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196节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96节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议开采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平江黄金矿,以利富源,尔后建学堂,兴教
育。陈宝箴对此大为赞许。1895 年设立湖南矿务总局,任命邹代钧为该局
提调,全面负责开矿之事。

戊戌变法,新学兴起。光绪二十三年(1897),各地纷纷创办报刊,
设立新学会,创办新学堂。在湘抚陈宝箴和提学使江标的热心提倡下,湖
南一时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邹代钧也积极参加到这一运动中去。1897 年
创办的《湘学报》,邹代钧为舆地撰稿人。1898 年邹代钧在当时最为著名
的学会——湖南南学会为讲论会友,主讲舆地。戊戌变法失败,他辞去湖
南矿务总局之职,应两湖总督张之洞之邀,主讲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
(1902)入京,任编书局总纂兼学务处提调官。翌年任《钦定书经图说》
纂修兼校对官。书成,升任分省补用直隶州知州。学部成立,补员外郎,
迁参事厅行走,因病未就。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京师大学堂(今北
京大学)总教习,主讲舆地。不久病逝。

邹代钧是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上会典馆书》和
《湖北测绘地图章程》是他关于地图理论和方法的代表作。文中不但论述
了经纬度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多种投影法、等高线法等西方先进的测绘
理论,并且详细介绍了西方测绘工具的用法,这对摆脱中国千年以来的“计
里画方”法,改进中国古代简陋的测绘工具有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他
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湖北省地图测绘,以先进的测绘理论为指导,引进西方
测绘仪器,测量详实,精确度高。把《光绪湖北地记》中记载的所测68
县经纬度数和今日所测的经纬度数(据《中国地名录》,国家测绘局测绘
科学研究所, 1983)相比,平均绝对差值经度为 10′52″,纬度为 5′
04″。在绘图上采用圆锥投影法,并改进地图内容表示法,用晕■法表示
地貌,比传统的笔架式大大迈进了一步,这是地图符号从写景法向水平投
影法的过渡,标志着地图符号科学化的开始。

邹代钧创办的中国近代地理学最早组织——舆地学会,致力于编译出
版地图。自光绪二十三年(1897),首次出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地图94
幅后,该组织共出版了中外总图分图千余幅,这些图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取材于中外名图,原始资料都是最新测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世界地图测绘水平。

舆地学会刊行的地图,除《湖北全省分图》是实测外,其他地图都是
邹代钧和他的同仁根据已有的地图和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辑而成的。对
于编绘地图的取材,邹代钧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刊行的“中外舆地全
图”序言中提到,内地各图以胡林翼的《大清一统舆图》为底本而参考近


今所出的新图,如各省通志,本地州府州县地图等,以及德意志人所作的
盛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六省地学图,英吉利海部所作长江、
白河、西江及中国沿海图,俄罗斯人所作东三省、蒙古、新疆地图,洪钧
的中俄交界图,薛福成的中缅定界图,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等。外国图
以德意志人所作手本图为底本,不详者再搜单幅补之,如西伯利亚、中亚
细亚则用俄罗斯人所作的图,暹罗、缅甸、印度、波斯、阿富汗、俾路支、
阿刺伯、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则用英吉利人所作的图,越南则用法兰
西人所作的图等等。编绘地图所根据的原始资料,是新地图水平的关键。
取材于中外名图,这是邹代钧刊行的地图首推国内第一的重要原因。

第二,采用新法编制,对制图根据的各种材料均进行了仔细审核修订。

中国人绘制的国内地图,有些是计里画方绘法。邹代钧在编制时,根
据经纬网和方里网之间的相互推算方法,将图上计里画方绘法转化为地图
投影法。外国人绘制的地图,都以其本国文字注记,经纬度以其本国首都
观象台的子午线为起始子午线,比例尺用其本国尺度。邹代钧在编译时,
将外文译成汉文,经纬度改为以中国京都子午线为起始子午线,比例尺改
用自制的中国舆地尺(1 尺=0。308642 米),使中国人读任何外国地图时,
按图可得中国里数分率之准。此外,在译外国地图时,他还综合中外地图
特点,详为图例和注记,以便辨识阅览,易为中国人接受。第三,采用多
种投影法。

舆地学会译绘出版了许多外国人采用多种投影法制作的世界地图,从
而把多种投影法引进到中国。

第四,采用彩色印刷。

舆地学会出版的地图在印刷上大有改进,大多采用新式烂铜制版法,
画图于铜版上,用浓硫酸腐蚀后而成图版。然后用机器印刷。这个方法是
邹代钧通过黄宪遵派人赴日本学习来的,并引进了西方的印刷机器。这样
印刷出来的图,色彩鲜明美观,与传统的单色石印地图有着天壤之别。

舆地学会出版的地图,在清末民初流传十分广泛,如《中外舆地全国》
是当时有影响的地图集。此图集共68 幅图,首次刊行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单色石印,光绪三十四年(1908)再版,彩色印刷。它是我国
中等学校适用的最早地图集。图集上第一次出现人口等级表示法。它是后
世编制中外地图集的主要参考资料,如光绪三十三年(1907),周世棠、
孙海环编的《廿世绍中外大地图》1 册,就是以此图集为基础编绘的。

邹代钧创办舆地学会,除发行股票的部分收入,其余经费均由他个人
承担,为此他生前把所有财产均用于创办学会,出版地图,以至倾家荡产,
“炊烟几绝”。他去世后,由于资金困难,舆地学会只好解散。

除在地图学上有很高成就外,邹代钧还撰写了大量的地理志和边防地
理方面的地学专著。地理志主要著作有《光绪湖北地记》24 卷,《蒙古地
记》2 卷,《日本地记》4 卷,《安南、缅甸、暹罗、印度、阿富汗、俾路


支六国地记》8 卷,《中外地理志略》等。这些地理志有两大特点,一是
外国地理志占很大部分,按中国古代地理志的体例,对世界各国的地理位
置、疆域、山川、人口、物产、政教和历史沿革等多方面情况作了论述,
这对扩大当时人们的地理视野,使人们获得比较全面而确切的世界地理知
识很有帮助。二是地理内容有明显的加强,与传统的地理志详于沿革,长
于考证有所不同。他撰写的地理志于天度疆里,度里方位有确切测量数据,
对各州县的山脉走向、河流流经地势和湖泊分布有翔实的记述。在外国地
志中,还探索了一些地理现象的原因。

边防地理著作主要有《中俄界记》3 卷,《中国海岸记》4 卷,《西域
沿革考》2 卷等。当时中国出现了极端严重的边疆危机,这些边防地理著
作非常适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曾广为流传,为世所推重。其中《中俄界记》
一书尤为著名。邹代钧根据他随曾纪泽勘探中俄边界的亲身经历,加上广
为搜集中外图籍,融会新旧约章而写成此书。书中对边界的山脉走向、河
流分布有详细记述,度里方位有确切数字,用事实揭露了沙俄是何年何月
用何种手段侵占了我国多少土地,翔实记载了中俄边界的变迁历史。同时
还深刻剖析了50 年来(1840—1886)中俄边界上我国领土丧失的原因,强
调要加强边疆的防守,指出国民要了解边疆地理的重要性。这些研究工作
很有意义,使人们认清沙俄的侵略本性,唤起民众关心国家的命运,积极
投身到民族救亡工作中去,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今天,《中俄界记》一
书仍有现实意义。

邹代钧怀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愿望,毕生致力于地理研
究和地理教育事业。他“为翻印地图,倾家荡产,炊烟几绝”的精神,激
励了后来人。如张相文和中国地学会的会友们,就是在邹代钧的精神鼓舞
下,艰苦创业,开拓前进,才有20 世纪30 年代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建立。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邹代钧:湖北测绘地图章程,见邹永敷《邹氏地学源流记》,
亚新舆地学社,1946。
'2'(清)邹代钧: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清)邹代钧:中外舆地全图·序言,舆地学会刊行,1903。'4'
(清)邹代钧:中俄界记,上海醉六堂刊行,1894。
研究文献

'5'邹永敷:邹氏地学源流记,亚新舆地学社,1946。
'6'钱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985。
'7'文浩然:新化邹氏地学与武昌亚新地学社,见《湖北文史资料》第
3 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8'葛■成:记清季地图学家邹代钧,《地理之友》创刊号,上海中华
地理教育研究会,1948。

张锡纯

赵洪钧

张锡纯字寿甫。直隶(今河北)盐山人。清咸丰十年二月八日(1860
年2 月29 日)生;民国二十二年八月八日(1933 年9 月27 日)卒于天津。
中医学。

张锡纯先世原籍山东诸城,明初迁居直隶盐山边务里。家道小康,自
曾祖始累代业儒,祖■(字友三)、父彤元(字丹亭)均为庠生,以训蒙
终其生。其家训教子孙,主张以儒学兼习医而益世润身。锡纯天资颖悟,
遵家训,诵读之暇,游艺方书,后两赴秋闱不第,竟以医名于时。

张氏青壮年时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殖民地化迅速加深,人民起义
此伏彼起,满清统治风雨飘摇。他虽伏处草莽,亦渐知仅习旧学考科举,
难以经世济民。1881 年,补博士弟子员,首次赴北闱乡试落第,为慰藉父、
祖愿望,径赴天津正式进学。后即长期在乡间教私塾,至 1893 年方再次
参加乡试。其间中医水平不断提高,常为人疏方治病,教学时文医兼授,
弟子中日后有多人以医为业。1885 年,他治愈邑中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
手的危重证,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应诊几无虚日。然而,1911 年前,仍以
训蒙、教书为职业。第二次乡试后,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
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氏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接触西学之后,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
潜心于医学。1900 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
成熟。1909 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开
始在《绍兴医药学报》发表文章,医名渐著于国内。

1912 年,德州驻军统领黄华轩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
医的生涯。任军医正期间,曾随军至武汉,后辗转于大名、广平、邯郸、
邢台、德州等地,医术颇受部分军政要人重视。其著作渐为人知,传抄者
日多,奉天袁澍滋(字霖普)阅后劝其呈内政部申请著作权。1918 年,奉
天天地新学社苏明阳等代为注册,奉天医学研究会高振铎等予以校正,由
该社资助首次印行第一期。同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
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期出版后迅速脱销,次年春再版,同时印行
第二期。张氏方展其抱负,适值直奉战争爆发,不得已于1923 年回关内于
沧县开业。

1924 年,张氏自费印行《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三、四期,医界竟购,
先后共印四版,作者声望雀起。1927 年,前清道尹胡珍■邀张氏赴天津为
专馆教员(家庭教师)。1928 年春,锡纯携眷至天津,于授徒的同时开业


行医。该年并印行其书第五期。

1928—1933 年最后五年中,张氏之学术和事业达到高峰。他初至天津
便组织中西汇通医社,应诊的同时传播学术。次年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
前三期,合编再版,共五次印刷方满足需求。1931 年又出版该书第六期,
计两次印刷。为迅速培养较多的高水平中西医汇通人才,他不顾73 岁高
龄,于1933 年春创办四年制函授学院,亲订讲义,兼及教务,遂因劳瘁过
度,至秋天一病不起。

张锡纯成名较晚,而桃李满天下。及门弟子如隆昌周禹锡,如皋陈爱
棠、李慰农,通县高砚樵,祁阳王攻酲,深县张方舆,天津孙玉泉、李宝
和,辽宁仲晓秋等均为一方名医。私淑其学问者不可胜计。当时国内名中
医如汉口冉雪峰、嘉定张山雷、奉天刘冕堂、泰兴杨如侯、香山刘蔚楚、
慈溪张生甫、绍兴何廉臣等均常与锡纯讨论学术,为声气相孚之挚友。近
代影响较大的《中医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