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桓(全)-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你不舒服吗?”
六岁的桓升跳到他膝盖上,轻轻抚摸着父亲的胸口。
“呜……”
桓玄感到喉咙好像被堵住了似的,全身战栗着,忍不住放声号啕大哭了起来,下人谁也不敢走近,都畏缩地站在船舱一角,同情地注视着主人。
从石头城出发后,桓玄和百余名近卫乘三条船最先出发;殷仲文带着一些官员和珠宝书画在第二批;第三批则是桓谦、卞范之、何澹之的大批败军。
虽然从建康逃出,但这群逃亡者实在前途未卜。据倒桓军的宣传,前方的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在寻阳恭奉晋帝反正。如果这是真的,那桓玄一干人的确是走投无路了。
——苍天啊,为什么会如此!
桓玄不断在心里泣血悲号,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顺利通过寻阳,回到荆州治所江陵。
——只要回到西州,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百万西州士民都对桓氏有深厚的感情。在江陵重树大旗,必定能以风雷之势卷土重来。
这个念头,已经成了桓玄在这些黑暗的日子里仅存的一线光明。
到达寻阳,是在三月十日。
——郭昶之会怎么样呢?
楚帝和他的随从们都惴惴不安。然而,刚一下船,他们就受到了远远超出想象的热烈欢迎,使得桓玄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际遇。
“反贼作乱京邑,使皇上含恨暂却,这也是臣下的深深耻辱。请陛下放心,臣等一定竭心尽力,助陛下扫除蟊贼草寇,重光大楚!”
郭昶之跪在港口的土地上,恭恭敬敬地说。
“卿……真是忠心耿耿!”
桓玄差点掉下泪来。
随后,他和从人们立刻移驾刺史府,昶之则出居其他官员的府邸。
从下船开始,直到住进府中,桓玄都好像脚踏棉花一样有一种空虚茫然的感觉,直到扔掉汗臭的衣袍,把疲惫的身体浸入热腾腾的洗澡水中之后,他胸中的喜悦才一下子完全爆发了出来,笼罩了整个身心。
他忍不住在浴池中放声大笑,唱起歌来。
洗完澡,又洒上香露,由使女为他梳好油光发亮的头发,穿戴上合体华美的衣冠,顿时神轻气爽。几天前那副颓废悲哀、又臭又脏的臭皮囊好像瞬间就被抛得远远的,脱胎换骨成了一位从头到脚都洋溢着自信的年轻君王。
随着身体的改变,桓玄的心情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原本,他一直在自怨自艾,悔恨不该轻信刘裕,对倒桓党过于轻敌。但在此时,这种悲叹却转变成了另一种有力的愤怒。
这种愤怒,与其说是针对敌人的,毋宁说更多的是在怨恨己方臣下和武将的无能和愚蠢。
——如果按朕最初拟定的战术,不战而老反贼之师,必能大功告成。全是这群不中用又好逞能的文武官员,才使时局落到今日的地步!
他想着想着,真想把所有的臣下都叫来训斥一顿。然而——
“且慢!”
他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所谓的“起居注”。
“起居注”这种东西,原本是由皇帝身边的女官或男性侍从秉笔的一种史书,专门纪录皇帝的言行举止和国家的大事。也相当于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是光骂他们一顿,那也没多大意思。如果能把这段时间讨贼战役的真相纪诸于史书,便可让日后的天下人皆知谁当负起败战的责任。
桓玄不放心由史官来写,他自己本来就以文笔优美出名,于是下定决心由自己亲自笔录,撰写《起居注》。
三月十四日,桓玄与从人们休整完毕,后继两批船队也陆续赶到,寻阳城中一时人声鼎沸,挤满了上万兵马和官员侍从。
“出发,回江陵去!”
桓玄再度登船,往荆州治所江陵出发,同船也挟持了原本被流放寻阳的晋帝司马德宗及晋室后妃,以防被倒桓军所利用。
为迎击倒桓军的追兵,他在寻阳一带留下了大部分的京师退却部队,合并起当地的郡县军,约有万人左右。分别由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江州刺史郭昶之等指挥,列阵于长江要冲之地湓口,布下了坚实的防线。
这一天,天气十分晴朗,船队启程之后,卞范之乘着一艘小艇,登上主舰向桓玄询问日后的军机决策。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桓玄坐船上的侍从丁仙期却表情严肃地拒绝了他的求见。
“为什么呢?这可是关系今后战事的重要报告啊!”
范之大惑不解。
“陛下有要事处理,不见任何人,也不听任何报告。”
“那么,究竟是什么要事呢?”
“《起居注》。”
“《起居注》?”
“不错,陛下打算用旅途的这段时间,亲笔完成《起居注》的撰写。”
“什么!”
范之不可思议地叫出声来,目瞪口呆,怔怔地站住了。
——军情紧急,陛下却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干这种无聊的事吗?
一阵窒息般的压抑感笼罩了他的整个身心,范之比离开京师时更加绝望灰心了。
到达江陵之后,桓玄御笔撰写的《起居注》终于正式完工。文中对自己的战略战术充满了溢美之辞,认为尽善尽美,皆因为下臣不力,才致使讨贼失败。随后,又令下人誊抄全文数百份,飞骑发送各地,明示败战的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通过这段时间的写作,桓玄终于从悲观中解脱了出来,重新焕发出了足够的自信。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天下人对他最后的信心。
第十七回 倒桓军西进
在桓玄西上江陵的这十来天时间里,倒桓党在东面的势力也迅速扩张高涨,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壮丽景象。
首先,在豫州方面:原本诸葛长民负责的历阳起义,由于错过了预定的日期,被豫州刺史刁逵(刁弘之父)破坏,并将长民用槛车送往建康。然而,当槛车刚到长江边的当利浦时,义军进据京师,桓玄仓皇西走的消息已经传来,押送长民的兵士们群情汹涌,当即打破囚车,放出长民,与其一同向历阳进攻。刁逵无心恋战,想弃城逃走,却被部下扣押,将刁氏一族尽数送往京师。
自从刁逵祖父刁协以来,刁氏就是晋国的名门望族,族人大多出任显要职务。隆安年间,刁逵出领广州刺史、兄长刁畅出任始兴相、次子刁弘出领冀州刺史。全都不拘名节操守,利用职权大肆敛财,侵吞田地万顷之多,庄园奴婢数以千计;同时,又封锁山林湖泊,不让百姓渔猎樵采,民众恨之入骨,称为“京口之蠹”。
对于刘裕来说,刁逵同样是个人的怨敌。在贫寒时,他曾欠下刁氏的赌债三万钱,因此而遭到鞭打和羞辱。在他内心深处,这也许正是激励他奋发图强,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外界刺激之一。这次机会,不但可偿多年的仇怨,又得以诛灭国贼和民贼,于是便以最严厉的手段对刁氏予以族灭。
“所有刁家的仓库、房间一律开放,任凭百姓取用器物,只要双手能搬得动,拿得走多少就拿多少!”
这条命令,对于饥寒交迫的京口百姓犹如天降福音,数以万计的民众排着长队前去搬运财物。虽然如此,仍然用了超过一天以上的工夫才倾尽了刁氏的积蓄。
“百姓称力而取之,弥日不尽。时天下饥弊,编户赖之以济焉。”
看到这段记载,可以想象出当时庶民百姓的心情是如何的喜悦和振奋啊!
对于其他的门阀士族来说,刁氏的惨灭无疑令他们产生兔死狐悲的怜悯和哀叹。不过,借助此一事件,倒桓党却获取了千倍、万倍于士族的贫寒民众的广泛支持。
在这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刘穆之新的施政风格也大获成功,在刘裕等领导人物的以身作则下,百官无不肃然奉职,一下子就扭转了几十年来虚浮空洞、追求享乐的官场积弊。政治面貌大为改观。
由于天子正被桓玄所挟持,此时京师内呈现出最高层权力代表的真空。桓玄篡位之后,晋朝宗室诸王不是被杀、逃亡,就是被放逐往边鄙之地。只有一位武陵王司马遵,因为离京途中遇上风浪,无法通行而暂时回到建康。于是,这位武陵王遵便成为了倒桓党所选出的幸运儿,加封为总百官行事,大将军,入居东宫,发布的命令称“制”,以与天子的“诏”相区别,成为了名义上仅次于晋帝的“准天子”。
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倒桓党雷厉风行的政治举措下焕然一新。从元兴三年三月到四月的短短一个月时间,可以说是从东晋的门阀政治转型为南朝的寒人政治最关键的一个月。
历史的潮流,以十倍百倍于平常的速度疯狂汹涌的流动着,上升着。整个时代,充满了方兴未艾的勃勃生机。
不过,在这时代大潮中,自然而然会遇上逆流的轻微阻挡。与桓玄有姻戚关系的尚书左仆射王愉,就和他的儿子荆州刺史王绥密谋袭杀刘裕,抗拒新时代的到来。这一群人的阴谋很快败露,也像刁氏一样受到了族诛。
对于一连串的打压,士族人人自危。作为百官之长的司徒王谧,由于在桓玄篡位时亲自解下晋天子身上的玺绶,一开始时差点被作为桓氏党羽肃清,在刘裕的一力袒护下才得以保全。不过,仍然受到了其他倒桓党要人的冷视。
有一天,在众人云集的朝堂大会上,刘毅突然好像半开玩笑,但又面露冷笑地对王谧发问:
“玺绶何在?”
这句话,是在讥讽王谧讨好桓玄的不齿行为。听见之后,王谧汗颜不已,内心十分恐慌。
王愉一门被族诛之后,王谧的一位堂弟,从小以骁果轻锐出名的王谌便劝说王谧前往吴地起兵讨伐刘裕。王谧惊惧不已,惶惶不安地出奔逃往曲阿。然而,刘裕得知之后,便马上请武陵王遵派人追回王谧,对出奔之事一句不提,仍委任如故。
“使君厚德,谧没齿不忘!”
王谧不由感动得泪如雨下。
“如果没有司徒当年的知遇之恩,裕今日只不过是市井一无赖而已。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
刘裕微笑着安抚旧日恩人,令对方痛哭流涕。
得知此事之后,刘穆之不禁发出了感慨:
“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应该是完全冷酷无情的才对。刘公为旧怨而亡刁逵之族,为私恩而以王谧为公卿。后世的读书人,大概会因此而指责他心胸狭窄吧!”
“不过,”他又叹息着说,“以恩报恩,以怨报怨,而且又不违背天理国法,这难道不正是快意恩仇,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所为吗?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对于我刘道民来说,能成为刘公麾下的一名马前卒,实在是感到三生有幸啊!”
就这样,以刘裕作为军方代表、王谧作为文官代表、武陵王遵为临时元首,刘穆之为实际政治决策者的新体制,终于成功地确立了下来。虽然目前还只是个粗糙简陋的过渡政府,但是,已经为新国家的再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了内部的初步革新和稳定之后,发动西征,消灭桓氏残余势力的行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不久,青州刺史、冠军将军刘毅正式成为西征军总帅,下辖辅国将军、琅琊内史何无忌、扬武将军、义昌太守刘道规、下邳太守孟怀玉诸军总计四千人,开始顺长江西上。第一个阻挡在他们面前的,则是何澹之等近万大军驻防的湓口。为迎击倒桓军,桓玄又派出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等数千人前往支援何澹之,总兵力达到一万余人。
经过十来天的水路行军,何无忌、刘道轨两人率领的西征军第一阵最先到达寻阳东北面。而兵力超过对手四五倍的何澹之等楚军也主动出击。四月二十三日,两军对阵于桑落洲,倒桓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水战,终于揭幕上演。
第十八回 桑落洲
这一天的清晨,在江面上的水雾中渐渐浮现。
站在船头,瘦小结实的何无忌翘首眺望着前方的敌人船阵。
能见度并不高。不过,敌军舰船数量远远多于我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处,长江的江面并不算窄。但敌船却从北岸到南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