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118节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18节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
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
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尽管他在建文初(1399)再被流放
到云南一次,但他从未间断有关方剂学和救荒植物的研究工作。15 世纪
初,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剂方》编成。永乐四年
(1406),朱■在本草学上别开生面的《救荒本草》一书刊行。后来,朱
■还作了《元宫词》百章。
朱■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 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
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
方》全书四卷,3000 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
“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
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可见受医家重
视的程度。它的发行,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济方》是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
(《四库全书提要》)的巨著。全书共168 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
脏腑、身形、诸疾、妇人、婴儿、针灸、本草共100 余门,计1960 论,2175
类,61739 个药方,239 图。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
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当然,该书也存有不少重复■牾的地方。

在所有著作中,《救荒本草》可能是成就最突出的。如果说《普济方》
重在整理综合前人的成就,则《救荒本草》是以开拓新领域见长。在我国
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
常用草根树皮果腹。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
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劳动人民在长期
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待加以总结和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
用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方法。朱■和他周围的学者们,正是以这些知
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的。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
其编纂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又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可以说,《救
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
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 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
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朱■的描述来自直接
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
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就形式而言,很有区域
被子植物志的意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书的图比以往本草著作中的都
准确、真实。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
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作者有实验植物园,可以随时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救
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
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
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这本书中,朱■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
基于经典本草书中豆可以解毒的说法,他想出用豆叶与有毒植物商陆
(Phylotacca acinoca)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
时,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
其中有毒物质。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可能始
于《救荒本草》。

朱■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
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在明代翻刻
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


派。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其著作《本
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其中的材料,而且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
法。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
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
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吴其■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这部重要的植物学
著作时,不但效法朱■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
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图文。从这些事实看,朱■的
著作对我国明清时代的学术界,确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7 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到了日本。它以其内容实用,记事适切,
绘图精致的鲜明优点,博得日本学者的青睐和强烈关注。享保元年(1716),
江户中期的重要本草学家松■恕庵(玄达成章,1668—1746),从《农政
全书》中析出《救荒本草》,专门对之进行训点和日名考订,而后在京都、
滕野九郎兵卫等地刊行,书名是《周宪王救荒本草》。全书14 卷,目录一
卷,收植物413 种,宽政十一年(1799),著名本草学家小野兰山(职博,
1729—1810)得到了嘉靖四年版的《救荒本草》后,据之为蓝本对松■本
进行正误补遗,出了名为《校正救荒本草、救荒野谱并同补遗》的第二版,
收载植物种数为414 种。天保十三年(1842)小野的孙子蕙■(职孝,卒
于1853 年)写成平易简明的《救荒本草启蒙》14 卷,共四册刊行。

《救荒本草》的广为传播,引起了当时日本学者的巨大兴趣,不仅研
究文献非常多,而且还出现一些类似的著作。如佐佐木朴庵天保年间的《救
荒植物数十种》、《救荒略》、馆饥的《荒年食粮志》等。除此之外,朱

■种植物于植物园以便观察记录的方法也给日本的本草学界及后来的植物
学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岩崎常正见《救荒本草》在日本翻刻后,许
多本草学家对其中植物存在不少疑问。他决心弄清楚这些问题,亲自到山
野考察采集,几年工夫盆栽园培植物2000 余种,根据实物把每种植物的形
状临摹下来,编辑成书。他不但弄清楚了以往本草学家一直未明的一些问
题,写成研究《救荒本草》很有成就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而且
还在此基础上持续努力,最终写成了当时植物学上最有价值,彩色图说
2000 余种植物的《本草图谱》。岩崎还于1828 年创立了本草学会,把应
用博物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正如上野益三所说:“《救荒本草》对
植物产地、特征、记载简洁,绘图准确,有《本草纲目》等书所无的内容,
这无疑对本草学的博物学化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科学史界认为宇田川榕■所著的《植学启原》是植物学从有用植
物学脱离出来而成为“纯正植物学”的教科书,这本书较详尽地指导了后
来的植物学,功业很大。日本近代植物学奠基人牧野富太郎研究认为,宇
田在翻译这本西方植物学著作时也曾受益于《救荒本草》。其中一些果实
分类术语是采自《救荒本草》的。事实表明,《救荒本草》对当时日本的
救荒和植物学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救荒本草》这部著作以自己出色的植物学成就,赢得了当代国际学
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881 年,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Bretschneider,
1833—1901)在《中国植物志》(BatanicumSinicum)一书中,曾对其中
的176 种植物进行学名鉴定,并认为其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 年。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学者W.T.施温高(Swingle)认为《救荒本草》是世
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他还认为中
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数量
很可能是欧洲的10 倍和美国的20 倍。到了40 年代,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
(B.E.Read,1887—1949)对书中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了
一部题为《〈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Faminefood listed in theChiu Huang Pen Ts’ao)的专著。列出了书中358 种植物的汉名、已知
学名、英文名称、化学成分和在其他国家食用的情况。美国植物学家H.S.里
德(Reed)在《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
中指出,朱■的书是中国早期植物学一部杰出的著作,是东方植物认识和
驯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Sarton, 1884—
1956)在《科学史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
一书中,对朱■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朱■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
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他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
的本草书。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等认为,朱

■等人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既是一个伟
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作为一个锦衣玉食的藩王,朱■为什么会做这些方剂学和救荒方面的
研究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朱■是一个很有才华而不满当时政治,
时有“异谋”的人。他曾三次有“不轨”行为,除两次被贬往云南外,永
乐十八年(1420)还曾因谋反被传讯。他之所以大力编写刊行这些以“保
生”、“普济”、“救荒”为宗旨的医药书籍,表面上看不过是由于目睹
当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意在“救国救民”,实际上这是他争取
民心的一种方法,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其次,做些有影响的好事以流芳
后世。他在永乐十三年(1415)重刊《袖珍方序》中写道:“吾尝三复思
之,惟为善迹,有益于世,千载不磨。”虽然他没有谋反成功,像他四哥
朱■那样当上皇帝,但立功留名后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文献

原始文献

[1](明)朱■:救荒本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明嘉靖四年刊
本,1959。
[2](明)朱■:魁本袖珍方大全,1505。

[3](明)朱■:普济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4](清)张廷玉等:明史·诸王传,中华书局,1974。
研究文献

[5]罗桂环:朱■和他的《救荒本草》,自然科学史研究,4(1985),
2,第189—194 页。
[6]罗桂坏:《救荒本草》在日本的传播,中华医史杂志,15(1985),
1,第60—62 页。
[7]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8]天野元之助:明代■救荒作物著述考,东洋学报,47(1961),
1,第32—59 页。
[9]JosephNeedham&LuGwei…djen,Theesculentistmovementinme
diaeval Chinese botany studies on wild emergency food plants,
Archi…ves Internationales d’Histoire des Sciences, 1968。64—85,
pp.225—248.


[10]G.Sarton,lntroductiontothehistoryofscience,Vol.III,
NewYork,1948,pp.223,1170,1176,1218,1645,1646,1647.



郑和

杨文衡

郑和原名马和,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洪武四
年(1371 年)生;宣德八年(1433 年)卒。地理学。

郑和是回族人,其远祖既不姓郑,也不姓马,而是西域天方国(今沙
特阿拉伯麦加)的王族,北宋时移居中国。郑和四世祖赛典赤·赡思丁从
成吉思汗西征有功,为都招讨大元帅,授上柱国左丞相。元世祖忽必烈即
位,拜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十年(1274)迁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治滇六年,
卒封“咸阳王”。郑和祖父察儿米的纳始封滇阳侯,郑和的父亲米里金袭
封滇阳侯,住家昆阳,并改用汉姓马氏。郑和的祖父、父亲谨守西域人的
伊斯兰教信仰,去麦加朝圣,朝圣归来即被尊称为“哈只”,因此,郑和
父亲又叫马哈只。马哈只有两男四女,长子叫马文铭,次子马和。

马和自幼有材志,洪武十五年(1382),11 岁的马和被傅友德的部下
俘入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