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都有可能 >

第12节

都有可能-第12节

小说: 都有可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处可与林黛玉匹敌并超越之,从而使她取得被推崇和喜爱的地位,人人都喜欢她,尊重她。她几乎成为古今中外最完美的少女。她在全书几个正面人物形象中应该排名第一,几乎找不到一丝缺陷。只有这样,才反衬出贾宝玉,林黛玉一类“问题少年”急需家长的教育调理!    
    作者对贤妻良母和学习型、听话型、有理想少年儿童标准的规范,令人敬佩。譬如自甘淡泊而孀居教子的李纨,作者更予以人格“完人”式的嘉许,她也和薛宝钗一样,是作者理想中的孩子和淑女形象。笔者甚至怀疑,《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在为他“不听话”的儿子塑造一个有如宝钗、李纨式的“完人”媳妇,而后按图索骥找到合适的儿媳妇,把培养下一代的希望寄托在儿媳妇的身上呢?从《红楼梦》后40回结局看,作者还真梦想成真了。贾宝玉的确是在其媳妇薛宝钗的规劝教育之下脱胎换骨“高考”成功的!不过,这是我的“瞎”猜测,不足道也!    
    贾宝玉与父亲的对立,犹如今天各家各户父子女,母子女关系的对立,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对立,其矛盾分歧主要体现在:一个有家庭教育,一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管教,放任自流;一个是自觉、听话型的孩子,一个是不自觉、不听话型的孩子;一个是心理正常、积极向上有理想的孩子,一个是心理失衡、没有人生目标的患“自闭症”的孩子……因此,两人各方面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再从黛玉、宝钗二人的家世以及她们二人在贾府的关系来分析,也是相差较远。“丰年好大雪?穴薛?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个与贾、史、王姓齐名的“金陵一霸”的薛家,原是“现领着内币钱粮,采办杂料”的“皇商”,实际上就是当时一个专门赚皇帝口袋里的银子的大官僚资本家。因此,他们与贾府的那种纯粹贵族式的官僚世家不同,尤其是与黛玉家那种已经破落的中等官僚家庭不同。商业气质较重,是薛宝钗家世的第一种特质。其次,薛府虽有百万之富,宝钗却是幼年丧父,其兄薛蟠又是一个酒色气极浓的荒谬的“呆霸王”,由于下一代男丁薛蟠的不争气,薛家也是趋于没落了,根本不能与贾、王两家相比了。不过,好在官官相护,“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因此,当薛蟠在犯了人命案之后,立即投奔到贾府来,这也就说明薛宝钗家的社会地位靠贾府支撑。而此时的贾府由于“一代不如一代”,也岌岌可危,只有靠孙子辈贾元春做皇帝老儿的“小老婆”来支撑。其三,薛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亲姊妹,王熙凤的亲姑母,因此,在贾府有“外戚”的优势。不过,薛家虽住在荣府,但并非经济困难,很富足的,进退分合,是留有余地的,因而在贾府有优越的地位。但林黛玉就不同,孤苦伶仃,无父无母,寄人篱下,是有些凄凉悲苦啊!    
    黛玉、宝钗二人虽然在幼时都受到过识字等文化教育以及高级的闺秀陶冶,但二者的父母施教的目的有别。黛玉的父母因膝下无儿,是把她当男孩子来培养的,并不准备她参加“高考”什么的。而宝钗的父母则目标明确:培养女儿将来当“才人”,做“贵妃娘娘”。因此,黛玉看书仅凭兴趣,如诗词赋,《西厢记》、《牡丹亭》等。宝钗则学以致用,重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品德修养,如读《女儿经》、《烈女传》等书和学女红针线活等,以符合做人的规范。于是就有了宝钗教导黛玉“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的“训词”。当然,宝钗之所以各方面都优秀,与她是个学习型听话型的孩子紧密相关。她与哥哥薛蟠是同胞兄妹,相信其父母教育薛蟠的目标也一定是明确的,只不过对付这样一个极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一套过硬的、管用的、正确的方式方法是不能奏效的。所以薛蟠终于“不听话”连犯人命案,受到法律制裁而走上了“不归路”。    
    下面我们来分析薛宝钗这个由商业世家熏陶出来的、学习型的、具有善于计较利害关系的人生性格和处世哲学的大家闺秀,她能做到时刻头脑清醒,控制感情外露,永远以平静的态度和精细的方法处理一切事情。可以说薛宝钗是全书中能排名第一的生活艺术专家,是精通家务、人情练达的管理高手,其潜质远远超过“人精”王熙凤!你看,元妃回来省亲要姊妹们做诗,她看见宝玉写了“绿玉春犹卷”的句子,便指点告诉说元妃不喜欢“红香绿玉”的字样,叫宝玉把“绿玉”改为“绿腊”。贾母这个老祖宗喜欢热闹,看戏时宝钗就点热闹戏《西游记》,博得老祖宗高兴。史湘云想请客又缺钱,她便大方地从自家店铺里要了许多螃蟹为其解难。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有悔意,心里很窝火,宝钗却为其开脱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说这一席话劝王夫人,无非是为了博得王夫人喜欢,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宝钗极聪明,口才极好,这类似于“拍马屁”的话编得多么圆滑,天衣无缝啊!而王夫人此时正为了要赏给金钏儿一套裹尸体的衣服而犯难,宝钗便立刻说自己有两套新衣裳可以给金钏儿,并说自己从不忌讳这些。可是,许多红学家就据此评价薛宝钗这个人物如何如何的坏,如何如何的虚伪,如何如何的世故,不像林黛玉那么率真。试想,假如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希望他(她)成为四面树敌的林黛玉吗?如果是那样,假如你的子女要晋升为政府的官员或者竞选总统或议员,在人代会上,在众议院,在参议院,能得到群众的选票吗?薛宝钗只点老祖宗贾母喜欢看的戏和用善意的谎言来劝慰王夫人这位婆婆,这也是做晚辈的一片孝心啊!最难能可贵的是,薛宝钗小小年纪,就不忌讳自己穿的衣裳给别人裹尸用,这在当代一些青年身上也不见得能有此觉悟啊。说老实话,我本人就做不到。试想,薛宝钗如果专点一些不合老祖宗贾母心意的戏,在婆婆颇有悔过之意时再去用言语批评婆婆,气婆婆,刺激婆婆,这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


第五章学习型的薛宝钗几近“完人”(2)

    其实,细分析王夫人的做法,也无甚不妥。假如你发现你的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在与一位八九岁的女孩子保姆眉来眼去地调情,你还会留下这女孩子在你家做保姆吗?照样也会扫地出门“炒了鱿鱼”的,甚至连她的妹妹玉钏儿也会一起赶走。王夫人不但未赶走金钏儿的妹妹,还给她加了“工资”并让其服侍宝玉,实际上是提拔她。所以说,薛宝钗那样去劝慰王夫人,是非常得体之举,特别是借衣裳那件事,这可说是惊人之举,是美德啊!真不愧为一个学习型的人物。    
    综观《红楼梦》,几乎处处是在歌颂薛宝钗。譬如,赵姨娘是作者笔下一再被贬低的一个“下等人物”,说是下等,其实地位并不低,她还养了一儿一女,即男丁贾环和女儿探春。在古今中外,一个“二奶”式的女人,能为老爷养个一儿一女,地位应该是极高的,可作者就是不喜欢“二奶”式的人物,便一再贬损她。为了突出宝钗,在67回,作者通过赵姨娘的口去称赞薛宝钗,足见宝钗之“伟大”,之可敬,之可爱。赵姨娘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看,作者不但通过“反面人物”赵姨娘之口颂扬薛宝钗,还通过赵姨娘之口达到“抑林扬薛”之目的,足见作者心目中的薛宝钗是何等神圣!    
    薛宝钗的才华与机智,可从如下一些情节中看出。和王熙凤相处是最难的。可是,王熙凤眼中的宝钗,却是“拿定主意不甘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样不讨人嫌的角色。凤姐病了,探春代理当家,王夫人派宝钗参与,对于“外戚”来说,这当然是个难干的活儿。可是,宝钗能以消极应付的本质取积极协助的姿态,做出使一家人都满意的事来。探春决定改革大观园管理模式,废弃“大锅饭”、实行“承包制”,将花果交给几个老婆子掌管。宝钗补充了这一管理模式,以人性化管理方式,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决定凡经营生产收入,除供应头油香粉外,其盈余不必再行交到账房,作为经管人的贴补,而且还适当地分一些给其他婆子、媳妇们。这样,“公家”既省了钱,又显得大气、不吝啬。而其他未经办的人也能得到实惠,不至于产生妒意,暗中使绊子搞破坏,于是大家都高兴。书中说这是“小惠全大体”。说大点儿,薛宝钗这种管理模式,即使应用到当代企业管理上来,也是极为科学先进的。她在管理的细节上下了工夫,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民承包土地,其实就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翻版。今天各国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二百多年前就已被薛宝钗使用过。可以说,今后一万年也不会过时啊!不过值得一说的是,王夫人为什么没有让外甥女儿林姑娘去协助探春呢?这说明林黛玉在贾府家长们的眼中,的确是个极不听话的“问题孩子”。凭黛玉的才气,说什么也应该参与管理大观园啊!可是,一旦交与她去管,一定会大乱的,故而只能弃林用薛了。    
    薛宝钗在人事的警觉性方面也是很高的。她从不去做妨碍别人的事情,不说刺激人的话。有一回偶然高兴了去玩捉蝴蝶的游戏。(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薛宝钗玩这种游戏的时候还真不多。)却不想恰好听到滴翠亭内丫鬟小红和另外一个小丫鬟密商与贾芸换手帕定情物的勾当,她当时是躲不过的,便立刻假装说林黛玉藏在那儿,是寻黛玉而来路过此地,“嫁祸于林黛玉”。由于她机智应变,果然使小红上当,反倒担心“小心眼儿”的林姑娘会坏她的“好事儿”。不过,这种“嫁祸于人”的手段,全书中宝钗仅用此一次,且这一次对林姑娘也无什么损伤,也就不足为道。在大观园里人事极复杂,危机四伏,宝钗都清楚,但她却从不指摘什么。到了绣香囊事件发生而举行大搜查,虽然例外地没有去搜查她的衡芜院,她却利用这个机会搬出去住了,其托词是母亲身体不适要她回去照看,于是毫无痕迹地搬回家中,并且从此不再回大观园了。这种处世的技巧,黛玉、湘云、宝玉、贾环等孩子们是绝对领悟不到的。不过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学习型人物时,故意写她在宝玉、黛玉、湘云、探春等人中最为年长,可见作者的描写是合理的,年龄太小是不能那样精通世故做成人之状的。    
    《红楼梦》塑造了两个听话型孩子的形象:一是宝钗,一是贾兰。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之所以写学习型的孩子数量如此之少,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请看今天的孩子顶多只有5%是听话型的,95%是不听话型的。《红楼梦》的作者浓墨重彩把宝钗塑造成“完人”,旨在为孩子树榜样,让世上父母都来按这个标准去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第五章学习型的薛宝钗岂能“三角恋”(1)

    孩子”,再说,这样小的年龄搞什么“三角恋”啊!不过,薛宝钗之所以最终愿意与宝玉成婚,一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宝玉是可以被教育好的,二是母亲之命不可违。    
    薛宝钗是作者倾尽心血为世人锻造的一个学习型孩子榜样,倍加推崇。在大观园,在贾府所有女流之中,其才华,其美貌,其学识,哪一个及她?当然,作者推崇的美女也有不少,如林黛玉、晴雯、五儿、王熙凤、史湘云、二尤等,都是美女,但都有各种缺陷,独宝钗综合素质最高。若论选美,也符合当代各国选美标准啊!我真怀疑今天世界各国的选美标准来自《红楼梦》,来自薛宝钗!不是吗?电视上经常播出选美实况,被选中者往往都是身体健康,有知识才华,面容姣好的女孩。林黛玉是绝对选不上的,因为黛玉有病,是病态。王熙凤、五儿、晴雯等没文化,也选不上的。你再看作者笔下的薛宝钗,论家务,她是薛家的一个灵魂;论诗才,只有她能与黛玉平分秋色,惜春画画,她能讲出一套一套的画技道道来,湘云做诗,她能说出一大堆吟诗理论。至于一般常识的丰富,事理的通达,态度的稳重更不用说。比如在“寿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