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07…
篇以归尸为子顺语,余亦小同大异。”越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贲服。莎随犹相守,不进
不却。贲,置也。服,退也。却舍延尸,军行三十里为一舍。却舍以缓其尸,使齐人得收之。彼
得尸而财费乏,○七字旧本讹在上句中,又“乏“作“之”,今依孙校改正。车甲尽于战,
府库尽于葬,此之谓内攻之。”齐人战败,尽其车甲。府库,财所藏也,葬死者以尽之,
令其贫穷且相怨,此所谓内攻之术也。孔青曰:“敌齐不尸则如何?”言与齐为敌,不收
其尸为京则如何?○注谬甚。敌齐,指齐人为敌人也。我缓之使得收,而彼不收,将如之何?下文甚
明,何以妄说?甯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
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旧校云:“‘怨’一作‘罪’。”上无以
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甯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
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能尽服之。
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
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
以树誉。”树,立也。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
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
难,勤,忧也。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成仁义之教,勤天子之名,以示诸侯,于此在矣。
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旧校云:“‘与’一作‘兴’。”骊土之
翟,定天子于成周。天子,周襄王也。避母弟叔带之难,出奔在郑,晋文纳之于成周,故曰“定”
也。成周,今洛阳也。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襄王赐之南阳之地,在河之北,晋之山南,
故言南阳,今河内阳樊、温之属是也。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
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鲍叔佐齐桓公举事,举犹用也。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
竖刀、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知
大礼,知大礼虽不知国可也。礼,国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故曰“不知国可也”。
贵因
七曰:
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
海,因水之力也。回,通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周礼》“四井
为邑”,邑方二里也;“四县为都”,都方二十二里也。邑有封,都有成,然则邑小都大。《传》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成国,成千乘之国也。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授之禅位,
与之天下也。人皆喜之,故曰“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传》
曰“众曹所好,鲜其不济”,汤、武是也;“众曹所恶,鲜其不败”,桀、纣是也;故曰“因民之欲”
也。○案:《周语》下泠州鸠对周景王曰:“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如
秦者立而至,有车也;立犹行也。车行陆而至也。○古者车皆立乘,故云“立”,与下“坐”
字对文。注非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适,之也。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
而至者,因其械也。竫,正也。械,器也。
武王使人候殷,侯,视也。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
焉至?”对曰:“谗慝胜良。”谗,邪也,慝,恶也,而皆进用之,忠良黜远之,故曰“胜
良”也。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
至?”对曰:“贤者出走矣。”谓箕子奔朝鲜。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
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言
百姓畏纣无道刑戮之诛,皆闭口无诽怨之言。武王曰:“嘻!”遽告太公。遽,疾。太公
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戮,暴也。贤者出走,命曰崩;崩,坏也。百姓不敢
… 08…
诽怨,命曰刑胜。《传》曰“厉王虐,国人谤王,王使卫巫监谤者,得而杀之,乃不敢言而道
路以目”,刑辟胜也。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驾,加也。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
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朝,早朝也。与诸侯要期甲子之日也。则武王固知其无与
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
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
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朅至?”朅,何也。
言以何日来至殷也。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报,白也。胶鬲行。
天雨,日夜不休,行犹还也。不休止降雨,天地和同也,武王所以克纣也。武王疾行不辍。
辍,止也。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休,息也。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
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
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
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
人,谓武王也。人之所欲,天必从之,顺天诛也。己,谓纣也。人之所恶,天必坏之,所坏不可支,
故曰“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不耕而获,不战而克也。故《孙子》曰:“不战而屈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之谓也。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
“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
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有以其恶告王,
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旧校云:“一本此句下有 ‘动作因日光而治
万事,因也’十一字。”案此浅陋,必非本文。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
裸国,裸入衣出,○旧校云:“一本作‘入衣出否’。”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
笙,因也;墨子好俭非乐,锦与笙非其所服也,而为之,因荆王之所欲也。孔子道弥子瑕见
釐夫人,因也;弥子瑕,卫灵公之幸臣也,孔子因之欲见灵公夫人南子,《论语》云“子见南子,
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 ‘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是也。此釐夫人,未之闻;或云为谥。《谥
法》“小心畏忌曰釐”。若南子淫佚,与宋朝通;太子蒯聩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
我艾■”。推此言之,不得谥为釐明矣。○梁仲子云:“《淮南·泰族训》云‘孔子欲行王道,东西
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语义政合,此似有脱误,然此皆战国时人
所为也。”注“过宋野”,旧作“于野”,讹,今依《左传》改正。汤、武遭乱世,临苦民,
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则成,故曰“功”。专则败,故曰“拙”。
因者无敌,因民之欲,道以义,故无与之敌者,汤、武是也。○注“道”旧作“遵”,上文“道
弥子瑕”,旧校云“‘道’一作‘遵’”,案皆讹,今改作“道”。国虽大,民虽众,何益?
民虽众多,不能使之不亡,故曰“何益”,桀、纣是也。
察今
八曰: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胡,何也。先王之法,
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
不可得而法。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东夏,东方也。命,令也。○旧校
云:“‘言’一作‘世’。”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
者。○旧校云:“‘合’一作‘同’。”殊俗之民,有似于此。其所为欲同,其所为
异。○旧本“异”上亦有“欲”字,系误衍,李本无,今从之。口惽之命不愉,若舟车衣冠
滋味声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天下之学者多辩,言利辞倒,不求
… 09…
其实,务以相毁,以胜为故。故,事也。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虽可得,犹
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
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旧校云:“‘择’一作‘释’。”先王
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
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
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案《意林》无“益”字。故审堂下之阴,阴,日夕昃
也。○注“夕昃”疑“晷”之误。孙云:“李善注陆士衡《演连珠》引高诱曰‘阴,晷影之候也’。”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调,和也。○“一脟”,旧本作“一脬”,讹。卢云:
“‘脟’与‘脔’同。旧本讹其下,而《日抄》引作‘肘’,又脱其上。”今案:《史记·司马相如
传》载《子虚赋》有“脟割轮焠”之语,《集解》引郭璞曰“脟音脔”,李善注《文选》亦同;又《汉
书·相如传》师古曰“‘脟’与‘脔’同”。今定为“脟”字。《意林》及《北堂书钞》百四十五、
《御览》八百六十三皆作“一脔”,他书亦皆作“一脔”,知“一脟”之即为“一脔”者少矣。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旧校云:“‘澭’一作‘灌’。”澭水暴益,暴,
卒。益,长。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
表之时可导也,导,涉也。向其施表时水可涉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似此表澭水而不
知其长益也。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亏,毁也。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
之以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
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向,曩也。未成人夭折曰殇子也。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动,
作也。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务犹事也。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
以死守者,有司也;○“守”下亦当有“法”字。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
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
乎镆铘;镆铘,良剑也。取其能断,无取于名也,故曰“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
期乎骥骜。骜,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骜,因曰骥骜也。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
也。
楚人有涉江者,涉,渡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遽,疾也。疾刻舟识之于此下坠剑者也。○旧校云:“‘契’一作‘刻’。”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
法为其国与此同。为,治也。与此契舟求剑者同也。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
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任,
用也。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似此悖也。
… 10…
第 十 六 卷
先 识 览
先识
一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传》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故必先去也。孔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人,其次避言”,故曰“古今一也”。○案:《子
华子·神气》篇“吾闻之,太上违世,其次违地,其次违人”,与此避人正相合。地从于城,城
不下,地不迁。城从于民,民不溃,城不坏。民从于贤。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邑
乎岐周,邠人襁负而随之,故曰民从贤也。○所谓“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