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曲折述怀,哀感弥深。“秋千外”三句,承“无路”,写出一片凄迷景色。“依依”
句,顿宕。“漫忆”数句,大笔驰骤,叹当年之繁华已无觅处。第二片,历数春之燕与
杜鹃,以衬人之伤春。第三片,叹故国好春,空余神游。末言人生流落之可哀。
周 密
花犯 水仙花
楚江湄①,湘娥②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
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漫记得、汉宫仙掌③,亭
亭明月底。 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④风味?
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静,沉烟熏翠被。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作者简介】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萧斋、四水潜夫,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担任过义乌县令。宋亡后,不肯出来做官,寓居杭州。诗、词、书、画均有较深造诣,
生平著述甚多,有《蜡屐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弁
阳客谈》、《武林旧事》、《澄怀录》《云烟过眼录》等书。他的词,风格和吴文英
(梦窗)相近,在文学史上并称“二窗”。他编选的《绝妙好词》,选录南宋词385首对
后人有较大的影响。
【注释】
①湄:岸边。
②湘娥:湘妃,喻水仙花。
③汉宫仙掌:汉武帝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见《汉书·郊祀志》。
④国香:兰为国香,此谓水仙为国香。
【评解】
这首咏花词,咏物抒怀。上片写花之丰神姿容。犹如湘娥再见,无言洒泪,春意淡
然。空倚东风,芳思谁奇!下片抒写诗人惜花心情。天香国色,花无人赏,实令骚人深
恨。惟有自己与花相共,结为岁寒伴侣。全词亦花亦人,委婉含蓄。
情意缠绵,饶有韵致。
【集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草窗长于赋物,然惟此及琼花二阕,一意盘旋,毫无渣滓。
他人纵极工巧,不免就题寻典,就典趁韵,就韵成句,堕落苦海矣。特拈出之,以为南
宋诸公针砭。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花,下片写人惜花,轻灵宛转,韵致胜绝。起
写花之姿容,继写花之内情,后写花之丰神。换头以下,惜花无人赋,花无人赏。“相
将共”以下,拍到己身。上是花伴人,下是人赏花,将人与花写得缱绻缠绵,令人玩味
不尽。
玉京秋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高林
弄残照,晚蜩①凄切。碧砧度韵,银床②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③。叹
轻别,一襟幽事,砌虫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④。翠扇恩疏⑤,红
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注释】
①蜩(tiáo):蝉。
②银床:井阑如银,因称银床。
③秋雪:指芦花。
④琼壶暗缺:晋王敦酒后,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
⑤翠扇恩疏:班婕好《怨诗行》有“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评解】
此词抒写清秋感怀。上片通过写景,微抒别恨。高林残照,晚蜩凄切。一襟幽怨,
砌虫诉说。下片抒情,将别恨层层深入。客思怯吟,怨歌悠长,翠扇恩疏,红衣香褪。
时光如流,前事消歇,令人不胜怅恨。全词凄婉含蓄,曲折有致。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几欲空绝古今,“暗”
字,其恨在骨。
谭献《谭评词辨》:南渡词境湘处,往往出于清真。“玉骨”二句,髀肉之叹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秋而赋。起点晚景,次写夜景。
“叹轻别”三句,入别恨。下片,承别恨层层深入。“客思”两句,恨客居之无俚。
“翠扇”两句,恨前事之消歇。“玉骨”两句,恨时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
四字令 拟《花间》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①水煖微香。听蜂儿打窗。筝②尘半床,绡痕半方。愁
心欲诉垂杨,奈飞红③正忙。
【注释】
①玉屏:玉饰屏风。
②筝:古乐器。
③飞红:这里指落花。
【评解】
此词“拟《花间》”,极为神似。上片写愁人心绪。玉屏香暖,蜂儿打窗,眼前春
色,乱人心绪。下片着意写愁。垂杨落花,飘零风雨,愁绪满怀,为谁低诉!全词缠绵
哀怨,含情无限。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蜂儿打窗与春色恼人、莺啼惊梦,皆在幽静境中扰
乱愁人心绪。下阕写愁,用两半字,便觉含情无限。
“垂杨”二句飘零风雨,自顾不遑,何暇听人之低鬟诉怨耶!此词神似《花间》。
张 炎
解连环 孤雁
楚①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②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③,正沙净草枯,水平
天远。写不成书④,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⑤误了,残毡拥雪⑥,故人心眼。
谁怜旅程荏苒⑦。漫长门夜悄,怳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
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⑧。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作者简介】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居陕西凤翔,寓居临安。宋亡后,张炎飘泊
流荡,曾经到大都(今北京市)谋求官职,失意而归。
有《山中白云词》留传后世,存词三百余首,其中有些寄寓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
世的感慨。他还著有论词的专著《词源》,对后界词人有一定影响。
【注释】
①楚:泛指南方。
②怳(huǎng)然:惆怅失意的样子。
③欲下寒塘:受惊离群成为孤雁,欲飞下寒塘又顾影而自伤孤单。
唐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
④写不成书:雁群在飞行时,常排列成行,队行如字。孤雁在天上只有一点,排不
成字,而只能带回来一点相思之意。
⑤因循:拖延。
⑥残毡拥雪:指汉苏武被匈奴所拘的故事。
⑦荏苒:展转。指时光流逝。
⑧怕蓦(mò)地:倘忽然。 玉关:玉门关。
【评解】
这首词,通过描写离群孤雁,抒发羁旅之愁,飘泊之怨。
字里行间,蕴含着国破家亡的哀思。上片写孤雁离群失侣的孤凄之感与相思之情。
下片将人与雁的羁旅哀怨之情,一并写出。词中无一字直说题面,却又处处与题意相绾
合。喻意贴切,曲折有致。张炎词,原以咏物称著词坛,更因此词而获“张孤雁”之雅
称。全词文笔婉曲,工致入化,情思绵邈,深挚感人。
【集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唐崔涂《孤雁》诗也。
谭献《谭评词辨》:起是侧入而气伤于僄。“写不成书”二句,若檇李之有指痕;
“想伴侣”二句,清空如话;“暮雨”二句,若浪花之圆蹴,颇近自然。
继昌《左庵词话》:“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沈昆词:“奈一绳雁影,斜
飞点点,又成心字。”周星誉词:“无赖是秋鸿,但写人人,不写人何处。”三词咏雁
字名目巧思,皆不落恒蹊。
孔行素《至正直记》:钱塘张叔夏……尝赋《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
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孤雁》与《春水》词皆玉田少年擅名之作,晚年
无此精湛矣。孔行素称玉田以此词得名,人以“张孤雁”称之。“写不成书”二句写
“孤”字入妙,即怀人之作,亦极缠绵幽渺之思,况咏孤雁,入雁双关,允推绝唱。下
阕“伴侣”以下数语替孤雁着想,沙岸芦花,念其故侣,空际传情,不让唐人“暮雨相
呼疾,寒塘欲下迟”之句。借喻人事,亦停云之谊,故剑之思也。结句以双燕相形,别
饶风致,且自喻贞操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孤雁。“楚江”两句,写雁飞之处。
“自顾影”三句,写雁落之处。“离群”、“顾影”,皆切孤雁。“写不”两句,
言雁寄相思,写出孤雁之神态。“料因循”两句,用苏武雁足系书事,写出人望雁之切。
换头,言雁声之悲。“想伴侣”三句,悬想伴侣之望己。“暮雨”两句,言己之望伴侣。
末以双燕衬出孤雁之心迹。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②,断桥③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风又是明年。东风且伴
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④,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
苔深韦曲⑤,草暗斜川⑥。见说⑦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⑧。无心再续笙歌楚,掩重门、
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①接叶巢莺:莺儿将巢筑在密集的叶丛里。
②平波卷絮:轻絮飞落湖上,被微波缓缓地卷入水中。
③断桥:在孤山侧面白沙堤东,里湖和外湖之间。
④西泠(líng):桥名,在孤山下,将里湖和后湖分开。
⑤韦曲:在陕西长安城南皇子陂西,唐时韦氏世居此地,故名韦曲。
⑥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两县之间。陶渊明有《游斜川》诗,写斜川的风景。
⑦见说:听说。
⑧鸥边:即白鸥。
【评解】
本词借咏西湖抒写亡国哀思。上片写暮春景色。密叶藏莺,平波卷絮,曾几何时,
春光已老。眼前万绿西泠,一抹荒烟,更觉凄然。下片抒情。当年燕子,飞往何处!但
是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回首往事,已成旧梦。昔日笙歌,无心再续。飞花啼鹃,亦不
愿闻见。作者之满怀愁绪可以想见。全词低徊往复,凄凉幽怨。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玉田《高阳台》,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与碧山如
出一手,乐笑翁集中亦不多见。
谭献《谭评词辨》:“能几番”二句,运掉虚浑。“东风”二句,是措注,惟玉田
能之,为他家所无。换头见章法,玉田云:“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是也。
《艺蘅馆词选》麦孟华云:亡国之音哀以思。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
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
而意更深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夏闰庵云:“此词深婉之至,虚实兼到,集中压卷
之作。”起二句写春景,工炼而雅。“看花”二句已表出春感。“东风”二句以才人遘
末造,即饮香名,已伤迟暮,与残春之蔷薇何异。“凄然”三句与“燕子”四句,皆极
写其临流凭吊之怀。
“新愁”二句怅王孙之路泣,何等蕴藉。“笙歌”以下五句梦断朝班,心甘退谷,
本欲以“闲眠浅醉”,送此余生,鹃啼花落,徒恼人怀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西湖春感,沉哀沁人。“接叶”三句,平起,点明地
时景物。“能几番”两句,陡转,叹盛时无常,警动之至。
“东风两句,自为开合,寄慨亦深。“更”字进一层写景,“万绿”八字,写足湖
上春尽,一片惨淡迷离之景。换头承上,提问燕归何处。“但”字领两句,叹春去、燕
去,繁华都歇。“见说”两句,以鸥之愁衬人之愁。“无心”两句,实写人之愁态。江
山换劫,闭门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笔作收,飞花、啼鹃,徒增人之愁思,
故不如不闻不见也。
清平乐 平原放马
辔摇衔铁①,蹴②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③,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
涓涓野水晴沙④。多少骅骝⑤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注释】
①辔:缰绳。 衔铁:俗称马嚼子。
②蹴(cù):踢、踩。
③趁:追逐,奔驰之意。 汗血:古代良马名。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④涓涓:流水声。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 晴沙:天气晴朗,河水清澈,阳光
照耀,连水底的沙都可看见。
⑤骅骝:名马,千里马。
【评解】
这首咏物词,通过对马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慨。上片写此马当年曾平原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