楞的薛枫,慢慢回转身来,懒洋洋地应了一声,走进房去。
  “枫儿,这些,是当年为娘的陪嫁品,你拿去集市上的当铺换点钱,买点面粉回来,娘给你烙饼吃。”薛杨氏笑着伸出手去。
  “母亲,这可如何使得?你还是留着吧,我再想想别的办法。”薛枫脸一红,连忙摆手。
  “孩子,快拿着吧,为娘留着这些也没用,人都老了,也不过就是一点念想。”薛杨氏走上前来,把几件闪闪发光、做工精致的金银饰品用一片破绸布包裹起来,塞在薛枫手上,“出了庄口,一直往南,大约2里,就是集市。”
  薛枫被薛杨氏推着出了门。
  薛杨氏住在大杨庄外北头的一个偏僻的角落。时下是夏季,约两米宽的土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即将成熟的麦田和谷田,也有一些地方种植着绿油油的苜蓿和蔬菜。
  没有风,阳光恶毒。薛枫抹了一把汗,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这一套虽破但却很洁净的“唐装”(薛杨氏儿子的遗物)——天蓝色的布衣圆领袍衫,双袖宽大,这让他很不习惯。
  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薛枫心里感叹:当真是大唐贞观盛世啊,在古代,农业发达代表着社会的繁荣,从眼前分布规范、整齐有序的农田布局来看,唐初的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走了一段,渐渐到了庄里。一条南北走向的土路横穿整个大杨庄,道路两边是排列整齐的民宅,多为木质与茅草混合搭建的建筑,式样比较简单粗糙。庄里静悄悄的,偶尔会看到几个光屁股的小孩在追逐嬉闹,大概是成年的男人都去田里耕作的缘故。
  穿过大杨庄,又走了十几分钟的路,薛枫就听到了嘈杂喧闹的人声。他知道,这就是唐代乡村的集市了。快步走上前去,放眼看了看,哑然一笑:所谓的集市,不过是在一块较大的空地上,众多摊贩各自占据一处,各自吆喝叫卖而已,类似于现代城市中的马路游击市场。不过,看上去,场面倒也非常壮观。一个乡村集市,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也很可以了。
  薛枫也不知道当铺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向谁打听一下,于是便在集市中瞎逛起来。看了一圈,不禁吃惊于唐朝贞观年间物质文明的发达:这不过是一个乡村集市,商品的种类之多、之丰富,可谓是应有尽有,令他叹为观止。
  有蔬菜: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
  有水果: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
  有粮食:荞麦、大麦、稻米等。
  有调味品:胡椒、沙糖等。
  有衣物和各类杂货,甚至还有各类熟食出卖,譬如乳酪、胡饼、烤肉等。
  转了几圈,薛枫心想,干吗一定要当呢?自己要不干脆也摆个摊叫卖得了。就是不知道,唐朝摆摊要不要缴税和办理“执照”什么的。
  犹豫了一会,他最终还是决定要摆摊叫卖。他找了一个角落,掏出薛杨氏给他的金银首饰,摆在地上,蹲下身去,就跟以前他在早市上看到的卖水果蔬菜的小贩子一样。正准备学着别人的样子吆喝两嗓子,一个脆脆的女声响起:喂,你这些东西是要卖吗?
  薛枫抬起头,心里一惊,愣在那里。
  第四章 弱智小贩
  一个明眸皓齿、身着翠绿色窄袖短裙的少女,站在面前,又喊了一声,“喂,你傻愣什么啊,本姑娘问你话呢?到底卖不卖?”
  “卖!卖!”薛枫猛然回过神来,连声说道。
  “那么,这些,你一共要卖多少钱?”
  “这……”薛枫沉吟着,他刚才就是突然想到,自己根本不懂唐朝的金银首饰行情,如何开价?这时候,脑袋里的历史知识总算是派上用场了,也真亏他是学历史的,对大唐盛世的这一段历史研究得尤其多。
  他知道,在唐朝贞观年间乃至以后的数百年间,通行的货币主要是铜钱,至于金银,则只在富人和贵族的上流社会小范围内通行。那时候,物价极其低廉,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那么,自己的首饰一共四件,金银各二,看样子,每样加起来也得有二两重,二两金子和二两银子——啊,略一估算,薛枫吓了一跳,足足有22000文铜钱!看来,薛杨氏真是大户人家出身啊,随便拿出点东西,都如此贵重。这么多铜钱,恐怕自己都未必能拿得动。
  其实,他多虑了。一文铜钱虽然不沉,但成千上万的铜钱串在一起,那可是很大的重量!唐朝人不傻,不会整天背着这么多铜钱交易,他们通常用一种地方钱庄发行的纸质钱票替代。纸票有各种整数面额,比如100文,1000文,10000文。用钱的时候可以到钱庄里凭票换取等量的铜钱。
  想到这里,薛枫咬了咬牙,说,“姑娘,你要是都要的话,给我20贯钱吧。”说完,他紧紧地盯着少女,心里忐忑不安。实在不知道,历史记载与现实的行情是否有出入。
  “20贯?哈,小姐!”少女愣了一下,回过头朝身后喊了一声,“小姐,快来啊!”
  不远处,一个与少女同样装束但服装质地明显华贵的、身着明黄色束腰低胸窄袖短裙的少女袅袅娜娜走了过来。
  娇艳的面容,如柳的身段,盈盈若秋水的眼神,天然出尘的气质,薛枫看得呆了。此刻,他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古人对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描述:增一分嫌长,减一分嫌矮;擦胭脂嫌红,抹粉嫌白。可谓是美到了极至,又媚到了极至!
  正在胡思乱想,美女已到跟前。
  绿裙少女冲黄裙少女格格直笑,“小姐,我们捡便宜货了,这些首饰,他才卖20贯!”说完,她又一皱眉,“喂,你这不会是假货吧?”
  “不会,货真价实的金银首饰啊,是我母亲的陪嫁,要不是实在日子难过,我也不会拿来卖的。”薛枫赶紧答道。
  “是真的,灵儿,这位公子看来是头一回做买卖。咱们也别亏了人家,你给他取22贯的纸票吧。”黄裙少女弯腰拿起一件首饰,打量了几眼,轻轻一笑。
  薛枫这会才恍然大悟,自己真是个菜鸟啊。自己算的是没错,但那是纯金银的价格,可这首饰可是金银加工后的“艺术品”,价格自然要货币用金银高得多了。幸好,遇到一个心肠还不错的买主,要不,就赔大了。
  “谢谢小姐。”薛枫将首饰包起了,递给绿裙少女。绿裙少女皱了皱眉,“给,这是22贯纸票,拿好了。”说完,拉着黄裙少女就走。
  走了几步,黄裙少女突然回过头,冲薛枫笑了一笑。那一笑,犹如百合怒放,百媚顿生!
  薛枫看得痴了,目光瞥处,绿裙少女边走边把包首饰的那块破布向后扔了过来,嘴里还嘟囔了一声,“谁要你的破烂!”
  俗话说,一文钱没有难倒英雄汉。有了钱,就不一样了。薛枫开始边在集市上转悠,边规划着自己在唐朝的美好未来。
  钱再多,也是会坐吃山空,得谋一条生存之路。自己该干点什么呢?想来想去,突然突发奇想:自己能不能开一个饭馆呢?反正,自己曾经与一个特级厨师灵魂合体,厨艺绝对是超级一流。将现代社会的各种菜肴做出来给唐朝人吃,一定会引起轰动。
  薛枫越想越兴奋。说干就干,接下来,他除了买了一些米面之外,还购买了大量的调味品和当时的厨具,一些蔬菜以及笔墨纸砚,最后买了一辆独轮木车将采购的物资载着,喜滋滋哼着小曲地沿着原路返回,他一共花了不到500文钱。
  薛杨氏早已迎候在路上。看到薛枫买回这么多东西,她大吃一惊,“枫儿,你从哪里来这么多钱,买这么多东西。”
  “母亲,你老就别管了,你放心,我们的苦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薛枫笑着将卖首饰的经过大略讲了一遍。
  ……
  在唐朝开饭馆,自然要选址。地理位置不好,饭馆很难引起顾客的注意。但薛枫最后还是决定就在家门口,酒香飘千里嘛,现代社会中,不是有很多特色饭店建在乡村甚至是山里吗?只要饭菜有特色,那些好吃的有钱人总能闻风而至的。
  首先是建饭馆。他以每天每人半斗米(也就是2文多钱)的价格雇佣了大杨庄里的10名壮劳力,自己当起了建筑设计师兼包工头。别看2文钱少,但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半斗米可是一家人好几天的口粮啊。
  他用山脚下的黄沙(筛选后)、草木灰和黄土,按照1:1:2的比例配置了一种“建筑土料”,他取名叫“唐泥”。然后,用四片木板钉成数十个四方的模子,约一尺见方。
  “唐泥”用水调和好,倒在模子里,取开模子,一块方砖就现出来。如法炮制,2天的时间,他指挥“民工”们制作了数千块“唐泥砖”。
  砖大体够用了,他又带着“民工”们按照事先画好的位置,开始挖坑——两天功夫,一个长20米,宽10米,深半米的土坑。
  做完了这一切,“唐泥砖”基本都固化风干了。先在土坑底部铺了一层砖,然后沿着四周垒起了墙壁。他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民工”讲述用砖砌墙的方法,强调砖与砖之间错开,要压缝。
  四周的墙壁起来后(2米多高、南面留出一个大缺口,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