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解】
初夏傍晚,酴醾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
了双燕归梁。全词着墨纤细,抒怀曲婉,表现出女词人体物的精微和咏物的巧思。
王夫之
清平乐 咏雨
归禽响暝①,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②鱼儿。
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作者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应南明桂王之
召,授行人。后隐居衡山石船山,杜门不出,学者称船山先生。生平著作甚多。有《船
山遗书》三百二十四卷。
【注释】
①暝:指空濛灰暗的天色。
②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
【评解】
此词题为咏雨,而通篇均由景物从旁烘托,不露雨水两字,而又处处见出雨水,是
其高妙处。归禽响暝,有山雨欲来之势;垂杨泪迸,荷声千顷,正见风狂雨骤;鱼儿逐
波,浮萍满池,写尽池水渐长之势。末两句故设一问,亦对雨常情,颇具雅趣。全词清
丽雅洁,意境极美。
更漏子 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①,不道秋宵真永②。声缓缓,滴泠泠③,双眸未易扃④。 霜叶
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
①炯:明亮。
②永:漫长。
③滴泠泠:指漏壶滴水之声。
④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评解】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
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
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集评】
《清词菁华》:夫之词语深辞隐,故国之思,贯串始终。《更漏子》“天下事,少
年心,分明点点深”。语愈隐而意愈显。
陈继儒
浣溪沙 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①歌归去蟪蛄②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②。 笑指吾庐
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作者简介】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绝意仕途,隐居昆山,
专心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极有风致。又善书画。著作有《眉公全集》、《晚香
堂小品》等。《明史》有传。
【注释】
①棹:船桨,此指船。
②蟪姑:蝉科昆虫,初夏鸣。
③鱼罾:鱼网。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
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设问
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画
意浓郁,诗情荡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和,流丽自然。
【集评】
沈雄《柳塘词话》:眉公早岁隐于九峰,工书画。……其小词潇洒,不作艳语。
汤允勣
浣溪沙
燕垒雏空①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②晒翅满鱼梁③。 榴叶拥花当北户,
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④。
【作者简介】
汤允勣字公让,濠洲(今安徽凤阳)人。工诗词,为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十
才子之一。官至指挥佥事。后带兵分守孤山堡战死。
著有《东谷集》十卷。
【注释】
①燕垒:燕窠。 雏空:谓乳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
②鸬鹚:一种能捕鱼的水鸟。
③鱼梁:捕鱼水堰,又称鱼床。
④懒衣裳:谓时已天暖,无须多添衣裳。
【评解】
此词借景抒怀,清雅别致,独具风格,古人作诗填词,多重锻字炼句。有时一字见
新,全篇为之生色。此首“榴叶拥花”的“拥”字,也甚为人称道,以为表现出榴花的
真面貌。
其与杜甫《返照》诗:“归云拥树失山村”,方岳《梦弄梅》诗:
“黄叶拥篱埋药草”,虽同用“拥”字,却能各臻其妙。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清润入格,“拥”字炼,能写出榴花之精神。
文徵明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①。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
过墙去。 骎骎②娇眼开仍殢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
白苎④。不受些儿⑤暑。
【作者简介】
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明代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以贡生入都,授翰林
待诏。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诗以娟秀见称,其词与诗风格近似,但也偶有雄壮之
作。著作有《甫田集》。
【注释】
①亭午:正午。
②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
③殢:滞涩。
④苎:苎麻,多年生草本。
⑤些儿:一点儿。
【评解】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阴给
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朦胧,喃喃自语,情困意
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
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抚媚多姿。
王世贞
忆江南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①,淡黄衫耐藕丝风②。家在五湖东③。
【作者简介】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自称弇州山人,明代太仓(属江苏)人。
嘉靖十六年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诗文与李攀龙齐名,同为明代文坛“后七子”
领袖。晚年诗词以平淡自然为多。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
【注释】
①梅子雨:初夏江淮一带连续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或黄梅雨。
②藕丝风:喻风力纤细如藕丝,太湖多莲藕,故以之作比。
③五湖:太湖。
【评解】
此词着意描写梅雨时节太湖日落前的秀丽景色,色彩淡雅优美,尤具水乡情调。其
中“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一联,对仗工稳,造语清新,极堪吟味。
十九
徐有贞
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①,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作者简介】
徐有贞,初名珵,字元玉,江苏吴县人。明宣德八年登进士第,佐英宗复辟,官升
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平生深究经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法、
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博览。
著有《武功集》。
【注释】
①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评解】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
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
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陈 霆
踏莎行 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①。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②。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作者简介】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号)十五年进士及第,官刑科给
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注释】
①槎牙:错杂不齐貌。 鸢:俗称鹞鹰。
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
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
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
屈大均
潇湘神 零陵作
潇水流。湘水流①。三间愁接二妃愁②。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作者简介】
屈大均,原名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明亡时,年仅15岁。清兵南侵,坚决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其诗富有民族意识,著
作有《道授堂集》、《九歌草堂集》。
【注释】
①潇湘:潇水出自湖南宁远九嶷山,流至零陵,与由广西兴安流来的湘水会合,称
潇湘。
②“三闾”句: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南
巡死于苍梧,二妃哭死于江湘之间。屈原流放江湘,其《九歌》咏及湘夫人,故云愁接
愁。
【评解】
此词借咏潇湘抒发感怀。当是有所寄托。零陵为潇湘会流之地,两水乍合,颜色分
明。词中以鸳鸯不辨水色,自亦不能发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慨。
梦江南
红茉莉,穿作一花梳①。金缕抽残蝴蝶茧②,钗头③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④。
【注释】
①“穿作”句:穿茉莉花成串作头饰。
②蝴蝶茧: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③“钗头”句:喻茉莉花串饰在钗头,状如小凤凰展翅。
④姝:美好。
【评解】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
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哀感顽艳,亦复可泣可歌。
吴伟业
生查子 旅思
一尺①过江山,万点长淮②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③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
无朝暮。度樾④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及第。清世
祖招为国子监祭酒。著有《梅村词》二卷。
【注释】
①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②长淮:淮河。
③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④度樾:经过树萌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萌树木。
【评解】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明写
“旅思”,而“旅思”自见。
【集评】
《清词菁华》:《梅村词》小令托兴浑远,可直逼《花间》。
宋徵舆
忆秦娥
杨花黄金陌①,茫茫十里春云白②。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 来时无奈珠
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③如客。
【作者简介】
宋徵舆字辕文,号直方。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官至都
察院副都御史。著有《海闾香词》、《林屋诗文稿》。
【注释】
①黄金陌:指江南开满金黄色菜花的田间小路。
②春云白:形容杨花飘白,如春云回荡。
③他:指杨花。
【评解】
此词题为杨花,作者哀杨花,亦是自哀。白絮随风东西,漫无依托,常使人想起飘
忽不定的人生。作者从杨花联想到自己,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内心的感慨。委婉含蓄,
耐人寻味。
【集评】
谭献《箧中词》:身世可怜。
玉楼春
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①惹尽百花香,翠尾②扫开三月雨。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注释】
①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
②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
【评解】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人诉
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
【集评】
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