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0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萍紧握着话筒放低声音,对潘景寅说道:“吴司令说总理追查256号飞机,问为什么去山海关?谁同意的?看来事情闹大了。我跟吴司令讲我不知道,可能是试飞训练。吴司令问我训练为什么还不回来?我说查一查。”停了一下,胡萍又说道:“有人再查这架飞机,你就说这架飞机有点毛病,暂时回不来。”他又大声追问一句:“你听明白了吗?”
“明白。”潘景寅回答道:“我就说飞机的油箱出了一点故障,正在修理。”
放下电话,胡萍又打发一个平时亲信的副队长马上到“联合舰队”的秘密据点去,把总理追查256号飞机的情况告诉周宇驰。
干完这些事,胡萍才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到候机室去见吴法宪……
李作鹏接到周总理让他向山海关机场传达命令的电话后,立刻敏感地想到林彪那里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联系到9月6日他通过黄永胜透露给林彪的毛主席巡视南方的谈话,他越发感到总理追查256号飞机很不寻常。他把总理的话在脑子里颠了几个个:……要有周总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四个人一起下命令才能飞行”,林彪乘的飞机要经过四个人联名批准,这是从来没有的。而四个人里面,林彪的行动对黄、吴、李是从来不保密的,看来“四个人一起下命令”关键是要让总理批准才能放飞。
李作鹏毕竟是老奸巨滑,他的独眼一转,就想出一个坏主意。他拿起电话,要通山海关机场调度室,说道:“那架飞机的行动要听北京周总理、黄总长、吴副总长和我的指示,以上四人,其中一人指示放飞才能放飞,其他人指示都不能放飞。”周总理的命令经经作鹏这么一改,“四个人一起下命令才能飞行”变成了“其中一人指示放飞才能放飞”,周总理的命令实际已经取消了。
11点半,周总理接到叶群打来的一个电话。叶群用一种假惺惺的亲切的口气,说:“总理呀,有件事要向您报告,林彪同志想动一动。”从她那沙哑的声音里可以听出,既没有平常那种盛气凌人的腔调又显得十分紧张。
总理用一种严肃而又镇定的语气问:“他准备到哪里?是空中动还是地面动?”
叶群吱吱唔唔,回答说:“……空中动,需要调几架飞机。”
“你们调了飞机没有?”总理问。
“还没有调,林彪同志让报告总理后再调。”
林彪、叶群他们明明私调了256号飞机,为什么却说没有调飞机?这下更加证实了林立衡报告的情况。
为了不惊动他们,总理对叶群说:“今天晚上飞夜航不安全。调飞机的事儿,我和吴法宪商量一下,看看天气情况再说。”
叶群根据林彪的旨意给周总理打电话,本来是想试探情况,稳住总理。可是,总理机智的问话,不但使叶群露了马脚,更加引起总理的警惕,而且使林彪、叶群心中更加没底,更加恐慌了。
放下电话,总理想了一下,马上又命令吴法宪:“立即准备两架飞机。如果林彪要起飞,要到山海关机场去拦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奋不顾身,决心只身入虎穴……。
归宿
乱糟糟的北戴河疗养区。
在8341部队某部住的58号楼值班室里,林立衡、张副团长正在跟北京通电话。
楼外,二十多名被从被窝里叫起来的战士,刚刚排成一队。他们弄不清要执行什么“紧急任务”,个个都还背着背包。
公路上,一辆吉普车正在疾驶。车里坐的是警卫副大队长,他奉命到山海关机场去控制住飞机。
车库里,一辆大卡车、几辆吉普车正在发动。
人们的喊叫声,枪栓的撞击声,汽车的马达声,在夜空中汇合在一起,使这个平常静寂的疗养地,出现了一种临战的味道。
正在这时,一辆红旗牌轿车亮着白晃晃的前灯向58楼前的公路开来。车里坐的是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和警卫秘书。林彪一上车,就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要飞多长时间?”林立果说:“不远,很快就到了。”
红旗轿车就要通过58楼了,警卫大队长等人冲上公路,挥着手臂,高喊着:“停车!停车!”
汽车里,林立果拿着手枪对准司机的后背,叶群发疯似的喊着:“8341部队对首长不忠。冲!冲!”汽车加快速度,鸣着喇叭,从人们身旁像一阵狂风似的冲了过去。突然,坐在车里前排座上的警卫秘书喊了一声:“停车。”这个警卫秘书,跟随林彪十多年,深得信任,所以车里人都没吭气。汽车急剧减速,车还没停稳,他已经跳下了车。叶群杀气腾腾地问:“你想于什么!”这个警卫秘书说:“当叛徒,我不干!”然后,他转身向58楼边跑边喊:“来人哪!”汽车里向他开枪,击中了他的左臂。他和追上来的人向着汽车连打三枪,可是这辆高级防弹汽车,手枪子弹根本打不透,只在防弹玻璃上留下了几个白印。
轿车发疯似的冲上了公路。车速高达每小时120公里。把尾随它的卡车、吉普车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但是,在接近山海关机场时,它被先派出去的那辆吉普车压住了。无论它怎么鸣喇叭,吉普车就是不让它超车。这样拖了几公里,前面已经可以看见机场的大铁门了。前方,要横穿二股铁路线。这时正巧有一列火车要通过。看道工人亮起红灯,标志杆正在徐徐下落。吉普车一个急刹车停住了,红旗轿车却一打车头,超过吉普车从标志杆下冲了过去,急驰的火车险些撞在它的车尾上。
13日零点18分,红旗轿车冲进山海关机场。一辆油罐车正在给256号飞机加油。汽车开到飞机的旁边,车还没停稳,林立果穿着白衬衣,拿着手枪,从右车门下来,十分慌张地大声喊着:“快!快!快!飞机马上起飞!有人要暗害林副主席,要保卫林副主席!”紧接着林彪、叶群从车右门下车,跑步直奔飞机。他们顾不得等客梯开来,沿着机组用的小梯子往上爬。叶群打头,林彪的秃头顶着时群的脚后跟。叶群一边往上爬一边急促地喊着:“快!快!飞机赶快发动!油车赶快离开!”林立果一手挥舞着手枪,一手抓住梯子,一边往上爬一边高声喊:“快把机场大门关上!后面有追兵,有人要暗害林副主席!”
以前,林彪一家外出从不坐一架飞机。一般都是林彪坐一架,叶群带着林立果坐另一架。照叶群的说法,就是即使林彪的飞机摔了,林家也不会绝后。现在可顾不上这么多啦。他们丧魂失魄,手忙脚乱,吵吵嚷嚷,上了256号飞机,连放在红旗轿车上的手提包、文件都没顾上拿。没有等机组人员上全,连领航员、通讯员都没有上去,跑道灯也没有打开,飞机就开始发动了。
机场领导目睹这些情景,觉得十分反常。立刻派一辆油罐车到滑行道上拦住飞机。同时,机场领导马上给李作鹏打电话,明确问他:“飞机强行起飞怎么办?”李作鹏回答说:“可以直接报告周总理。”过去,山海关机场从来没有直接请示过周总理。当时飞机已经发动,怎么来得及报告周总理呢?这一点难道他李作鹏不清楚吗?
零点23分,256号飞机加大油门,在一片漆黑中向跑道滑行。这时,8341部队的追兵赶到机场:机场的灯光被关闭了。“叭”、“叭”几声清脆的枪声回响在漆黑的夜空。
飞机在滑行道上与油罐车相遇。飞机右翼上的航行灯将油罐车顶部车口盖的螺丝杆撞弯,航行灯也被撞得粉碎。接着飞机又在黑暗中滑进了草地,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飞机在草地里滑行了一百多米才上主跑道。零点32分,256号飞机在没有开跑道灯、没地面指挥的情况下,强行起飞。
在林彪一伙从北戴河动身往山海关机场逃窜的时候,也就是13日零点左右,周总理接到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的电话报告后,立刻驱车从人民大会堂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地。
这时,毛主席的秘书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周总理一面向毛主席汇报情况,研究对策;一面出来接电话,听取情况报告,布置处理的办法。
256号飞机强行起飞后不久,北京军区空军的全部雷达都奉命开机观察。情况极迅速准确地报到空军指挥室,然后转报给周总理和毛主席:
“零点43分,飞机飞出机场55公里,航向290度。”
“零点46分,航向310度,向西北方向飞去。”
“飞机时速550公里,高度3000米。”
周总理要通吴法宪的电话,对他下了两道命令:“现在起,任何飞机都不准来北京。没有毛主席、我、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的联名命令,任何飞机都不准起飞。”这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断然发出的全国禁空令。
吴法宪(注:这时杨德中同志在他的身边)说:“总理,那架飞机飞的方向不对头,向蒙古飞了。要不要拦截?”
总理说:“我要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周总理的报告,沉思了片刻,用严肃的口吻说道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让他去吧。”
13日凌晨1点55分,256号飞机在中蒙边界414号界桩上空进入蒙古境内。此刻,飞机上的人们在如何动作呢?--
这是林彪第三次去苏联。前两次,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到苏联养伤,一次是解放初期到苏联治病。那两次可谓体面而去,荣锦而归。这一次呢?
可能明天世界各大报的头条上会出现一条爆炸性的新闻:“中国的副统帅出现在莫斯科。”可这毕竟是不光彩的“叛逃”呀。林彪望着窗外黑呼呼的草原,会有何感想呢?
林立果是在向往莫斯科的美女加“伏特加”,还是在怀念失去的“妃子”和没有失去的权力欲?哼着“莫斯科近郊的傍晚”,那声音、那神情都不能给人以美的联想。
对叶群这个人,因为她太善于逢场作戏,真真假假,所以她此时的真实感情实在是难以猜测。
当然,这些也只是不值得我们报道的丑恶的余波而已。飞机上人们的丑态我们已无法知道。在飞机越出国境十多分钟以后,它甚至在我空军雷达的荧光屏上也消失了。以后发生的事情,是通过专家们对飞机坠毁现场和飞机残骸的分析来了解的。下面的描述就是根据这些分析和有关的资料写的。这里,我们不妨让自己的思路放开一些。
Number:4251
Title:唐伯虎从未见过秋香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期
Provenance:《艺术世界》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唐伯虎诗书画三绝,名声颇大。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明清两代的小说、戏曲、弹词中又过分地渲染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所以给人造成了他既是杰出的画家,又是“偷香窃玉”的高手的印象。
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历史上的唐伯虎,为人并不风流,所谓三笑点秋香,只是张冠李戴,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别人的事加在他头上罢了。清代学者俞樾的《茶香室丛钞》,曾记两事为唐辟谣。一记吴门陈元超事,一记无锡俞见安事,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笑钟情,卖身投靠,主人赏识,群婢中点取秋香。所不同者,元超在虎丘惊艳,见安则从无锡去苏州水路乘船追美。见安的族孙曾为俞樾证实其事,可见《茶香室丛钞》所记,并非虚构。
(原载《艺术世界》)
Number:4252
Title:秦少游和苏小妹不是夫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期
Provenance:《北京晚报》
Date:1981。1。15
Nation:
Translator:
前些时播映的电视剧《鹊桥仙》,是根据古代民间故事改编的。剧中的秦少游与苏小妹,实有其人。
秦少游,名观,宋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在年轻时即享文名,后来受到大文学家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都反对变法,因此屡遭贬谪。他也能诗,但词写得最好。其词风纤巧婉约,流传下来的有九十首左右,其中不乏脸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被选来作为电视剧主题歌的《鹊桥仙》,即是其一。
历史上虽确有秦少游其人,却并无与苏轼之妹恋爱其事。据有关资料记载,苏洵(苏轼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死在苏洵去世之前。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里曾提到“三女皆早卒”,便是确证。苏洵死于1066年,当时秦少游才只十七岁,并且尚未与苏轼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