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第48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丁文和梵文都没有“伦理”这个词,名可秀以“人的关系和道德”来构词。她诠释伦理,即人伦道德之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伦理是由宇宙万象讲出的人生道理,它从自然来,构建了人世社会的秩序。
所以,哲学的信仰——智慧,如果将它具体化,就是伦理。
我们儒家的信仰,就是伦理道德,这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一脉相承的,永不断绝。所以,儒家成为华夏最重要的哲学,成为治国的思想,就是因为这个信仰。儒家的学者也可以信道教,信佛教,他们不是信神明,而是信仰这些宗教中关于人生的智慧和为善的正道。
伊本·路西德听到这里,有种恍然大悟感,他终于弄明白了儒家为什么不排斥其他信仰,因为其他信仰中都有符合伦理的人生道理。
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还产生在许多西方学者心中,因为名可秀将哲学和宗教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她释义出来的区别让西方学者对中西方文明的分歧有了原因性的认识。这个定义对于中西方的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还有一个重要的隐秘作用,目前并没有为西方学者意识到。
这个隐秘的作用是名可秀构划的“致中和世界”的一个部分,而未来的发展也实现了她这一部分的构划,哲学与宗教的区分成为国王们掀起政教分离运动的一面旗帜。
而此时此刻,谁能想到名可秀在翻译她的言语时,已不动声色布下了好大一盘棋呢?
《易经》是华夏的最高哲学,我们认为它是解读宇宙人生的最高智慧,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的宝典——名可秀在翻译中不吝词汇地高度赞扬《易经》,虽然没有明确地将它凌驾于一切宗教的教典之上,但话里就是这个意思。
西方的宗教学者们都鼓噪起来,来自南洋各国的佛教高僧和贵族学者还都坐得住,因为相比西方的遥远,大宋在南洋国家中的威望很高。
名可秀抬手压下了西方学者的鼓噪,她说:“神明之所以为神明,是因为他们拥有神的力量。哲学认为,神的力量就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读懂了《易经》,也能拥有神的力量,比如,预知。天文台告诉我们,十五分钟后,将会下大雨。”
众人扭头望向外面,透过玻璃窗户,可以看见晴空朗朗。
“冕下是在说笑吗?”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学者忍不住出声讥讽道。
名可秀说的这段话已经被中文通译翻译了出来,于是西方学者发现,这些华夏学者都流露出一种自信的笑容。
这十五分钟当然不是白等,名可秀继续她的翻译。
她说,《易经》告诉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于是人生就能顺利。我们读懂《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这就是伦理。所以伦理是从自然来,它构建了人世社会的秩序。
那么自然有秩序,又是谁在管呢?
宗教说是神在管:佛教的佛祖,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如果伏羲当年说是神在管,那我们华夏六千年前就产生宗教了,但是他没有。他说,这是阴阳的互动,是自然的孕育,是由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自然而然产生万物,并且不断运行,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
伏羲的“易”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所以,儒家不讲神创造人,是讲宇宙规则创造人,这个至高的规则孔子用文字解读出来,就是太极。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一,是宇宙最终极的源头。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它们就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阴阳是气,当我们掌握了阴阳的规律,我们就能拥有一些“神”的力量。比如,华夏的武道。名可秀伸出手掌,一掌拍在桌面上,茶盏里的茶水便升起一道水柱,仿佛石柱般矗立在空中。
“噢!”西方学者都惊叫起来。
名可秀一抬掌,水柱重又落回茶盏,一滴不溅。
又是一阵“噢!噢!噢”的惊叫。
“这就是掌握了阴阳之气的一部分规则,而拥有的力量。这个力量,叫气场。”名可秀将之翻译为“领域”。“在你的领域内,你就是掌控力量的神。”
“马格努斯阁下有金币吗?”
还在惊愣中的枢机主教“噢”了一声,从衣袋里换出一枚金币递给走过来的拉丁语通译,通译恭敬地递到名可秀桌前。
名可秀拈起金币,玩笑道:“是真金的吧?”
“噢,当然。”
然后学者们就看见那枚金币在名可秀的手指间捏来捏去,一忽儿金球,一忽儿金条,还弯来弯去——那不是黄金,是泥吧,是吧是吧!
保罗·马格努斯觉得要奔溃了,西方南洋学者们都觉得要奔溃了。
名可秀随意地将金条又捏回金币,有些歉然地道:“上面的头像要重新铸造了。”她从袖袋摸出一枚“大宪金圆”,手指一弹,那枚大宋金币便如有翅膀般,很慢很慢地飞到马格努斯的面前,在他目瞪口呆的表情中轻轻落到他面前的桌上。
“这就是气场,从《易经》中解出的规则。”
名可秀话落,外面的天已经骤然阴了,风起枝摇,雨滴落下,顷刻成为大雨。
安置在会场中间的摆钟上面的时间,恰恰过去十五分钟。
一片全然的寂静,只有外面风雨的声音。
“这不是巧合。”名可秀道,“会议还将持续一个月,诸位可以验证大宋易学家们对天气预知的准确性。”
她的翻译到这里才算结束了。
通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因为这不是翻译,是创造,名可秀通过她创造的词汇和定义架起了中西文明的桥梁。
坐在桥上的马格努斯主教很有默默奔泪的感觉,华夏的“易”太可怕了,这位冕下如果去了罗马,凭她的“领域”展现的“神迹”,没准儿就被信徒当成上帝的神使,噢,教皇的宝座还能稳当么?枢机主教觉得心中发冷,当下决定,他必须探明这位冕下有没有到罗马逛一逛的想法,哦不,是对教廷有没有的野心。
会场休息了一阵,给予受到摧残,哦不,受到震撼太过的西方学者们回复的时间。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应宋周学者的要求,刷刷做了笔录的中文通译将名可秀的上述翻译又以中文翻译给宋周两国的学者。
一时间,会场里都是刷刷笔记的声音。每位学者都配备了钢笔,因为它的笔尖坚硬如钢而得名。
大宋少府监的技研院在三年前已经研发出了钢笔,行销海外,已成为新的创收。如果不是钢笔的价格高,估计西方的鹅毛笔已经全部被取代,不过,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随着制笔和墨水技术的研发,价格低廉的钢笔终究会占据市场。在华夏两国毛笔仍然是书写的主流,官员的奏折、官府的文书、科考答卷、学校除开数理化之外的课业都必须是毛笔书写。因为钢笔的方便,未来肯定会使用得越来越广,但书法是六艺之一,这是钢笔不能取代的。
名可秀坐在席位上,意态悠闲地饮着茶,看起来与以前的会议休息期间没什么不一样。
但看在西方学者的眼里,却不一样了,他们眼中多了一种敬畏,或者叫敬惧,其中还夹杂着对她学贯中西方文明的敬佩,有拜占庭的学者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样的词:掌握规则的大哲人,大智慧者。
名可秀在她的翻译中,创造了很多新的名词,其中有magniwisia这个词汇,这是两个拉丁文的结合词——magnificum是壮丽、灿烂、盛大,wisdom是智慧,名可秀用这两个词结合,构词:“华夏”。
名可秀创造的另一个重要的名称词是Centeria,在这次学术交流会之后,也传到了西方,并在最终取代了Sinis,成为西方各国承认的“中国”的名称——不再是因为丝绸而盛名的“丝国”Sinis,而是以文明和智慧造就的“中正之国”Centeria。
这个词汇来自于拉丁文central,是中央、中心的意思。
要让其他国家承认Centeria这个国名,肯定不是文明和智慧的原因——这是表层次的。要追究这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一定是华夏两国在军事上的强大和经济贸易的掌控力量,使得这些国王们不得不低头。
卫希颜很愉快地想,china这个词只可能作为“瓷器”的意思存在了,当然代表亚洲的Aisa也不会出现了,世界地图上是Censia,中洲。——造字果然是爽心的事。
当然,卫希颜这种愉悦感注定只有她自己明白了。对华夏两国的君臣百姓来讲,影响今世及后世,乃至影响世界的,是名可秀对“中国”的释义。
她说,“中国”者,不是“中央之国”,那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王朝感,当然华夏现在有这个实力和影响,但是这种定义,除了自我陶醉一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她说,“中国”,是“中正之国”。
中,中道。
什么是中道?中是中庸大道,致中和之道,中是平衡,宇宙的秩序,自然的秩序,人世的秩序,就是平衡。失衡了,秩序就乱了。敢于为“中国”者,就要有守中平衡的责任,我们维护秩序,也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旧秩序,勇于创建新秩序。这才是“中”。
正,正道。
什么是正道?不是邪道,不是恶道,是守正之道,浩然之道,伦理道德之道,人生要正,才能反求诸于天地。因为伦理是从自然来,人世不守伦理,就会反过来影响自然,于是自然失衡了。人世不正,自然又失了秩序,天地的气就乱了,宇宙没了秩序,就是一起毁灭。
正,是大正之道。国家之间,有没有阴谋诡计?有没有霸道手段?那肯定得有。佛家讲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大正是守心持正,方向正,目标正,该王道时王道,该霸道时霸道,“致中和”就是衡量守正的标尺。
卫希颜很佩服名可秀,因为名可秀讲的这些不是空话,大宋的确是在身体力行执行这个“中正”之道。
——所以,大宋没有搞殖民地,占领每一块土地都是真正地在考虑共同发展,不是掠夺资源,竭泽而渔。
——所以,大宋虽然以武力开拓了美洲,却不搞屠杀。大宋占据阳洲的土地,给印第安人带去文明,是重教化而不是搞屠杀。印第安部落的很多人被送去大宋帝京学习,学习华夏的文化,学习华夏的文明,让他们从原始部落进入更高级的文明。如果只是为了占据美洲的土地和资源,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武力征服由来是殖民者最方便的做法。
——所以,大宋帮助夏国打波斯湾战争、大西洋战争,不是为了占据几块土地,盛产石油的地方不是只有波斯湾,在这个时代,大宋有太多的选择。但要打破伊斯兰教的“唯我为神”,就必须以霸道对霸道,占据之后分化,近距离地教化。贫穷是这些沙漠国家最大的问题,但他们没有儒家这样的文化,不懂得内部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宣扬“圣战”,搞扩张,以霸道为本,那就必须要打压。说白了,这些沙漠国家就跟草原民族一样,自己解决不了生存问题,就只能向外扩张。但他们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对外扩张也就是掠夺、剥削、压迫,还能指望他们给占领的地方带去发展吗?能指望他们实现“致中和”吗?
名可秀说,周武王讲过一句话: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但是既然身为人,就要有觉悟,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够帮助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唯一动物——这是人类的责任。
周武王说这句话有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周文王把《易经》写下来,主要就是为了教化,开启民智。但是,周文王那个时候是被商纣王拘禁了,只能用卜筮的方式写《易经》,不能明明白白地讲,这是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当商朝被推翻时,周文王已经过世了,也没有人再有周文王这样的智慧,深刻理解伏羲的“易”。直到孔子出现,给《周易》做传注,才明白地讲出这是宇宙人生的道理。可惜,孔子生不逢时。而后,历代统一王朝的帝王和士大夫们,他们自称中国,却不知道何谓中国,因为他们没有明白:从伏羲到文王到孔子,“三圣人”共同成就的《易经》,这个诸子百家哲学的群经之源,它讲述的真正大道是什么。
名可秀解读出来了,她说,“中国”者,“中正之国”,为“中正之国”者,就担负着这样的使命——行中道,守正道,传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