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第6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效率可小觑不得,那时候交通不便,讯息不灵,许多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等到想起来时也不用办了,不是事情已经过时,就是当事人的坟头都起了青草了。现如今吏治效率地提高,虽然不能量化。但是无形中对整个大明官僚机构来说,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要说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不过现在当权地人有《吏治考成法在那儿管着,他们办事不利是要受到惩办的,都察院、翰林院的文官们生怕自已也成为被裁减的冗员,为了尽忠职守每天瞪圆了眼珠子挑那些掌权者的毛病,谁还敢循私?执行力度一大,办事效率一提高,被裁减地冗员连反对的余地都没有,就只能卷了铺盖回家之后,站在院子里骂娘了。
那个时候又没有上访办,谁敢闹事?就算真有不开眼的,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如狼似虎,他们可是很久没开张了。这样一环控一环,层层监督、层层控制,事情进行地很顺利。
只有驿站方面清理起来十分费劲儿,别看驿站是个小地方,杨凌管鸡鸣驿驿站时,当时的闽文建闵县令就说过,这官儿许多人眼红着呢,是个肥差。正因为它是肥差,而且是受地方供养的,它越肥地方便越瘦。
现如今要清理驿站,驿站内部不愿意,文武官员们也大多不同意,因为他们的俸禄有限,那时候交通不便,要回趟家,或者家里人往来一趟,耗费的钱实在是太多了,以前占驿站的便宜,现在非公事不许使用驿站,官员们不免有些怨言。
可是正德皇帝认准的事情,很难让他改变。他当初认准了刘瑾是好人,就连杨凌这么亲近的人也费尽心机,最后还是用计才除掉了这个奸佞。以上种种事情产生的良好效果,使正德不需多加思考,就认准了杨凌提出地建议是正确的,所以焦芳、杨廷和等人见清理驿站阻力较大、怨声较多时想暂缓执行,一对皇上提出,立即遭到否决。
几位大学士一看,也只好硬着头皮执行。为了起到效果,他们还带头去做。焦黄焦侍读被红娘子抓住,在他家里住了好几天,临走时倒没碰他,只是把府上的粮食全搜罗走了,一俟公娘子离开,他就慌慌张张搭军驿的车船回了京城,现在焦芳主动替儿子补了车马费、餐费。
梁储为了以身作则,明明夫人不想回娘家,偏就故意安排她回娘家一趟,自已找人雇了车马,派家人随从,招摇过世的绕北京城走了大半圈儿。官员们本指望他们出面替自已把这块福利争回来,不曾想他们倒带头执行了,这下子虽心中不愿,可也没人敢再提出了。
其实杨凌也知道官吏们俸禄太低,当然他们另有收入的除外,可清官就不同了。比如杨一清,堂堂的吏部尚书。又不多吃多占的,为了贴补家用,经常帮些大客栈、大酒店写牌匾,或者哪位富人家婚丧嫁娶。请他写篇文章什么地,赚点润笔费,杨凌看着都觉得凄惨。
今后官员俸禄必须得有所提高才行,可眼下这事不能提,得过几年各项新政产生了效益再说。现在虽有些怨言,用空话安抚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损及的是实际利益,不过等到过两年得到了实惠,不需要你再去说,他们也会明白当初这么做的正确性。
杨凌并没闲着。这些事他都有参予出谋画策,不过他地建议也没有全被内阁采用,杨凌曾一时头脑发热,提出建银行,发国债以弥补国库空虚。并且对鸭子听雷、目瞪口呆的内阁大臣们仔细解释这两个新名词的含义,直讲的口干舌燥,几位大臣甚至包括焦芳,都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兴商重利,已经触及整个文人集团的最高底限了。居然让朝廷开办银行,甚至向百姓举债,在他们心中简直是不可思议。如果提出来的人不是杨凌,早被他们斥之为疯子了。
杨凌想想也是,现在整个就是小农经济的国家,商业还没有完善兴盛起来,百姓心中对此全无概念甚至毫不理解,这时候就开办国家借贷,风声一传出去,不是朝廷有没有信用的问题,而是朝廷信用马上破产。谁都会认为朝廷已经过不下去了。
哪怕强行推行下去,逼迫百姓把钱存进去,逼迫百姓把钱用来购买国债,只要有人传播些谣言,而朝廷又没有足够地金银备付,借贷来的钱全部投放出去抽不回来,惊慌失措的百姓们挤兑却得不得偿还时,恐怕连富绅们都要揭竿而起了。于是这个激进地主意只好作罢。
杨凌相信这些事情早晚等够实现,不过现在要操作显然操之过急。北宋年间,由于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纸币,但是并未形成规模和全民的信用性。到了大明也发行过宝钞,可是不能足额兑付同面额的金银,信誉度太低,一经发行,很快贬值,最后沦落的
杨凌走动六部的风声一传出去,做官的哪个不是人精,谁还猜不出皇上这次节流又是杨凌地主意?有远见的知道这是为了朝廷好,从长远利益来说,每个官员都是获益的。眼光短浅的不免背后诟病几句。
可他们也只能背后诟病一番,现下朝中可找不出有份量的人来和杨凌唱对台戏,杨凌又岂能自降身份去寻他们晦气?杨凌偶有所闻,也只是一笑置之,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这个国公又岂能没有一点雅量?
与此同时,杨凌也关注着北方局势,现如今草原战局似乎变的错综复杂起来,由于战事深入原伯颜猛可控制的地段,那是在草原腹地,所以无论是朝廷锦衣卫还是内厂秘探都很难探听到消息。
吴杰原是锦衣卫关外的秘探头子,那时他以皮货商身份同关外大草原上许多部落族长关系良好,后来他调至关内时便藉口老寒腿病发,要入关诊治,很久没有去关外了,现在普通的秘探难以发挥作用,吴杰便亲自出马,重拾老本行,以皮货商地身份出关了。
杨凌通过内厂渠道也没有打探到火筛、瓦刺联军、伯颜猛可和花当三方的战况胜负,只好耐心等候吴杰的消息。
这些天他经常让幼娘、文心她们以礼佛的名义去皇庵中探望永福公主,自已却不曾露过一面,只从幼娘他们口中旁敲侧击的知道,永福公主郁郁寡欢。丽容逾发清减,尤其是一身缁袍,不着脂粉的模样,清清俏俏地。着实叫人看了可怜。
这一日怜儿带着盼儿,和盼儿的小跟屁虫杨大少爷又去皇庵,等到回府刚刚进了自已卧房换衣裳,在书房听说消息的杨凌就鬼鬼祟祟地跟了来。
院子里一株大树下,两个小丫环袖手站在一旁,盼儿领着杨大少爷,一人拿着个木头棍,正撅着屁股在戏弄一个从树上掉来的肉乎乎地红色虫子。
见了杨凌进院,两个小丫环连忙福礼道:「见过老爷」。
杨大少爷见爹爹来了,一仰脸。先嗖地一吸鼻涕,然后笑嘻嘻地对杨凌道:「爸爸,来。看毛毛虫,大毛毛虫』。
他的称呼与盼儿不同,全是杨凌当初一时忘形,以后世的称呼教他,这孩子就叫习惯了。杨凌对别人只说这是某地方言,易于发音,别人自然也无疑议。
杨凌摸摸他的头。说道:「嗯,毛毛虫,陪姐姐玩吧,我去找你姨娘」。
杨凌闪身进了房间,见怜儿刚刚换穿了一件家常衣衫,便在椅上坐了,沉吟了一下,对她说道:「怜儿,永福公主殿下现在如何?」
怜儿在诸女之中最是聪疑。机智不在成绮韵之下,杨凌关心永福,她并未疑心,是因为她已经知道永福选了个病驸马愤而出家的事由,这事是自已夫君操办的,以他的性情,不把这责任揽在自已身上才怪。
可她去了几次皇庵,发现永福公主虽丽容清减,稍显憔悴,可是言谈举止不象个出家人,倒象个患了单相思的怀春少女。那思念情郎的刻骨铭心味道,杨家众女子中还有谁比她体会更深?她自然感觉的出来。
尤其与永福公主散步闲谈,永福公主更是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杨凌身上引,听了他地趣事就开心,连一双眸子都开始发亮,要说杨凌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怜儿可是真不信了。
她眼珠一转,走到桌前先为杨凌斟了杯茶,递到他手中道:「殿下尚好,想是刚刚独守庵堂,不习惯这种生活,所以有些心情不畅。永淳和湘儿公主这两天也常来皇庵中陪伴她,又有我们在,倒不甚寂寞。可是与这位正当芳龄年少地公主一比,我们可是幸福多了。」
杨凌一听,脸色阴霾下来,重重地叹了口气,茶举到了嘴边儿上,又摇摇头放回桌上,怅然道:「都是我害了人家,一个如花少女,落得如此结局,别人家十六七的女子早就成亲生子了,我却害得公主殿下清灯古佛,相公心中有愧啊」。
马怜儿见他坐立不安的样子,抿嘴一笑道:「皇庵宏大,并非只是一座清冷皇庵,在这里又比宫中自由,倒不是清灯古佛、一幢尼庵那么可怜。至于成亲生子,公主年纪也不算大呀,她和我们比不得的。
穷苦人家养女不易,十一二就有嫁做人妇的了。家境稍好些地南方百姓,到了十三岁就嫁女儿,十三豆蔻韶龄,其实也还嫌早,有些无聊人便谓之试花;十四岁的女孩儿天癸已至,男欢女爱,也还受得,便谓之戏花;只有十五岁,方算长成,谓之开花。但皇室之中的公主们嫁人多在十七岁上,永福公主十六岁已算是早地了,如今虽磋砣了一年,只要劝得她回心转意,也还来得及。」
杨凌眼睛一亮,说道:「对啊,我就是这个意思,要不然平时让你们去干什么?」
怜儿妙目斜睇,心道:「我们怎么知道你要我们去做什么?总不成让我们一帮女人帮你往家里诱拐公主吧?」
杨凌见她眼神,以为她不明白自已的意思,不禁苦笑道:「你平时冰雪聪明,怎么现在却犯起糊涂了?你们常去陪她,不妨有意讲些坊间趣事、男女情爱,让公主有了思凡之心,她不就不会执意出家了么?」
怜儿咬了咬嘴唇,忍住笑道:「依我之见。不若寻个年少风流、儒雅博才的翩翩美少年去,说不定公主一见钟情,马上就来个思凡下界,再也不提出家礼佛了。
杨凌脸色一变。急道:「万万不可!」
「嗯?」
瞧见怜儿探询的目光,杨凌瞪了她一眼,悻悻地道:「什么馊主意!这种法子……这种法子……。」
马怜儿觉得有趣,不过相公毕竟已有多房妻妾,她又不知正德为人,可不敢料定自已忖度正确,不愿意把这事拉扯到夫君身上,一个弄不好,那就是杀头的罪名,所以舒展了一下腰肢。把那姣好地身段儿懒洋洋地在夫君面前秀了一把,说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不让我做红娘,我也有办法劝她,只是这事急不得,我常去庵中走动,见缝插针……」。
她刚说到这儿。云儿拈着份贴子兴冲冲地赶了来,在门外唤道:「老爷,有份重要的请柬」。
「拿进来吧」。杨凌这才端起茶喝了一口,云儿进屋,先向怜儿盈盈一礼,然后才把贴子双手呈给杨凌。
杨凌接过请柬,先闻到一股淡淡香气,瞧那请柬作工华丽,泥金的大字,料想是哪位王公请酒,他随意地翻开一看。不觉一下子怔在那儿
怜儿瞧见了,诧异地凑过去一看,不觉也怔在那里,过了半晌,杨凌才愕然道:「送信的人呢?还在么?」
云儿乖巧地答道:「是一位叫小丁子地公公,大夫人打了赏,他就离开了,。
杨凌轻轻拍了拍请柬,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向怜儿茫然问道:「永淳公主殿下、湘儿公主殿下请我秋狩打猎?她们为什么请我?」
怜儿俏巧地翻了个白眼儿:「我哪知道,这要不是两位姑娘都挂着公主的头衔,我还以为你又在外边惹了什么风流孽债呢」。
杨凌苦着脸道:「别开玩笑,我哪儿敢?」
怜儿莞尔笑道:「谅你也不敢。不过两位殿下邀请,你还敢拒绝不成?皇家苑林狩猎而已嘛,就去应酬一番好了,两位公主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不成?」
「老虎我倒不怕,一枪轰掉它就是了,怕的就是女人,尤其是公主,皇上不去,她们邀我狩猎?呃,…,我的箭法哪儿拿的出手呀?要不你陪我去吧,你的马术、箭法,一定镇慑全场」。
怜儿一撇嘴,稍有点酸意地道:「人家指明了邀请威国公赴皇苑秋狩,可没说带女眷,我去了岂不失礼?千军万马你都不怕,两位殿下虽是皇室公主,可毕竟是女儿家,有什么好怕的?我看你是在官场上待久了,什么事都怕有阴谋。」
杨凌干笑两声,说道:「小心无大错。去是不能不去,我走了!」
怜儿见他急匆匆起身,诧然道:「你往哪里去?不是明天么?」
杨凌摆摆手,说道:「我去叫人准备袍服,马匹,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