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妥了借款事宜,李国勇又谈到了送留学生去英国皇军海军学习的设想,霍必澜满口应承,这让法国领事巨籁达很有些不开心,与未来中国领导人加深亲密关系的机会又让英国人占先了。
紧接着四方就对军政府一揽子的援助协议,经过长达四个小时地讨价还价,终于继《上海密约》后,达成了《李古霍巨四方协议》。
协议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对军政府是比较有利的,尤其是三国领事在协约上明确地规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会承认军政府是合法的政府,并与满清政府断交。当然这个所谓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在李国勇至少取得了大半个中国的控制权后。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五十五章 克纳佩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佩自1898年上任伊始,就结识了现如今的三省大元帅李国勇,五年地交往,双方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不断加强合作的同时,两人的私交也得到了极大地加深。
克纳佩对李国勇本人充满了好感,在他的评价中,这是一个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在某些私人场合,克纳佩甚至对自己的德国朋友说,如果李国勇元帅涉足科技领域,那么,他的成就甚至会超过历史上一切伟大的科学家。
在他1918年出版的的回忆录《克纳佩:我的中国行》中记载:
“当我第一次见到我的朋友李国勇时,他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上帝啊,中国政府是不是发疯了,让一个在德国或许还在求学的年轻人,担当一个拥有上千万人口的江苏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当我知道他是李鸿章的孙子后,我的第二印象是,原来是这样,在中国,这叫‘裙带关系’,意思是只要有一个人当了大官,那么他的一切亲戚都可以飞黄腾达。我承认,当时除了因为出于对李鸿章的尊敬,我才勉强接见了李巡抚外,心里是很看不起他的,现在我不得不为我当时的想法向李元帅致歉。
随着我们交往的越来越频繁,我被这个年轻人震惊了,这个二十岁的当时清政府的大官,除了在政治上拥有敏锐的嗅觉(靠着左右逢源一直当到了政府的两江总督),军事上拥有高超的手腕(指挥他英勇的军队打败了清政府的数十万大军);并且,他还在科技创新,军事发明上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天赋。
我曾和后来中国政府的航空部长冯如先生有过一次长谈,这位中国的‘飞行之父’,引领世界飞行格局的伟大发明家,用无比崇敬的语气告诉我,真正的飞行之父,应该是李国勇才对,正是靠着李的指导,提供的图纸,才能让人类历史上首次依靠自身动力的载人飞机上天。而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地诞生,也足以让李名载史册。
军事发明方面,上帝,我只能用天才来形容我的朋友李了,他不仅改进了重机枪,火炮,甚至还发明了各种新式武器。而与德国合作的纳绍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我发誓,这全是出自这伟大人物非凡的大脑!”
当克纳佩的回忆录写成出版后,专门派人送到了李国勇手中,反正根据李国勇身边亲近人的说法,李大帅的脸,红得和某种动物的某个部位一样。
在德国领事馆,克纳佩再次见到了他的朋友李国勇。
“天那,李,”一贯严谨的德国人见面就给了李国勇一个拥抱:“你知道吗,你的军舰图纸,让帝国震惊不已,帝国已答应与军政府展开全面地合作,并且,帝国总参谋部,诚挚地邀请您能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德国。”
亲热地拍拍老朋友的肩,李国勇说道:“我会的,一定会的,等我掌握了中国的政权后。”
克纳佩请李国勇坐下:“李,相信我,用不了多少时候,北方的政府一定会被您推翻的,那个朝廷,是腐败的,不得人心的,中国的希望在你这里。”
李国勇笑了下,和德国人谈话让他觉得舒服了很多:“老克,说真的,这真得感激你,为我派来了大量的军官顾问团,才能让我在短时间内拥有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
克纳佩摆了摆手:“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就象一只睡着的雄师,总有一天它会醒来,没有德国人地帮助,也一样不能阻止它地苏醒。”
这么相互恭维下去可没底了,李国勇急忙制止了克纳佩:“我这次来,是就中德双方进一步合作想和你洽谈下。”
“没有问题,说说你的想法吧。”克纳佩说道。
李国勇想了想:“我的辖区内虽然近些年发展迅猛,但你也知道,中国的工业底子还很薄弱,我希望德方能尽可能地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帮助,我的想法是,能够在明年再与贵方合作上马一个造船厂,一个重机械厂,及若干个配套的工厂。”
考虑了下,克纳佩说道:“这些我都可以答应。”
“至于军舰方面,”这是李国勇最关心的,毕竟陆军装备上,独立军已经能够勉强自给自足了:“除了先前订购的以外,我还要向德方订购一批辅助舰船,只是这里有个问题,我现在资金紧张,我也不瞒你,来之前,我才向美英法三国贷了笔款子,总数达到了2500万英镑,可这钱是用在即将发生的战争上的,我也不能动。所以,你看能不能让我采取分批还款的方式,或者可以采用劳工输出等等的方式来折抵欠款。”
犹豫了会,克纳佩点头道:“我需要向国内汇报下,但站在我的立场,我将尽力为你争取。”
李国勇展颜而笑:“非常地感谢你,我不会让你们白白付出的,作为回报,我允许德方和我的航空研究处多多接触。”
克纳佩眼睛一下亮了,中国的飞行技术,占世界领导地位,德国总参谋部认为飞机有可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一直都想得到中国的飞机资料,只是碍于李国勇才送来了纳绍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的资料,才没有好意思开口,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放在了眼前,这让克纳佩怦然心动。
李国勇可没那么好的心思,本来要不是中国目前没这能力造大型军舰,他可不会拿出最先进的舰船图纸,光这都让他心疼了很久了。来之前,李国勇就交代过冯如,合作可以,但最新的飞机技术资料,那是大可藏藏私的。
当时的江苏,在冯如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研究改进下,“冯如二十二”飞机已能够停留在空中长达两个小时,在李国勇嘱咐继续延长飞行时间的同时,李国勇已经在动脑筋能不能把重机枪弄到飞机上去了。
克纳佩当然不知道李国勇的想法,他握住李国勇的手说道:“亲爱的李,感谢您的慷慨,我想帝国肯定会非常乐意见到这次合作的。”
“老克,飞机上的事你找杨度和冯如就行了,”李国勇说道:“德国人不光在帮助我们,同时在袁世凯的军队中,我知道也有大量的德国军官;中国未来只可能有一个政府,不是满清的,就是我李国勇的,而在我统一中国的道路上,未来的战争中,袁世凯势必成为拦路虎,你看,能不能建议德国国内召回袁世凯军队中的顾问?或者,可以到我这来。”
这也是李国勇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放眼中国,能和独立军抗衡的也只有袁世凯前武卫右军,现改称北洋军了。
《李袁协定》是个很不牢靠的协约,独立军和北洋军,在不久的将来,必有一战,对这一点,李国勇深信不疑。
第二卷 血火大地 第五十六章 朝 会
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独立,朝廷进剿军的惨败,让向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一贯游刃有余的慈禧陷入了狂怒。
从甲午之战,到庚子之变,再到现在的江苏事变,这些年大清可就没消停过。洋人的欺负尚可以容忍,大清臣子地反叛那是断断不能宽恕的。
慈禧冷冷的眼光扫了一遍站在殿下战战兢兢的群臣,重重地叹了口气,打从4月份她所最宠信的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荣禄病死后,能为她分担大清江山重担的可就没有了。张之洞是可以信赖的,但兵败江西,损师丧将,近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没治他的罪,那是看在了他为大清过去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份上;袁世凯是有才干,只是此人虎狼之心,自己在世尚能制他,自己一旦殡天,还有谁在驾驭?好容易出了个年轻有为的李国勇,本想好好栽培,委以重任,怎么说着说着就反了?
见群臣半天都不开口,慈禧怒了:“你们这些人平时吃着皇家的俸禄,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如今个大清危难,怎么个个和哑巴似了?难不成真要我们俩母子再跑一次?”
德亲王觉得该自己出来了,军政府那的孝敬可不少,不为着他们说几句话,可当真儿有点过意不去:“太后,奴才以为,李国勇两次救驾,功莫大焉,自到江苏,勤奋勉励,地方政务清明。此次反叛,起因皆为魏光焘残害忠良,对江苏诸官百般迫害,乃至激起民变。奴才请旨,捉拿谗臣魏光焘,以安民心,奴才愿不畏生死,亲往江苏,劝降李国勇重效忠我大清朝廷!”
他的话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赞同,毕竟大部分人和李家素来交好,顺口说几句好话每那可是丝毫也不费力的。
“万万不可!”忽然有人大声反对。
新任的协办大学士张之洞大声反对:“臣不赞成德亲王的话,李国勇久蓄反志,貌似忠贞,内心不服朝廷甚久,若是招安,只怕久后必将动摇朝廷根本。臣不才,愿再领一军,与反贼周旋到底!”
德亲王毫不客气地冷哼了声:“进剿?你拿什么进剿,几万湘军都没了。”
“你!”张之洞几时受过这样的侮辱,脸气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够了!”慈禧来气了,大清朝危在旦夕,可这些朝臣还在互相倾轧:“德亲王之言过宽,张之洞方法虽可行,然朝廷无可用之兵,进剿二字从何谈起。”
下面光绪二十四年的进士郑元浚奏道:“可否请洋人出面,效法当年长毛作乱之时洋枪队,平叛反贼。”
“洋人”德亲王本来就对自己意见被否定大是不满,此时更是不屑地道:“现在各国洋人都和江苏方面打地火热,虽然还和我大清保持着名义上的关系,可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洋人不帮着李国勇调转枪口和咱大清开战那就是万幸的了。”
郑元浚默然无语,德亲王说的也是实情,美英法德四国现在虽然还名义上承认大清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但保不住哪天就翻脸不认人;日俄两过倒是支持清政府的,但也只见于口头,不见于行动,况且最近日俄两强正在闹着别扭,哪有空来管其它国家的事。
“臣保举一人可平反贼。”张之洞这时候说道。
本已闭上眼睛懒得再搭理争吵不休的群臣的慈禧,微微睁开了双眼:“张之洞,你倒说说看,朝廷还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张之洞道:“臣保举直隶总督袁世凯,袁慰亭手绾七万北洋新军,兵强将勇,武器精良,足以抵御李国勇的叛军!”
今天德亲王是峁着劲要和张之洞干到底了:“香岩公此言差矣,李国勇可反,难道他袁世凯就反不得?将他放在直隶,咱尚可以控制,若是任由着他出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到时这责任谁来承担?”
慈禧烦躁地摆了摆手,这时的她心里和明镜似的。
虽然德亲王处处为李国勇说话,但他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对大清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最多他不过是收了江苏方面的贿赂,才如此卖力地为李国勇求情,收点儿钱对大清来说原也不是什么大事。
诚然现在大清能够打仗的也就只有袁世凯了,可德亲王说的也对,他毕竟是个汉人,万一再出个“袁国勇”呢?
看见慈禧犹疑不决,张之洞劝谏道:“袁慰亭畏惧太后威严,臣以全家担保,有太后在一日,袁世凯绝不敢反。”
这马屁算拍到点子上了,慈禧大悦:“张之洞所言有利,宣旨,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剿匪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起北洋军六镇八万人,火速进军江苏、江西、安徽,剿灭叛军。”
张之洞大惊:“太后,不可,臣以为,除非不用,用人必不能疑,请太后收回成名,启用袁世凯单独剿贼!”
慈禧有些厌恶地看了底下这个须发皆白的忠臣,什么也没有说。
下了朝的德亲王怒气冲冲地来到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