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锦瑟戏中织(完结)-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坊间传闻:尹家姑娘两岁没了爹,十岁死了娘。豆蔻年华,入了王爷府,鸡犬升天做了表小姐。勾搭富贾世家袁少爷,无奈少爷另娶他人。欲攀皇亲贵戚孟公子,却被公子戏于股掌。良人难寻,红颜薄命!
说书老儿:老夫曾于福客来与这位姑娘有一面之缘,其姿色平平,且举止粗俗,上蹿下跳,孟二公子这般俊才断不会因她而弃沈美人于不顾。
袁府丫环:那姑娘与我家少爷死死纠缠,真真是不知廉耻。
女主抚额:果然,作妾都嫁不出去
概括而言:一个没爹没娘没才没貌的姑娘如何勾搭上一个有爹有娘有才有貌的公子,接着因为她没爹没娘没才没貌,被公子甩了,纠结一番的故事。
此文轻松为主,小虐怡情,看官不要心急哟
大结局中,大家放心跳坑吧^^ 我的封面里其实是有个姑娘的,看出来了咩?
内容标签: 青梅竹马 怅然若失 NUE情深
搜索关键字:主角:千织,孟杼轩,慕容若言,袁莫涵 ┃ 配角:孟柏年等 ┃ 其它:
相逢织怅惘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章是个幌子,俺这是轻松温馨文……千织这个时候的心情就是如此……大家不要大意地看下去吧
此时,我站在念桥上,桥下翩舟带起水面涟渏,河旁集市喧闹,柳下词人吟诗作对,杏花楼琵琶瑟瑟。此去经年,往日的幕幕似乎沾上了尘土的味道。微风拂过,淡绯的发带飘落,不经意间发丝散泄在风中,回头,宽大的手掌、纤长的手指缠绕着发带出现在眼前。
“千织,发带掉了。”
心中一动,熟悉却又陌生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一时间我竟分不出这声音是来自我心中还是那纷纷扰扰的世界。
抬头,一双深沉的眸子映入眼帘。孟杼轩身着一席墨袍,腰间系着淡碧色的腰带,乌发细密地用一顶玉冠系住,蜜色的面庞,眸子幽幽地看着我,这双眸子在很多年的时过境迁之后仍然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这一刹那,仿佛回到当初的孟府,清俊的少年立在池旁,我抚着他微蹙的双眉,对他笑道:“二公子,千织给你唱个小曲解解闷。”
“千织,你终于回来了。”
清泠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来,我望着眼前这个男子,立在桥上的意气风发的男子,和我心中那个神情淡然的少年身影已经判若两人。孟杼轩的声音带着淡淡的喜悦,故人相逢,我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
回想起两年前
一位墨衣公子竹扇将我的下巴挑起,轻佻一笑,对我说,“你若真想嫁我,那只能为妾。”
再是我跪于那孟府书房,一字一顿,“千织愿嫁于二公子为妾。”
再往后便是那红烛灼灼,花矫扬扬,美人袅袅,我看到孟二公子翻身下马,一身红衣撩开那矫帘,牵着他的娇妻映入那宾客喧嚣。
之后便是那孟二公子扶着他的娇妻,对我吼道,“尹千织,你给我滚出去!”
最后便是我遂他的愿离开孟府,与孟二公子从此一清二白。
…
“二公子,如此我们都能遇见,可算得是有缘?”我敛回心绪,抬头吟笑地望着他。这句话,仿佛曾经在某个悸动的夜晚说过。孟杼轩不置可否,淡淡一笑:“不是有缘,是我在此等你。”轻风撩拨,吹皱一池春水,我心底好像有一丝微波掠过。我心中喟叹,如若在两年前,听到孟二公子这句话,我必会心如揣兔般偷笑几日,不,想必会是好几十日,可是如今,却也只能在我心中勾起一丝痕迹。
我和孟杼轩在我离开孟府两年之后偶遇,此情,此景,此人,不禁感慨时光催人老,白驹过隙,红颜不再。我轻摇摇头,把自己从对流年的感慨中拉出来。人一旦老了,就开始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回忆。
我敛了心神,接过孟杼轩手中的发带,略略把头发束起。站在念桥上,看着远处浓淡相映的缭绕群山,问孟杼轩:“你们过得如何?”
“都很好,杼玑和莫涵上个月诞了个孩子,府里难得热闹起来。你呢,过得可好……? 这段日子去了何处?”孟二公子低声道。我心神一晃,袁少爷已经有孩子了。我试图回想袁莫涵的样子,脑海里已然没了特别清晰的轮廓,只记得有个面容俊朗的少年笑得耀眼。
“游山玩水,呜呼快哉,我择日上孟府拜访,再与你们一一细细道来罢。”我一手撑在桥柱上,一手轻拂过额前乱发,忽地觉着有一股气息靠近,转身看到孟杼轩向我这边贴得近了些。向旁边挪了挪身子,我向他咧了咧嘴角,迎上他深切的目光。“你还要走?”
我点点头:“嗯,昨日与一故人路过清洲,想着回来看看,在此呆上一段时日,眼下春意正浓,正好赶上花宵节。”孟杼轩好似怔了一怔,目光定定地看住我:“不能留下么?”我看到孟杼轩眸子里仿佛有一团划不开的墨,和他身上的墨衣交融,衬得他越发英气灼灼。
我觉得空气中凭添袅袅暧昧,只得硬着头皮摇了摇头,盼着快快结束这场不期而遇的“相逢”。孟杼轩嘴唇动了动,神色复杂地看着我。我现已无意纠缠,脑袋里惘若一片空白,又似一片乱麻。“二公子,我今日还有事先行一步,改日定登门造访。”扔下这句话,我头也不回地匆匆离去。
我急急走下念桥,挑了条坊间小路往清云客栈走去。待到客栈门口,我来来回回踱着步子,犹豫是否要进去。不进去,在这清洲晃荡,处处都是我少年的回忆,生生扯着我这颗活力不再的心;进去,不知司若言的事办完没有。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暂时不要打扰司若言的美事,况且,据我观察,他这次舌苔发紫,面色潮红,神志混沌,想必中的媚药定是极品,一时半会怕是解不开。
无奈之下,我调头回去,打算在集市上逛逛。清洲是我自小长大的地方,重回故土,我思绪万千,拧了拧额头,心中默念:心如止水,心无杂念,往事如空,凡尘似土。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一巷里,看那巷子斑驳陆离的墙上歪歪刻着“尹氏”,摹地发现我来到了尹氏小食摊的旧处,用手摸了摸墙上的刻痕,亦浅亦深的笔画在我脑中一横一竖地勾起了回忆。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章是个幌子,俺这是轻松温馨文……千织这个时候的心情就是如此……大家不要大意地看下去吧
忆往事如烟(一)
襁褓那会儿许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我什么都没记住。自我记事以来,我就只剩下一娘了。我叫尹千织,我娘姓王,所以我那早逝的爹姓尹。爹和娘是晚年得女,因为还在我扎着两小辫到处跑的时候我娘就已经有些许白发了。对于死去的爹,我获取到的信息很少,只知道他伤寒侵身死的。
我娘是个很本分的妇人,我们聊以为生的就是在坊间小道上摆个小摊子,卖一些馄饨、酒酿类的小食,勉强度日。
我爹虽不是读书人,但却给我取了个很大家闺秀的名字,幼时初听牛郎织女的故事,经常让我飘飘然觉得自己就是那织女下凡。可惜,我有个织女的名字,有个比牛棚还好那么点的屋子,独独缺了那织女的花容月貌。
十二岁那年,我娘死了,没有特别的预兆,那天我和娘收拾好摊子回到屋里,她突然倒下了,然后沉沉睡去没有醒来,一句话也没留下。
我觉得娘是老死的,虽然她没到老死的年龄,但临死之前没有病痛,在睡中走了委实是件圆满的事情。但她这一走,这个世界便只剩下我一人,举目无亲,放眼过去,一片怆然。我大哭了一场,随娘亲守灵的三天里,神情恍忽,灵堂的烛灯忽明忽暗,我的心好似被剜去了一块,这种场景我又好似曾经亲身体验过。
打小和娘相依为命,虽然过得清闲但也安逸,我娘对我从不打骂,对我实行放养政策,故而把我培养成一株小草,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韧性。我决定继续经营家里的小食摊,或许某一日能升级到一食肆,我此生心愿就了了,也算是帮尹家光宗耀祖了。小食摊在我出世之前就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故而有许多老主顾,我靠着他们维持生计并非难事。但为了我的毕生心愿,我决定做番改革。改革第一步,就是扩充些小食的种类。我们的小食摊只卖馄饨、饺子和酒酿圆子,这是因为我和娘通常头天早晨大清早起来把馄饨、饺子、圆子做好,然后烧一锅汤,有客人来,直接一煮就省事,方便快捷。事实上,我们一天里没有那么多客人,加上煮食如此方便爽快,娘很多时候都是守着摊子无所事事。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娘会和来吃食的人唠唠,我则溜到清洲大街小巷里转转。此番改革,我思索了数日,在小食单添上了猪肉白菜馅、三鲜馅、韭菜鸡蛋馅、桂花圆子、豆沙圆子、芝麻圆子、花生圆子。
我这番举措让小食摊的生意火红了不少,摊里四条长凳完全满负荷,我逐渐以自立更生、顽强不息的形象被清洲百姓乐道。坊间传言尹家姑娘孤苦伶仃,两岁没了爹,十岁没了娘,为了给娘寻个好棺木,只身担起家务,将尹氏小食做得有模有样;姑娘心灵手巧,尤其是她的酒酿桂花圆子吃了唇齿留香,云云。
我很乐得其所,朝我的食肆之梦迈近了一步且打响了知名度。不少客人来,看着我目光中带着些许怜悯,有些妇人带着孩子来吃食的时候,还会拿我当教育榜样以激励他们的小孩要奋发图强。
转眼已入冬,清洲冬日里极冷。我送了些圆子到隔壁秀嫂那,她女红做得好,我央着她帮我做了几件挨冻的短褐,就着小食摊热气腾腾的炉子,一口一口地呵气,看着那气结成水雾,我心里觉得很是愉快。冬日里的生意很好,我在发明了不同馅的馄饨、饺子、圆子之后,还添了个涮碗儿,把一些蔬菜和百叶用汤汁烫烫加点海椒这样味重的佐料,涮碗儿可以驱寒,生意好的时候一日可以卖上几十碗。
再然后,我遇上了袁莫涵。
这天入夜,我准备收摊,看见有个客人将包袱撂在桌上,对我说:“给我来四两三鲜饺子。”夜色已经暗了,我看不真切,约莫知道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着一席青色丝棉袍。这种丝棉袍,一般穷人家穿不起,我前段时间心心念念吃了一个月余攒下一两银子去裁缝店才发现也买不起一尺丝棉,我想他必是有钱人家里的小哥。“小哥,三鲜饺子没了。”“那猪肉的吧。”“猪肉也是不多了。”“那馄饨呢?”“眼下我准备收摊了,馄饨还剩下两个。”那少年顿了顿,搓了搓手,呵了口热气:“那,圆子还有么?”“有,花生圆子和芝麻圆子一共还有仨。”那少年起身,朝我走来,我看得清楚,他棱角分明,面庞清俊,见他霍然一笑,我顿时心生暖意。“再不,你把剩下的都给我做了吧。”
我把剩下的圆子和馄饨煮了煮,想着今天东西都卖完心里高兴就再添了碗涮碗儿给他。我把小食端到他面前,趁机蹭了一下他的丝棉袍子,觉得手感很好,心中顿生羡慕。刚转身,听到身后“噗哧”一声,我回过头去,看到那小哥端着涮碗儿瞪着碗里,接着神色甚异地就着那圆子赶紧吃了两个。再听“哇”得一声,小哥把刚入口的那两个圆子吐了出来。大声说了句“好辣!”
我心有不悦,我尹氏小食已是邻里间小有名气的坊间小摊,虽不才说我的圆子出神入化,但也有传闻说吃后唇齿留香。这小爷枉费我送他一碗涮碗儿,竟是来砸场子的。我抿嘴斜昵他,看他想是如何。只见那小哥擦擦嘴巴,咂巴两下,捧着那涮碗儿的汤大喝了一口。这好生奇怪,我甚少见人喝这咸咸辣辣的汤。小哥起身,搁下十文钱,拿起包袱,最后转过身来望了望我,那眼神里带点探究。
我本以为会有一场风腥雪雨,却没想等来了一片沉默。我直挺挺地看住他,问了句“小哥,可是觉得这些小食入不得口?”
那少年眸带笑意,好整以暇地说“小掌柜,今日来清洲,听得一言‘啖得尹氏小食,方知人间苦乐’。此番一尝,确是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
听到这话,我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我尹氏小食居然已如此享有盛名;悲的是,这厮居然变着法地说我的圆子难吃。我心中不忿,但一想人既然是来砸场子的,必是有备而来,故而也不打算与之多做纠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此番小哥尝出的是人间百味,但我吃这圆子的时候,心中倒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