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耀,连水底的沙都可看见。
⑤骅骝:名马,千里马。
【评解】
这首咏物词,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慨。上片写此马当年曾平原踏雪、勇
趁军声。而今却闲度时光,弃置不用。下片写冬去春来,时光如流,不少“骅骝”骏马,
至今犹困盐车。全词含蓄蕴藉,喻意深刻,而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感慨,也尽在
不言之中。
渡江云
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①,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
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②,断梗疏萍,更飘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
花面③,甚近来、翻致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注释】
①鸠外雨:春雨。
②淑:水浦。
③桃花面:唐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
【评解】
此词为伤离念远之作。上片写山阴风景,抒故国之思。一帘鸠雨,几处春耕,客中
逢春,引起对故乡的怀念。下片抒怀忆友。久客他乡,飘萍无定,围羞带减,影怯烟孤。
别后不仅无书,至今“梦也都无”。全词哀怨缠绵,宛转曲折,清丽雅洁,舒卷自如。
【集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曲折如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警动,无懈可击。前三句写山阴临江风景。以
下三句兼状乡居。“隔水动春锄”五字有唐人诗味。
“新烟”四句因客里逢春,回思故园。下阕写客怀而兼忆友。夏闰庵评此词云:
“宛转关生,情真景真。”此等词与屯田、片玉沆瀣一气,不得谓南宋人不如北宋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伤离念远。起写倚楼所见远景,次写倚楼所见近景。
“新烟”两句,念及西河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念及旧居之适。下片抒情,纯以
咏叹出之。“愁余”四句,叹己之飘流无定。“空自觉”两句,叹己之日愈销减。“长
疑”两句,叹别久无书。末句,就无书反诘无梦,层层深婉。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一生最好浪游,曾远上燕、蓟,往来于浙东西,尤留恋心
醉于西子湖畔。他的词极空灵清丽,集中绝无拙滞语。
……如天际浮云,随风舒卷,确能自成一格。
十六
卢祖皋
谒金门
闲院静,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①生碧树。 做弄②清明时序,料
理春醒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作者简介】
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蒲江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为军器少监,嘉定十四年,权直学士院。词集名《蒲江词》,有毛刻《宋六十家词》本,
凡二十五首,颇多佳作,能得少游神韵。
【注释】
①峭寒:严寒。
②做弄:故意播弄。
【评解】
这首小令,写惜春伤别情绪。上片写庭院春景。帘外细雨,落花无声。独自徘徊,
寒生碧树。下片抒情。清明时节,风雨无情,忆得归时,画桥停棹,正满眼落花飞絮,
春将尽矣。全词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现了“蒲江词”的风格。
孙惟信
南乡子
璧月①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倖声名②总是愁。
尘暗鷫鹴裘,裁剪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风流,空对梅花白了头。
【作者简介】
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宋代开封(今属河南)人。曾游江南,留寓苏、杭较久。
其生平仅此尚可考证。著有《花翁词》,刊于《校辑宋金元人词》中,凡十一首。刘后
村曾为其写墓志。
【注释】
①璧月:月圆如璧。 璧: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
②薄倖声名:唐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薄倖:薄情。
【评解】
此词对景抒情,不胜今昔之感。上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往事的回忆。小楼璧月,听
箫忆旧,天阔似水,阑干霜冷。扬州薄倖,总是哀愁。下片抒发感慨。一梦觉来,三十
余载,昔日风流,旧事成空。如今白头,空对梅花。全词风雅自然,婉媚多姿。哀怨缠
绵,饶有韵致。
张 辑
月上瓜洲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①?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
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作者简介】
张辑字宗瑞,号东泽,南宋鄱阳(今属江西)人。有词集名《东泽绮语债》,原为
二卷,今仅存一卷,有《彊村丛书》本。他的诗词均衣钵白石,而又效仿苏、辛。故其
词既风雅婉丽,又复“幽畅清疏。”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注释】
①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评解】
此词通篇借景抒情,蕴含着无限凄凉感时之意。上片触景伤情,引起了故国之思。
江头新秋,又带来几多新愁。塞草连天,神州何处?写出了对故国的无限忧思。下片抒
发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泪,都随江水东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渔竿。感时伤事,
不尽欲言。全词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委婉细腻,风雅自然。
桂枝香
梧桐雨细,渐滴做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悠悠岁月天涯
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萧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
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③尽江湖味,听商歌④,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释】
①衣篝:薰衣用的竹笼。
②蕙炉:香炉。
③谙:熟悉,知道。
④商歌:悲凉低沉的歌。
【评解】
此词写秋景,抒客怀。上片言眼前秋色,动人离愁。梧桐细雨,滴碎秋声。紫箫吹
断,夜寒鸿起,悠悠岁月,天涯游子。下片写客中凄凉,辜负了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尘世。商歌一曲,归兴千里。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全词婉丽风雅,饶
有韵致。
周 晋
点绛唇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长昼无伴,自对黄鹏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研①梨花雨。
【作者简介】
周晋字叔明,号啸斋。济南(今属山东)人。周密之父。宋理宗绍定四年宰富阳。
他的词录于周密的《绝妙好词》仅三首,皆清新自然,风调与孙惟信极相近,均系学少
游而少变其音吐者。
【注释】
①研:通“砚”。
【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惜春情绪,而能不落俗套。上片抒情。小楼人静,午梦初回,珠帘
高卷,尽放春愁。昼长无伴,独对黄鹂。意境极为优美。下片从眼前景物,透露出惜春
情绪。絮影蘋香,暂留春住。移舟寻春,新句未成,却是“一研梨花雨”。结句蕴含着
无限情韵。全词写得清新别致,委婉含蓄,辞语工丽,柔和自然。与秦少游词风相近。
蒋 捷
贺新郎
梦冷黄金屋①。叹秦筝②、斜鸿阵里③,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④。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
涌起弹棋局⑤。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⑥。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⑦。待把宫眉横云样⑧,描上生绡⑨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CD。空掩袖,倚寒竹CE。
【作者简介】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自号竹山。入元后
隐居不仕。有《竹山词》。他的词在宋亡以后,充满着沉痛的故国之思,特别是写兵乱
之后,家破国亡、飘泊流浪的苦况,思想意义较为深刻。其词音调谐畅,炼字精深,别
具风格。
【注释】
①黄金屋:指南宋临安故宫。
②秦筝:古代乐器。
③斜鸿阵里:指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所以说“斜鸿阵里”。张先《生查子》词:
“雁柱十三弦,——春莺语。”
④荆桃如菽:野桃长得象豆一样。
⑤琼台:琼玉砌成的台,这里指宫殿,代表南宋王朝。弹棋:古代博戏。汉武帝时
已有。
⑥鸳楼:酒楼。 东西玉:指酒器。见《词统》:“山谷诗:‘佳人斗南北,美酒
玉东西。’”注:酒器也。
⑦翠钗难卜:翠玉钗难以占卜伊人踪迹。
⑧宫眉横云:双眉如纤云横陈额前。
⑨生绡:薄纱。
CD开元曲:盛唐歌曲。这里借指南宋盛时。开元:唐玄宗年号。
CE倚寒竹: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评解】
这首感旧词,作者以隐喻手法,抒写内心深沉的亡国之恨。上片写梦回故国,叹尘
封秦筝,化娇莺归去,犹认绿窗。
感世局改移,此恨难平。惟有帘外疏雨,灯前瘦影。曲折地透露了亡国的哀痛。下
片以鸳楼碎玉,芳踪何在,暗喻国家灭亡,并以无人解听两宋盛时的音乐为遗憾。如今
彩扇红牙虽在,而人事全非。家国之痛,此恨绵绵。全词曲折缠绵,凄凉哀怨。辞语精
雅,余味不尽。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瑰丽处鲜妍自在,然词藻太密。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处处飞舞,如奇峰怪石,非平常蹊径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词,极吞吐之妙。发端言梦冷尘扑,是一凄凉境
界。“化作”两句,承上言筝声,仍扣住旧境,语甚奇警。“正过雨”句,顿住,点雨
景。“此恨”四句,叹世局改移,令人恨极而瘦。换头,伤旧游难寻。“待把”二字,
与“怕不是”呼应,词笔曲折,言描画倩影不能逼肖也。“彩扇”两句,再用曲笔,言
知音已杳,物是人非也。末以美人自喻,倍见孤臣迟暮之感。
一剪梅 再过吴江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③,心字香烧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吴江:今江苏县名,在太湖之东。
②秋娘渡与泰娘桥:吴江两津渡名。
③银字筝:管乐器的一种。 调:弄。
④心字香: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评解】
此词抒写春舟乡愁。上片着意抒写客愁。风雨吴江,一片春愁。留滞津渡之间,无
限飘泊之苦。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下片写离情与乡思。想到家中,调筝焚香,春光
无限。
而今流光似水,又是一年。不知何时才能归家团聚。结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构思新巧,辞语工丽,为古今词家传诵之名句。通篇洗炼缜密,流动自然。
【集评】
毛晋《竹山词跋》:竹山词语语纤巧,字字妍倩。
《四库全书提要·竹山词提要》:捷词炼字精深,音调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刘熙载《艺概》:蒋竹山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
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真亦长短句之长城欤!
沈雄《古今词话》:其词章之刻入纤艳,非游戏余力为之者,乃有时故作狡狯耳。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①叫西风。 而
今听雨僧庐②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断雁:离群孤雁。
②僧庐:僧房。
③星星:形容头上白发。
【评解】
此词通过听雨,概括写出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不同的感受。生动地反映
出年龄不同,听到雨声时的心情也不同。上片先写少年不谙世事,歌楼听雨,烛昏罗帐,
尽情欢乐时的密意柔情;再写壮年对世事的阅历已深,客舟听雨,断雁西风,江阔云低,
开阔深沉的情怀。下片写“而今听雨”。作者晚年,历尽沧桑,人生悲欢离合,入眼成
空。寄寓僧房,听阶前雨声,一无所动,任它“点滴到天明”。全词曲折含蓄,意境深
幽,耐人寻味。
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花飞到,宝钗楼上①,一片笙箫,琉璃②光射,而今
灯漫挂。不是暗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