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24节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24节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团),歼敌8 .2 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妄图在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
  立新防线的企图,摆脱了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也迫使
  敌人对中朝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第五次战役
  规模是很大的,敌我双方兵力在百万以上。没有消灭美军一个团的建制,只消灭一个营的建
  制有6 、7 处。消灭伪军一个师,其余消灭的都是不成建制的,因我军技术装备大落后。全
  歼美军一个团,一个人也未跑掉,只在第二次战役中有过一次,其余都是消灭营的建制多。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组织力量将东线的敌人打退。60军180 师在转移时,部署不周,
  遭敌人机械化兵团包围袭击,损失了数千人。
  彭德怀把60军军长韦杰叫了起来。
  韦杰是1927年入伍的高级将领。1951年入朝,就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彭德怀说:韦杰,你们那个180 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你们为什么说你们被包围了?你们
  并没有被包围,敌人就是从前面过去了。晚上还是我们的天下嘛,后面也没有敌人,中间也
  没敌人,就是过去了吗,晚上完全可以过来嘛,为什么要说包围了?哪有这样把电台砸掉,
  把密码烧毁的、接着,又问:你这个韦杰,军长怎么当的?命令部队撤退时,你们就是照转
  电报,为什么不安排好?
  这时,会场上鸦雀无声,除了彭德怀讲话的声音,没有人作声:
  原来,5 月22日,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北撤时,改变了以往稳扎稳进的战术,以坦克、
  炮兵和摩托化步兵组成了突击部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向志愿军纵深迅速穿插,配合后续
  部队包围志愿军后撤部队。
  当时,志愿军全线出现了多处空隙。5 月24日,志愿军第60军所属180 师后撤时,正
  好赶上美军从一条公路插过去。他们就隐蔽在山里,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180 师师长郑其
  贵是安徽人,1929年参加红军,1951年入朝后参加了这次战役。他看见白天公路上敌人的
  坦克轰轰隆隆地开过去很多,就以为自己是被包围了。其实,他那个地方离志愿军控制的地
  区就隔一条公路,完全可以晚上撤回来。但是,郑其贵怕敌人测向,发现他们的位置,命令
  把电台砸了,把密码烧了。这样,军、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无法与他们联系。他们藏的那座
  山很大,树林很密,他们不发出信号,接应的部队不知他们藏在哪里。
  5 月26日,180 师召开紧急党委会。
  会议气氛非常沉闷,每个人都沉默寡言,紧锁眉头,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十分严峻:电
  台被毁,与上级联络中断,弹药快要用尽,粮食早已吃完。由于没有经验,让可供食用的数
  百匹骡马跑散了。忍饥挨饿达3 大的全师被围官兵,在重兵压境之下,如何摆脱困境呢?
  终于,有人提出了采取在国内作战时各自分散突围的办法。在朝鲜战场,地形不熟、语
  言不通,分散后力量不集中,很难突破敌人的防线。
  然而,师长还是命令分散突围,最后,师长及少数跑散了的人陆续回来了一些。
  郑其贵因临危动摇,指挥失措,受到军纪处分。后来回国,先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参谋
  长、白城军分区司令员。1990年去世。5 月27日,美军又一次发起了攻击,被围人员中,
  少数抵抗到了最后英勇牺牲,其余大部分则因弹尽粮绝,无力抵抗而被俘或失败。这是志愿
  军入朝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毛泽东和彭德怀极其关心180 师的突围。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询问:“60军180 师的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彭德怀亲笔疾书电文,命令救援180 师。
  60军军长韦杰接电文后,立即命令部队接应180 师突围。但是,所有接应均未成功。
  彭德怀认为,180 师师长的作法是极端错误的。他如果不命令分散突围,是完全可以把
  部队撤回来的,因为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只是把他们与大部队隔断了。另外,美国机械化部
  队晚上是不敢行动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夜晚往回走嘛。12军的第91团,比180 师插得远
  多了,孤军深入,还是很有秩序地、完整地撤回来了。180 师师长只看见公路上敌人汽车、
  坦克不停地过,就慌了,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彭德怀气愤他说,这是志愿军的耻辱。
  这次会议一直到中午才结束。
  入朝8 个月了,战场的夜晚首次出现较长时间的宁静,但这种宁静不是万籁俱寂,只是
  相对于激烈的拼杀而言。在引而不发的两军阵前,时而几发炮弹打破宁静,时而照明弹又划
  过天空。在照明弹短暂的光亮下,双方士兵抓紧时间,在三八线两边修复着工事,整理着枪
  支弹药。阵地之后,双方的统帅者也在瞻前顾后,重新运筹。
  彭德怀凝视着夜空,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
  他感慨万千: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 月为时8 个月,志愿军连续进行了5 次战
  役,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从双方军事位置上看,战线从鸭绿江边又被推回到
  400 公里以南的三八线附近,同时,据志愿军统计,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其中美军8
  万人(美国公布的数字是美国战斗损失5 万人)。志愿军作战减员也达16余万人。志愿军
  在既无飞机掩护,又无坦克支援,仅拥有少量炮兵的情况下,能够同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军
  作战并取得胜利,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少有的。现在,战线基本上固定在三八线附近了。
  然而,彭德怀此时的心情并不轻松,在夜幕的掩护下,双方都在准备迎接更长期、更艰
  巨的战斗。
  (4 )毛泽东预见: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
  1951年6 月初,中南海。
  杨成武走进丰泽园,眼睛突然一亮,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色的花,繁
  花从树枝开到树梢,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庭院里。
  丰泽园的颐年堂内,毛泽东召见了即将赴朝的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杨成武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跟随毛泽东走过二万五千里;抗日战争时任晋察冀军区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重创日军,声名大振;解放战争时任纵队、兵团司令
  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刚刚接到就任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的命令。
  杨成武行军礼的时候,毛泽东很随和地打个手势,说:坐下吧。请坐。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周年之际,杨成武在北京接受采访时,深情回忆了那次难忘的
  会见:
  落坐后,毛泽东就说,我听恩来、荣臻同志说,你们兵团已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
  好。
  杨成武向毛泽东报告,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
  牲,要多打胜仗。
  毛泽东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质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
  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毛泽东谈到朝鲜战场局势时说:目前,中朝军队将敌人打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
  半部领土。战争双方已转入了战略对峙阶段。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我们还得准备打
  它几仗,现在中央已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21个军分三批在朝鲜轮番
  作战。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毛泽东边抽烟边喝茶边谈。他时而拿一支烟,并不马上抽。而是说着话,手上捏弄着
  烟,把烟捏松。当几句话告一段落,才拿根火柴,使劲擦着,点上烟。他有时一杯茶喝光,
  只剩茶叶时,便把杯子端起来,用两个指尖当筷子,把茶叶扒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缓缓地
  咽下去。他还保留着湖南人吃茶叶的习惯。所有这些动作使谈话产生一种特有的气氛。大家
  都无拘无束,随着毛泽东的谈话,自由地插话,整个气氛融洽、热烈。
  毛泽东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戍部队。他以浓重的湖南乡音,伴以随意的手势,
  回到朝鲜战争的话题上来。谈战争如聊平常事,千军万马犹从眼底过。当一位工作人员走进
  门来,在毛泽东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毛泽东忽然站起身说:吃饭,我们一起吃饭去。
  毛泽东要留吃午饭,这是杨成武没有想到的。他有点为难,说:主席,你吃饭去吧,我
  们走了。
  不,吃了饭再走,一顿便饭。毛泽东边说边以手势招呼大家往门外走。
  时间近正午,颐年堂门外阳光明媚。门前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阴凉里有
  一张木质方桌,桌上的菜是几碟家常菜,特别一点的就是摆了:瓶酒和几个酒杯。酒是红葡
  萄酒,杯子是高脚玻璃杯小
  毛泽东举起一杯酒,说,我祝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站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由我们来敬你的酒。
  不,我来祝你们的酒!祝你们到了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我们的
  战争是正义的,是反侵略的,是为了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
  大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毛泽东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抗美援朝,也就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志愿军要尊
  重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谦虚谨慎,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他们
  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一针一线,这是胜利的基础,要和朝鲜人民亲如兄弟
  般地团结在一起,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
  毛泽东第二次举起一杯酒:再来一杯!
  大家饮了第二杯酒。
  毛泽东说:经过五次战役,我们的战略反攻已经完成了保家卫国、援救兄弟邻邦的主要
  任务,现在实行战略防御就是要巩固前一阶段的战果。入朝后一定要眼观全局,在全局上有
  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准备持久作战,准备打阵地战,同时争取和谈,以结束这场战
  争,当前,美国一面表示要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宣称要继续抗击和惩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
  朝鲜人民军。你们在军事上必须准备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要坚持这个战略方针,不能轻易
  放弃一寸土地。不能轻易后撤……换句话说,你们20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杨成武说:主席,我们都记住了。他想代表20兵团敬上一杯酒,刚要举杯,毛泽东却
  第3 次举起酒杯:来,干了这杯酒。
  毛泽东喝第3 杯酒时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的和政治的形势。
  杨成武深受鼓舞,3 杯美酒,几番叮嘱。每番叮嘱都包含了重要的内容。
  7 月2 日,黄昏时刻,杨成武乘吉普车缓缓越过鸭绿江桥。后来,他指挥部队参加了
  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第八章 上甘岭两军鏖战 秦基伟寸土不让
  (1 )秦基伟俯瞰上甘岭,紧锁眉头。
  朝鲜半岛连绵起伏的山峦上生长着成片成片的高大的常青树木。险峻的绝壁从山岭上陡
  然直下。秋天景色非常迷人。夏日悄然离去,覆盖着茂密的林木的山野变成了金色、黄色和
  令人陶醉的红色和褐色。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朝鲜半岛两边的大海一望无涯,深透明
  净。
  1952年的秋天,接替五圣山一线防御的15军军长秦基伟爬上五圣山顶。他微蹩的双眉
  浓密刚劲,挺直的腰板显示出军人的威武健壮。
  秦基伟久经战火考验。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在战争年代,从参谋
  升任军区司令员。1949年3 月任15军军长,率领这支部队作为4 兵团先遣军强渡长江,参
  加广东、广西和滇南战役。1951年率15军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此时,秦基伟站在1061。7 米高的山顶,极目望着眼下铺展开的大地。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南麓,其南面的597 .9 高地和537 .7 高地北山,是五圣山志愿军主
  阵地前的两个支撑点,只有3 .7 平方公里。五圣山地势险峻,西临平康平原,东扼金化经
  金城通往通川之咽喉,是志愿军中部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