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景山的晚风 >

第30节

景山的晚风-第30节

小说: 景山的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路兵马中的宋伟一营,在力战之后,也因势单力孤,只得撤退溃逃。至此,大军全线崩溃。    
    长山一役,明军4万之众被皇太极的2万人马击溃,损失惨重。包括张春在内的30余位高级将领被俘,张吉甫等将领战死,兵马损失不计其数。更严重的是,明军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援军,去解救大凌河之围。    
    据说战争结束后,被俘将领一一被带到皇太极面前,依次叩拜,只有张春站而不跪。皇太极怒极,从身边兵士中夺过弓箭,要当场将其射杀。在代善等人纷纷劝说求情之下,皇太极才消了气,并赐其珍馔。但张春仍予以拒绝,绝食3天后,皇太极竟亲自探访,亲手赐其酒食,张春大受感动,终于投降(也有人说张春未降,过数年而卒于辽东)。由此也不难看出皇太极的气度和手段。    
    皇太极在击败援军之后,加紧对祖大寿的劝降工作。在此以前,皇太极已在军事压力之余,多次劝说过祖大寿。至此,皇太极再次派人带着23位降清文武官员的招降书,劝说祖大寿投降。被拒绝后,皇太极再次致书城中,反复阐明自己的用人政策,请祖大寿不必疑心,最后,皇太极言辞诚恳地说:    
    大凌河孤城被困。我并不是由于不能攻取,不能久驻,而要如此苦口婆心。只不过是考虑到山海关外的智勇之士,尽在此城而已。另外,也是因我荷天眷佑,要众将军助我成大业。若杀了你们,于我何益?不如与众将军共图大事。所以才以肝膈之言,屡屡相劝。    
    祖大寿仍是不肯投降。皇太极便加紧军事攻击,扫清大凌河外围,收缩包围圈。随着冬季的来临,大凌河城内的粮食供应越来越成问题,平民百姓首当其冲,饿死者无数。而兵士不久也无粮可食,先是杀马充饥,后开始有计划地杀人充饥。这些情况被掌握后,皇太极更加紧了劝降攻势。祖大寿走投无路,开始动摇了。    
    经过反复协商,祖大寿决定投降。十月二十八日,反对投降的副将何可刚被推出城门,在后金兵营前示众以后,被斩首。何可刚临死之前,神色不变,不出一言,含笑而死。其尸体被拖入城门后,饥饿至极的饥民一拥而上,争夺其肉而食。    
    斩杀何可刚后,祖大寿派出4名副将、2名游击出城,代表他与其他37位命官,与皇太极和众贝勒对天盟誓。盟毕,祖大寿正式献城投降。此时的大凌河城,在被围80余天后,原有的3万余人,只剩下1万人左右了。    
    祖大寿正式投降后,受到了皇太极超规格的接见。诸贝勒出营一里迎接,到达御营时,皇太极出幄相迎,并免其跪拜,而行抱见礼。在并行进幄后,皇太极让祖大寿坐在自己身边,亲以金杯赐酒,又赐御服黑狐帽、貂裘、白马等物。开宴入席时,祖大寿坐在汗兄代善之下,享受了最高规格的礼遇。    
    投降后的第二天,祖大寿依照原先的约定,赴锦州进行策反。皇太极对他并不是没有顾虑,但考虑到如果祖大寿守诺且能策反锦州,确实是一本万利之事。而且当时祖大寿的子侄也留在后金营中,实际上近似人质,所以皇太极仍决定冒一次险。    
    然而,祖大寿回到锦州后,并没有发动策反,他推说人手不够,时机未到。不过在几年之后,当祖大寿完全控制锦州时,他仍没有降金。皇太极这次是看走了眼,祖大寿是诈降!    
    祖大寿献大凌河城,或许只是金蝉脱壳之计?后人至今也没弄清。    
    令人奇怪的是,生性多疑、残酷无情的崇祯帝,竟然也能放祖大寿一马。对祖大寿在大凌河献城降金一事,当时驻守在锦州城中的巡抚丘禾嘉,已从逸出大凌河城的兵士口中略知一二,并也上书报告了朝廷。但崇祯帝竟没有追查,放过了祖大寿。崇祯帝在即位的17年中,不知给其对手送去了多少良将重臣,惟有这一次,却能把已降皇太极的祖大寿重新收服,为朝廷而用,实在是难得!    
    大凌河之战后,严格意义上的满汉战争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从此以后,后金的对明作战,实际上已有不少是由汉人主持。这些汉人绝大部分是世代为明朝效力的辽阳土著边民,是职业军人。这些人就是袁崇焕所谓“以辽人守辽土”中的辽人。仅在大凌河之役中投降后金的就有:祖大寿之子祖泽润、祖泽溥,义子祖可法,侄子祖泽洪,以及刘良臣、刘武、孙定辽、张存仁等一批最有经验的战将。随着战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类似人员加入了投降后金的行列,成为对明作战、开朝立国的急先锋,立下了赫赫战功。    
    正是这些汉人,再加上关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最终打败了崇祯帝,倾覆了大明王朝,为明清鼎革创下了条件。如果只凭满洲军队,大概还不足以撼动大明朝的根基。    
    


第四章 后金的挑战叛 降

    长山、大凌河之败,使孙承宗的神话破灭。朝廷中的不满和攻击,犹如急风骤雨般向孙承宗和丘禾嘉压来。    
    在许多朝廷官员看来,朝廷刚与后金开始接触议和,兵火才息,而孙承宗、丘禾嘉却要惹是生非,去修筑什么大凌河城,惹恼了皇太极,遂造成了长山、大凌河惨败。    
    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督师,孙承宗自然应对长山、大凌河的失败负一定责任。但所谓“筑城起隙”之类的逻辑,孙承宗自然难以接受,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时,他更看出了温体仁之辈的险恶,也体会到了在猜忌多疑的崇祯帝手下做事的难处。因此,在长山惨败后,他便以年老为由,多次上疏,要求致仕。    
    崇祯四年(1631)十一月,崇祯帝批准孙承宗致仕,令驿站车马送其回高阳原籍。不久,因言官追论孙承宗“丧师辱国”之罪,崇祯帝下令夺其官职闲居,并剥夺宁远世荫。到清兵后来进攻高阳时,年近古稀的孙承宗尚率家人拒守。城破后,孙承宗望阙叩头,上吊自杀,为大明朝尽了忠节。    
    当时已调任南京太仆寺卿的原辽阳巡抚丘禾嘉,也被追论。丘禾嘉以病为由辞职。    
    在孙承宗辞职后不到一个月,即此年闰十一月,山东便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登州游击孔有德等将领发动叛乱。    
    这批将领,原都是毛文龙的部将。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统辖。但不久,参将刘兴治在皮岛发动叛乱,杀陈继盛等10余人。总兵黄龙随即赴皮岛镇压,皮岛乱兵一哄而散。    
    孔有德、耿仲明原籍山东,矿徒出身,曾是辽东海盗,后投毛文龙,与尚可喜一起,被称为“山东三矿徒”,是毛文龙手下的骨干将领。孔、耿因不服黄龙统辖,便叛离皮岛,率部来投登莱巡抚孙元化。    
    登州(今山东蓬莱)是当时山东半岛上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在天启初,为了协调对后金的作战,在山东设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县)巡抚,援助辽东前线。当时任登莱巡抚的是孙元化,嘉定人,举人出身,被任命之前曾任宁前道兵备副使。    
    就是这位孙元化,竟接收了皮岛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并委以重任。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当时,登州要塞正有一位名叫特谢拉·科雷亚的葡萄牙人率领一些葡籍士兵,帮助明军试铸欧式大炮,并获成功。    
    大凌河被围后,同属孙承宗指挥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急令游击孔有德赶赴前线增援。孔有德奉命北上,抵达吴桥时,因遇雨雪,部队给养供不上,士兵开始抢劫。在另一位与孔有德有相同经历的毛文龙旧部李九成的煽动之下,孔有德正式叛乱,随即杀回山东半岛。    
    孔有德还兵大掠,先后攻陷陵县(今陵县)、临邑(今临邑)、商河(今商河),接着又杀入齐东,包围德平,不久又舍德平而去,攻陷青城、新城,向半岛杀去。    
    山东巡抚余大成、登莱巡抚孙元化闻变,非常紧张,立即派兵来鲁北应变。当时,余、孙两人都不愿把事情闹大,力主安抚孔有德,并令沿途州县,不得出兵邀击,以免激化矛盾。孔有德将计就计,假装投降,迷惑孙元化,而实际上却率兵直趋登州。由于沿途州县不敢出兵拦截,让出通道,孔有德便顺利杀到登州城下。    
    孙元化急令部将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总兵官张可大也发南兵抗击。两路成合击之势。张焘进兵稍胜,却下令退兵,张可大失去策应,被孔有德杀得大败。形势陡然紧张起来了。    
    张焘的兵卒,多是辽东籍,与孔有德部关系不错。他们见此情形,纷纷投入孔有德的叛军行列。孔有德便令这些降卒再混入登州城中,作为内应。而孙元化不察敌情,不听劝告,同意这些早已从叛的散卒进城。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及都司陈光福等,立即策应,举火开门,让叛军从东门攻入登州城,登州便告失陷。此时是崇祯五年(1632)正月。    
    孙元化是南直隶嘉定人,山东巡抚余大成是南直隶江宁人,总兵官张可大是南京羽林卫军籍。这3位南直隶人,在这场兵变中,根本不是山东、辽东人的对手,被孔有德等骗得团团转。    
    登州沦陷后,孙元化自杀未成,与同城命官一起被俘。只有总兵张可大在斩杀其妾陈氏后,在其官署上吊自杀。    
    孔有德令孙元化致书余大成,要求和谈。余大成见事已闹大,便上疏朝廷。崇祯大怒,撤掉了余大成、孙元化两人之职。孔有德见孙元化已无利用价值,念其旧日收留之情,放其出城,放了他一马。可是崇祯帝却不会放过他。他与余大成两人被逮到京师,最后余大成被充军,孙元化竟被斩首弃市。    
    孙元化是当时朝廷中少数几个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的高级官员之一,与徐光启关系密切。徐光启、周延儒等曾上书营救,但终未成功。崇祯皇帝这一刀,不仅砍掉了一个巡抚,同时也砍掉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科学家式的高级官员。本来,登州是一个应用先进西方技术的基地,但随着孙元化的被杀,及其葡萄牙籍炮队的毁灭(孔有德进城后,特谢拉·科雷亚及其炮手仅有3人幸免于难),这个先进的技术基地也就被轻而易举地毁掉了。更严重的是,许多已学会这些技术的原登州官兵,包括孔有德、耿仲明在内,不久后投到了皇太极手下,反过来攻打大明。    
    可惜崇祯帝不知道孙元化的价值!在人人知道徐光启是大科学家的今天,又有几人能知道孙元化呢?    
    孔有德占据登州后,推李九成为首领,自己居第二位,耿仲明居第三。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将领,如李应元(李九成之子)、陈有时、毛承禄、陈光福等。他们有的来自直隶海湾中的岛屿,有的来自旅顺。这批海盗、边民、矿徒出身的职业军人,在登州俨然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他们刻印建官,招徕海盗流寇,四出焚掠,弄得山东半岛以至辽东前线都人心不定。    
    崇祯帝重新任命徐从治为山东巡抚、谢琏为登莱巡抚。按照原先的安排,谢琏驻莱州指挥,徐从治则驻青州负责供应粮草。而徐从治却觉得自己驻扎在青州不足镇抚莱州人心,便主动要求移镇莱州。没想到他一去莱州,就被孔有德围在里面达数月之久,最后连命也送在这里。    
    当时孔有德的部队已先破黄县(今黄县)、平度(今平度)两城,然后增兵攻打莱州。徐从治、谢琏两位巡抚,与总兵杨御蕃分头固守城池,拼死抵抗,形势十分危急。而外围的各路援兵都驻扎在昌邑,由于山东巡抚徐从治被围在莱州城内,援军无人督察,诸将观望,谁也不肯拼死驰援莱州。    
    开始时,那位胆大的徐从治还敢出城偷袭叛军,且稍有斩获。但兵部尚书熊明遇认为此事尚有招抚的余地,便派主事张国臣去山东处理招抚之事,并要求徐从治不要轻易出兵,破坏抚局。徐从治当然不干,先后3次上疏朝廷,力主抚局无望,应以武力解决。朝廷认为,两抚臣都被困在莱州,应增设总督来山东前线,决定抚战。    
    侍郎刘宇烈于是被任命为总督,赴山东统辖骑、步兵2万5千人,平定孔有德之乱。但刘总督本无筹略,赴山东后除整天派人去招抚外,不进行任何军事行动,以免动而取咎。孔有德便故伎重演,说是要降,暗中却把孙元化铸造的大炮调到莱州城下,架起猛轰,打死了山东巡抚徐从治。莱州城危在旦夕。    
    两个月后,孔有德在朝廷的军事压力下,突然又向登莱巡抚谢琏提出投降,并约定降期,请莱州城中的文武官员出城开读。已被困在城中6个月的登莱巡抚谢琏,在不得已之下,决定冒险,便与知府朱万年出城受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