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452节

读者十年精华-第2452节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

  “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

  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

  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45。5厘米、长18。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14。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

  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

  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19。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6。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

  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

  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

  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

  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

  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Number : 9314 

Title :两件毛衣

作者 :王玲玲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青年社交

Date :1996。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曙光初现,解放大军已经抢渡长江。江南一小镇中的一殷实之家紧锁着黑漆大门,一位个子高高的年轻人在大门口来来回回地走动。有两件事让他心中不安:他年轻的妻子正在黑漆大门里艰难地待产;小镇的一些人家已经不知去向,他的父亲也曾因逼债太甚而致人自杀。父亲已经去世,这笔帐说不定会清算到他的头上,他怎么办?

  他终于走了,没来得及看一看终于来到世上的他的孩子。等他的妻子沉睡了一天一夜后才发现,他竟然什么也没带在身边就走了。他的妻子知道从此以后,她的生活会有更多的风霜雨雪。她曾是在风霜雨雪中走过来的。她是这小镇上一家开豆腐店人家的女儿,因母亲长年病卧在床,一家人起早摸黑也只能是勉强度日。她长得十分秀气,不像是吃小镇的小河水长大的。

  他的家是开钱庄的,他在上海读书,但是他不喜欢上海,所以当他见到她以后就决定娶她为妻。他给她一本识字课本,对她说,等她把上面的字都认全了,他就娶她。

  她读完了识字课本,等他那霸道的父亲去世,她走进了他家的黑漆大门。他们夫妻很恩爱。虽然小镇以外的世界已经不太平,但是他和她却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他和她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梧桐树,说是将来一大家子人可以有个乘凉的地方。他还背着人教会了她打毛线,这是他从他上海的女同学那里学的。于是,她在劳作之余,在青灯下一针一线地织起毛衣来。她决定要打一件最漂亮的毛衣给她的丈夫御寒。她找了一本毛线编织书,比照着。随着她的孩子在腹中日渐长成,她手中的毛衣也一天天地显出了样子。

  但是他终于没有穿上他盼了几个月的毛衣,他可谓是仓皇出逃。

  她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和屈辱。她就靠为镇上的人洗衣服和打毛衣,含辛茹苦地抚育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好心人总还按数给她工钱;有强横的,丢给她一句话,地主婆还想要工钱?她也不恼,因为她觉得有责任为他的家赎罪。以后强横者要她打毛衣,她依然认认真真地完工。时间长了,镇上的人开始忘了那扇黑漆大门里有过的罪恶而接纳了她。那个被逼死了人的家庭,有位30多岁的汉子甚至要娶她为妻。她拒绝了,她相信丈夫会回来,她打的毛衣他一定会穿上,他和她以后会子孙满堂,并且在梧桐树下快乐地乘凉。

  每当落叶纷飞、飞鸿南去的时候,她总要把那件又漂亮又厚实的毛衣拿出来放到她自己的衣柜里,就好像第二天他就会回到她的身边。每隔几年,她又唯恐毛衣在箱底放久了不暖和,便又拆了重织。她把她所有的梦想和思念扎扎实实地编织进了毛衣。

  那件漂亮的红毛衣已经拆洗了10多遍了,颜色不再那么亮艳,她也华发早生,日渐衰老。小镇的孩子见了她也已经称呼她奶奶了。

  当80年代来临,两岸开始解冻,有人从海峡那边探亲回来告诉她,他早就已经在那里又有了新家。两个孩子跑进屋里找出他年轻时的照片,三下两下地撕了。她拿起碎片,动作笨拙地企图再把照片拼完整。她茫然若失地喃喃说道:“一个人过日子是难啊,不容易熬啊!”从此,一家人的希望破灭了,头顶上那一片洁白的云飘散了。

  他终于回家了,但是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一进门,见到了她的遗像就“扑通”一声跪下,他知道他所欠她的情今生今世都难以还清。跟着他进门的是他台湾的妻,她姓林。林随他也跪倒在她的遗像前,着着实实地磕了3个响头。看得出她是个善良的人,她没有什么错,谁也没有理由责备她。

  他把他和林的故事告诉了他的一对儿女。

  他在黑漆大门口焦急地走动时,另一个镇 上的大户正带着细软家什急急忙忙地走过,见了他,就对他说,你们家是有血债的,解放军一过来就什么都完了。他被拉着一起走了。当时他只觉得后面已有人追来,所以就忘了他的妻和孩子。那大户的一个重铁匣子放到了他肩上。

  到了台湾,他放下了别人家的钱财,就一文不名了。他只能寻找干苦力的活,因为他没有朋友。有一天他在去小客栈的路上昏倒在街头。这时候正好林走过,她扶起了他,于是两个孤苦伶仃的人走到了一起。像一切自然发生的故事一样,结局也是自然的。他和林相守相伴度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

  当孩子们知道林在他们的父亲最困难的时候,靠捡破烂养活他时,孩子们所有的怨恨都没有了,他们走到林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世界本没有什么恩怨,有的只是潮起潮落。

  他和林回了台湾。紧接着10月小阳春一过,朔风又要吹起了,人生真是苦多秋寒啊!

  他的两个孩子把母亲压在箱底的红毛衣拿了出来,他们要把母亲几十年的相思原封不动地交给他们的父亲。

  他收到了远隔山水的孩子们寄来的毛衣。他发现,除了他似曾相识的那件红毛衣外,还有一件崭新的绿毛衣。他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意。他把绿毛衣披在了林的身上,说:“这是孩子们孝敬你的。”林流泪了。

  台湾的冬天无雪却也苦寒,红毛衣和绿毛衣相伴会感到温暖。

 

Number : 9315 

Title :圣洁的背景

作者 :浪一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女友

Date :1996。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4年前,我是武汉一个专门替父亲开夜车的“的哥”。我们共开一辆红色富康,他开白天,我开夜晚。

  曾经,我是多么知足而惬意地逡巡在这都市的夜里呵!没有上大学,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母亲,那生活中曾有的唯一约束——我的醉鬼父亲身上小丘般凸起的肌肉如今也松弛了。我不会弹钢琴,不会说英语,更不会什么电脑,可这一切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会开车,每月能挣2000多块养活自己!除了不会文雅地生活,卡车、轿车、自行车我全会修。悲伤时,我把车开出城外,在狂飙的速度中打开收音机尽情地吼叫发泄;欢喜时,专门找漂亮女孩搭车,操着蹩脚的普通话与她们聊天,到了替她们打开车门还分文不收……日子就这样在车轮卷起的尘烟中一天天流走……

  可有很多怅然若失的时候,我莫名地想到“妈妈”。有个妈妈该多好啊!她会用她的慈严让我身上少一些匪气、流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