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力主东向,暗度陈仓
前206年,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拜礼结束后,两人商议军机大计,韩信即向刘邦提出了打出汉中,东向发展的战略。
刘邦汉军多为楚人,皆有思乡东归之念,这和刘邦抗击项羽、争夺天下的战略意图相一致,只是迫于项羽的势力,只好屈居汉中。当时楚军的剽勇善战胜过汉军,但韩信从以下方面分析了项羽的劣势: 其一,项羽勇力过人,力敌万人,但不能任用贤将,仅是匹夫之勇;其二,项羽仁慈有礼,言语温和,逢人生病,会流泪而分食,但人有功而当封爵时,却舍不得给人印信,其实这是妇人之仁;其三,项羽霸天下而弃关中,背义帝之约,分封不公,诸侯不平;其四,项羽攻城后摧残毁灭,天下多怨,百姓不附。韩信因而认为,项羽名义上虽为霸主,但失去天下人心,强大必会转而为弱势。他告诉刘邦: “今大王如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出汉中必经关中,关中为项羽所封三位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的封地,称为三秦。韩信进一步认为: 三秦王为秦将时牺牲士卒无数,欺骗众人降了项羽,项羽又坑杀秦卒二十万,独封三将为王,秦民对三人恨入骨髓。这与汉军入关后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为民拥戴形成鲜明对照。因为汉王在关中深得民心,因而只要兴兵向东,三秦之地可传檄而定。刘邦听了韩信的分析,非常信服,立即着手做打出汉中的准备。
韩信承认西楚力量的强大,但他更看重战争因素的转化。他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用人和得民心两个方面,尤其看重人心的向背,由此得出了对楚汉战争全局形势和最终结局的判断。韩信认为汉军必胜的判断与眼前的战争局势不相吻合,但其分析却精辟、透彻,极有说服力,因而深得刘邦赞同。韩信的这一分析为不久的历史事实所证实,因而也为后来人们的战争分析提供了极好的范例。今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中日战争的演变趋势,就借用这一方法,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韩信不仅向刘邦提出了打出汉中、争夺天下的战略,而且在刘邦的支持下,迅即实施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部署,一举夺取了关中。刘邦所居的汉中与关中之间横亘着巍峨的秦岭,难以逾越,只有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几条路径相通,这些道路沿途山高谷狭,两岸悬崖峭壁,崎岖险阻。人们依山傍水开凿,绝壁处凿以洞穴,横插木梁,上铺木板,称为栈道。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自子午道(自今西安市南通往汉中)进入汉中,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路过后即烧绝栈道,是为防备项羽等诸侯军的追袭,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图。秦岭北麓的守将是雍王章邯,他在巨鹿之战前曾率秦军扫荡关东,是一位善战的将军。韩信决定兵出汉中时,先派汉将樊哙、周勃率兵万人佯修前已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汉中褒河至陕西眉县西南斜峪)出兵的架势,调动章邯主力前来堵击,汉兵主力则暗度陈仓故道(今陕西宝鸡市南,经凤县入褒河河谷),攻下大散关,突然集结于秦岭以北。章邯仓促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迎战,被韩信打败,退守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再败,最后退守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汉将樊哙、周勃也兵出斜谷与韩信会师。次年,汉军引水灌废丘,章邯兵败自杀。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先后投降,刘邦攻城略地,遂定三秦。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行动部署,后来成为军事上制造假象,麻痹敌人,出奇制胜的用兵范例。这一军事行动的成功,为汉军与西楚的军事对抗打下了稳定的战略后方,也为西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古栈道二、 巧用兵机,吞尽北土
汉军夺取关中后,于前205年出关东进,邻近的诸侯,如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皆来投降,殷王司马卬和项羽新封的韩王郑昌亦被韩信击破,被迫来降。汉军裹挟这些诸侯之军,会同陈馀的赵军一同攻楚,乘项羽北击田荣齐国之机,打进了楚都彭城。不久却被项羽的精锐之师回军打败,韩信收兵与刘邦会合于荥阳,使楚汉争战稳定于荥阳一带。
汉军彭城之败后,魏豹等诸侯又背汉降楚,形势对汉军极为不利。这时,张良为刘邦作战略策划,并举荐韩信、英布、彭越三人。自此,韩信奉刘邦之命,以左丞相的身份率兵击魏,以此开辟了战略反楚的北方战场,并连获大捷,为刘邦的荥阳战场不断提供了声势上的支持和兵源上的补充,最终扭转了汉军的弱势。
魏豹以探亲为名离开汉军,回国后即断绝黄河关口,反汉和楚,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韩信率军渡过黄河,攻袭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作战中俘虏了惊慌迎战的魏豹,他平定魏地,建立了河东郡,将魏豹押送给在荥阳作战的刘邦。其后,又奉命与张耳进军代地,击破代军,在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擒获了陈馀之将夏说。韩信取魏破代。刘邦每次都派人从韩信军中征调精兵,发往荥阳抵抗楚军。
韩信与张耳率数万军队,东下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的井陉口)击赵。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聚兵二十万对抗。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馀建议说: “井陉之道窄,车不能并排,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粮食必在其后。我率骑兵三万人,抄小道截其粮食锱重,您深沟高垒,坚壁勿战,汉军前不能战,退不能还,又无粮食,不出十天,就会打败。”陈馀是位读书人,经常宣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认为赵军兵力数倍于敌,若避而不战,诸侯会认为怯敌,以后更强大的敌人就难于对付,于是拒绝了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率军御敌。两军于是发生了井陉口之战。韩信采取背水列阵的方式,以两千奇兵配合,大败赵军,斩杀陈馀,擒获赵歇,攻取了赵国之地,并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
破赵之后,韩信下令不准杀害李左车,他高价悬赏,活捉李左车予千金。当李左车被献来时,韩信亲解其缚,让他坐于尊位,向其请教攻燕伐齐的策略。李再三推辞不过,遂具体分析了汉军的长处和短处,建议韩信按兵不动,造声势摆出北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出辩士带着书信说降燕国。韩信采纳了这一策略,未发一兵一卒,使燕国望风而靡,前来归降。
在韩信取赵降燕时,刘邦兵败成皋,他与滕公夏侯婴逃出成皋北门,渡河驰入修武(今河南省获嘉县境),住于客馆,次日凌晨自称汉王使者,闯入韩信军营,在其卧室内拿到印信和兵符,征调韩信的军队去荥阳,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让他收集各地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到了当时的黄河渡口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境),听说刘邦已使辩士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归顺,遂欲停止前进。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南)说客蒯彻(史官为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为蒯通)对韩信说: “将军奉诏令攻齐,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降齐国,难道有诏令阻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要停止不前呢?何况郦生只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降服齐国七十多城邑,将军率数万之众,一年多才攻赵五十多城邑,为将多年,反倒不如一儒生之功吗?”韩信觉得蒯彻的话有道理,于是率兵渡河。齐王已听从了郦生的游说,挽留郦生畅饮,撤去了防御汉兵的守备,韩信乘势袭击了齐国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驻军,并攻至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生出卖了自己,将其烹死,逃往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派使者向楚国求救。
韩信平定临淄后,向东追赶田广至高密之西,与号称二十万的救齐楚军相遇。楚将龙且与田广合军抵抗韩信,有人对龙且建议说: “汉军远来拼战,锐不可当。我们齐楚在自己地域上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勿战,让齐王派心腹之臣去招抚所丢失的城邑。这些城邑如听说齐王还在,楚军又来相救,必然反叛汉军。汉军客居于二千里外作战,齐城皆反后必然无所得食,自然会不战而降。”龙且回答说: “我向来知道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何况我前来救齐,不交战就使其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遂与韩信隔潍水对阵。潍水之战,汉军大胜,龙且被杀,齐王田广逃亡,韩信挥师追击到城阳(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俘虏了全部楚军。韩信平定齐地后,派人去荥阳前线请示刘邦,当了齐王。
经过两年多的征讨,韩信已先后平定了魏、代、赵、燕、齐。当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苦苦相拒,难于支持时,韩信已全部掌握了北方领地,对西楚形成战略夹击与合围之势,使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龙且的二十万军队被一朝消灭,显示了北方汉军锐不可当的强大力量和对楚军后方的严重威胁,终使项羽在荥阳战场难以坚持,匆匆与刘邦鸿沟划界后撤军东归,收缩战线。汉军立刻开始了战略反攻,部署垓下合围。
韩信在北方战场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胜利,其中一个原因是势力上占绝对优势的敌方往往低估了汉军的力量和韩信的军事才能。如赵国陈馀、楚将龙且分别拥兵二十万,以众拒寡,又占有本土作战的优势,都曾听到过坚壁避战,绝汉粮草,待其自败的极好建议,但都不屑于采纳,他们不认为韩信是难以对付的,想在两军对阵的战场上收到以众击寡、以石破卵的轰动性效果,但均被处于劣势的汉军所消灭。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所对付的是一位几乎空前绝后的军事天才,因而用常规的、经验的方式去迎战,结果为对方提供了发挥想像、创造奇妙的场所。
韩信在北方战场虽然连续出击,但始终遵循着谨慎用兵的原则。“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韩信深知赵、楚之军坚壁避战的策略对汉军是致命的,因而在听到广武军李左车的建议被陈馀拒绝后才敢进兵井陉口;在听到龙且否决了避战建议后才决心与楚军决战,他要首先保证使自己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而后才寻求战机,制胜敌人。
作为战胜者的韩信还不乏以能者为师和谦纳善言的胸怀。他击毁了赵国二十万大军,但仍找到赵谋士李左车,待以师礼,询问取燕之策。当李左车以败军之将自称,再三辞谢时,韩信诚恳地说: “陈馀果真听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早被俘虏了。”并告诉他: “我从心底里想听到您的建议,希望您不要推辞。”于是才有李左车和平降燕的良策。汉军向燕国摆出架势,先声夺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采纳了李左车的计策。
齐国历来为北方大国,是韩信北方战场的最大对手。韩信明知郦生已说服齐王归顺,他抓住时机,袭破齐军,最终攻取齐国七十余城。韩信在败赵降燕后受命攻齐,郦生说齐后他的确未收到停止攻击的命令,但那是刘邦对齐方针上的摇摆和疏忽。刘邦对攻取和说服齐国都无绝对把握,因而双管齐下,务求收服。在郦生说服齐国后大概也忘记了收回对韩信的攻齐之命,韩信在齐人归顺后生怕自己的武功落于说客之下,他权作不知,亦不再请示,挥师直进。攻齐成功显示了他强烈的功名心和善于抢占军机的长处。
韩信于败兵之际受命北征,他率为数不多的部队,在两年多的战争中虏魏豹、擒夏说、俘赵歇、斩陈馀、逐田广、杀龙且,驱兵千余里,破敌几十万,收服五国,吞尽北土,为汉军的全面胜利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 神机妙算 诡诈胜敌
韩信对魏、赵和楚军的决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前205年,魏豹背汉和楚,刘邦派郦食其去说服,遭到拒绝。魏豹占据今山西南部,陈兵黄河东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封锁临晋关渡口(今陕西省大荔县东的黄河西岸,后改为蒲津关),截断了刘邦与关中的联系。这年夏天,韩信被拜为左丞相,受命击魏。出发前他问郦食其魏国是否任周叔为大将,当知道魏国任用栢直后,他认定其是无能之辈,遂立即进兵。他把船只集中在临晋,摆出强渡黄河的架势,吸引魏豹的兵力,实际上却埋伏重兵于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并且暗中准备了木罂缻,这是一种木制的盆瓮,形状像小口大腹的盛酒罂器。当魏兵在临晋口对岸盯着汉兵船只陈兵以待时,韩信带领着身缚木罂缻的汉军自夏阳偷渡黄河,出其不意地袭取了魏军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