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72节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72节

小说: 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永笑嘻嘻地道:「大人有心了,如今雨还没停,大人不如坐下喝杯热茶,说不定一会儿两位大人就……哟,可巧,大人回来了。」
  杨凌一回头,只见两顶轿子抬进了院中,知道了廊沿下,两个身着飞鱼服的人从轿红急匆匆钻出,快步踏进厅来。杨凌连忙想前施礼道:「卑职杨凌,见过大人。」
  镇抚使牟斌神色凝重,紧绷着脸儿跨进门来,见了杨凌不由怔了一怔,奇道:「你怎地回了京了?」随即不待他说话,立即道:「回来的正好,快快随我房中叙话。」
  杨凌见钱宁更在牟斌身后,也是神色惶惶地,甚至忘了跟他打招呼,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心情也紧张起来,当下急忙的一摆手,叫韩威暂且留下,跟着牟斌直趋书房。
  牟斌进了书房立即抢到书案前拾起笔来匆匆写了几行字,拿出印章盖了,递与钱宁道:「快,你立即着人快马去趟天津卫,请张大人马上回京。」
  钱宁应了一声,接过那张纸来急匆匆地跑了出去,杨凌不由急道:「大人,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神情如此凝重?」
  牟斌心神不宁地道:「杨同知,详情一会再谈,你今晚务必要连夜赶回军营,恐怕随后着你率军回京的旨意就到了,皇上……皇上早朝时晕厥在朝堂之上,至晚方醒,我一直侯在宫中,看那情形,这次皇上他……他怕是不妙了。」 
 
 
 
  
第三卷 初登大宝 第085章 率军入宫
 
  朝房内,三位阁老、六部尚书和轮值大臣正焦急地等候着消息,暴雨象一条条鞭子似的抽打着大地,也抽得他们的心不停地抽搐。
  这些老臣大多白发苍苍,朝房内只听得外边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几个人却默默无语,只是注视着乾清宫的方向,满面忧虑。
  猛地喀刺刺震天撼地的一个惊雷,震得猝不及防的几位老大人一个哆嗦,随着又一道闪电,一个人影儿闪进了房中,高声宣道:「圣上有口谕!」
  几位老臣闻言霍地站了起来,吏部尚书马文升激动得须发直颤,一迭声道:「张公公,皇上醒了?皇上怎么样了?」
  刘健等人也是满面激动,他身为阁臣之首,强自抑制着情绪,向司礼太监张公公参拜道:「臣等接旨。」
  众大人这才醒悟,一起拜了下去,张公公说道:「皇上口谕,朕躬无恙,诸爱卿勿需挂怀。众位爱卿是国之柱石,不可过于劳累,着即回府休息,由宫中御马监遣车相送。明日朝会歇了,朝中诸事悉由三位大学士决断。」
  张公公传了旨意转身要走,刘大夏急了,他唬地跳起来拦住张公公道:「张公公,圣上龙体到底如何,太医可有说法?」
  刘大夏是弘治帝的爱臣,张公公虽是司礼监四大首领之一,也不敢得罪,但这事是他随便说得么?张公公只得道:「刘大人,莫要难为咱家。这些规矩您还不懂么?」
  刘大夏怔了一怔,怅然松开了扯住他袖子的手,瞧这样子皇上的病情不轻啊,否则岂会见都不见他们一面就吩咐他们回府休息,对消息封锁的如此严密?
  眼见张公公出了朝房,马文升重重地顿了顿足,对当日轮值地吏部右侍郎焦芳道:「老焦,今夜你要时时侯着东暖格的消息,如果皇上……皇上有急事相召,千万不可延误了。」
  弘治帝喜用老臣,这位吏部右侍郎焦芳也是个七十一岁的白发老人了,不过却精神熠熠,身板儿很是硬朗,他明白马尚书话中之意,也深知这事的重要性,听了他吩咐忙拱手道:「是,大人尽管放心,下官时刻侯着。不敢怠慢。」
  马文升点了点头,这时门外御马监的车驾已经驶至门前,皇帝遣车相送,这恩宠就是这些老臣以前也不曾生受过,此时见了心中却毫无喜悦,冒雨登车之际,李东阳站在车辕上翘首望了一眼乾清宫的方向,远远的只见灯火如昼,宫女、太监进进出出,气愤十分紧张,不禁喟然长叹一声。
  张皇后、太子朱厚照和永福两位公主守在东暖阁外,虽然只是一门之隔,可是里边那位他们最亲近、最重要的亲人情形如何。他们却只能通过太监和御医们的口中探得些许消息,未得弘治召见,连他们也不得进入。
  东暖阁内,弘治倚在靠枕上,听着耳畔哗哗的大雨声发怔,王岳、苗逵、范亭三人跪在面前,额头紧紧挨着地面,大气儿都不敢出。
  弘治年前就大病一场,养了月余才好,而这次在朝堂上突然昏厥,整整抢救了一天才醒,他自知身子已熬得油尽灯枯,这一次真是大限不远了。
  他是个极迷信的人,如今京师大旱之后,突降暴雨,而且就在他晕后不久,在他想来,这已经是苍天给他的最明显的预示:我是天子,天公垂泪,风雨大作,可不正是朕要殡天了么?
  他叹息一声,心里一直在想着让他放心不下的儿子,他继位时年岁也不大,可是儿子如今虽然15了,却仍性情跳脱,不够稳重,那决不是朝臣心目中一个合格君王的形象。
  这个儿子精力充沛、聪明过人,但是却象一匹野马,受不得半点拘束,原以为儿子再大一些就会沉稳起来,然后现在已经到了把天下给他的时候,他……能行么?
  他看了一眼战战兢兢跪在面前的三个最宠信的内官,他们对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可是如果换了尚且年幼的太子,他们还能不能做到这么忠心?亦或逐渐倚权自重,以臣压主?他们手中可掌据着大明最精锐地京师三大营和最大的密探组织呀。
  弘治不能不担心,各地的藩王虽然早被削去三卫,但未必就没有野心,前些日子杨凌呈给他的鲍掺将贪墨的帐册,更是让他有所警觉,朝中待京营将领极为优渥,一个三品大员竟可以为了些蝇头小利甘犯军法,如果各地藩王授以珠宝美女,难道就不能有人被收买么?
  况且京营火铳地弹药制作是军中极大机密,在这时并不是随意一个工匠都可制作出最精良的火器和弹药,那些声称购买火药枪支用以除盗自保的地方豪强,经锦衣卫一查竟然全是子虚乌有,那些弹药去向竟是就此下落不明,那点数量的火器倒是不足为虑,虑者怕是有人寻了工匠仿制。
  火铳在北地不敌骑兵,但在南方水天、丛林、山野中却是极好的武器,更是被削去三卫无法堂而皇之练兵的王爷们可以迅速装备一支军队的最好选择,购买火器的人能是谁?是楚王、宁王、还是吴王?这些都不可不防啊。
  弘治出神地想着,半晌才长叹了口气,说道:「拟旨。」
  侯在紫檀小长桌后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忙应了一声,捉起一只狼毫,只听弘治气息急促地喘吸了一阵,才道:「第一道旨意,魏国公徐捕掌神机营二十载,然御不下严、军纪涣散。军中大员私售军资。败坏纲纪,今撤去神机营营官之职以示惩罚,神机营两员副将各自侯参,暂且着英国公郭勋掌理军务。」
  他静了静又道:「第二道旨意,御马监武骧、腾骧、左卫、右卫4营调出皇宫,驻守九城,三千营巡哨京师,五军营、神机营分屯京师左右,调神机营左哨军入宫驻防。」
  苗逵听了机灵灵打个冷战。身子俯得更低了。皇上突然调防,显然是因为御马监四营久驻宫禁,这是有所防备了,可是皇上当着自己的面下旨,显然又对自己个人仍然很是信任,一时间苗逵心中翻来覆去,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
  弘治感到头脑一阵晕眩,有些想要呕吐。他硬撑着道:「第三道旨意。晓谕各地卫所驻军,严守关隘,全军戒备,所以藩王不得擅离封地、不得无旨进京,否则以谋逆论处!」
  他说一道旨意,那秉笔太监磕一个头,然后提起笔来匆匆写就。弘治听秉笔太监写罢,匆匆念了一遍,恩了一声道:「就这样,下去用印吧。」
  弘治说着又摆了摆手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把太子唤进来,朕要和他说说话儿。」
  ……
  杨凌走进了朝房。这朝堂是一个长长的通间,里边官衔昏暗,因为皇帝病危朝会已停,这朝房里现在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个正没精大彩的文官背对着他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杨凌也没惊动他,径直走到墙角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往椅背上一靠,只觉得腰酸背痛。
  那日从锦衣卫出来,杨凌本想先回家去瞧瞧,马至护国寺街见院中已熄了灯火,不想扰了幼娘,便连夜赶回了山中,也亏得他没有耽搁,朝廷地旨意也是风雨不误,他前脚进了帅帐,后脚圣旨便到了。
  根本不曾稍歇的杨凌立即又率领大军返京,这一路疾行更加辛苦,比起他单骑狂奔却慢得多了,五千官兵足足走了三天一夜,至今日才返回京师。
  杨凌在朝房外已覆了圣旨,可是等了会儿传旨太监还未召他进见,杨凌想起如今皇上的病情,看样子说不准儿什么时候才能见他,便躲进了朝房想先歇上一会儿。杨凌并直了两条腿,长长地出了口气,合上双眼迷迷糊糊地歇息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一阵脚步声响,半睡半醒的杨凌睁眼一看,见到几个不相识的人走了进来,能有五六个人,都是三四品的文官,杨凌见与自己无关,便又合上眼睛养神。
  这几日三位大学士仍有宫中办公,各司有需要决断的事情便逞进宫来,那几个文官刚刚向大学士呈了公文,因为其中有几件是急待批复的,便暂来朝房等候。
  这几位大人的眼神儿都差点儿,也没人看清楚昏暗地墙角还坐着个武官,便在长凳上坐下唠叨起公事。吏部左侍郎王鏊忧心忡忡地道:「皇上龙体欠安,朝野为之震撼,这几日也不见好,许多事情三位大学士又不能独断了,这可如何是好?」
  詹事杨芳安慰道:「王大人勿需着急,听说皇上已经下了旨着东宫与三公议政,太子是储君,当此时刻,有些事情是可以替陛下做主的。」
  王鏊叹息道:「太子年幼,尚不知民间疾苦,若是迟上些时候才予批示,不知又有多少灾民遭殃呢。」
  那趴着的轮值官听见声音醒了过来,扭身瞧见是王鏊不由笑道:「原来是济之,我说听着声音耳熟呢。」
  王鏊这才看清楚那趴在桌上瞌睡的轮值官是右侍郎焦芳,忙拱手道:「原来是焦大人轮值,皇上龙体如何?」
  焦芳摇头一叹,张了张嘴正要说话,一个老太监捧着堆奏折走了进来。这太监正是侍奉东宫的钟鼓司太监刘瑾,太子受皇命替父尽责与三公议政,便把身边几个得力的太监都带了来。当然,他们也不过就是送送签押的批奏,传传需询问的官员,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是刘瑾原本只在钟鼓司撞撞景阳钟,敲敲司辰鼓,是个不起眼的太监,而今他手里捧地是朝廷地令谕,传唤的是朝中的大臣,虽说干的活是个跑腿伙计,可是接触地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他的心中不禁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
  尤其如今皇上病危,东宫登基已经是转眼儿的事,做为太子信任地人,他将来的前程无限光明。一想到这些,刘瑾的工作热情顿时高涨,在谨身殿、文华殿等三位大学士办公场所和朝房间整天跑来跑去,他也不觉辛苦。
  此时他捧来的是工部和刑部两个官员的折子,两人点手了,向他道了声谢,刘瑾笑嘻嘻地受了,好象是他批复的一般。神情间颇觉光彩。
  王鏊问道:「这位公公。信阳水患,报荒求赈的折子还没批下来。」
  刘瑾道:「咱家收到的只是工部和刑部的折子,想是三位大学士还不曾阅过那折子。」
  王鏊顿足道:「我加了急字的,怎地还不批复,信仰洪水泛滥。百姓衣食无着,朝廷应及时免赋税、赈灾粮,迟了若激起民变如何是好?」
  刘瑾猛想起听官中几个大太监议论过地方百员谎报灾年,委托税收的事情,不由卖弄地笑道:「大人匆急,如今才刚刚进了五月,哪有汛期来的这般早的?没准儿是丰岁妄报荒年呢。说不定是那地方官和朝中信仰籍地朝臣狼狈为奸,买好地方,博取名声,大人得查准了才好。」
  可巧,侍郎王鏊恰好正是信阳人,一听刘瑾的话他如何能忍,顿时勃然大怒,砰地拍了一下桌子,道:「公公莫要含血喷人,信阳大水早有禀报,这灾荒的事难道还是假的不成?朝中大事,你懂些什么?不要信口雌黄!」
  刘瑾被他训斥得满面通红,脸上有些挂不住,不禁又羞又恼地冷笑道:「咱家说的也是些赃官贪官惯使的手段,是便是,不是便不是,大人不是那狼狈为奸的人,何必这样发恼,叫旁人瞧了还道你心虚呢。」
  旁边的詹事杨芳也是信阳籍的才子,闻言立即冷笑道:「若是作弊那便该拿出作弊的证据来,难道只凭着你的三寸不烂之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